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朱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姜瑛,上海佳鐸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住所地吳淞路XXX號。
負責人:徐峰,總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施哲明,上海和聯(lián)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朱某某與被告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財產保險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10月18日立案后,經雙方當事人同意依法延長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姜瑛律師、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施哲明律師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判令被告支付原告車損理賠款89,090元(其中車輛維修費為82,190元、車輛施救費2,700元,鑒定評估費4,200元)。
事實和理由:2019年4月17日,原告為其所有的滬EEXXXX梅賽德斯奔馳轎車在被告處投保了機動車損失險且不計免賠;保險期限自2019年4月18日零時起至2020年4月17日24時止。2019年7月13日,案外人宋某某駕駛上述被保險車輛途經浙江省桐廬縣徐七線路段時,遭遇暴雨導致發(fā)動機進水熄火。駕駛員宋某某通知被告后,遂將車輛拖回上海,支付拖車費2,700元。后被告的定損員勘查車輛后,表示原告未購買涉水險,被告不定損不理賠?;谝陨希鏋榫S護自身合法權益特來院訴訟,要求判如所請。
被告辯稱:事故真實性有異議,原告并未提供交警部門出具的事故證明,原告報案時間晚于事發(fā)時間,且報案時車輛已不在事故發(fā)生地點,導致事故真實性、成因無法確定,保險人不承擔保險責任;事發(fā)當時并不存在持續(xù)暴雨情況,原告方報案系稱車輛因涉水導致故障,而根據保險條款發(fā)動機進水不屬于車損險理賠范圍;原告方在報案后曾向被告致電要求撤銷理賠,原告不應再向被告索賠;保單約定了第一受益人為徽商銀行合肥包河工業(yè)園支行,原告應提供第一受益人的授權證明以證明其為適格主體。
針對被告辯稱,原告補充如下意見:因為保險事故系暴雨導致涉水行駛而非交通事故,故未向交警部門報警;暴雨天氣由氣象證明加以證實,車損系因暴雨所致,屬車損險理賠范圍;撤案行為并非原告或駕駛員本人所為,被告仍應賠付。
經審理,本院認定事實如下:2019年4月17日,原告為其所有的滬EEXXXX梅賽德斯奔馳轎車在被告處投保了機動車損失險且不計免賠;保險期限自2019年4月18日零時起至2020年4月17日24時止。機動車保單載明第一受益人為:徽商銀行合肥包河工業(yè)園支行。保險條款第六條載明“保險期間內,被保險人或其允許的駕駛人在使用被保險機動車過程中,因下列原因造成被保險機動車的直接損失,且不屬于免除保險人責任的范圍,保險人依照本保險合同的約定負責賠償……(四)雷擊、暴風、暴雨、洪水……”;“責任免除”部分第八條載明“在上述保險責任范圍內,下列情況下,不論任何原因造成被保險機動車的任何損失和費用,保險人均不負責賠償……(八)發(fā)動機進水后導致的發(fā)動機損壞”。
原告稱駕駛員宋某某駕駛上述被保險車輛于2019年7月13日12時20分左右途徑桐廬縣徐七線路段因暴雨涉水行駛熄火。上海蒞援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出具《情況說明》載明內容如下:2019年7月13日12點30分左右,公司接到電話委托公司至杭州市桐廬縣徐七線路段拖一輛水淹車(車牌號為滬EEXXXX),到達施救的時間大概18點左右,當時積水沒有退盡,車輛于23點40分左右被拖運至上海市浦東新區(qū)華東路XXX號。該次拖運產生了施救費用2,700元。
經向中國移動通信集團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移動公司)查詢,手機號碼為XXXXXXXXXXX的客戶名稱為宋某某,證件號碼為XXXXXXXXXXXXXXXXXX。移動公司出具的通話詳單載明,號碼為XXXXXXXXXXX的手機于2019年7月13日14:52:50主叫95500太平洋保險電話,通話時長為3分54秒。
被告提供的2019年7月14日11:32分的“通話錄音文字記錄”載明來電人員為李先生,來電號碼為XXXXXXXXXXX,具體通話內容如下(以下保險人簡稱保,李先生簡稱李):“保:你好請問有什么可以幫您?李:車子昨天在浙江,下暴雨進水了怎么弄?保:您車牌號多少?李:滬EEXXXX。保:滬EEXXXX,車內進水嗎?李:熄火了?!?保:單車牌沒有查詢到。請問被保險人是個人還是公司?李:個人。保:身份證號請問多少?李:等會啊。朱某某的身份證,被保險人是朱某某是吧。……保:請問叫什么名字?李:朱某某。保:請問您的全名叫什么名字?李:我姓李,叫李杰?!#寒敃r出險時駕駛員叫什么名字?李:叫什么,我還真不知道。我是修理廠。保:駕駛員名字必須登記,請問駕駛員叫什么名字?李:駕駛員名字,等會我來問一下,我等會打電話過來”。
