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一審被告):李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黑龍江省共青農場副主任。委托訴訟代理人:劉建生,黑龍江海格律師事務所律師。被上訴人(一審原告):曹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黑龍江省共青農場工人。委托訴訟代理人:馬建軍,黑龍江懷安律師事務所律師。被上訴人(一審被告):李強,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無職業(yè),現(xiàn)在監(jiān)獄服刑。原審被告:代玉良,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黑龍江省共青農場科員。
李某上訴請求:請求二審法院撤銷一審法院作出的(2017)黑8101民初字第1178號民事判決,改判上訴人不承擔給付被上訴人借款150000元及利息;被上訴人承擔本案的一審、二審訴訟費用。事實及理由:一審法院認定本案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1、上訴人與被上訴人曹某某雙方沒有形成借貸關系。借貸合同的封皮和第二頁上雖然有上訴人的簽名,但最后一頁并沒有上訴人的簽名確認,而該處簽名才是合同成立的要件,該借貸合同是被上訴人提供的格式合同,按照慣例,上訴人對合同完全沒有異議后應在最后一頁上簽名確認,這是最關鍵的簽字,而這份借貸合同上最后一頁沒有上訴人的簽字,雙方未就民間借貸事宜達成一致意見,因此,上訴人與被上訴人雙方沒有形成借貸關系。2、上訴人也沒有收到被上訴人給付的借款150000元。一審查明:被上訴人把借款交給了李強,而李強收到該款后即自己使用,并沒有將該借款轉交給上訴人。被上訴人與李強形成了實際的借貸關系,該筆借款被上訴人應向李強主張權利。被上訴人曹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當庭口頭答辯稱:1、借貸合同擔保書的真實性在一審審理中,上訴人及代玉良、李強均未提出異議,上述法律文書合法有效。2、李某為債務人的事實成立,通過李強當庭陳述可以補強借貸合同的真實性。3、李某、代玉良、李強共同簽署借貸合同擔保書,而且分別在債務人、保證人位置簽名認可,說明三人為此筆借款協(xié)商好合同主體關系,同時設定了合法的權利義務關系。三人均為完全行為能力人,意思表示真實也能印證雙方之間的法律行為合法有效。4、一審中的書面證據、證人證言及李強的陳述可以證實被上訴人曹某某已按照借款人李某的安排履行了交付借款的義務,故雙方之間的法律關系及借貸行為也合法有效。5、上訴人陳述不符合雙方借貸行為發(fā)生的事實,借款交付是按照上訴人意思交付李強的,曹某某在此之前從未與李強發(fā)生任何借貸關系。一審中,李強也承認自己沒有直接向曹某某借款,而且借貸合同擔保書簽字時李強也不是借款人,白紙黑字的上述合同完全可以否定上訴人主張的事實,李強、代玉良均未對借貸擔保合同提出異議,從另一方面可以證實上訴人的上訴理由不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曹某某向一審法院訴訟請求:1、請求法院依法判令被告李某償還借款本金150000元,并支付自借款之日起至借款還清時止按月利率2%計算的利息;2、被告李強、代玉良承擔連帶保證責任;3、三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及保全費。事實和理由:2016年4月17日,被告李某向原告借款150000元,約定借期為2016年4月17日至2016年6月16日兩個月,月息按月利率2%計息,同時約定了違約條款。被告李強、代玉良簽訂擔保書,為該筆借款承擔連帶保證責任。到期三被告未償還借款,尚欠至今。一審法院認定,2016年4月,被告李強因周轉需資金,找被告李某幫張羅錢,李某找到原告曹某某,雙方達成了曹某某借給李某150000元的民間借貸合議,并簽訂了《借貸合同》,約定了被告李某向原告借款金額、利息按月利率2分計息、借期自2016年4月17日至2016年6月16日2個月及違約責任。雙方簽訂《借貸合同》后,被告李強與代玉良在該借款的《擔保書》擔保人處簽名保證,對保證方式、期間未約定。嗣后,2016年4月17日,原告在證人林某處借款150000元,電話通知李某款到了,李某電話旨意原告直接將錢款交給李強,原告當日按李某的旨意將錢款全部交付至李強,借款由李強使用至今未償還。另查明,原告在代玉良為該民間借貸保證期間內,未向代玉良主張保證責任。一審法院認為,本案焦點問題是:1、原告曹某某與被告李某簽訂的借款合同是否成立并生效。2、被告李某及李強在該民間借貸糾紛中分別處何種法律地位,應否承擔償還義務。