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梅承包經營戶
劉長城(黑龍江光大律師事務所)
龐某
郭立君
原告:李淑梅承包經營戶。
農戶代表人:李淑梅,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
委托代理人:劉長城,黑龍江光大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
委托代理人:郭立君,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
原告李淑梅與被告龐某承包土地經營權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8月8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由審判員楊洪林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
原告李淑梅及其委托代理人劉長城、被告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郭立君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訴稱,二輪土地承包時,原告與女兒龐某1在××鄉(xiāng)××村每人分得承包土地7.7畝。
因原告當時與被告同居生活,原告母女的15.4畝土地與被告的土地分到一起。
2001年11月,原告與被告分居生活,原告領女兒龐某1再婚到吉林省德惠市,龐某1隨繼父姓改名叫劉某。
原、被告分居生活以后,原告母女的承包土地一直由被告耕種。
2015年4月22日,原告母女所分土地的糧食直補款以原告的名義在××農村商業(yè)銀行通林支行辦理了儲蓄存折,原告母女的糧食直補款由原告直接支取。
原告多次向被告索要原告母女的承包土地,被告一直拒絕返還。
原告訴訟要求被告立即返還原告母女的15.4畝承包田。
被告辯稱,第一輪土地承包時,被告與妻子桑春玲、女兒龐某2在主星鄉(xiāng)東星村分得二塊承包土地,其中北大排8.5畝、西麻地1.5畝。
1992年,被告與桑春玲分居生活,桑春玲與龐某2的承包土地一直由被告耕種。
1997年,被告與李淑梅同居生活,雖然趕上二輪土地承包,但李淑梅和其女兒在主星鄉(xiāng)東星村沒有戶口,也沒有分到承包田。
李淑梅母女已經在原籍孫吳縣分到了承包田。
被告名下的北大排北節(jié)5畝土地是1998年被告父親用其錢搭子3畝旱田與馬太串換的4畝撂荒地,2012年以后土地已歸還原主了。
原告為支持其上述訴訟主張向本院提交了以下證據(jù):
1、2015年5月28日××鄉(xiāng)××村出具的證明。
旨在證明:1、1997年原告李淑梅與被告龐某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2001年分居生活的事實;2、原、被告同居生活期間原告李淑梅及其女兒龐某1在二輪土地承包時與被告龐某在主星鄉(xiāng)東星村每人分得7.7畝承包田,其中位于大排地南節(jié)12.4畝、大排地北節(jié)8.1畝、西園田2.4畝共計23.1畝的事實。
2、2016年8月2日,××鄉(xiāng)××村出具的證明。
旨在證明1998年二輪土地承包時,龐某、李淑梅、龐某1三人在主星鄉(xiāng)東星村共分得的23.1畝承包田,其中位于大排地南節(jié)12.4畝和西園田2.4畝是旱田,位于大排地北節(jié)8.1畝是水田的事實。
3、2015年4月22日,原告李淑梅在××農村商業(yè)銀行通林支行開戶辦理的儲蓄存折。
旨在證明原告李淑梅及其女兒龐某1在主星鄉(xiāng)東星村所分承包田的糧補款自2005年開始一直由李淑梅直接實名領取的事實。
4、2016年7月24日,××省××市公安局邊崗派出所出具的證明。
旨在證明龐某1和劉某是同一人的事實。
5××省××市邊崗鄉(xiāng)丹城村出具的證明。
旨在證明原告李淑梅及其女兒劉某在該村沒有分到土地的事實。
6、李淑梅、劉某及李淑梅的丈夫劉延富在××省××市××屯3組的常住人口登記卡。
旨在證明原告李淑梅及其女兒劉某現(xiàn)在××省××市××屯3組居住的事實。
在庭審質證時,被告龐某對原告提交的證據(jù)1的質證意見是,原告及其女兒龐某1在主星鄉(xiāng)東星村沒有戶口,所以李淑梅和龐某1第二輪土地承包時在主星鄉(xiāng)東星村不可能分得土地。
原告提交的第一份證據(jù)所證明的龐某一家三口是指被告龐某、龐某前任妻子桑春玲及龐某、桑春玲婚生女兒龐某2,并不包括李淑梅和龐某1。
龐某1是李淑梅與他人所生女兒。
被告龐某對原告提交的證據(jù)2的質證意見是,原告母女在主星鄉(xiāng)東星村沒有戶口,不可能在××鄉(xiāng)××村分到土地。
被告龐某對原告提交的證據(jù)3的質證意見是,此銀行存折里的糧食直補款是被告出于憐憫之心給原告的補償款,被告保留追回存款的權利。
被告龐某對原告提交的證據(jù)4的質證意見是,劉某與龐某1是同一人的證據(jù)應該由××市××鄉(xiāng)派出所出具。
不應由××市公安局出具證明。
被告龐某對原告提交的證據(jù)5和證據(jù)6均沒有異議。
被告龐某沒有向本院提交證據(jù)證明自己的質證意見成立。
根據(jù)原告的陳述及向本院提供上述證據(jù),本院對原告證據(jù)的真實性、關聯(lián)性、合法性予以確認。
并對以上證據(jù)所證明的事實予以認定。
