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某
王某某
沈某超
趙建國
高斌(河北衡泰律師事務所)
鄧季南
甘浩冉(安徽徑橋律師事務所)
原告李某某,男,漢族,1970年8月出生,住泊頭市。
原告王某某,男,漢族,1980年10月生,住泊頭市。
被告沈某超,男,漢族,1970年10月出生,住泊頭市。
被告趙建國,男,漢族,1967年3月出生,住任丘市。
委托代理人高斌,河北衡泰律師事務所律師。
第三人鄧季南,男,漢族,1965年12月出生,住江蘇省常州市天宇區(qū)。
委托代理人甘浩冉,安徽徑橋律師事務所律師。
李某某、王某某與沈某超、趙建國、第三人鄧季南確認合同無效糾紛一案,本院于二0一六年四月十三日受理后,依法由審判員郭治軍獨任審判,于二0一六年五月十一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李某某、王某某,被告沈某超,被告趙建國的委托代理人高斌、第三人鄧季南的委托代理人甘浩冉到庭參加訴訟。
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李某某、王某某訴稱,2013年9月17日,原、被告簽訂《合伙經(jīng)營協(xié)議》,協(xié)議約定:合伙人以泊頭市瑞德車業(yè)配件廠的名義對外經(jīng)營,合伙人共出資人民幣500萬用于開發(fā)M1項目全套車身沖壓模具及焊接夾具。
其中王某某出資200萬,沈某超出資150萬,趙建國出資100萬,李某某出資50萬。
合伙人在協(xié)議中還約定:“下列事項,應經(jīng)全體合伙人同意,作出決定:(4)轉讓或者處分企業(yè)的知識產(chǎn)權和其他財產(chǎn)權利”。
協(xié)議簽訂后,由于市場原因協(xié)議基本沒有實際履行。
2015年12月20日,二被告與第三人惡意串通,采用欺詐、脅迫的手段,在沒有與原告協(xié)商的情況下,強行出賣合伙人的財產(chǎn),以趙建國個人名義與第三人鄧季南簽訂了《M1項目全套車身沖壓模具及焊接夾具處置合同》。
被告為了達到買賣合同合法化的目的,買賣合同簽訂的同日,被告趙建國起草了一份《泊頭市瑞德車業(yè)配件廠會議紀要》(實際合伙人沒有開會),讓其他合伙人簽字。
原告王某某不知道被告已經(jīng)將合伙人的財產(chǎn)賣掉,在違背真意的情況下在會議紀要上簽字。
原告李某某根本不知道會議紀要簽字的事,也不知道被告處理合伙人的財產(chǎn)。
被告趙建國按著事先設計好的圈套與第三人簽訂了買賣合同,處分了合伙人的共同財產(chǎn)。
在買賣合同履行過程中,被告趙建國指使被告沈某超將存放在泊頭的部分設備模具等運送到任丘,幫助趙建國促成買賣。
第三人鄧季南將合同款匯入被告趙建國個人名下。
原告認為,二被告在沒有征得全體合伙人同意的情況下,和第三人惡意串通,采用欺詐、脅迫的手段,擅自處分合伙人的財產(chǎn),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權益,第三人在明知被告無權處分的情況下與趙建國惡意串通簽訂買賣合同,違背了誠實信用原則,也損害了原告的合法權益。
請求法院依法確認被告趙建國與第三人鄧季南2015年12月20簽訂的《M1項目全套車身沖壓模具及焊接夾具處置合同》無效;責令第三人返還非法取得的M1項目全套車身沖壓模具及焊接夾具。
被告趙建國辯稱,被告作為合伙人處置車身項目模具已經(jīng)得到了全體合伙人的認可,即使原告李某某沒有簽名,但事實均證明其本人對于訴訟涉及的事實是明知的;本案涉及的合伙事項,屬于普通合伙,因為泊頭市瑞德車業(yè)配件廠屬于個體經(jīng)營,業(yè)主為沈某超。
因此四個人的合伙,不屬于合伙企業(yè)。
按照法律規(guī)定,占份額三分之二以上共有人同意資產(chǎn)即可處置,該處置行為沒有違反四人合伙協(xié)議。
