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曾令姣,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省仙桃市人,住仙桃市。
上訴人(原審被告):戈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省仙桃市人,住仙桃市。
上列二上訴人的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吳利芳,湖北龍?zhí)锫蓭熓聞账蓭煛?br/>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銀海,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省仙桃市人,住仙桃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余艷斌,仙桃市沔州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上訴人曾令姣、戈某某因與被上訴人劉銀海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一案,不服湖北省仙桃市人民法院(2018)鄂9004民初1499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8年9月11日立案后,不開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曾令姣、戈某某上訴請求:撤銷原判,改判駁回劉銀海的一審訴訟請求。事實和理由:1.一審認定事實錯誤。其一,一審法院認定涉案工程第一層工程量按一層半計算有誤。本案中,雙方當事人約定了第一層的高度以及該層需做閣樓,但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劉銀海未按照上述約定進行施工,即建筑高度不符合約定,且未做閣樓;另曾令姣、戈某某一審時陳述閣樓系該二人完成,只是對第一層工程量的確認,而非認可劉銀海所施工的第一層按一層半計算工程量;此外,因涉案施工合同為無效合同,第一層應按照劉銀海實際施工的工程量計算,只能計算一層。其二,一審認定隔熱層的面積及單價均有誤。涉案工程的頂層隔熱層實際施工面積比第七層寬度少2米,一審法院按第七層面積的一半計算隔熱層面積有誤;另合同約定的260元平方米的價格系全框架結構的價格,但涉案房屋的隔熱層系磚混結構,其價格應低于框架結構,一審法院按260元平方米的價格計算隔熱層的工程款,明顯不當。其三,一審判決未從工程款中扣減地基費用錯誤。劉銀海未對房屋地基進行施工,且第一層的施工面積當然包括地基面積,地基的費用應包含在總價款中;另涉案施工合同是劉銀海提供的其與他人(曾令姣、戈某某鄰居雷玉青)簽訂的格式合同,而雷玉青房屋的單價為250元平方米,且包括了地基施工,劉銀海在訴前調解時亦同意扣減相應費用,雙方僅對該費用的具體金額存在差異。其四,一審判決未扣減第二、三層的隔墻費用錯誤。涉案施工合同并未約定第二、三層不做隔墻,一審法院隨意認定第二、三層不做隔墻,明顯不當。其五,涉案工程至今未完工,第七層部分未粉刷,滲水嚴重,第六、七層至今無法入住,曾令姣、戈某某多次要求劉銀海修復,但劉銀海均不予理睬,故第六、七層的工程款不能按260元平方米的價格進行結算。2.一審判決適用法律錯誤。涉案工程未經(jīng)竣工驗收合格,且該工程并非劉銀海一人獨立完成,一審法院錯誤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條之規(guī)定,未扣減劉銀海未完工程量所對應的工程款,明顯錯誤。此外,劉銀海僅向一審法院提交了一份無效的施工合同,而未提交其主張227600元工程款的相應證據(jù),劉銀海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3.劉銀海未按圖紙對第三至六層的承重橫梁進行施工,嚴重影響了房屋的主體承重,涉案房屋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
