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代理人代鐵軍,河北法潤律師事務所律師。
再審被上訴人(一審被告)李新民,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滿族,農(nóng)民,住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
委托代理人商春芹,河北群言律師事務所律師。
曾某某與李新民合同糾紛一案,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人民法院于2012年8月15日作出(2012)青民初字第1728號民事判決。曾某某不服,向本院提出上訴。本院于2013年4月10日作出(2013)秦民終字第321號民事判決,已經(jīng)發(fā)生法律效力。曾某某不服,向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人民法院提出再審申請。2013年12月4日,經(jīng)該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建議本院再審。本院于2015年2月2日作出(2014)秦民申字第39號民事裁定,裁定本院再審本案。本院于2015年4月13日作出(2015)秦民再終字第19號民事裁定,撤銷原判,發(fā)回重審。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人民法院于2015年12月17日作出(2015)青民再字第2號民事判決。曾某某不服,向本院提出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曾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代鐵軍、李新民及其委托代理人商春芹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曾某某訴稱,1983年實行生產(chǎn)責任制之時,原新莊子村第二生產(chǎn)隊將隊部院落賣給李新民。因隊部內(nèi)有生產(chǎn)隊給曾某某補的0.2畝房基地,為了成全李新民,時任生產(chǎn)隊會計李作營經(jīng)手,為雙方草擬了一份對換合同。曾某某將隊部內(nèi)生產(chǎn)隊給其補的0.2畝房基地對換給李新民,在李新民蓋房時,李新民在靠曾某某院邊還給曾某某0.2畝土地。但李新民建房后,未按換地合同履行??紤]到曾某某、李新民系鄰居關系,本想和平解決此事,但李新民遲遲不履行合同。曾某某無奈提起訴訟,請求人民法院依法判決李新民履行換地合同。
李新民辯稱,一、1983年李新民購買原土門子鄉(xiāng)新莊子村第二生產(chǎn)隊隊部院落后,其與曾某某簽訂了《對換地合同》。但李新民在20年前已履行了合同義務,將土地補給了曾某某家。當時李新民土地東臨村民魏某家土地,曾某某家土地又西鄰魏某家土地,魏某家土地居中。早在20年前,曾某某、李新民通過魏某調(diào)整了相應土地,由李新民在臨魏某的土地處劃撥給魏某七根壟,然后魏某又劃撥給曾某某七根壟,曾某某家庭一直經(jīng)營使用至今??梢?,李新民已按合同約定履行了補給曾某某土地的義務,因此曾某某要求李新民按合同約定補給其0.2畝土地的義務,無事實依據(jù)。二、如果李新民未按《對換地合同》補給曾某某0.2畝土地,曾某某的訴訟請求也早已超過了法律規(guī)定的訴訟時效,曾某某雖有訴權,但早已喪失了勝訴權。三、曾某某作為退休的國家工作人員,不是農(nóng)村集體經(jīng)濟組織成員,不享有對集體經(jīng)濟組織的土地承包經(jīng)營權。曾某某以原告身份提起訴訟,其訴訟主體不適格。綜上,請求人民法院依法駁回曾某某訴訟請求。
一審法院再審查明,1981年11月7日,青龍縣人民政府批準蒿村公社30戶占地七畝建房,其中新莊子大隊曾某某間數(shù)(3)畝數(shù)(2分)。1983年生產(chǎn)隊解散時,曾某某找到隊干部,要求補地,隊干部答應從生產(chǎn)隊的隊部地中給補。1983年,李新民購買原土門子鄉(xiāng)新莊子村第二生產(chǎn)隊隊部。因隊部內(nèi)有生產(chǎn)隊補給曾某某的0.2畝房基地,1983年3月18日,經(jīng)當時的生產(chǎn)隊會計李作營在場,曾某某、李新民雙方簽訂《對換地合同》,合同約定:曾某某將隊部生產(chǎn)隊給補的0.2畝房基地兌換給李新民。在李新民建房時,李新民在靠曾某某院邊還給曾某某0.2畝地。2004年秋,李新民將隊部房屋翻建。翻建后,曾某某稱李新民未按對換地合同約定在翻建時,給付曾某某土地0.2畝;李新民辯稱合同所約定0.2畝地已經(jīng)交付給曾某某了,是通過魏某交付的,并且早在20年前就交付的。因雙方存在爭議,2012年2月,曾某某提起訴訟,要求李新民履行換地合同,補給曾某某土地0.2畝。
一審法院再審判決認為,曾某某作為退休人員,盡管不是農(nóng)村集體經(jīng)濟組織人員,但其作為戶主,代表其家庭簽訂涉案協(xié)議,并實際履行,其家庭成員亦未表示異議,應該認定曾某某具有原告訴訟主體資格。故能夠認定曾某某、李新民雙方簽訂的對換地合同有效。本案曾某某、李新民爭議的焦點問題是合同中所涉0.2畝土地是否已經(jīng)給付以及曾某某主張是否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第一,關于土地是否給付問題的認定:魏某的證言,能夠證明在20年前,李新民通過和魏某調(diào)換,劃給曾某某土地7根壟的事實。對于這7根壟土地是否系李新民按合同補償給曾某某的0.2畝地,證人證明雙方當時都未說明補的是啥地。對于所補的土地,曾某某認可,但其不認為是合同所涉土地,但李新民又主張此次換地即是履行合同,對于此次換地是否在0.2畝土地當中,還是李新民補償?shù)钠渌恋?,曾某某應該負有舉證責任,其不能舉證,應該采信李新民的主張,故曾某某應該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第二,關于曾某某的主張是否已經(jīng)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的認定:李新民蓋房是在2004年,有據(jù)可查的是曾某某直至2009年才提出履行換地合同,由李新民給付0.2畝土地,雙方發(fā)生糾紛提起訴訟是在2012年以后,所以曾某某的主張已經(jīng)超過法律規(guī)定的兩年訴訟時效期間。綜上,曾某某的訴訟請求理據(jù)不足,不應予以支持。遂判決,駁回曾某某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300元,由曾某某負擔。
本院認為,曾某某、李新民均認可1983年雙方經(jīng)生產(chǎn)隊會計簽訂換地合同并實際換地的事實,該合同合法有效,雙方均應依合同規(guī)定履行自己的義務。曾某某已經(jīng)依合同約定將0.2畝土地換給李新民蓋房,李新民亦應依合同約定在其蓋房后將0.2畝土地歸還曾某某。根據(jù)原一審庭審筆錄記載,李新民證人魏某在出庭時只能證明曾某某、李新民曾于20年前通過其調(diào)換過7根壟,但對雙方是否存在其他換地情況、這7根壟土地是否系李新民按合同補償給曾某某的0.2畝地等事實不清楚,故李新民主張其于20年前已將0.2畝土地歸還曾某某的證據(jù)不足,本院不予支持。同時,土地使用權屬用益物權,土地使用權糾紛不受訴訟時效限制,一審法院認定曾某某起訴超過訴訟時效屬適用法律錯誤,應予糾正。綜上,曾某某上訴理由成立,應予支持。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但適用法律有誤,應予糾正。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人民法院(2015)青民再字第2號民事判決;
二、李新民依合同約定在靠曾某某院墻處歸還曾某某0.2畝土地。
一審案件受理費300元,二審案件受理費80元,由李新民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史林波 代審判員 張子棟 代審判員 可小平
書 記 員 杜禹澤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