綜上,趙建國與鄧季南訂立合同合法有效,應當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被告沈某超辯稱,答辯人對2013年9月17日原被告簽訂的《合伙經(jīng)營協(xié)議》及《泊頭市瑞德車業(yè)配件廠會議紀要》確認M1項目全套車身沖壓模具及焊接夾具為合伙財產(chǎn)無異議;答辯人在被告趙建國與第三人鄧季南簽訂《M1項目全套車身沖壓模具及焊接夾具處置合同》后才知道該事,但答辯人不同意合同中趙建國單獨收取合同價款約定,同意原告關于確認上述《M1項目全套車身沖壓模具及焊接夾具處置合同》無效的訴訟請求;M1項目278套車身沖壓模具、26工位焊接夾具現(xiàn)在第三人鄧季南處,M1項目的整條焊接線一套及附屬設施及模具銷售款在被告趙建國處,趙建國、鄧季南取得以上財產(chǎn)采取了欺詐、脅迫等手段,上述財產(chǎn)均應返還泊頭市瑞德車業(yè)配件廠。
第三人鄧季南述稱,第三人與趙建國簽訂的合同合法有效,在簽訂合同前進行過考察,從原告提交的證據(jù)來開,依據(jù)物權法106條第三人取得訴爭財產(chǎn)屬善意取得。
我們同意被告趙建國的答辯意見,要求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本院認為,原、被告對雙方之間為合伙關系,并簽有《合伙經(jīng)營協(xié)議》均無異議,本院予以確認。
《合伙經(jīng)營協(xié)議》是原、被告的真實意思表示,具有法律效力。
原、被告在從事合伙事務的過程中應遵守《合伙經(jīng)營協(xié)議》的約定。
被告稱《合伙經(jīng)營協(xié)議》第17條對合伙人沒有約束力理由不足,本院不予支持。
原、被告及第三人對被告趙建國以個人名義與第三人鄧季南簽訂了《M1項目全套車身沖壓模具及焊接夾具處置合同》,該處置合同已履行完畢無異議,本院予以確認。
原、被告對上述《M1項目全套車身沖壓模具及焊接夾具處置合同》涉及的模具、焊接夾具系合伙財產(chǎn)無異議,本院予以確認。
被告趙建國在與第三人簽訂《M1項目全套車身沖壓模具及焊接夾具處置合同》時明知其處置的M1項目全套車身沖壓模具及焊接夾具屬于合伙財產(chǎn),仍在合同中將該部分財產(chǎn)按自有財產(chǎn)處置,存在欺詐行為,且趙建國在沈某超對其以個人名義處置合伙財產(chǎn)提出異議后,仍強行將涉案財產(chǎn)交付給第三人,其行為有違誠實信用、公平自愿等合同原則,亦違反了其與合伙人之間的約定,其與第三人鄧季南2015年12月20簽訂的《M1項目全套車身沖壓模具及焊接夾具處置合同》無效。
第三人在被告沈某超告知其合同所涉財產(chǎn)為原、被告的合伙財產(chǎn),二被告因對合同確定的收款人意見不一發(fā)生爭執(zhí)后,仍堅持與被告趙建國簽訂并履行《M1項目全套車身沖壓模具及焊接夾具處置合同》,確屬予被告趙建國惡意串通,損害原告等其他合伙人的利益,不構成其所謂善意取得。
被告據(jù)以抗辯原告主張的的會議紀要僅表明了合伙人出售合伙項目的意向,其中既沒有說明出售項目的對象,也沒有說明項目出售的價格底線、收款方式等關鍵要素,紀要未經(jīng)合伙人之一的原告李某某簽字確認,且該會議紀要內(nèi)容與原合伙協(xié)議沖突,不具法律效力。
被告趙建國據(jù)此主張其出售合伙財產(chǎn)符合法律規(guī)定理由不足,本院不予采信。
被告趙建國與第三人鄧季南應相互返還其因無效合同取得的財產(chǎn)。
被告趙建國與第三人鄧季南未提交合同附件以證明本案爭議合同所涉模具、夾具的數(shù)量及品種,亦未對原告主張的模具、夾具的數(shù)量及品種提出異議,本院對原告主張的模具、夾具的數(shù)量及品種予以確認。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 ?第(二)項 ?、第五十六條 ?、第五十八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趙建國與第三人鄧季南2015年12月20簽訂的《M1項目全套車身沖壓模具及焊接夾具處置合同》無效;