劉銀海辯稱,一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涉案房屋已交付使用,應視為已竣工驗收。
劉銀海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判令曾令嬌、戈某某給付劉銀海工程款227600元;2.曾令嬌、戈某某給付劉銀海工程利息(從最后一次給付款項之日即2017年10月1日起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至工程款給付之日止)。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劉銀海在仙桃市城區(qū)從事房屋建筑施工。曾令嬌、戈某某夫婦二人將其位于仙桃市干河辦事處大洪村十一組私房一棟承包給劉銀海施工(紅樹灣小區(qū)附近),雙方于2016年12月26日簽訂《房屋建設工程承包合同書》一份,約定建筑工程為七層加隔熱層全框架結構,總工程款527600元(13.6米×18.65米×8層)包工每平方米260元,第一層按一層半計算,隔熱層按半層計算。施工方案以曾令嬌、戈某某提供的仙桃市規(guī)劃設計院出具的設計圖紙和方案建設施工,雙方約定工期為180天,如需延期,雙方協(xié)商。合同還對施工安全、工程質量、材料供應、施工費結算等進行約定。合同簽訂后,劉銀海組織人力、物力、建筑設備進場施工,在施工過程中曾令嬌、戈某某給付劉銀海工程款299300元。因雙方在施工過程中有分歧,劉銀海有部分工程未完成,由曾令嬌、戈某某另請他人完成。另因雙方在工程量結算上有爭議,遂一直未結算。曾令嬌、戈某某于2017年10月20日與案外人簽訂租賃合同將房屋一至三層租給案外人做餐飲。2018年3月18日,曾令嬌、戈某某將涉案房屋交給案外人開餐館使用。
另查明,曾令嬌、戈某某辯稱關于涉案房屋工程量的幾個爭議,雙方通過庭審達成一致意見:1.涉案房屋總價款問題,已確定第一層的長11.6米,寬18.6米,面積為215.76平方米。房屋的第二至七層按長13.6米、寬18.6米計算,面積為1517.76平方米。2.房屋前后臺階的整坪、壓實及第一層地坪產生的費用,雙方同意按2500元從總工程款中扣除。3.房屋內一至三層,五至七層打地坪費用,雙方同意按3000元從總工程款中扣除。4.房屋電梯井道內部未粉刷產生的費用,雙方同意按2700元從總工程款中扣除。5.電梯封口及樓梯粉刷產生費用,雙方同意按1920元從總工程款中扣除。6.房屋二至四層未進行隔墻,對第四層隔墻費用,雙方同意按5000元從總工程款中扣除。7.第一層隔樓劉銀海未完成而由曾令嬌、戈某某另請他人完成,雙方同意按7410元從總工程款中扣除。綜上,合計應扣除劉銀海工程款22530元。
一審法院認為,劉銀海與曾令嬌、戈某某簽訂《房屋建設工程承包合同書》所建房屋為七層,因劉銀海沒有相應資質,該合同應屬無效。但曾令嬌、戈某某已使用該房屋,本案應按劉銀海所完成工程量據(jù)實結算。對雙方有爭議的問題,該院評判如下:
一、關于涉案房屋總價款的認定問題。雙方當事人已確定涉案房屋第一層的長11.6米,寬18.6米,面積為215.76平方米;涉案房屋的二至七層按長13.6米,寬18.6米,面積為1517.76平方米。雙方有爭議;1.第一層是否按一層半計算工程量的問題。曾令嬌、戈某某所述劉銀海第一層隔層未完工,不能按合同約定的一層半計算工程量。該院認為,第一層高度約5米,合同約定按一層半計算工程量,且曾令嬌、戈某某所述一層隔層未完工,其另請他人完工所花費用7410元,雙方已一致同意在總工程款中予以扣除,故第一層工程量應按雙方合同約定的一層半計算,具體為323.64平方米【215.76(第一層面積)×1.5】。2.加熱層工程量是否按半層計算的問題。曾令嬌、戈某某辯稱雖然合同約定隔熱層工程量按半層計算,隔熱層是磚混結構不應按半層計算。該院認為,雙方合同約定了隔熱層工程量的計算方式,本案應依合同約定計算工程量。曾令嬌、戈某某辯稱理由不成立,該院不予采信。故隔熱層按第七層面積一半計算為126.48平方米(13.6米×18.6米×0.5)。綜上,涉案房屋總工程量為323.64平方米(第一層按一層半計算)加上1517.76平方米(第二層至第七層)加上126.48平方米(隔熱層)等于1967.88平方米,按合同約定每平方米260元計算,工程款總額為511648.8元(1967.88平方米×260元平方米)。
