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朱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松滋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丁赟、陳實,湖北豐年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枝江市親青菜緣食尚餐廳,住所地枝江市馬家店街辦公園路景XX庭3號樓1-2層,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92420583MA48Y4L79Y。
經(jīng)營者:袁世亮,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松滋市,住荊州市沙市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唐建平,湖北演繹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朱某某與被告枝江市親青菜緣食尚餐廳裝飾裝修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4月11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朱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丁赟、陳實、被告枝江市親青菜緣食尚餐廳的經(jīng)營者袁世亮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唐建平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朱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向原告支付裝修工程款288500元,利息以180000元為基數(shù),從2017年6月23日起至清償之日止按年利率6%計息、以108500元為基數(shù),從2017年9月24日起至清償之日止按年利率6%計息;2、案件受理費由被告承擔。事實與理由:2017年4月18日,原告與被告經(jīng)營者袁世亮簽訂了兩份《施工合同》,雙方約定:原告負責為被告袁世亮經(jīng)營的枝江市親青菜緣食尚餐廳裝修,工程總價款為118萬元,付款方式為2017年4月21日付50萬元、2017年5月21日付40萬元、2017年6月22日付18萬元、2017年9月23日付10萬元。在施工過程中,原告與袁世亮另行約定,增加鋁合金窗戶安裝工程,價款為8500元。原告依約完成施工,被告于2017年7月10日將案涉餐廳投入使用。被告袁世亮于2017年4月24日、2017年5月23日向原告轉(zhuǎn)帳50萬元、40萬元,余下工程款288500元經(jīng)原告多次催討,被告袁世亮均以各種理由推托,拒不付款。
被告枝江市親青菜緣食尚餐廳辯稱:1、根據(jù)合同約定,被告下欠原告工程款288500元(含鋁合金窗款8500元)屬實,但是因為原告在施工過程中有偷工減料,未按圖紙施工的情形,應該減付相應部分的工程款;2、原告裝修工程施工完畢一個月以后,裝修質(zhì)量即出現(xiàn)嚴重的瑕疵和缺陷,鐵藝制品質(zhì)量明顯不合格,鐵梢粉末脫落嚴重,修復或重做的損失應抵付工程款。為此,被告未給付工程尾款。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2017年4月18日,原告與被告經(jīng)營者袁世亮簽訂二份《親青菜食尚餐廳枝江店裝修工程施工合同》,實際是同一餐廳的裝修工程施工合同。合同約定:原告負責為被告袁世亮經(jīng)營的枝江市親青菜緣食尚餐廳裝修,工程總價款為118萬元,付款方式為2017年4月21日付50萬元、2017年5月21日付40萬元、2017年6月22日付18萬元、2017年9月23日付10萬元。在施工過程中,原告與袁世亮另行約定,增加鋁合金窗戶安裝工程,價款為8500元。原告完成施工后,被告于2017年7月10日將案涉餐廳投入使用。被告袁世亮于2017年4月24日、2017年5月23日分別向原告轉(zhuǎn)帳50萬元、40萬元,余下工程款288500元未付。被告對下欠工程款金額無異議,但認為被告在施工過程中有偷工減料、主體鐵藝制品質(zhì)量明顯不合格,鐵梢粉末脫落嚴重,修復或重做的損失應抵付工程款。原被告因裝修質(zhì)量不合格的損失賠償爭議,被告已向本院另案起訴。
上述事實,有原告提供的裝修工程施工合同二份、微信截屏、餐廳投入使用時視頻資料、被告提供的施工圖紙一份、裝修偷工減料明細表以及照片、損失評估報告書以及本案庭審筆錄等證據(jù)在卷佐證,可以認定。
本院認為,被告對下欠原告裝修工程款金額無異議,但認為被告裝修質(zhì)量不合格等給原告造成的損失,應沖抵應付工程款。由于原被告因裝修質(zhì)量引發(fā)的賠償爭議,被告已向本院另案起訴,故本案原告要求被告支付裝修工程款288500元的請求,本院予以支持。關于原告要求被告支付資金占用利息的請求,因合同沒有約定,且雙方對案涉門店的裝修質(zhì)量確存爭議,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枝江市親青菜緣食尚餐廳的經(jīng)營者袁世亮于本判決生效后30日內(nèi)向原告朱某某支付下欠裝修工程款288500元;
二、駁回原告朱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
案件受理費5628元,減半收取2814元,由袁世亮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張久紅
書記員: 陳曉玲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