被告提供的2019年7月14日11:41分的“通話錄音文字記錄”載明來電人員為李先生,來電號碼為XXXXXXXXXXX,具體通話內容如下:“……保:您知道是昨天下午幾點事故?李:昨天是在浙江的桐廬,然后是12點半,是宋某某開的車?!#合壬F姓?李:我姓李,我修理廠的”。
被告提供的2019年7月15日15:27分的“通話錄音文字記錄”載明來電人員為李先生,來電號碼為XXXXXXXXXXX,具體通話內容如下:“保:您好,請問有什么可以幫您?李:滬EEXXXX。保:滬EEXXXX是吧?李:嗯,撤案撤案。保:撤案是吧。李:嗯?!#汉茫遣皇擒囍髅纸兄炷衬?,是在杭州桐廬出的事故?李:對的。保:好,這樣子不作后續(xù)理賠了,您確定整案都注銷掉嗎?李:對的。保:好,那我馬上幫您把案子消掉,好嗎?李:好的”。
另查明:1、浙江省氣象證明顯示,2019年7月13日0時0分至23時0分,根據桐廬站和七里瀧站的監(jiān)測資料顯示,出現(xiàn)了大暴雨天氣,桐廬站累計降水量130毫米,七里瀧站127.4毫米。
2、徽商銀行合肥包河工業(yè)園支行出具授權書,同意被告將涉案錢款賠付至原告。
以上事實,由原告提供的交強險保單、商業(yè)險保單、車輛行駛證、駕駛證、宋某某的通話詳單、車輛涉水行駛照片、救援公司的《情況說明》、施救作業(yè)單、施救費發(fā)票、暴雨氣象證明,被告提供的保險條款、電話錄音及錄音整理文字一組及雙方當事人的陳述等證據佐證。
庭審中,本院委托上海達智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對涉案車輛損失進行評估,評估結論為:滬EEXXXX車輛損失在評估基準日2019年7月13日的評估價值為82,190元。
本案的爭議焦點有:1、保險事故的真實性問題;2、若保險事故真實,被告是否可據“發(fā)動機進水后導致的發(fā)動機損壞不予賠付”的條款而免責?3、自稱李杰的案外人撤銷報案之行為是否意味著原告無權再行理賠?
關于爭議焦點1:本院認為浙江省氣象證明已證實2019年7月13日0時0分至23時0分桐廬、七里瀧出現(xiàn)了大暴雨天氣,相關照片亦顯示涉案車輛所行駛的路段已處較深積水狀態(tài),且宋某某的通話詳單亦證明其于2019年7月13日撥打過被告的95500服務熱線,再加之施救公司對于施救過程的說明,本院認為被保險車輛因暴雨涉水行駛致故障發(fā)生的事實具有高度蓋然性,有理由相信保險事故確系真實發(fā)生。雖被告辯稱其并未查詢到宋某某的報險記錄及相關錄音,但本院認為原告提供的宋某某通話詳單中含有撥打電話的具體號碼、通話時長等信息,況且保險錄音的保存主體系被告,在被告否認存在保險錄音的情況下,原告亦無法再行舉證,故本院認為原告已經完成了報險的舉證義務,對被告的辯稱不予采信。
關于爭議焦點2:本院認為涉案保險條款在保險責任范圍部分直接將“暴雨”作為保險事故的一個原因而列出,之所以這樣列出,主要系暴雨可能形成水害,從而致被保險車輛受損,而該受損的最基本表現(xiàn)形式就是車輛涉水行駛致某些部位因進水而受損,而發(fā)動機進水致?lián)p又是最為常見的暴雨所致保險事故。若按被告辯稱所言,不管成因如何,只要發(fā)動機進水均不賠,那么就連暴雨致使車輛損失的最基本、最常見情況亦被排除在外,則導致“暴雨致車輛受損”屬保險責任的條款鮮有適用空間,亦將導致該條款的設置目的落空;另外,保險條款中關于“發(fā)動機進水后導致發(fā)動機損壞”的規(guī)定,屬于免除保險人責任的條款,依照《保險法》的相關規(guī)定,對于免除保險人責任的條款,保險公司應當向投保人進行明確說明,未盡到明確說明義務的,該條款不產生效力。鑒于被告未能提供證據證明對上述免責條款向投保人進行了明確說明,該免責條款對原告不產生效力。基于以上,本院認為被告不可據“發(fā)動機進水后導致的發(fā)動機損壞不予賠付”的條款而免責。
關于爭議焦點3:本院認為,自稱為李杰的報險人在與被告的電話溝通中,多次表明其為修理廠工作人員,在無證據證明其撤案及應答不予理賠之行為系代表原告而為的情況下,被告不能據此否認原告理賠權利的存在;即便被告有證據證明修理廠工作人員的行為系經原告授權而為,該撤案行為亦可能系出于其他因素考慮而做出,并不必然導致原告后續(xù)理賠權利的喪失。
綜上,本院認為原、被告之間的保險合同合法有效,雙方應予恪守?,F(xiàn)原告發(fā)生了保險事故,且其取得了保險金第一受益人徽商銀行合肥包河工業(yè)園支行的授權同意,被告理應依約向原告理賠。關于車損的具體金額,本院依據評估結論依法認定為82,190元;關于車輛施救費2,700元及鑒定評估費4,200元,本院認為系為事故發(fā)生后施救被保險車輛及查明車輛損失所產生的必要、合理費用,本院對此均予以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十七條、第六十四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朱某某車輛損失保險金89,090元(其中車輛維修費82,190元、施救費2,700元、鑒定評估費4,200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2,029.75元,減半收取計1,014.88元,由被告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金融法院。
審判員:張??靜
書記員:王??瑜
你的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表示必填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