根據(jù)當事人的陳述、舉證、及本院對上述證據(jù)的認證,本院確認本案的事實如下:
1997年至2001年11月原、被告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期間適逢農村開始第二輪土地承包,原告與女兒龐某1在主星鄉(xiāng)東星村每人分得承包土地7.7畝。
作為一個家庭,原告母女的15.4畝土地與被告的7.7畝土地被分到了一起。
地塊位于大排地南節(jié)12.4畝(旱田)、大排地北節(jié)8.1畝(水田)、西園田2.4畝(旱田)。
2001年11月,原、被告分居生活,原告領女兒龐某1再婚到××省××市,龐某1隨繼父姓改名叫劉某。
此后原告母女的15.4畝承包土地一直由被告耕種。
2015年4月22日,經發(fā)包方與被告的同意原告以本人的名義在××農村商業(yè)銀行通林支行開戶辦理了原告與女兒龐某1承包土地的糧食補助款儲蓄存折,原告母女的15.4畝土地的糧食直補款由原告直接支取。
原告訴訟要求被告立即返還原告母女的15.4畝承包田。
本院認為,原、被告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期間,原告李淑梅與女兒龐某1在××鄉(xiāng)××村依法取得了15.4畝土地的承包經營權。
2015年4月22日,原告在××農村商業(yè)銀行通林支行開戶辦理了原告與女兒龐某1承包土地的糧食補助款儲蓄存折,應視為土地發(fā)包方已承認原告為獨立的承包經營戶,原告作為李淑梅獨立經營戶的農戶代表人依法對其母女的15.4畝承包土地享有使用、收益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承包經營權。
被告應將原告母女15.4畝承包土地土地的承包經營權交還給原告。
鑒于原告母女的承包田與被告的承包田分到了一起,如果按現(xiàn)有的地塊逐塊分割勢必造成地塊零散不便耕種的局面。
為了避免矛盾發(fā)生,原告母女耕種位于大排地南節(jié)的12.4畝旱田和西園田2.4畝旱田共計14.8畝土地,被告耕種位于大排地北節(jié)地8.1畝水田。
對于原告少耕種的0.6畝土地,被告應自2016年開始按當?shù)赝恋爻邪鼉r格(旱田承包價格)給予原告補償。
綜上所述,原告請求合理,本院應予支持。
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于本判決發(fā)生法律效力之日起立即將位于××鄉(xiāng)××村大排地南節(jié)的12.4畝旱田和西園田2.4畝旱田共計14.8畝土地的承包經營權交付原告;
二、被告自2017年開始于每年的5月1日前按當?shù)赝恋爻邪鼉r格補償原告0.6畝土地(旱田)的經濟損失。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國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人民幣50.00元由被告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黑河市中級人民法院。
原告自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二年內向本院申請執(zhí)行,逾期喪失法律強制執(zhí)行力。
本院認為,原、被告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期間,原告李淑梅與女兒龐某1在××鄉(xiāng)××村依法取得了15.4畝土地的承包經營權。
2015年4月22日,原告在××農村商業(yè)銀行通林支行開戶辦理了原告與女兒龐某1承包土地的糧食補助款儲蓄存折,應視為土地發(fā)包方已承認原告為獨立的承包經營戶,原告作為李淑梅獨立經營戶的農戶代表人依法對其母女的15.4畝承包土地享有使用、收益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承包經營權。
被告應將原告母女15.4畝承包土地土地的承包經營權交還給原告。
鑒于原告母女的承包田與被告的承包田分到了一起,如果按現(xiàn)有的地塊逐塊分割勢必造成地塊零散不便耕種的局面。
為了避免矛盾發(fā)生,原告母女耕種位于大排地南節(jié)的12.4畝旱田和西園田2.4畝旱田共計14.8畝土地,被告耕種位于大排地北節(jié)地8.1畝水田。
對于原告少耕種的0.6畝土地,被告應自2016年開始按當?shù)赝恋爻邪鼉r格(旱田承包價格)給予原告補償。
綜上所述,原告請求合理,本院應予支持。
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于本判決發(fā)生法律效力之日起立即將位于××鄉(xiāng)××村大排地南節(jié)的12.4畝旱田和西園田2.4畝旱田共計14.8畝土地的承包經營權交付原告;
二、被告自2017年開始于每年的5月1日前按當?shù)赝恋爻邪鼉r格補償原告0.6畝土地(旱田)的經濟損失。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國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人民幣50.00元由被告負擔。
審判長:楊洪林
書記員:楊天龍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