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劉某某。
委托代理人孫金玲,湖北德銘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為一般代理。
委托代理人柳櫻,湖北德銘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為一般代理。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李某,黃岡市煙草局職工。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吳某(曾用名吳凡)。
上訴人劉某某為與被上訴人李某、吳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不服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qū)人民法院(2014)鄂黃州民初字第00069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5年4月17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組成由審判員林俊擔任審判長,審判員黃亞東、宋順國參加的合議庭,并于2015年5月13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劉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孫金玲、柳櫻、被上訴人李某到庭參加訴訟,被上訴人吳某經(jīng)本院公告送達開庭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審查明,李某與吳某系朋友關系。2012年11月8日吳某向案外人鄧恒借款90000元,李某在該借款上作擔保人簽名。后李某代吳某將該款償還,案外人鄧恒將借條交李某收執(zhí)。2013年5月18日吳某向李某借款50000元,2013年5月30日吳某向李某借款50000元,2013年8月5日吳某向李某借款60000元。2013年12月23日,李某與吳某經(jīng)結(jié)算,吳某向李某出具280000元借條1張交李某收執(zhí),并約定利息3分,劉某某作為擔保人在該借條上簽名并加蓋手印。2013年11月19日,吳某向李某借款500000元,并約定月息3分,并出具借條1張交李某收執(zhí),劉某某作為擔保人在該借條上簽名并加蓋手印。2013年12月24日李某具狀訴至人民法院。
原審另查明,吳某與劉某某系朋友關系。
原審認為,吳某向李某借款780000元的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定充分,有吳某出具的借條在卷佐證,債權、債務關系明確合法。雙方約定借款利息,系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吳某未償還借款本金及利息,理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李某主張吳某償還借款及支付利息的請求,依法予以支持。但雙方約定的利息高于國家禁止性規(guī)定,超出部分本院依法予以調(diào)整。劉某某作為本案借款擔保人,對吳某的借款未約定保證擔保范圍,依法應對吳某780000元借款及利息承擔連帶清償責任。故判決:一、由吳某償還李某借款本金780000元,并支付借款利息(利息計算方法:以500000元為本金,自2013年11月19日起按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四倍計算至判決生效之日止;以280000元為本金,自2013年12月23日起按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至判決生效之日止);二、劉某某對上述借款本金及利息承擔連帶償還責任。
上訴人劉某某不服原審法院上述判決,上訴提出:一、李某對780000元借款的支付方式的陳述前后矛盾,實際借款沒有780000元,理由是:1、500000元的一筆“借款”,經(jīng)過查詢銀行付款憑證,李某實際只向吳某賬戶轉(zhuǎn)賬付款400000元,另100000元沒有付款憑證,不應認定為實際借款。2、280000元的一筆“借款”,根據(jù)李某提供的證據(jù),不僅僅是吳某向李某的借款,還涉及到李某為吳某向鄧恒的借款提供擔保的款項,該項事實的存在與李某向原審提交的起訴狀中“2013年5月至今,被告吳某以各種理由向原告多次借款,共計78萬元……”的陳述內(nèi)容相互矛盾,同時李某也沒有提供證據(jù)證實其已代吳某償還了向鄧恒的借款。二、被上訴人惡意串通、采取欺騙手段,使上訴人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在借據(jù)上簽名擔保。理由是:1、上訴人向原審提交了一份錄音證據(jù),可以證實李某與吳某串通,以借款沒有利息為由騙上訴人簽字擔保。原審一方面認定錄音證據(jù)的真實性,另一方面又對該證據(jù)不予采信是錯誤的。2、上訴人在銀行上班,領取固定工資,工資根本不夠償還利息。如果當時約定了30‰的利息,上訴人是不會提供擔保的。3、從吳某出具借據(jù)、上訴人同意擔保和李某起訴的時間對比關系上來看,500000元借款借據(jù)的出具時間為2013年11月19日,280000元借款借據(jù)的出具時間為2013年12月23日,而在上訴人剛同意擔保的第二天(2013年12月24日),李某就具狀起訴了。由以上情況可看出,主合同當事人惡意串通,騙取保證人出具擔保手續(xù),上訴人的保證責任應予以免除。三、上訴人簽字擔保的時候借據(jù)上沒有注明利息,被上訴人李某和吳某未經(jīng)上訴人同意添加對利息進行約定的內(nèi)容,變更了主合同內(nèi)容,上訴人不應承擔保證責任。據(jù)此,請求二審法院撤銷原判,依法改判駁回被上訴人李某要求上訴人承擔保證責任的訴訟請求。
