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雷
張金利
李術魁(河北群望律師事務所)
王某
馬健輝(河北馬健輝律師事務所)
原告:李某雷,農(nóng)民。
原告:張金利,農(nóng)民。
委托代理人:李術魁,河北群望律師事務所律師。
特別授權。
被告:王某,農(nóng)民。
委托代理人:馬健輝,河北馬健輝律師事務所律師。
特別授權。
原告李某雷、張金利與被告王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
原告李某雷、原告張金利及委托代理人李術魁、被告王某的委托代理人馬健輝到庭參加訴訟。
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李某雷訴稱,2015年8月20日,被告王某向原告借款65萬元,約定借款期限3個月,月利率3%。
借款到期后,原告找被告索要貸款本息,未果。
原告起訴,要求被告償還借款65萬元并支付利息。
訴訟過程中,原告李某雷稱,在其起訴的借款65萬元中,包括向其本人借款30萬元,向原告張金利借款35萬元,在訴訟過程中,被告王某已用車輛抵頂了其借款30萬元,故起訴的本金中應減少30萬元,利息其自愿放棄。
訴訟過程中,原告張金利申請作為本案原告參加訴訟,訴稱,被告王某向原告李某雷出具的借款65萬元中包括向其借款35萬元,且被告王某向原告李某雷借款均是通過其經(jīng)手轉賬或現(xiàn)金交付的形式給付的被告,在65萬元借款之外,被告王某還曾向其借款5.7萬元(包括借款3萬元,墊付利息2.7萬元),故起訴,要求被告返還本金46萬元(76萬元扣除原告李某雷借款30萬元)并自2015年12月1日起按年利率24%支付利息至借款付清之日止。
原告李某雷向本院提供了被告王某出具的借條1張,載明:“欠條今欠到李某雷65萬元(陸拾伍萬元整)欠款人:王某2015.8.20”,證實被告王某向原告李某雷借款的事實,這65萬元包含向其借款30萬元,其余是被告王某向張金利的借款。
原告張金利向本院提供的證據(jù)有:
1.2015年3月5日被告王某為其出具的借條復印件1張(原件已退還給被告王某),載明:“借條今借到張金利現(xiàn)金65萬元(陸拾伍萬元整)借款人:王某2015年3月5日”,證實2015年2月份被告曾向原告張金利借款65萬元的事實。
2.錄音資料(附文字)1份,證實原告張金利與被告王某借款時約定利率為月息3分。
3.2015年12月1日,原告張金利與被告王某短信通信記錄1份(附圖片),證實截止至2015年12月1日被告王某共拖欠原告張金利借款本息76萬元,其中包括向李某雷借款29.1萬元(該29.1萬元系借款30萬元中扣除了一個月的利息9000元)。
被告王某辯稱,1.被告承認下欠原告李某雷35萬元的事實,但利息均已還清,僅欠本金。
2.本案作為債務糾紛雙方當事人應為王某與李某雷,張金利申請參加訴訟不具有訴訟主體資格,應另案起訴。
3.被告向李某雷借款65萬元,并出具了借條,王某與張金利的債權債務關系因該清償行為已經(jīng)消滅,其不具有實體債權。
被告王某未向本院提供證據(jù)。
對原告李某雷提供的證據(jù),原告張金利無異議。
被告的質證意見是:對證據(jù)沒有異議,但這65萬元是因李某雷代王某償還對原告張金利債務所形成,所以該借條與王某之前為張金利出具的借條金額是一致的。
對原告張金利提供的證據(jù),原告李某雷無異議。
被告的質證意見是:證據(jù)1,因原告張金利陳述此條原件已由王某收回,說明該筆債權債務關系已經(jīng)消滅。
證據(jù)2(錄音資料),李某雷應對錄音中陳述是否屬實發(fā)表意見。
從錄音整體內(nèi)容來看張金利在打電話的過程中是以李某雷催款為前提。
王某所做的表述是對李某雷欠款提出的解決方案,并沒有確認其有拖欠張金利欠款的事實。
王某與李某雷的債權債務因2016年4月份的清償行為金額已經(jīng)變?yōu)?5萬元。
這份錄音即便是真實的,也不能證明張金利主張的王某對其欠款的事實。
證據(jù)3(手機短信),原告應證明該信息確系王某本人發(fā)送,并且未做編輯修改,同時該信息只是全部數(shù)十條信息中其中一條,應將信息全部放在一起,在綜合上述信息發(fā)送的背景和原因,確定其是否真實,是否為被告的真實意思。
此外,由于2016年4月的償還行為已導致原告李某雷債權總金額的減少。
信息本身不能稱其為法律上的書面證據(jù),即便文字是真實的也不能保證內(nèi)容的真實,因此對上述信息的真實性合法性,被告不予認可。
本院認為,被告王某向原告張金利借款,原告張金利提供了借款,以上行為是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雖然被告為原告李某雷出具的借條中未注明包括原告張金利借款,但原告張金利與被告王某之間形成了事實上的民間借貸關系。
原告張金利與被告王某口頭約定了借款利息,但超過了法律的限制性規(guī)定,現(xiàn)原告張金利主張按年利率24%計算借款利息,符合法律規(guī)定,應予支持。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xù)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第二百零六條 ?“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
對借款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guī)定仍不能確定的,借款人可以隨時返還;貸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內(nèi)返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六條一款“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王某返還原告張金利借款389000元(含墊付利息)并支付利息(其中2014年4月6日至2015年8月19日按本金65萬元,年利率24%計算;2015年9月20日起按本金350000元,年利率24%計算,至借款付清之日止;39000元自2016年1月12日起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至付清之日止),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三日內(nèi)履行。
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8200元、保全費4020元,共計12220元,由被告王某負擔。
此款已由原告預交,執(zhí)行時由被告王某給付二原告1222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交納上訴案件受理費,上訴于河北省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
如在上訴期滿后七日內(nèi)未交納上訴費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本院認為,被告王某向原告張金利借款,原告張金利提供了借款,以上行為是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雖然被告為原告李某雷出具的借條中未注明包括原告張金利借款,但原告張金利與被告王某之間形成了事實上的民間借貸關系。
原告張金利與被告王某口頭約定了借款利息,但超過了法律的限制性規(guī)定,現(xiàn)原告張金利主張按年利率24%計算借款利息,符合法律規(guī)定,應予支持。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xù)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第二百零六條 ?“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
對借款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guī)定仍不能確定的,借款人可以隨時返還;貸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內(nèi)返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六條一款“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王某返還原告張金利借款389000元(含墊付利息)并支付利息(其中2014年4月6日至2015年8月19日按本金65萬元,年利率24%計算;2015年9月20日起按本金350000元,年利率24%計算,至借款付清之日止;39000元自2016年1月12日起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至付清之日止),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三日內(nèi)履行。
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8200元、保全費4020元,共計12220元,由被告王某負擔。
此款已由原告預交,執(zhí)行時由被告王某給付二原告12220元。
審判長:張樹國
審判員:葉建軍
審判員:王晶
書記員:李寶敏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