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窝视频Por|午夜精品视频偷拍|网站升级狼友美日韩蜜|国产成人av按摩|天天干天天爽AV|97fuli日韩|亚洲免费一区婷婷日韩亚洲综合一区|加勒比久久综合色|日韩av免费高清不卡一级|国产成人在线资源

歡迎訪問中國律師網(wǎng)!

咨詢熱線 023-8825-6629

李某與李某2、李某3繼承糾紛一審民事判決書

2021-07-09 塵埃 評論0

原告:李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
委托訴訟代理人:連鴻儒,山西神明律師事務(wù)所律師。
被告:李某2,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
被告:李某3,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

原告李某1與被告李某2、李某3繼承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10月24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李某1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連鴻儒,被告李某2、李某3均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李某1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確認原、被告父母所留的太原市杏花嶺區(qū)桃園北路小區(qū)12樓2單元2號的房屋歸原告所有;2、本案訴訟費由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原、被告之間系姐弟關(guān)系,母親李嫦娥、父親李效民分別在2000年和2016年1月去世。父母一生共有三處房屋,第一處為原告所住位于桃園北路小區(qū)12樓2單元2號房屋,產(chǎn)權(quán)所有人在父親名下;第二處為被告李某3所居住房屋,在2005年房改時父親出資購買后過戶到被告李某3名下;第三處位于桃園二巷東3樓12號,在2003年8月拆遷補償了5萬元,該款在2009年7月10日父親已給被告李某26萬元作為對其分配。2009年8月1日父親李效民留遺囑將原告所居住的位于桃園北路小區(qū)12樓2單元2號房屋留給原告。父母生養(yǎng)死葬基本上均為原告承擔,原告在父親去世后要求依遺囑把房屋過戶到自己名下,被告不同意并提出無理要求,原告為維護合法權(quán)益提起訴訟。
李某2辯稱,1、原告未曾和父母一起居住過本案訴爭的位于桃園北路小區(qū)12-2-2號房屋,其空落戶口并拒絕遷出,以無房為由為謀取單位福利分房;2、父親在2009年身體還很好,生活可基本自理,原告2014年3月退休,期間對父親未付出。被告李某2對父母親貢獻大,盡到照顧義務(wù)。父親有穩(wěn)定的收入開支,其花銷均是其自己工資,并不需要原、被告的花費。原告陳述父母的生養(yǎng)死葬是原告承擔并不屬實;3、父親在原告結(jié)婚時為籌款而賣掉了老家一處老宅。父親已將桃園二巷東3樓12號的一套房屋過戶至原告李某1的名下,在2003年原告不選擇當時開發(fā)商的安置樓房而選擇了貨幣收益;位于太原市迎澤區(qū)老軍營小區(qū)南區(qū)4號樓1單元5號房屋一套,父親已處分給被告李某3,現(xiàn)由被告李某3居住,無異議。父親2009年7月給被告李某2的6萬元,并非父親2003年賣房款5萬元,原告將二者相混淆有誤,該款不足夠購買一套房屋,否認原告所稱父親給的房屋補貼款;4、對原告所持父親遺囑的真實性有疑,該遺囑沒有公證、沒有證人,也沒有父親手印,否認父親親筆所寫。質(zhì)疑落款日期是后填寫。即使有遺囑,也是原告毆打父親,脅迫所寫,不是父親真實意思表示;5、父母生前曾答應(yīng)將本案訴爭位于杏花嶺區(qū)桃園北路小區(qū)12號樓2單元2號房屋給了李某2,所以應(yīng)歸本人所有。即使分割,也應(yīng)當三人平均分割。原告在父親去世后更換了門鎖,認為父親還有其他遺產(chǎn)應(yīng)當一并分割。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被繼承人李嫦娥,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生前系家庭主婦,2000年8月2日死亡。被繼承人李效民,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2016年1月21日死亡,生前系太原市物資局職工。被繼承人李效民、李嫦娥系夫妻,二人共同生育有二子二女,分別為長女李某2、次女李月榮、長子李某1、次子李某3。次女李月榮于1970年1月16日死亡,生前未結(jié)婚及生育子女。被繼承人李嫦娥先于被繼承人李效民死亡,未對其遺產(chǎn)進行分割。
本案訴爭太原市杏花嶺區(qū)桃園北路小區(qū)12樓2單元2號房屋,所有權(quán)證登記座落于旱西關(guān)小區(qū)12幢2號,該房屋原系被繼承人李效民單位分配公房,由二被繼承人共同居住使用。2005年1月20日取得太原市房地產(chǎn)管理局頒發(fā)XXXX號房屋所有權(quán)證,登記丘(地)號為2083000、所有權(quán)人李效民、產(chǎn)別私有房產(chǎn)、建筑面積53.28平方米,附記購太原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公房、房改房產(chǎn)權(quán)比例個人100%。在被繼承人李效民死亡后,該房屋由原告管理使用。
原告持有被繼承人李效民所立落款時間為2009年8月1日的遺囑一份,其中載明:"我於十六歲外出工作,就克勤克儉地不知不覺就七十余年了,總之過著艱苦的生活,你們也就不例外了。近幾年比較好轉(zhuǎn)了,我也老了,不能幫助你們了。古人云:善人家的孩子均為傳家有道,放眼世界,做到處事無爭,后果必有善哉。何況貧寒家庭出身的你們,自然自覺諒解無能為力的父親了,故此也就不爭論了,就照我的遺囑辦吧(附下頁)。我先后申請經(jīng)批準分到三處公有制房子,第一處在桃園二巷被拆了,公家補了拆遷費伍萬壹千元,月田手辦的款已交付我了。第二處桃北旱西關(guān)小區(qū)十二號樓二單元二號二次付款也已購買了。第三處是老軍營南區(qū)四號樓一單四號已購買辦的潤田名下了,所以我住的這一套房子就給月田了。至于拆遷款理應(yīng)給鳳榮了,本年已付女兒陸萬元。此囑附女兒鳳榮收款收據(jù)一張,另關(guān)于我所存的一小部分存款,望你們和藹地商酌處理為是。關(guān)于老家的破房子,按老家的規(guī)矩和觀念再請上雨田侄兒共同商酌由男孩兄弟二人處理吧。恩父李效民二〇〇九年八月一日。"二被告對遺囑的真實性不認可,但表示不申請對遺囑的真?zhèn)芜M行鑒定。
本案審理中,經(jīng)征詢原、被告意見,協(xié)商一致同意本案涉案房屋的市場價為48萬元,不再另行價格評估。另原、被告三人均表示對被繼承人遺留的老家山西原平的一處房屋,因塌陷空置,本案不要求分割。

