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李某和,住址慶安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丁長和,住址慶安縣。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慶安縣自來水公司。
法定代表人:梁春東,職務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慶祥,黑龍江名遠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慶安縣交通運輸局。
法定代表人:于可欣,職務局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朱朝陽,黑龍江天誠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慶安縣地下排水事業(yè)管理處。
法定代表人:吳志高,職務主任。
委托訴訟代理人:齊玉彬,住址慶安縣。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慶安縣農村公路管理站。
法定代表人:呂春禹,職務站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明星,黑龍江明銘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慶安縣興業(yè)市政公共設施管理有限
公司。
法定代表人:鐘慶安,職務經理。
上訴人李某和因與被上訴人慶安縣自來水公司、慶安縣交通運輸局、慶安縣地下排水事業(yè)管理處、慶安縣農村公路管理站、慶安縣興業(yè)市政公共設施管理有限公司財產損害賠償糾紛一案,不服慶安縣人民法院(2016)黑1224民初262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7年3月22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李某和的委托訴訟代理人丁長河,被上訴人慶安縣自來水公司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慶祥、慶安縣交通運輸局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朱朝陽、慶安縣地下排水事業(yè)管理處委托訴訟代理人齊玉彬、慶安縣農村公路管理站委托訴訟代理人明星、慶安縣興業(yè)市政公共設施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鐘慶安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李某和上訴請求:1、請求依法撤銷慶安縣人民法院(2016)
黑1224民初262號民事判決;2、依法改判被上訴人賠償上訴人被淹耕地損失16,528.00元,同時互負連帶責任;3、一、二審案件受理費由被上訴人負擔。事實及理由:一、一審法院認定慶安縣價格認定中心作出的慶價鑒(2013)第041號價格鑒定報告鑒定程序違法,不予采信是錯誤的。慶安縣價格認定中心所做的鑒定是由慶安縣法院委托,并根據慶安鎮(zhèn)人民政府、慶富村委會的證明及上訴人當時被淹地的影印資料。依照《價格法》、《黑龍江省涉案物價格鑒證條例》第二條規(guī)定,對無法追繳或者已經滅失形態(tài)改變的涉案物,價格鑒定機構可以根據辦案機構認定的證據材料比照基準日的同類實物進行價格鑒定。對雙方爭議損失進行了鑒定,故該價格認證報告書客觀真實,具有法律效力;二、慶安縣人民法院作出的(2016)黑1224民初262號民事判決程序違法。該案被上訴人慶安縣自來水公司法定代表人李迎洲于2014年11月調出,該單位法人代表變更為梁春東,但該判決中的法定代表人仍是李迎洲,故程序違法。
慶安縣自來水公司辯稱,一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證據充分,請求二審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慶安縣交通運輸局辯稱,價格鑒證報告程序違法,鑒定人員未到現(xiàn)場進行實地勘測,僅以村委會提供的書面清單對價格進行鑒定,且各方當事人均沒有到達現(xiàn)場,鑒定依據不足,程序違法,不能作為判決依據使用。關于法定代表人是否變更問題,不屬于程序違法范疇,其他答辯觀點同一審答辯意見。
慶安縣地下排水事業(yè)管理處辯稱,一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判決正確。我單位是2014年11月19日與興業(yè)公司簽訂的排水管道產權轉讓合同,地被淹時間是2012年7月29日,與我單位無關。