3、被告代玉良的保證期間是否已過,應否承擔保證責任?;谝陨辖裹c問題,分別予以論證。一、原告與被告李某簽訂的借款合同合法有效,雙方形成了民間借貸法律關系。理由是被告李強因周轉所需,讓被告李某幫助借款,李某明知仍以其名義與原告曹某某簽訂了借款合同,盡管合同形式有欠缺,但簽訂合同雙方均為完全行為能力人,對在合同上簽字確認后相應的法律后果能夠完全感知和預見,合同內容也完全呈現(xiàn)了雙方民間借貸合意的真實意思表示,且合同內容不違法、原告已完全履行了支付合同約定的錢款義務,因此該借款合同合法有效。二、首先,盡管原告與李某簽訂了借款合同,因李某并非錢款使用和受益人,其與原告達成的借款合意,僅是為了幫助李強借款,因此李某在該民間借貸中僅為名義借款人,不是實際借款人。雖然李強在擔保書中擔保人處簽字確認,但借款是其讓李強幫助借貸,并由其支配使用、受益,實際借款人應為李強,其并非借款保證人。其次,名義借款人應承擔還款責任,實際借款人與名義借款人承擔連帶償還義務,名義借款人在償還借款后,可向實際借款人追償。原告主張被告李某償還借款的訴訟請求,事實清楚,依法有據,本院予以支持。另因李強不系借款保證人,不應基于保證法律關系承擔連帶償還責任,原告對李強訴訟請求法律依據盡管不妥,但最終李強應履行的法律義務結果一致,為減輕原告及被告李某另行再訴的訴累,本案可一并處理,李強應承擔連帶償還借款義務。理由:1、原告與李某簽訂的借款合同效力本院已予以論證,該借款合同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構成要件合法有效,雙方由此形成了民間借貸合同法律關系,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的規(guī)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原告已按約定履行支付借款義務,被告李某應依合同約定如期足額履行償還借款的義務。2、根據合同相對性的原則,被告李某亦應承擔合同約定的還款義務,其履行還款義務后,享有向實際借款人李強追償?shù)臋嗬?、李某沒有證據證實其向出借人原告披露了實際使用人是李強,并基于出借人原告對李某的信賴而出借款項,李某作為借款人且實際參與借款關系的履行活動,即簽訂借款合同、旨意出借人原告交付款項與李強等行為。雖然李某未享受借款活動的利益,亦應認定借款關系仍然發(fā)生在出借人原告和李某之間,李某應承擔償還責任。4、雖然被告李強同意一人承擔歸還責任符合法律規(guī)定,但從更好的維護出借人及名義借款人合法權益、民間借貸交易安全的角度出發(fā)綜合考慮,實際借款人李強應當承擔連帶歸還責任為宜,而不是承擔保證責任的連帶償還義務。三、被告代玉良以原告在法定期間內未向其主張保證責任為由,不再承擔保證義務的抗辯理由成立,原告主張代玉良承擔保證責任的訴訟請求,于法無據,本院不予支持。理由是原告與被告代玉良未約定保證方式及期間,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十九條、第二十六條規(guī)定,代玉良應為借款的連帶保證人,原告應當在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要求代玉良承擔保證責任。本案主債務履行期屆滿日為2016年6月16日,之后的六個月內為當年的12月16日前,原告未在此前向代玉良主張保證責任。另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五條、第二百零六條規(guī)定,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并按約定支付利息。且《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六條第一款亦規(guī)定了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原告要求被告李某自借款之日起至還款時止按約定月利率2%支付利息、被告李強承擔連帶支付義務的訴訟請求,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支持。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第二百零五條、第二百零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十九條、第二十六,《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六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判決:一、被告李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償還原告曹某某借款本金150000元,并支付自借款之日起至還清之日止按月利率2%計算的利息;二、被告李強為以上借款本息承擔連帶償還義務;三、被告李某履行還款義務后,享有向被告李強追償?shù)臋嗬?;四、駁回原告曹某某對被告代玉良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4080元、保全費520元,合計4600元,由被告李某、李強負擔。本院二審庭審中,雙方當事人均未舉示新證據。本院二審查明的事實與一審認定的事實一致。
