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李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山東省。
委托訴訟代理人:趙世明,北京盈科(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羅某某(上海)熱能技術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松江區(qū)。
法定代表人:朱永廣,執(zhí)行董事。
委托訴訟代理人:朱江奎,男。
原告李某某訴被告羅某某(上海)熱能技術有限公司勞動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3月4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并于2019年4月25日、2019年6月6日兩次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李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趙世明、被告羅某某(上海)熱能技術有限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朱江奎兩次均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李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支付原告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68,269.5元;2、判令被告支付原告應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而并未簽訂的雙倍工資差額314,039.7元;3、判令被告支付原告未休年休假工資4,186元;4、判令被告支付原告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加班費26,357.2元。事實和理由:原告于2011年11月17日開始到被告處工作,雙方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末份勞動合同期限至2019年3月31日,2018年12月中旬,被告口頭通知原告在2018年12月底解除勞動合同。原告對于仲裁通知書不服,故訴至法院。
被告羅某某(上海)熱能技術有限公司辯稱,不同意原告的全部訴請。對于賠償金,被告不存在違法解除事實,因為原告到達退休年齡,所以勞動關系自動解除;對于雙倍工資,因為原告已經到達退休年齡,所以無需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對于未休年休假工資,雙方屬于勞務關系,故原告不享有年休假工資,且2017年被告也安排原告休了年休假。對于加班費,被告已經足額支付了。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原告于2011年11月17日入職被告處,雙方簽訂過六份書面勞動合同,期限分別為2011年11月17日至2012年11月16日、2012年4月1日至2013年3月30日、2013年4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2014年4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2015年4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2017年4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
庭審中,雙方確認原告的工資構成為基本工資加加班費,2016年12月原告的基本工資為2,523.5元,當月實發(fā)4,013.13元,2017年原告基本工資為2,600元,2018年原告基本工資為2,678元,2016年12月至2018年11月,被告累計發(fā)放原告加班工資40,188.35元。原告陳述被告均按照工資的一倍計算的加班工資,故其按照已發(fā)加班工資的0.5倍計算加班工資差額,原告確認2018年12月原告不存在加班工資差額。
2018年12月左右,原告與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朱江奎談話稱:“你確定是到12月底辭退我們了?”朱江奎稱:“你也到退休年齡了?!痹娣Q:“是辭退我們了?”朱江奎稱:“你也到退休年齡啦?!痹娣Q:“嗯。是辭退我們了?”朱江奎稱:“那么,你們可以那個了,可以回家退休了。”
再查明,2019年1月8日,原告向上海市松江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請求:1、被告支付違法解除原告勞動合同的賠償金68,269.5元;2、被告支付應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而并未簽訂的雙倍月薪314,039.7元;3、被告支付2011年11月17日至2012年7月7日社保3,150元;4、被告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4,186元;5、被告支付原告加班費26,357.2元。2019年1月10日,該仲裁委員會出具松勞人仲(2019)通字第8號不予受理通知書,認為原告已到法定退休年齡,故對原告的請求決定不予受理。通知作出后,原告不服,遂訴至法院。
以上事實,有仲裁不予受理通知書、勞動合同、中國建設銀行個人賬戶交易明細、談話錄音、當事人陳述等證據予以證實,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在于原、被告是否存在勞動關系及被告是否應當支付原告加班工資、賠償金等。對此本院認為,原告于2011年11月17日進入被告處工作,雙方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此時原告尚未達到退休年齡,故雙方建立了勞動關系。至2012年7月7日,原告雖達到退休年齡,但被告未與其解除勞動合同并繼續(xù)留用,也未為原告辦理退休手續(xù),雙方之后仍按勞動關系處理。
2018年12月左右,被告雖單方解除了雙方的勞動關系,但被告解除雙方勞動關系時明確提出因原告已經達到退休年齡,故被告據此終止雙方的勞動關系,并無不當,原告主張被告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依據不足,本院不予支持。
對于應當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差額,原告并無證據證明其2013年4月1日向被告提出過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而被告予以拒絕,故原告的該項訴請,依據不足,本院不予支持。
對于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應休未休年休假工資,庭審中,被告同意支付原告2017年、2018年各5天的未休年休假工資,本院予以確認。對于未休年休假工資的計算標準,原告的工資構成為基本工資加加班費,故被告要求按照原告的基本工資予以計算,并無不當。經計算,被告應當支付原告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應休未休年休假工資2,426.66元。
對于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加班費,用人單位對工資支付憑證等相關的材料一般負有兩年的保管義務,勞動者主張兩年之前的加班工資差額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本案中,對于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的加班工資,原告雖主張被告未足額支付,但并未提供相應的證據予以證明,故本院不予采信。對于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加班工資,被告主張其已經足額支付的,應當提供相應的證據予以證明,但本案被告并未提供,故本院采信原告關于被告未足額支付的主張,對于未支付的加班工資的金額,原告以已發(fā)放的金額乘以0.5計算,本院酌情予以支持,經計算,被告還需支付原告該期間的加班工資19,349.36元。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條第一款、第三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一條和《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第五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羅某某(上海)熱能技術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李某某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未休年休假工資2,426.66元;
二、被告羅某某(上海)熱能技術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李某某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加班工資差額19,349.36元;
三、駁回原告李某某的其余訴訟請求。
如被告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0元,減半收取5元,由原告李某某負擔(已付)。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莊??倩
書記員:盧李霞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