二、關于地基費用是否應從合同約定工程總價款中予以扣減的問題。曾令嬌、戈某某認為,合同雖未對相應內容進行約定,但雙方已口頭達成協(xié)議,地基費用需從房屋總價款中予以扣除;而劉銀海認為,在合同簽訂時,房屋地基已存在,合同約定每平方米260元的價款不包括地基,且后續(xù)未認可地基費用需從房屋總價款中予以扣除。該院認為,合同簽訂時,房屋地基已存在,雙方對地基費用是否應從合同約定工程總價款中予以扣減的問題在合同中未作約定,曾令嬌、戈某某稱雙方有口頭約定,但劉銀海不予認可,曾令嬌、戈某某也未提供相應證據(jù)予以證實,故對曾令嬌、戈某某要求從合同約定工程總價款中扣減地基費用的主張,不予支持。
三、關于涉案房屋第二、三層隔墻費用是否需要從總工程款中予以扣減的問題。曾令嬌、戈某某認為,簽訂合同時,涉案房屋第二、三層計劃做廠房,不用打隔墻;建起后,因第一至三層租賃他人做餐館,第二、三層做住房使用,故要求劉銀海對第二、三層打隔墻,該費用應從總工程款中扣除;劉銀海認為,簽訂合同時,約定涉案房屋第二、三層不打隔墻作廠房使用,且第二、三層比一般房屋要高,現(xiàn)曾令嬌、戈某某要求劉銀海承擔涉案房屋第二、三層隔墻費用不成立。該院認為,合同簽訂時,雙方約定涉案房屋第二、三層作廠房使用,不打隔墻。現(xiàn)因曾令嬌、戈某某改變第二、三層用途而要求劉銀海承擔打隔墻的費用,無事實與法律依據(jù),該院對曾令嬌、戈某某的該主張不予支持。
四、關于曾令嬌、戈某某主張工程尾期雇傭雜工進行房屋地面清潔費用為2400元及材料浪費2000元,合計4400元是否應由劉銀海承擔的問題。劉銀海認為,建筑材料由曾令嬌、戈某某購買,劉銀海只是包工,不存在材料浪費的問題,另垃圾清理不應由劉銀海完成。該院認為,曾令嬌、戈某某主張房屋地面清潔雜工費用為2400元及材料浪費2000元,合計4400元沒有相應證據(jù)證實,該院不予采信。但房屋施工完畢后,施工方有義務清理建筑垃圾,對曾令嬌、戈某某所述垃圾清理費用可酌情考慮為1000元。
綜上,涉案房屋的工程總價款為511648.8元,減去曾令嬌、戈某某已支付的299300元及雙方同意從總價款中予以扣除的22530元和垃圾清理費用1000元,曾令嬌、戈某某還應支付劉銀海工程款188818.8元。劉銀海放棄要求曾令嬌、戈某某支付利息的訴訟請求,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該院予以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第二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二條、第十三條的規(guī)定,判決:一、曾令姣、戈某某支付劉銀海工程款188818.8元;二、駁回劉銀海的其他訴訟請求。上列應付款項于判決書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履行,逾期履行,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4714元,減半收取2357元,由曾令姣、戈某某負擔。
二審中,雙方當事人均未提交新證據(jù)。
二審查明,一審庭審過程中,曾令姣、戈某某陳述第一層按一層半的面積計算工程量。一審查明的事實屬實,本院依法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根據(jù)雙方當事人的訴辯意見,本案的爭議焦點為:1.涉案房屋第一層工程量以及第六、七層、隔熱層工程款的認定問題;2.涉案房屋的地基及第二、三層隔墻費用是否應從工程總價款中予以扣減;3.劉銀海是否有權向曾令嬌、戈某某主張工程款。針對上述爭議焦點,具體分析評判如下:
一、關于涉案房屋第一層工程量以及第六、七層、隔熱層工程款的認定問題。其一,曾令姣、戈某某在一審中自認,第一層按一層半的面積計算工程量,故一審法院對該層工程量的認定并無不當?,F(xiàn)曾令姣、戈某某上訴稱,因劉銀海未按圖紙施工閣樓,且施工高度不符合合同約定,該層只能按一層計算工程量。對此本院認為,雙方已針對一層閣樓的施工費用達成一致意見,且一審判決亦對相應款項予以了扣減,另曾令姣、戈某某未提交證據(jù)證明第一層施工高度與合同約定不符的證據(jù),故對曾令姣、戈某某要求按一層的面積計算第一層工程量的請求,不予支持。其二,關于第六、七層的施工面積,雙方當事人已在一審中達成一致意見,一審法院根據(jù)雙方達成的意見,認定第六、七層的工程量,并無不當。曾令姣、戈某某上訴稱,劉銀海對第六、七層的施工存在質量問題,但提交的證據(jù)不足以證明其主張,本院對曾令姣、戈某某該上訴理由,不予采納。其三,隔熱層的工程量及單價問題。因雙方已在合同中約定隔熱層按半層計算工程量,且曾令姣、戈某某亦未向本院提交證據(jù)證明該層的施工面積比第七層的寬度少2米,故對該二人稱一審法院認定隔熱層面積有誤的理由,本院依法不予采納。另雙方雖在合同中約定按260元平方米計算工程款,但合同約定涉案工程全部為框架結構,而劉銀海系按磚混結構對隔熱層進行的施工,確與約定不符,本院根據(jù)兩種施工工藝的差異,參照雙方約定的單價,酌定隔熱層按190元平方米計算工程價款,具體為24031.2元(126.48平方米×190元平方米)。
二、關于涉案房屋的地基及第二、三層隔墻費用是否應從工程總價款中予以扣減的問題。合同簽訂時,涉案房屋的地基已存在,雙方并未在合同中約定地基費用應予扣減,一審法院在曾令姣、戈某某未舉證證明相應地基費用應從總工程價款中予以扣減的情況下,認定應由該二人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并無不當。另一審中,曾令姣、戈某某認可在簽訂合同時,約定第二、三層作廠房使用,不打隔墻,現(xiàn)該二人請求從工程總價款中扣除第二、三層的隔墻費用,無事實與法律依據(jù),一審法院未予支持,亦無不當。
三、關于劉銀海是否有權向曾令嬌、戈某某主張工程款的問題。曾令姣、戈某某上訴稱,劉銀海未按合同約定對第三至六層施工承重橫梁,以及涉案工程還存在其他質量問題,劉銀海無權主張工程款。本院認為,曾令姣、戈某某已接收了涉案房屋,并投入使用,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條“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無效,但建設工程經(jīng)竣工驗收合格,承包人請求參照合同約定支付工程價款的,應予支持”、第十三條“建設工程未經(jīng)竣工驗收,發(fā)包人擅自使用后,又以使用部分質量不符合約定為由主張權利的,不予支持”之規(guī)定,劉銀海有權向該二人主張工程款。但如曾令姣、戈某某確有證據(jù)證實劉銀海的施工存在安全隱患以及其他質量問題,該二人亦應及時就相關問題向劉銀海另行主張權利,妥善處理相關事宜,避免造成其他損害。
綜上,曾令姣、戈某某的上訴請求部分成立。劉銀海施工的工程總價款為502795.2元【(323.64平方米+1517.76平方米)×260元平方米+24031.2元】,扣減曾令姣、戈某某已支付的299300元,以及雙方一致認可應扣減的23530元(22530元+1000元),曾令姣、戈某某還應支付劉銀海工程款179965.2元。故本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湖北省仙桃市人民法院(2018)鄂9004民初1499號民事判決;
二、曾令姣、戈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劉銀海工程款179965.20元;
三、駁回劉銀海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金錢給付義務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一審案件受理費4714元,減半收取2357元,由劉銀海負擔407元,曾令姣、戈某某負擔1950元;二審案件受理費4076元,由劉銀海負擔177元,曾令姣、戈某某負擔3899元。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XX
審判員 丁盼
審判員 劉汝梁
書記員: 唐文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