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曾某1,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土家族,住咸豐縣,
原告:曾某2,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土家族,住咸豐縣,
原告:曾某3,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重慶市黔江區(qū),
原告:曾某4,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qū),
四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鄔明成,湖北楚屏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曾某5,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土家族,住咸豐縣,
原告:曾某6,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咸豐縣,
被告:朱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土家族,住咸豐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曾小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朱某長女)
委托訴訟代理人:曾婷,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咸豐縣。(朱某次女)
原告曾某1與被告朱某法定繼承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8月31日立案后,依職權追加曾某2、曾某3、曾某4、曾某5、曾某6為本案原告參加訴訟。本案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曾某1、曾某2、曾某3、曾某4的訴訟代理人鄔明成及原告曾某2、曾某3、曾某5、曾某6,被告朱某的訴訟代理人曾小桐、曾婷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曾某1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分割登記在曾某7名下的建筑面積為58平方米的二間廂房(土地使用證號為:NOXXXX,個人宅基地清理登記卡片編號為:XXXX),朱某承擔本案的訴訟費用。事實與理由:曾某1與妻子唐某某生育有曾某5、曾某7、曾某6、曾某2、曾某3、曾某4六個子女。唐某某2011年病故,曾某7與朱某結婚后于2000年去世。曾某1與唐某某在1965年修建木屋三間,1969年修建廂房二間,后因居住不下又在三間木房后加修拖水。1986年土地登記時,工作人員把原屬曾某1的面積為58平方米的廂房登記在曾某7名下。曾某7死亡后,房屋一直由朱某使用至今。2018年5月,因朱某私自翻修爭議房屋雙方發(fā)生爭議。爭議房屋系曾某1與妻子唐某某修建,屬于夫妻共同財產(chǎn),唐某某病故后,未對遺產(chǎn)進行分割,故提起訴訟。
朱某答辯稱,原告說登記錯誤不屬實,登記部門已經(jīng)去核實多次,涉案房屋是曾某7自己修建的,在唐某某當家的時候,已經(jīng)分家了的,涉案的房屋是屬于被告的。
曾某1為證明自己主張的事實,提交了下列證據(jù):1、十字路村村民委員會證明一份,擬證實曾某1、唐某某的子女情況;2、毛某某的調查筆錄一份,擬證明本案爭議房屋修建于1969年;3、咸豐縣國土資源局不予受理告知書,擬證明本案爭議房屋登記在曾某7名下;4、個人宅基地清理登記卡,擬證明本案爭議房屋登記在曾某7名下,面積為58平方米;5、照片兩張,擬證明爭議房屋的現(xiàn)狀。
朱某為證明自己主張的事實,提交了下列證據(jù):1、曾婷的申請書,擬證明因爭議房屋發(fā)生糾紛,申請當?shù)卣块T調解;2、曾某某、秦某某、向某某、曾某5證明,擬證明爭議房屋為曾某7修建;3、土地使用證,擬證明爭議房屋屬曾某7所有;4、視頻錄像,擬證明爭議房屋屬曾某7所有。
其他當事人未提交證據(jù)。
經(jīng)庭審質證,對曾某1提交的證據(jù)1、3、4、5,朱某提交的證據(jù)2,各方當事人均無異議,本院予以采信,對有異議的證據(jù),分析如下:對曾某1提交的對毛某某的調查筆錄屬于證人證言,其證實的內容“石頭房子是1969年修建的”無其他證據(jù)相印證,本院不予采信。朱某提交的曾婷申請書系復印件,未提交原件核對,其真實性無法確定,本院不予采信;曾某某、秦某某、向某某、曾某5證明,經(jīng)本院核實,證人的陳述屬實,其證實內容“爭議房屋是曾某7修建”能與曾某7的土地使用證記載相印證,本院予以采信。視頻記錄證實的內容具有誘導性,本院不予采信。
根據(jù)本院采信的證據(jù)并結合當事人陳述,本院查明事實如下:
曾某1與唐某某系夫妻關系,生育有長子曾某5、次子曾某7、三子曾某6、長女曾某2、次女曾某3、三女曾某4。曾某1、唐某某于1965年左右修建有木屋三間。1978年曾某7當兵退伍后,建有磚房兩間(本案爭議房屋)。1986年8月15日咸豐縣土地管理局給曾某7頒發(fā)NOxxxx號土地使用證,記載:“姓名曾某7,戶口所在地丁寨區(qū)××字路鄉(xiāng),宅基地地址十字路村4組,宅基地面積112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積58平方米,房屋結構石木,土地面積0.17畝,土地類型廂房兩間半豬圈,土地用途宅基”。2000年4月20日曾某7去世,2011年6月唐某某去世。
本院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九條規(guī)定:“不動產(chǎn)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jīng)依法登記,發(fā)生效力”,本案爭議房屋雖未辦理房產(chǎn)登記,但已于1985年辦理土地使用證,土地使用證記載的房屋所有權人為曾某7。鑒于我國農(nóng)村房屋均未辦理房產(chǎn)證而只辦有宅基地使用權證的客觀實際,農(nóng)村居民房屋的土地使用權證應有物權登記的效力。本案中爭議的房屋登記在曾某7名下,其一家人占有、使用已經(jīng)40余年,期間未曾有人提出過異議,現(xiàn)原告沒有提供證據(jù)證明登記錯誤,因此,不能認定爭議房屋屬于唐某某生前與曾某1的共同財產(chǎn),各原告要求將爭議房屋作為唐某某遺產(chǎn)分割的請求無事實基礎,其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曾某1、曾某2、曾某3、曾某4、曾某5、曾某6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300元,減半收取計150元,由曾某1承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上訴人應在提交上訴狀時,根據(jù)不服本判決的上訴請求數(shù)額及《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十三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預交上訴案件受理費,款匯至收款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開戶銀行: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恩施開發(fā)區(qū)支行,賬號:17×××04(特別提示:用途欄務必注明系某某上訴案訴訟費并將匯款憑證及聯(lián)系電話提交本院或郵寄至恩施州中級人民法院立案一庭)。上訴人在上訴期屆滿后七日內仍未預交上訴費用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審判員 沙正友
書記員: 劉美楨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