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李某某,農民。
委托代理人李偉、高君,河北正一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原審被告):李某某,農民。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李秀娟,農民。
上訴人李某某、李某某因土地承包經(jīng)營權糾紛一案,不服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區(qū)人民法院(2014)北民初字第749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一審法院查明,原、被告系同胞兄妹,被告李某某是原告大哥,被告李某某是原告二哥。1982年原、被告所在的宋二村實行土地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原、被告與父李俊友(1993年去世)、母王桂芝(2011年去世)共分得本村大口井地段土地7.79畝,大塊地旱田3.4畝,共計11.19畝。1991年村里分自留地,上述五人共分得自留地1.5畝。1999年1月1日,宋二村進行了土地二輪延包,二被告分別與宋二村簽訂土地承包合同,李某某分得大口井地3.6畝,自留地1.5畝,共5.1畝,李某某分得大口井地4.08畝,旱地3.2畝,共7.28畝。后李某某將3.2畝旱地轉讓給本村村民李志國。二被告均取得了土地承包經(jīng)營權證書。二被告共同認可因二輪延包時外人流轉給李某某的土地較多,故李某某少要了自家承包的土地。1999年1月29日原告因出嫁將戶口遷至他村。原告夫家所在的韓城鎮(zhèn)劉各莊東村出具證明,李秀娟在該村沒分得土地。
一審法院認為,在宋二村土地二輪延包時,原告的戶口尚在宋二村,屬于宋二村集體經(jīng)濟組織成員,具備承包土地的主體資格。雖然原告婚后將戶口遷出,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且宋二村也未收回其承包地,故其承包地仍在宋二村。二被告雖然是以自己的名義與村委會簽訂的土地承包合同,但二被告代表的是農戶,該農戶包括原告和當時還健在的母親張桂芝,二被告名下的土地不是二被告自己的地,而是整個農戶的地。二被告分得的承包地共計12.38畝,雖然父母已經(jīng)去世,但根據(jù)減人不減地的農村土地承包政策,父母的地仍在其中。五人共12.38畝土地,每人的土地應為2.476畝,原告要求二被告返還2.476畝土地的訴訟請求,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支持。綜合考慮本案土地的歷史、現(xiàn)實情況,本院確定由二被告分別返還原告1.238畝,其中被告李某某返還原告大口井地0.938畝,自留地0.3畝,被告李某某返還原告大口井地1.238畝。原告當庭放棄要求二被告返還種糧補貼和綜合補貼的訴訟請求,本院予以準許,原告對此不得再主張權利。遂判決:一、被告李某某返還原告李秀娟座落于唐山市豐潤區(qū)韓城鎮(zhèn)宋禾麻莊二村李某某名下的大口井地段承包地0.938畝,自留地承包地0.3畝;二、被告李某某返還原告李秀娟座落于唐山市豐潤區(qū)韓城鎮(zhèn)宋禾麻莊二村李某某名下的大口井地段承包地1.238畝。上述判決,限2014年6月30日前履行。案件受理費80元,由原告李秀娟負擔。
本院二審查明事實與一審法院查明的事實相同。
本院認為,1999年1月1日上訴人李某某、李某某以戶主的名義分別承包了宋二村的承包地,此時被上訴人李秀娟及當時還健在的母親張桂芝的戶口尚在宋二村,屬于宋二村集體經(jīng)濟組織成員,具備承包土地的主體資格。雖然被上訴人李秀娟婚后將戶口遷出,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且宋二村也未收回其承包地,故其承包地仍在宋二村。二上訴人雖然是以自己的名義與村委會簽訂的土地承包合同,但二被告代表的是農戶,該農戶包括被上訴人和當時還健在的母親張桂芝,二上訴人名下的土地不是二上訴人自己的地,而是整個農戶的地。二上訴人分得的承包地共計12.38畝,雖然父母已經(jīng)去世,但根據(jù)減人不減地的農村土地承包政策,父母的地仍在其中。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原審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以判決、裁定方式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決、裁定?!敝?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80元,由上訴人李某某、李某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吳利民 代理審判員 楊 柳 代理審判員 趙君優(yōu)
書記員:李杰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