慶安縣農村公路管理站辯稱,我單位不是侵權責任單位,公路管理站不具有為上訴人排水的義務,慶安縣價格認證中心做出的鑒定不具有法律效力,程序違法,不能作為定案依據使用。請求二審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慶安縣興業(yè)市政公共設施管理有限公司辯稱,我公司不能承擔賠償責任,一審判決正確,請求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李某和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要求五被告賠償原告經濟損失16528.00元;2.由五被告承擔本案的訴訟費用。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原告李某和系慶安縣慶安鎮(zhèn)慶富村七組村民。在哈伊路南、慶柳路東、格木克河北分得的耕地種植作物。2012年7月29日降雨,自來水公司鋪設的地下排污管道破損漏水及附屬物馬葫蘆倒塌,該管道內的水大量排入耕地。同時,慶柳路段原哈伊路南格木克河北涵洞堵塞,路邊溝排水不通暢,致使該耕地的積水無法排放,造成原告耕地被淹。慶安縣價格認證中心對原告的損失進行了鑒定,但未到現(xiàn)場實際勘查,只依據慶安縣慶安鎮(zhèn)慶富村委會、慶安鎮(zhèn)政府于2013年9月30日出具的證明得出的鑒定結論。出具此份證明的日期離災情發(fā)生已事隔一年,亦無當時受災耕地的現(xiàn)場勘查記錄。慶安縣2011年7月平均降雨量為96.6毫米,2012年7月平均降雨量為276.5毫米,2013年7月平均降雨量為145.0毫米。原告就其損失事宜與被告多次協(xié)商未果。
另查明,興業(yè)公司成立于2006年,法定代表人為鐘慶安。2006年8月25日,自來水公司(甲方)與鐘慶安(乙方)簽訂協(xié)議書,約定:1、乙方同意甲方將東水源排污管線接到乙方排污主管線上,并獲得永久使用權,乙方不向甲方收取任何費。2、甲方負責主管線出口改造,即從磚廠院內出口至格木克河590米明排部分,計劃鋪設Φ1000排污管道。3、甲方將東水源排污管線及新鋪設的出口管線移交給乙方管理,并享有永久使用權。乙方負責這段管道的維修、維護及清掏,負責格木克河出口的清淤。保證管線暢通,不給附近百姓(耕地)造成損失。乙方管理期間,在管線排量范圍內,乙方有權將附近單位或個人接入甲方的排水管線,為了防止污染飲用水管道,在與自來水主管線交差時,須甲方監(jiān)督,按規(guī)范施工,并將內業(yè)資料報甲方存檔,除此之外任何人無權將其單位或個人的排水接入甲方排水管線。對過去或今后私接濫建的管線,乙方有權拆除。對拒不服從者,甲方協(xié)助乙方按相關規(guī)定處理或移交司法機關處理。乙方管理甲方排污管線的所有費用,由乙方收取其接入用戶的工程款及清掏費中解決。簽訂協(xié)議時因興業(yè)公司公章未領取,所以由鐘慶安簽字,庭審中其表示代表是興業(yè)公司。2014年11月19日,興業(yè)公司與地下排水處簽訂出讓合同,合同中第三條約定了轉讓資產明細:(一)鐵鋼廠原有排水管線:1.Φ800mm排水管線,長度200延長米、2.Φ500mm排水管線,長度314延長米、3.Φ1000mm排水管線,長度2297.50延長米、4.化糞池4座。(二)甲方新修排水管線:1.Φ600mm管線,長度402延長米、2.Φ300mm管線,長度1673延長米、3.Φ300mm管線,長度504延長米(自來水壓過道管)、4.Φ200mm管線,長度4678延長米、5.皮革廠至李老德修建雨水管道和雨水井。此合同中未包括本案造成訴爭財產損失的排水管線。
一審法院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規(guī)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本案中,李某和的耕地被淹事實清楚,其應提供證據證實具體的損失。但李某和提交的價格鑒證報告書的鑒定程序不合法,本院不予采信,不能作為定案依據,故原告主張賠償損失的證據不足,其訴求不予支持。綜上,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駁回原告李某和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838.00元,由原告李某和負擔。
二審審理中,雙方當事人均未提交新證據。本院于2017年6月6日到慶安縣價格認證中心,對其出具的價格鑒證報告書中所認定的價格進行了調查,該中心出具情況說明一份,證實:我中心辦理的慶安縣慶安鎮(zhèn)慶富村第七村民組哈伊公路路南側村民耕地因無法排水引發(fā)的財物損失,價格鑒定的種類、規(guī)格等情況是按照慶安鎮(zhèn)人民政府和慶安鎮(zhèn)慶富村民委員會提供的相關證明材料確認的,所鑒定的價格是遵照慶安縣人民法院《司法技術鑒定委托書》的鑒定要求為評估被淹損失,即直接損失價格。本院對一審法院查明的事實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根據慶安縣氣象局出具的2011年至2013年夏季慶安縣平均降雨量統(tǒng)計表顯示,2012年慶安縣相同季節(jié)降雨量比往年多。正是由于當年降雨量高于往年,加之上訴人承包地中的排水管道破損,排污馬葫蘆倒塌,同時上訴人被淹土地內側涵洞年久失修,淤泥堆積在涵洞內,阻塞了正常排水。致使2012年7月29日降雨時,雨水進入上訴人耕地無法自行排出,上訴人又未及時采取相應措施。綜合原因導致上訴人承包耕地被淹的損害后果。