上訴人李某因與被上訴人曹某某、李強、原審被告代玉良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不服黑龍江省寶泉嶺農墾法院(2017)黑8101民初1178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出上訴。本院于2018年5月7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李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劉建生,被上訴人曹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馬建軍到庭參加訴訟,被上訴人李強、原審被告代玉良經本院開庭傳票傳喚,未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被上訴人李強因周轉所需,讓上訴人李某幫助借款,上訴人李某明知仍以其名義與被上訴人曹某某簽訂了借貸合同。雖然被上訴人曹某某作為放款人未在借貸合同的尾頁放款人一欄處簽名,導致該合同形式上有瑕疵,但并不影響雙方簽訂的借貸合同的成立,因李某作為借款人在借貸合同設定的借款人簽名一欄處均都親筆簽名,放款人一欄簽名處僅需被上訴人曹某某簽名,而非借款人簽名處。退一步,如果被上訴人曹某某提出因其未在借貸合同尾頁放款人一欄處簽名,對該借貸合同是否成立提出質疑,人民法院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規(guī)定合同成立的條件進行嚴格審查。從借貸合同內容看也完全呈現(xiàn)了雙方民間借貸合意的真實意思表示,且合同內容不違法,被上訴人曹某某已按合同的約定完全履行了交付錢款義務,因此該借貸合同合法有效。故上訴人上訴主張其未在該借貸合同尾頁上簽名,雙方借貸合同不成立的理由,與本案的客觀事實不符,本院不予采納。上訴人主張其沒有收到被上訴人給付的借款150000元,一審認定被上訴人把借款交給了李強,而李強收到該款后即自己使用,并沒有將該借款轉交給上訴人,因此,被上訴人曹某某與李強形成了實際的借貸關系,該筆借款被上訴人曹某某應向李強主張權利的上訴理由。經審查,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為“……雙方簽訂《借貸合同》后,被告李強與代玉良在該借款的《擔保書》擔保人處簽名保證,對保證方式、期間未約定。嗣后,2016年4月17日,原告在證人林某處借款150000元,電話通知李某款到了,李某電話旨意原告直接將錢款交給李強,原告當日按李某的旨意將錢款全部交付至李強,借款由李強使用至今未償還”。上訴人李某刻意回避了一審查明的事實中李某在電話中指示、安排被上訴人將該筆借款交給李強的事實,且一審中被上訴人申請證人林某出庭,林某出庭證實“2016年4月16日,原告問證人手頭有沒有閑錢要倒用,林某第二天上午大概10點鐘,將取款加上當時賣糧款共150000元給原告送去,與原告數(shù)后,履行了手續(xù)。原告就打電話,電話里的人要原告把錢送給李強,原告問李強在哪,電話里的人告訴李強在哪,證人與原告就把錢送到了十四連西邊的耕地里,因證人與李強認識,就沒有下車”。經一審庭審質證,上訴人李某對證人證言的真實性、合法性無異議,僅對關聯(lián)性有異議。故上訴人的該項上訴理由與本案的事實不符,不予采納。綜上,上訴人的上訴理由無事實依據及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一審認定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審判程序合法,適用法律正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二審案件受理費3,300.00元,由上訴人李某負擔。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王 奎
審判員 劉紅麗
審判員 石 巖
書記員:王鑫怡
你的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表示必填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