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李某某,男,戶籍地湖北省十堰市現(xiàn)住上海市青浦區(qū)。
被告:中核混凝土股份有限公司,住所地陜西省西安市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
法定代表人:杜國偉,該公司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陳紅,湖北聚力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朱維佳,男,該公司人事主管。
第三人:中核建材有限公司,住所地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qū)。
法定代表人:孫杰,該公司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晴,女,該公司法務部員工。
委托訴訟代理人:袁星,女,該公司法務部員工。
第三人:中核混凝土江蘇有限公司,住所地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qū)。
法定代表人:陳坤勇,該公司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建章,該公司綜合管理部員工。
原告李某某與被告中核混凝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核混凝土公司)勞動爭議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1月19日作出(2015)鄂蔡甸民二初字第00468號民事判決書。原告李某某不服提起上訴。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6年5月19日作出(2016)鄂01民終1072號民事裁定書,裁定撤銷原判,發(fā)回重審。本院于2016年7月25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并追加中核建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核建材公司)、中核混凝土江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混江蘇公司)為第三人參加訴訟,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李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被告支付試用期及2009年12月勞動報酬9,862.76元;2、被告支付未及時足額發(fā)放的2010年勞動報酬20,890.4元;3、被告支付未及時足額發(fā)放的2011年勞動報酬5,995.5元;4、被告支付未及時足額發(fā)放的2012年勞動報酬85,860元;5、被告支付未及時足額發(fā)放的2013、2014、2015年勞動報酬355,760元;6、被告支付2010年8月的通訊費、防暑降溫費240元;7、被告支付未及時足額發(fā)放的加班勞動報酬34,846.5元;8、被告支付經(jīng)濟補償金83,610元;9、被告支付勞動者持證津貼8,000元。事實與理由:原告李某某于2009年8月與中核混凝土公司締結勞動合同,期限三年,從2009年8月20日至2012年8月19日,從事管理崗位工作。合同約定試用期三個月,從2009年8月20日起至2009年11月19日止。李某某先后被安排到山東海陽、湖南桃花江工作,2011年7月被調回公司管理總部浙江省海鹽縣工作,2011年9月隨公司管理總部搬遷至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qū)工作,隨后2013年11月隨公司管理總部搬遷至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qū)工作,2015年4月因公司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向公司提出離職。
本院認為,原告李某某與被告中核混凝土公司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從事被告安排的工作并由被告支付工資,雙方勞動關系成立。2012年1月1日,為了在江蘇省辦理社會保險,中混江蘇公司受中核混凝土公司委托與原告簽訂《勞動合同書》,并代發(fā)工資、代為辦理社會保險,中核混凝土公司與中混江蘇公司形成委托關系,雖中混江蘇公司以自己名義簽訂合同辦理社會保險,但原告并未在中混江蘇公司工作而一直在中核混凝土公司江蘇省南京市的辦公地點工作,且原告未提供證據(jù)證明其既為中核混凝土公司工作又為中混江蘇公司工作;故對原告兩個全日制用工的主張不予采信,原告2014年4月18日向中混江蘇公司提出的辭職申請應視為向中核混凝土公司作出,原告與中核混凝土公司的勞動關系于2014年4月解除。隨后,原告與中核建材公司于2014年5月1日簽訂《勞動合同書》,雙方建立了勞動關系,原告主張既為中核混凝土公司工作又為中核建材公司工作,且均為全日制用工,但未提交充分證據(jù)予以證明,故對其主張的事實本院不予采信。
被告中核混凝土公司依照《薪酬管理制度》在原告試用期發(fā)放基本工資和80%崗位工資,見習期發(fā)放基本工資和崗位工資,不發(fā)績效工資,并未違反法律規(guī)定,不存在明顯不合理的情形,且原告知曉該制度,亦未提出異議,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九條“用人單位根據(jù)《勞動法》第四條之規(guī)定,通過民主程序制定的規(guī)章制度,不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guī)及政策規(guī)定,并已向勞動者公示的,可以作為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jù)”的規(guī)定,《薪酬管理制度》可以作為審理案件的依據(jù),故本院對原告要求被告支付試用期及2009年12月勞動報酬9,862.76元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原告入職被告公司至2014年4月解除與被告的勞動關系期間,被告已按時足額向原告發(fā)放了工資報酬,故原告要求被告支付未及時足額發(fā)放的2010年勞動報酬20,890.4元、2011年勞動報酬5,995.5元、2012年勞動報酬85,860元以及未及時足額發(fā)放的2013、2014、2015年勞動報酬355,760元的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被告對未發(fā)放原告2010年8月防暑費200元、通訊費80元的事實未提出異議且接受仲裁結果,對原告的上述請求予以支持。原告要求被告支付未及時足額發(fā)放的加班勞動報酬34,846.5元,但未提供證據(jù)證明存在加班事實,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九條“勞動者主張加班費的,應當就加班事實的存在承擔舉證責任。但勞動者有證據(jù)證明用人單位掌握加班事實存在的證據(jù),用人單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不利后果”的規(guī)定,本院對原告的該項請求不予支持。原告2014年4月因要與中核建材公司簽訂勞動合同已申請與被告解除勞動合同,被告無異議,雙方勞動關系解除,被告按時足額向原告發(fā)放工資并無拖欠情形,原告主張經(jīng)濟補償金不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規(guī)定的用人單位需支付經(jīng)濟補償金的情形,故本院對原告要求被告支付經(jīng)濟補償金83,610元的請求,不予支持?!斗深檰柟芾磙k法》第六條規(guī)定“本辦法所稱企業(yè)法律顧問,是指取得企業(yè)法律顧問執(zhí)業(yè)資格,與公司簽訂勞動合同,由公司聘任,專門從事公司法律事務工作的內部專業(yè)人員”,原告未在被告單位注冊,被告又未聘任原告專門從事公司法律事務,對原告要求被告支付持證津貼8,000元的請求,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九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第一百四十二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中核混凝土股份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三日內向原告李某某支付2010年8月防暑費200元、通訊費80元,共計280元;
二、駁回原告李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0元,由原告李某某負擔,予以免收。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上訴人在提交上訴狀時根據(jù)不服本判決的上訴請求數(shù)額及《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十三條第一款第四項的規(guī)定,預交上訴案件受理費,款匯至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戶名: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賬號:;開戶行:農行武漢民航東路支行。上訴人在上訴期滿后七日內未預交訴訟費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審 判 長 余 靖 人民陪審員 梁劍鋒 人民陪審員 黃義洲
書記員:李莎莎
你的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表示必填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