第一、關于黑龍江省慶安縣價格認證中心作出的慶價鑒[2013]第041號價格鑒證報告書是否應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問題。慶安縣價格認證中心作出的慶價鑒[2013]第041號價格鑒證報告時間為2013年12月12日,而耕地被淹事實發(fā)生在2012年7月29日,鑒定機構鑒定時被淹標的物已經滅失。因此,鑒定人員及鑒定機構沒有組織雙方當事人到事發(fā)現(xiàn)場進行實地勘測。2004年10月15日,黑龍江省政府下發(fā)的《黑龍江省涉案物價格鑒證條例》第二十條規(guī)定:對無法追繳或者已經滅失、形態(tài)改變的涉案物,價格鑒定機構可以根據辦案機構認定的證據材料,比照基準日的同類實物進行價格鑒證。慶安縣價格認證中心在此情況下,依據法院提供的證據材料,對實際發(fā)生損失進行鑒定,作出的鑒證報告書客觀真實。同時,根據該價格認證中心出具的情況說明,證實所作出財產損失價格為評估被淹損失,即直接損失價格。故應當作為定案依據予以采信,該鑒定程序合法。
第二、關于本案承擔賠償責任的主體問題。上訴人承包地中通過的排水管道產權在2014年11月前歸被上訴人慶安縣興業(yè)市政公共設施管理有限公司所有。因該公司沒有對管道破損、馬葫蘆倒塌及時進行維修,是發(fā)生耕地被淹的原因之一。在被淹地內側涵洞附近立有慶柳公路責任牌,該責任牌載明:責任人為慶安縣運輸局,責任目標為路面整潔通暢,邊溝排水通暢。因此,可以推定該堵塞涵洞責任人為慶安縣交通運輸局,并由其進行管理。因涵洞堵塞導致耕地內的積水不能正常排出,慶安縣交通運輸局沒有及時對被堵塞的涵洞進行清淤,是發(fā)生上訴人耕地被淹的又一原因。由于當年同期降雨量多于往年,致使上訴人承包地塊積水增多。而上訴人在耕地被淹時,沒有及時采取補救措施也是其耕地受損的一個原因。因多種因素同時存在,致使上訴人承包耕地被淹的事實發(fā)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一條規(guī)定: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每個人的侵權行為都足以造成全部損害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第十三條規(guī)定:法律規(guī)定承擔責任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部分或者全部責任人承擔責任。本案中,被上訴人慶安縣興業(yè)市政公共設施管理有限公司、慶安縣交通運輸局雖無共同侵權故意,但因兩個單位的分別侵權,造成同一損害結果發(fā)生,是損害發(fā)生的共同原因,且損害結果無法分割,為共同侵權行為,故慶安縣興業(yè)市政公共設施管理有限公司、慶安縣交通運輸局應對上訴人所造成的損失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本案中,被上訴人慶安縣地下排水事業(yè)管理處在2012年7月29日事發(fā)時,并沒有與被上訴人慶安縣興業(yè)市政公共設施管理有限公司簽訂排水管道轉讓協(xié)議,沒有接收事發(fā)現(xiàn)場的排水管道。故對上訴人耕地被淹所造成的損失不應承擔賠償責任。而慶安縣自來水公司并不是事發(fā)時排水管道的所有權人。被上訴人慶安縣農村公路管理站也不是一級法人單位,對事發(fā)時內側的涵洞不具有管理權。因此被上訴人慶安縣自來水公司、慶安縣農村公路管理站也不應對上訴人耕地被淹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第三、關于本案中當事人承擔責任比例問題。上訴人耕地被淹,雖然存在當年相同季節(jié)降雨量大的客觀原因,但由于慶安縣興業(yè)市政公共設施管理有限公司所有的排水管道破損,馬葫蘆倒塌,又沒有進行及時維修。而慶安縣交通運輸局對其所管理的涵洞發(fā)生堵塞時沒有及時進行清淤,導致不能正常排水。加之上訴人承包的耕地在被淹時,沒有及時采取補救措施。上述多種因素導致上訴人承包耕地被淹的損害結果。根據以上事實及黑龍江省慶安縣價格認證中心作出的慶價鑒[2013]第041號價格鑒證報告中認定的損失數額,由被上訴人慶安縣興業(yè)市政公共設施管理有限公司、慶安縣交通運輸局對上訴人的損害連帶承擔40%的賠償責任較為適宜。其余60%責任,由上訴人李某和自行承擔。
綜上所述,上訴人李某和的上訴請求部分成立,予以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六條、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第十五條第六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慶安縣人民法院(2016)黑1224民初262號民事判決;
二、上訴人李某和承包耕地被淹的損失為16528.00元,由被上訴人慶安縣興業(yè)市政公共設施管理有限公司、慶安縣交通運輸局連帶承擔40%的賠償責任,即6611.20元;由上訴人李某和自行承擔60%責任,即9916.80元。以上款項應當在判決生效后十日內給付完畢。
三、駁回李某和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確定的時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一審案件受理費214.00元,由上訴人李某和負擔128.40元,由被上訴人慶安縣興業(yè)市政公共設施管理有限公司、慶安縣交通運輸局共同負擔85.60元。二審案件受理費免交。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張 敏 審判員 杜雪紅 審判員 付振鐸
書記員:孫月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