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應城市支公司。住所地:應城市城中漢宜大道南2號。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91420981880935380N。
負責人:何勇剛,該公司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汪廣娥,該公司綜合部經(jīng)理。代理權限:一般代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進宇,湖北橫空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一般代理。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李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省應城市人,住應城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祁靜梅,湖北誠拓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代為起訴、開庭、和解、簽收法律文書等。
上訴人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應城市支公司(以下簡稱人壽保險應城市支公司)因與被上訴人李某某保險糾紛一案,不服湖北省應城市(2017)鄂0981民初607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7年10月20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7年11月6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人壽保險應城市支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汪廣娥、張進宇,被上訴人李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祁靜梅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對被上訴人提供的證據(jù)本院認為,證據(jù)一、證據(jù)二可以證明當時辦理此保險的具體情況,本院予以采信。
經(jīng)二審查明,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屬實,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應城市東馬坊無機鹽廠為李某某等36名職工與人壽保險應城市支公司簽訂的養(yǎng)老金保險保險單(編號:960115),是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該保險單上的內(nèi)容并未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應依法有效。自人壽保險應城市支公司出具保單之日起,該保險合同成立。該保險合同約定“按應城市職工養(yǎng)老保險制度改革條款執(zhí)行”,現(xiàn)雙方對該條款理解不一致,根據(jù)《中國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一條: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fā)生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的規(guī)定,本案中該條款應按照有利于被上訴人的理解予以認定。且人壽保險應城市支公司也未舉出相關證據(jù),證明雙方在簽訂合同對該條如何理解作出了約定。故雙方應按照合同全面履行各自義務。上訴人人壽保險應城市支公司的上訴請求與理由因無證據(jù)支持,本院不予采信。原審判決人壽保險應城市支公司按照應城市社會保險機構核定的標準發(fā)放李某某退休養(yǎng)老金,并從2014年11月13日起,補發(fā)養(yǎng)老保險金,并享受職工死亡待遇,并無不妥。
綜上所述,上訴人人壽保險應城市支公司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審判長 李雪飛
審判員 柳萍
審判員 王政
書記員: 蘇小燕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