被上訴人李某未在法定答辯期內(nèi)遞交答辯狀,庭審時辯稱:我沒有與吳某串通,劉某某如果不擔保我不會借錢給吳某;劉某某自己是法律專業(yè)畢業(yè)的,她在借據(jù)上簽字擔保就應知道該行為的法律后果;劉某某將我與其之間的通話進行錄音未經(jīng)過我同意,該錄音材料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jù),劉某某在借據(jù)上簽字擔保時已注明了利息。原審認定事實清楚,判決正確,請求二審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被上訴人吳某未在法定答辯期內(nèi)提交答辯狀,亦未到庭陳述答辯意見。
雙方當事人均未提交新的證據(jù)。
本院經(jīng)審理查明,原審查明的事實屬實。
根據(jù)原審已質(zhì)證的證據(jù),本院另查明,劉某某在吳某出具給李某的兩份借據(jù)上簽字提供擔保署名的日期均與吳某出具借據(jù)署名的日期一致。對于吳某出具借據(jù)的金額為500000元的一筆款項,李某通過銀行轉(zhuǎn)賬400000元,另外100000元李某陳述為現(xiàn)金給付。經(jīng)審查,李某向原審提供了其銀行卡部分交易查詢明細,顯示其銀行卡有大筆金額存入、支出(包括提現(xiàn))記錄。對于金額為280000元的一筆借款,李某陳述其組成方式為除自己代吳某償還案外人鄧恒的90000元借款和吳某分別于2013年5月18日、5月30日、8月5日分三次向自己借款的160000元之外,另30000元為現(xiàn)金給付。
在二審訴訟中,本院依據(jù)劉某某的申請,查詢了吳某在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黃岡長江支行(賬號為62×××52)和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黃州支行(賬號為62×××12)的賬戶明細,查詢結(jié)果顯示:2013年11月21日,吳某通過賬號為62×××12的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賬戶向李某銀行賬戶轉(zhuǎn)賬7000元;2013年12月11日,吳某通過相同賬戶向李某轉(zhuǎn)賬1700元。對上述兩筆轉(zhuǎn)賬款,劉某某認為應視為是吳某向李某償還的涉案借款;而李某認為兩筆款項屬實,但自己與吳某之間的經(jīng)濟來往很多,兩筆合計8700元的款項與涉案借款無關,是吳某向自己支付的其他款項。
本院認為,根據(jù)上訴人提出的上訴理由以及被上訴人的答辯意見,本案爭議的主要問題有二點:一、吳某下欠李某的借款本金應如何認定。二、李某與吳某之間是否存在惡意串通以騙取劉某某提供擔保的行為,劉某某簽字提供擔保的時候涉案借據(jù)上是否已注明利息,劉某某應否承擔擔保責任。
一、吳某下欠李某的借款本金應如何認定的問題。涉及到兩個層次的問題:㈠李某向吳某出借的本金數(shù)額應如何認定;㈡吳某是否已向李某償還了部分借款本金及償還數(shù)額應如何認定。
(二)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qū)人民法院(2014)鄂黃州民初字第00069號民事判決。
二、由吳某償還李某借款本金773658元,并支付借款利息(利息計算方法:以493658元為本金,自2013年11月22日起按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計算至本判決生效之日止,已經(jīng)支付的利息1700元從中扣減;以280000元為本金,自2013年12月23日起按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至本判決生效之日止)。
三、劉某某對上述借款本金和利息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四、駁回李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上述給付義務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六十日內(nèi)履行完畢。
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一審案件受理費11600元,由李某負擔1600元,由吳某負擔8000元,由劉某某負擔2000元。二審案件受理費11600元,由李某負擔1600元,由吳某負擔2000元,由劉某某負擔8000元。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林 俊 審判員 黃亞東 審判員 宋順國
書記員:董歡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