原告:李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
原告:馬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
二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趙新來,河北正一律師事務所律師。
二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荊培才,河北正一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高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饋,河北仲浩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李某某、馬某與被告高某某排除妨害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11月20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馬某及原告李某某、馬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趙新來,被告高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李饋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李某某、馬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判令被告搬出唐山高新區(qū)吉慶里404樓2門302室房屋,將該房屋承租權返還原告,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事實與理由:原告李某某與馬某系母子關系。原告李某某之父、原告馬某之外祖父李杰曾住在啟新工房聯(lián)14-1房屋,2002年11月14日,李杰與唐山市房產(chǎn)管理局訂立《啟新半永久住房居民搬遷承租公房合同書》及《唐山市房管局直管公有住房租賃合同》。兩份合同約定,唐山市房管局為李杰提供安置房為吉慶里404樓2門302室房屋,為承租房。根據(jù)《居民住房情況登記表》和《公有住房分配通知單》,在該安罝房在冊人口的還有原告二人。后因李杰年事己高,由原告李某某贍養(yǎng),李杰于2008年5月15日去世。在今年吉慶里房屋改造時,原告發(fā)現(xiàn)該房屋由被告居住,要求其搬出,被告拒不搬出。原告認為,原告作為李杰的繼承人及承租房在冊人口,才是合法承租權人,被告拒不搬出的行為,損害了原告的合法權益。
高某某辯稱,原告主體不適格,該案訴爭的房屋系公房,被告自2002年至今一直居住在此,具有居住權;原告的訴請沒有依據(jù),被告是通過與原承租人李杰簽訂協(xié)議,取得房屋的居住權。根據(jù)雙方約定,被告居住行為合法有據(jù)。被告請求駁回原告的訴請。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唐山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開發(fā)區(qū)吉慶里404樓2門302號房屋屬于唐山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局(原唐山市房產(chǎn)管理局與唐山市建設局合并后組建)直管的公有住房,該房屋的承租人為案外人李杰,承租時間為2002年11月14日。李杰于2008年5月15日去世。被告高某某在該房屋實際居住,并以李杰名義交納該房屋的租金、物業(yè)費、水費、取暖費等各項費用。另查明,原告李某某系李杰之女,原告馬某系李某某之子。
上述事實有吉慶里社區(qū)居委會的證明、房屋租金收據(jù)、物業(yè)費收據(jù)、熱力費收據(jù)、水費收據(jù)等票據(jù)、當事人陳述等予以證明。
本院認為,唐山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開發(fā)區(qū)吉慶里404樓2門302號房屋屬于公有住房,該房屋的承租人為李杰,原告李某某、馬某既不是該房屋的所有權人,亦不是承租人,對該房屋不享有物權,故二原告不享有要求排除妨害的權利,二原告的訴訟請求無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因公房承租人應由公房管理部門根據(jù)相關規(guī)定審核后確定,故原告主張作為李杰的繼承人及承租房在冊人口應是合法承租權人,不能成立,本院對二原告上述主張不予采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二條第三款、第三十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的解釋》第九十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李某某、馬某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80元,減半收取計40元,由原告李某某、馬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王春梅
書記員: 王曉娟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