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李大義,男,漢族,現(xiàn)住遼寧省營口市西市區(qū)。
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張雪麗,女,遼寧綠洲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黑龍江省遼百現(xiàn)代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住所地:黑龍江省大慶市林甸縣鶴鳴湖鎮(zhèn)。
法定代表人:李允坤,男,該公司執(zhí)行董事。
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韓雪,女,漢族,系該公司農業(yè)主任,現(xiàn)住黑龍江省林甸縣林甸鎮(zhèn)。
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李艷冬,女,漢族,系該公司出納員,現(xiàn)住林甸縣林甸鎮(zhèn)。
原告李大義訴被告黑龍江省遼百現(xiàn)代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勞動爭議糾紛一案,本院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李大義、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張雪麗、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韓雪、李艷冬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請求解除原、被告之間的勞動關系;2、判令被告支付拖欠原告的工資130000.00元(從2015年1月10日起至2017年3月10日,5000.00元/月X26個月=130000.00元);3、判令被告支付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而應支付的雙倍工資55000.00元(5000.00元/月X11個月=55000.00元);4、判令被告支付原告玉米銷售提成勞動報酬31404.00元(實際回款628080.00元X5%=31404.00元);5、判令被告支付原告2015年2月-2015年8月玉米銷售獎金20793.46元(1112217棒X0.02元/棒-1450.00元=20793.46元);6、判令被告支付解除勞動關系經濟補償金10000.00元(5000.00元/月X2個月=10000.00元);7、綜上訴訟請求總計247197.46元。
事實和理由:原告與被告于2014年9月10日建立勞動關系,無書面勞動合同。最初任被告玉米加工廠廠長職務,負責玉米加工廠的全面工作,月工資為5000.00元。2015年1月份,被告將原告調離原崗位,負責遼寧市場的玉米開發(fā)和銷售工作,時任總經理王鐳口頭承諾公司工資待遇為基本工資加銷售提成和獎金,市場開發(fā)和銷售的一切費用,由公司負責。
2015年2月至7月,原告共實現(xiàn)銷售收入805462.00元,發(fā)生銷售費用177382.00元,扣除銷售費用后,余款628080.00元全部還到公司賬戶。按照當初的約定,被告應當給付原告獎金22243.46元,銷售提成31404.00元。但被告只給付獎勵1450.00元。2015年9月公司發(fā)生火災,公司停產,但并未解除與原告之間的勞動關系,同時也以公司沒錢為由,對所發(fā)生的市場開發(fā)和銷售費用不予核銷,并繼續(xù)拖欠原告的工資、提成、獎金至今。
原告多次索要未果,故提起勞動仲裁,經林甸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裁決,確認原告和被告之間存在勞動關系(見林勞人仲字【2017】第26號)。
遂原告提起勞動報酬仲裁,索要訴訟請求所列項目,林甸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林勞人仲字第【2017】第52號《仲裁裁決書》。在該裁決書中,林甸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認為原被告從2015年1月份開始已經不存在勞動關系,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期間是原告與被告之間是產品經銷關系,原告賺取產品提成,雙方不是勞動關系,2015年7月至今原被告之間無業(yè)務往來,不是勞動關系,駁回了原告解除勞動關系、支付工資的訴訟請求。對于原告主張的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而應支付的加倍工資,以超過仲裁期限為由予以駁回。對原告主張的解除合同經濟補償金,以不符合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條件為由駁回。對于應核銷的市場開發(fā)與銷售費用和差旅費,以不屬于法院受理案件范圍為由駁回。
原告認為林甸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林勞人仲字第【2017】第52號《仲裁裁決書》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不當:
第一、原被告之間存在勞動關系,已經林勞人仲字【2017】第26號生效仲裁裁決書認定。林勞人仲字第【2017】第52號《仲裁裁決書》在有生效仲裁裁決書、認定原被告存在勞動關系的情況下,對原被告之間是否有勞動關系再次進行審理并判決,違反了一事不再理的原則,并且本次裁決書內容與原裁定書的內容相互矛盾,超出勞動報酬仲裁審理范圍。被告從未向原告提出解除勞動關系,故原、被告之間的勞動關系一直持續(xù)到原告提起勞動仲裁要求解除合同之日。
第二、原告主張的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未超過訴訟時效。原告與被告建立勞動關系的時間是2014年9月10日,被告應當在次月與原告簽訂書面勞動關系,其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侵權行為一直持續(xù),原告享有11個月雙倍工資的請求權,故訴訟時效應當從2015年6月開始計算,至本次訴訟并未超過訴訟時效。
第三、被告沒有向原告支付工資、且未與原告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應當支付雙倍工資。原告因被告的違法行為提出解除勞動關系,被告應承擔經濟補償金。
林甸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林勞人仲字第【2017】第52號《仲裁裁決書》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不當。
原告作為勞動者,享有取得勞動報酬、獲得經濟補償?shù)确ǘ嗬桓娴男袨檫`反了勞動合同義務,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權益,故原告訴請人民法院,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
本院認為,本案屬勞動爭議糾紛。原告于2014年9月10日進入被告公司工作,擔任廠長職務,2015年1月10日被告公司職位調整,原告由廠長職務轉為銷售人員。2014年9月10日至2015年1月10日,這期間被告公司給原告發(fā)放過工資。2015年1月10日至2015年7月,原告作為銷售人員為被告公司銷售玉米,原、被告雙方的薪資約定不明。原、被告雙方雖未簽訂勞動合同,且被告答辯稱與原告是非全日制用工關系,但是這不影響原、被告雙方之間的勞動關系成立。2015年7月以后原告就未對被告公司付出勞動,原告對其提出的2015年7月以后待崗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jù)予以證明,現(xiàn)因原告舉證不能,故本院認定,原、被告雙方的勞動關系已經于2015年7月事實上終止。因勞動者應從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內主張權利,對追索勞動報酬的勞動爭議,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本案中原告于2017年1月18日才向林甸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已超過法定的仲裁時效,仲裁裁決已駁回原告的請求,原告又未提交相關證據(jù)證明其逾期申請仲裁存在不可抗力或其他正當理由,故對原告請求的各項訴訟請求均不予支持。綜上所述,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李大義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10.00元,由原告李大義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大慶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張洪軍 審 判 員 張 帆 人民陪審員 趙文波
書記員:明月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