二、第三人鄧季南返還原、被告非法取得的M1項目全套車身沖壓模具及焊接夾具(詳見清單);
三、被告趙建國返還第三人合同價款2550000元;
以上二、三項限判決生效后五日內(nèi)履行完畢;
案件受理費減半收取為4250元,由被告趙建國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院認為,原、被告對雙方之間為合伙關系,并簽有《合伙經(jīng)營協(xié)議》均無異議,本院予以確認。
《合伙經(jīng)營協(xié)議》是原、被告的真實意思表示,具有法律效力。
原、被告在從事合伙事務的過程中應遵守《合伙經(jīng)營協(xié)議》的約定。
被告稱《合伙經(jīng)營協(xié)議》第17條對合伙人沒有約束力理由不足,本院不予支持。
原、被告及第三人對被告趙建國以個人名義與第三人鄧季南簽訂了《M1項目全套車身沖壓模具及焊接夾具處置合同》,該處置合同已履行完畢無異議,本院予以確認。
原、被告對上述《M1項目全套車身沖壓模具及焊接夾具處置合同》涉及的模具、焊接夾具系合伙財產(chǎn)無異議,本院予以確認。
被告趙建國在與第三人簽訂《M1項目全套車身沖壓模具及焊接夾具處置合同》時明知其處置的M1項目全套車身沖壓模具及焊接夾具屬于合伙財產(chǎn),仍在合同中將該部分財產(chǎn)按自有財產(chǎn)處置,存在欺詐行為,且趙建國在沈某超對其以個人名義處置合伙財產(chǎn)提出異議后,仍強行將涉案財產(chǎn)交付給第三人,其行為有違誠實信用、公平自愿等合同原則,亦違反了其與合伙人之間的約定,其與第三人鄧季南2015年12月20簽訂的《M1項目全套車身沖壓模具及焊接夾具處置合同》無效。
第三人在被告沈某超告知其合同所涉財產(chǎn)為原、被告的合伙財產(chǎn),二被告因對合同確定的收款人意見不一發(fā)生爭執(zhí)后,仍堅持與被告趙建國簽訂并履行《M1項目全套車身沖壓模具及焊接夾具處置合同》,確屬予被告趙建國惡意串通,損害原告等其他合伙人的利益,不構成其所謂善意取得。
被告據(jù)以抗辯原告主張的的會議紀要僅表明了合伙人出售合伙項目的意向,其中既沒有說明出售項目的對象,也沒有說明項目出售的價格底線、收款方式等關鍵要素,紀要未經(jīng)合伙人之一的原告李某某簽字確認,且該會議紀要內(nèi)容與原合伙協(xié)議沖突,不具法律效力。
被告趙建國據(jù)此主張其出售合伙財產(chǎn)符合法律規(guī)定理由不足,本院不予采信。
被告趙建國與第三人鄧季南應相互返還其因無效合同取得的財產(chǎn)。
被告趙建國與第三人鄧季南未提交合同附件以證明本案爭議合同所涉模具、夾具的數(shù)量及品種,亦未對原告主張的模具、夾具的數(shù)量及品種提出異議,本院對原告主張的模具、夾具的數(shù)量及品種予以確認。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 ?第(二)項 ?、第五十六條 ?、第五十八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趙建國與第三人鄧季南2015年12月20簽訂的《M1項目全套車身沖壓模具及焊接夾具處置合同》無效;
二、第三人鄧季南返還原、被告非法取得的M1項目全套車身沖壓模具及焊接夾具(詳見清單);
三、被告趙建國返還第三人合同價款2550000元;
以上二、三項限判決生效后五日內(nèi)履行完畢;
案件受理費減半收取為4250元,由被告趙建國負擔。
審判長:郭治軍
書記員:康潔第2頁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