本院認為,1、遺產(chǎn)是公民死亡后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chǎn)。被繼承人李嫦娥系家庭主婦,其家庭財產(chǎn)由被繼承人李效民保管,在李嫦娥去世后對其遺產(chǎn)未進行分割,且本案訴爭位于太原市旱西關(guān)小區(qū)12幢2號房屋系公房分配房改后取得,二被繼承人李嫦娥、李效民夫妻也無特殊約定,故本案訴爭太原市旱西關(guān)小區(qū)12幢2號房屋屬于二被繼承人李嫦娥、李效民的夫妻共同財產(chǎn)。原告訴稱該房屋系由被繼承人李效民個人出資購買單獨所有,無證據(jù)證明,其主張該房屋屬于被繼承人李效民的個人財產(chǎn),本院不予采信。被繼承人死亡后,繼承開始。我國繼承法規(guī)定"繼承開始后,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妻子李嫦娥先于其丈夫李效民去世,其作為被繼承人未立遺囑或遺贈,故對李嫦娥的遺產(chǎn)即本案訴爭房屋的二分之一份額,應(yīng)按照法定繼承均等分辦理,按份共有,其第一順序法定繼承人李效民、原告李某1、被告李某2、被告李某3均應(yīng)繼承房產(chǎn)份額的八分之一。
2、我國繼承法規(guī)定"自書遺囑由遺囑人親筆書寫,簽名,注明年、月、日"。原告所持被繼承人李效民2009年8月1日所立遺囑形式上屬自書遺囑,在出具人處有被繼承人李效民的簽名,注明書寫的年、月、日,故該遺囑具備自書遺囑的構(gòu)成要件,是被繼承人生前真實意思表示,認定該遺囑中被繼承人李效民對其個人合法財產(chǎn)部分的處分系合法有效、處分其已故妻子李嫦娥的財產(chǎn)部分屬無效。二被告對遺囑提出諸多質(zhì)疑,認為遺囑系偽造,但并未提交相應(yīng)證據(jù)予以佐證,應(yīng)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本案中李效民個人合法遺產(chǎn)部分應(yīng)按照被繼承人李效民去世前設(shè)立的遺囑分配。李效民所有的該訴爭房屋的二分之一份額,以及從其妻子李嫦娥處可繼承的八分之一份額,合計為八分之五份額,按照其遺囑的意思表示,該份額由原告李某1繼承。再加上原告可繼承李嫦娥遺產(chǎn)部分的房屋八分之一份額,原告應(yīng)分得涉案房屋四分之三份額。被告李某2、被告李某3分別可分得八分之一份額(繼承李嫦娥的遺產(chǎn))。按照有利于生活需要、不損害遺產(chǎn)的效用的原則,且考慮該房屋現(xiàn)由原告管理使用及其份額比例,判定該房屋歸原告所有,原告對二被告應(yīng)繼承的份額給予折價補償。以原、被告共同協(xié)商的該訴爭房屋市場價格48萬元進行分割,原告分別向二被告各支付房屋折價補償款60000元。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二條、第三條、第五條、第十條、第十三條第一款、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九條,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三十八條、第五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座落于太原市杏花嶺區(qū)旱西關(guān)小區(qū)12幢2號房屋(房權(quán)證并字第00504470號)歸原告李某1所有。
二、原告李某1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分別向被告李某2、被告李某3各支付房屋折價補償款60000元。
三、駁回原告李某1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wù),應(yīng)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wù)利息。
案件受理費5800元(原告已預(yù)交),由原告李某1負擔4350元,被告李某2、李某3各負擔725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或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太原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李 芳 人民陪審員  郭志宏 人民陪審員  姚曉仙

書記員:段英鳳

評論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

發(fā)表評論

評論

你的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表示必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