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朱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靜安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于佃亮,北京盈科(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湯紅梅,北京盈科(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徐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楊浦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莊煒萍,上海匯創(chuàng)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江惠芳(系被告之母),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楊浦區(qū)。
原告朱某訴被告徐某某返還原物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12月6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朱某之委托訴訟代理人于佃亮,被告徐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莊煒萍、江惠芳均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朱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判令被告返還原告COACH包一個、PRADA包兩個、BV皮衣一件、CHOLE包一個、CPB三重組及化妝水,或者支付原告相應折價款共計人民幣50,000元。事實和理由:原、被告于2016年8月通過網(wǎng)絡認識,后確立戀愛關系。在戀愛期間,原告與被告交往是準備與被告結婚的,故原告多次帶被告旅游,為其購物。2017年1月,在歐洲旅行期間原告為被告購買PRADA包兩個價值1650歐元、BV皮衣一件價值1580歐元;2017年7月1日,原告為被告購買CHOLE包一個價值人民幣14,070元;2017年7月29日,原告為被告在浦東機場日上免稅店購買CPB三重組兩套及化妝水價值人民幣13,677.15元;2017年9月10日,原告為被告購買COACH包一個價值人民幣8550元。上述物品被告均出具貴重物品收條,且系原告為了與被告結婚而在被告要求下購買的,原告認為應當認定為彩禮或者是以結婚為條件的贈與。2017年12月,原、被告發(fā)生爭執(zhí)分手,被告拒不返還上述貴重物品,故原告具狀來院,作如上訴請。
被告徐某某辯稱,原告要求返還上述物品沒有法律和事實依據(jù),不同意原告訴訟請求。原、被告系2016年8月認識,后確立戀愛關系。在戀愛期間,被告是收到過原告送的PRADA包兩個、BV皮衣一件,但是價值不清楚。2017年7月,被告收到過原告送的CHOLE包一個,這是原告送給被告的生日禮物。2017年9月10日,被告也收過原告送的COACH包一個,這是原告送給被告的教師節(jié)禮物。至于原告稱送給被告CPB三重組和化妝水,被告沒有收到過CPB三重組,收到的是CPB化妝水和面霜,被告已經(jīng)將相應化妝品折價款支付給原告了。被告從未向原告出具貴重物品收條,也不清楚訴請物品的價值。原告訴請的物品是戀愛期間原告對被告的一般贈與,在分手后被告已于2017年12月剪毀上述物品。且被告對原告也有相應的贈與,故不認同訴請物品系彩禮或附結婚條件的贈與,不同意返還。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2016年8月,原、被告相識,后確立戀愛關系,2017年12月,原、被告分手。在戀愛期間,被告于2017年1月收到原告贈送的PRADA包兩個、BV皮衣一件,2017年7月收到原告贈送的CHOLE包一個,2017年9月10日收到原告贈送的COACH包一個。
審理中,1、原告為證明其以結婚為目的而為被告購買貴重物品提供兩張有被告簽名的《貴重物品收條》,內(nèi)容分別為“1、2017年1月期間歐洲旅行在意大利themall購買的名牌包2個衣服1件,Prada包2個價值1650歐元(750歐元+900歐元)BV皮衣服一件價值1580歐元2、2017年7月1日,上海K11購買Chole名牌包一個價值人民幣14070元3、2017年7月29日,浦東機場日上購買CPB三重組2套及化妝水等,價值RMB13677.15元以上物品都是朱某為了與徐某某結婚而在其要求下購買的?!?;“2017年9月10日在港匯廣場購買coach包一個RMB8550元以及鞋子衣服等該物品都是朱某想與徐某某結婚而在其要求下購買的。”。
2、原告為證明訴請物品價值提供一組支付憑證,1、2017年1月23日,PRADA、BV購物小票及相應信用卡對賬單,證明PRADA包兩個價值1650歐元(折合人民幣12,273.69元)、BV皮衣一件價值1580歐元(折合人民幣11,752.99元);2、2017年7月1日,原告在上海歷峰雙墅商貿(mào)有限公司消費人民幣14,070元;3、2017年7月29日,原告在日上免稅行(上海)有限公司消費3筆,分別為人民幣1497.20元、人民幣2338.90元、人民幣9841.05元;4、2017年9月10日,原告在上海港匯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消費人民幣8550元。
3、被告為證明在戀愛期間,原、被告互相贈送禮物,被告亦贈與原告貴重物品、紅包,提供證據(jù)支付寶轉(zhuǎn)賬電子回單、支付寶紅包截圖、微信紅包截圖、淘寶截圖、短信截圖,證明被告曾花費人民幣5900元為原告購買生日禮物博柏利男士錢包一個,花費人民幣3188元為原告母親購買生日禮物圍巾一條,并為原告在淘寶上購物,通過支付寶等發(fā)送金額不等的紅包。
本院認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沒有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本案原告主張返還物品的依據(jù)在于訴請物品系彩禮,現(xiàn)原、被告未締結婚姻關系,被告應予返還;而被告認為訴請物品僅為戀愛期間的一般贈與不同意返還,故本案的爭議焦點在于訴請物品是否屬于彩禮或附結婚條件的贈與。首先,彩禮系起于中國古代的傳統(tǒng)習俗,在婚姻約定初步達成時,一方向另一方贈送聘物或禮金等有特定意義的物品,本案原告向被告贈送物品時雙方戀愛時間不長,原告無法證明雙方已經(jīng)達成初步婚姻約定。其次,原告向被告贈送的物品為COACH包一個、PRADA包兩個、BV皮衣一件、CHOLE包一個、CPB化妝品若干,其中CHOLE包、COACH包為被告生日、教師節(jié)期間原告贈送的禮物,為特定日期節(jié)日的贈送,非傳統(tǒng)意義上具有訂婚含義的物品。再次,雖然訴請物品價值可由2張《貴重物品收條》及相應支付憑證證明,但綜合原、被告相互贈送禮物、紅包的價值及國外游玩的情況,可以認定原告贈送物品的價值符合原、被告雙方人際交往中的標準。綜上所述,原告與被告戀愛期間禮節(jié)性交往時給付的訴請財物不宜認定為彩禮或者附結婚條件的贈與,應認定為一般的贈與,動產(chǎn)交付時所有權已轉(zhuǎn)移,故原告要求被告返還訴請物品,于法無據(jù),本院不予支持。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三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五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朱某的全部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1050元,減半收取計525元,由原告朱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蔣金秀
書記員:俞淵清
你的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表示必填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