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李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住平山縣。
委托代理人焦立,河北詠遠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張片(又名張文亮),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平山縣。
委托代理人尹樹亮,平山縣法律援助中心律師。
上訴人李某某因與被上訴人張片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一案,不服河北省平山縣人民法院(2015)平民一初字第346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6年2月23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李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焦立、被上訴人張片及其委托代理人尹樹亮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李某某上訴請求:撤銷原判,依法改判責令被上訴人返還上訴人口糧田0.38畝。事實和理由:1990年南關村調整土地,上訴人家實際分到6.5人的口糧地2.47畝,一審判決中未提現(xiàn)場勘驗情況,一審判決認為上訴人家經營的土地不足四個人的有多種原因可以引起,屬于毫無事實依據且嚴重不負責任的主觀臆斷,上訴人在李中奎、張丕禮去世前及公路占地賠款時不主張權利,并不能否認上訴人現(xiàn)在主張權利的真實性、合理性和合法性及上訴人讓被上訴人臨時代耕口糧田的事實,不是永久代耕,不存在約定不明確的問題。
張片辯稱,雙方之間及雙方的父輩之間根本沒有所謂的代為耕種的口頭協(xié)議,被上訴人沒有多耕種責任田,被上訴人所耕種的責任田都是1990年分給被上訴人的,幾十年來沒有變動過,上訴人的訴訟請求已經超過訴訟時效,一審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得當,應維持一審判決。
李某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判決張片返還李某某0.38畝口糧田。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1982年我國第一輪農村土地承包時,張片家分到7個半人的承包地。張片的父親張丕禮是李中奎的親姐夫,兩家均是南關村第三村民小組成員。1985年李某某帶著連同自己共4個人跟了李中奎,成了南關村第三村民小組成員。1990年南關村進行土地調整,李中奎家應當分到6個人的承包地。2010年張丕禮去世,張二牛、張片分家,將原來在一起的土地大體平均分割經營,多年沒有糾紛。此后平山縣修建公路,公路從當?shù)氐母刈詵|向西穿過,占用了誰家經營的耕地就賠償了誰家,李某某與張片也沒有產生糾紛?,F(xiàn)李中奎也已經去世。農歷2014年正月,李某某在自己家的承包地建起了臨時建筑,耕地減少,提出要求張片歸還一個人的承包地0.38畝,張片拒絕后,李某某于2014年12月19日訴至原審法院。
一審法院認為:李某某對張片的訴訟請求不宜支持。首先,雖然現(xiàn)象上,李某某家經營的不足四個人的耕地,但是有多種原因可以引起該現(xiàn)象,李某某提供的證據不能證實張片耕種了其土地。李某某主張是李中奎與張丕禮口頭約定代耕自己家兩個人的耕地,在李中奎、張丕禮去世前李某某不主張收回,公路占地賠款時李某某也不主張權利,現(xiàn)在事情具體經辦人李中奎、張丕禮均去世了,李某某作為李中奎的繼承人對張丕禮的繼承人即張片要求返還耕種,難以令人信服。其次,退一步,即使張片耕種了其土地,李某某主張是1990年李中奎與張丕禮口頭協(xié)商先讓張丕禮家代耕,兩人是親姐夫與妻弟關系,沒有任何書證或者其他證據可以說明當初是讓張丕禮家臨時代耕還是永久耕種。再退一步,即使當初張丕禮、李中奎約定不明,23年多李某某家沒有主張權利,視為李中奎(或者李某某)交由張丕禮家永久耕種了。原審判決:駁回李某某對張文亮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80元,由李某某承擔。
二審中,當事人沒有提交新證據。南關村1990年調整土地花名表顯示李中奎家分地人數(shù)為6.5。原審查明的其他事實與二審查明的事實一致。
本院認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代耕其土地0.38畝,要求被上訴人返還,但其提交的證據不能證明其主張的代耕事實,也不能證明其少耕種的土地在被上訴人所耕種的土地內,且被上訴人對上訴人主張的事實予以否認,故對上訴人主張的事實不予認定,對上訴人要求被上訴人返還0.38畝口糧田的請求不予支持。綜上所述,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上訴人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其上訴請求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訴訟費80元,由上訴人李某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張 潔 代理審判員 陳愛民 代理審判員 王 婷
書記員:劉琪瑤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