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曹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武漢鐵路局襄陽供電段職工,住湖北省丹江口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飛,湖北遇真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代理權限:一般代理。
被告:馬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個體工商戶,住湖北省谷城縣。
被告: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襄陽中心支公司。住所地:湖北省襄陽市高新區(qū)追日路漢北科技孵化園主樓1、2層。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91420600747650984N。
代表人:蔣治文,該公司總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葉俊,湖北車城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代理權限:特別授權(代為答辯、調查取證,提出重新鑒定申請,進行調解,代為簽收法律文書)。
原告曹某與被告馬某某、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襄陽中心支公司(以下簡稱:襄陽平安財保公司)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6月27日立案后,依法由審判員趙曉云適用簡易程序于2017年7月27日、2017年11月1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曹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王飛、被告馬某某、被告襄陽平安財保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葉俊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曹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馬某某賠償原告曹某因交通事故產生的各項損失共計554803.37元;2.判令被告襄陽平安財保公司在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以下簡稱:交強險)和機動車商業(yè)第三者保險(以下簡稱:商業(yè)第三者責任險)限額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3.本案的訴訟費由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2014年7月24日18時30分許,被告馬某某駕駛鄂F×××××號小型轎車沿丹江口市武當大道由北往南行駛,行至武當大道與××路交叉路口時,與沿北京路由西往東行駛的曹某所駕駛的鄂C×××××號兩輪摩托車相撞,造成兩車受損、原告曹某受損的道路交通事故。2017年1月16日,丹江口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作出丹公交重認字【2017】第001號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被告馬某某負事故的主要責任,原告曹某負事故的次要責任。原告受傷后被送往丹江口市第一醫(yī)院治療204天,后轉院至十堰市太和醫(yī)院繼續(xù)住院治療37天,現已出院。為了維護合法權益,原告依法向本院提起訴訟。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2014年7月24日18時30分許,被告馬某某駕駛鄂F×××××號小型轎車沿丹江口市武當大道由北往南行駛,行至武當大道與××路交叉路口時,與沿北京路由西往東行駛的原告曹某所駕駛的鄂C×××××號兩輪摩托車相撞,摩托車倒地后撞上案外人童昕駕駛的立馬牌電動車,造成原告曹某受損、車輛受損的道路交通事故。該事故經丹江口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作出的丹公交重認字【2017】第001號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因馬某某的主要過錯和曹某的次要過錯導致交通事故發(fā)生,馬某某負事故的主要責任,曹某負事故的次要責任,童昕無過錯不負事故責任。原告曹某受傷后被送往丹江口市第一醫(yī)院治療,入院診斷為“左脛骨下段開放性粉碎性骨折并骨質缺損、左腓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左內踝骨折、左小腿大面積軟組織撕脫毀損傷、雙下肢多處挫裂傷、全身多處擦挫傷”,于2014年7月24日至2015年2月7日住院治療198天,出院醫(yī)囑“加強患肢功能鍛煉、避免患肢負重及劇烈運動、每三月來院復查、半年后來院視骨折愈合情況行脛腓骨骨折并骨質缺損二期治療、不適隨診”。原告曹某于2015年9月1日至2015年9月6日二次入院,在丹江口市第一醫(yī)院住院治療5天,入院診斷為“左脛腓骨開放性骨折術后、左小腿皮膚毀損傷皮瓣轉為術后、左跟骨外固定釘道感染”,出院醫(yī)囑“加強患肢功能鍛煉、患肢適量負重、定期復查、每兩月復查一次、不適隨診”。原告曹某于2016年11月14日至2016年11月15日三次入院,在丹江口市第一醫(yī)院住院治療1天,入院診斷為“左脛腓骨開放性骨折內外固定術后、左小腿皮膚撕脫毀損傷皮瓣轉位術后”,出院醫(yī)囑“繼續(xù)行院外治療、一月半后來院復查拍片、加強患肢功能鍛煉、一月內禁止患肢負重及劇烈運動、不適隨診”。原告曹某于2016年11月24日至2016年12月31日四次入院,在十堰市太和醫(yī)院住院治療37天,入院診斷為“左脛骨骨折骨不連、骨缺損、左脛腓骨骨折術后恢復期”,出院醫(yī)囑“按本病健康處方執(zhí)行、臥床休息、禁止下地負重、院外注意防止傷口感染、適度行患肢功能鍛煉、防止關節(jié)失用性僵化、注意保暖、定期門診復查、不適隨診等”。原告曹某住院治療期間由其家人進行護理。原告曹某為治療因交通事故導致的損傷共產生醫(yī)療費283792.7元(包括四次住院治療費281740.76元和門診檢查費2051.94元),其中被告馬某某墊付醫(yī)療費70000元、被告襄陽平安財保公司在被告馬某某駕駛的肇事車輛投保的交強險醫(yī)療費賠償限額下墊付10000元,原告曹某自付203792.7元。經原告曹某委托,湖北醫(yī)藥學院法醫(yī)司法鑒定所于2017年5月19日作出了湖法鑒[2017]臨鑒字第470號鑒定意見書,鑒定曹某左脛腓骨中下段開放性粉碎性骨折并左小腿大面積軟組織撕脫毀損傷(骨折逾2年不愈合)評定為Ⅷ(八)級傷殘;后續(xù)醫(yī)療費(左小腿內、外固定裝置取除+皮瓣修整+左踝關節(jié)松解+肌腱松解術)共約需人民幣25000元;本次交通事故損失誤工損失共計33個月,護理時間共計16個月,加強營養(yǎng)時限為自受傷之日起12個月。原告曹某為此支付鑒定費3700元。2017年6月14日,原告曹某與被告馬某某達成了調解協(xié)議,協(xié)議約定:乙方(即馬某某)所駕駛車輛在保險公司投保交強險及第三者責任險等保險,其中交強險和第三者責任保險限額共計622000元,乙方賠付甲方(即曹某)因本次交通事故造成的損失若超過保險限額,超過部分甲方自愿放棄向乙方索賠等內容。庭審中被告襄陽平安財保公司對原告提交的鑒定意見書提出異議,并申請對原告的傷殘等級、誤工時間、護理時間、營養(yǎng)時限、后期治療費進行重新鑒定,后經本院依法委托,武漢大學中南醫(yī)院法醫(yī)司法鑒定所于2017年10月23日作出了武中南【2017】法鑒字第60365號鑒定意見書,鑒定原告曹某所受損傷傷殘程度評為Ⅷ(八)級;后期治療費25000元或據實賠付;自受傷之日起評定誤工期33個月,護理期16個月,營養(yǎng)期12個月。
另查明,原告曹某系武漢鐵路局襄陽供電段職工,其受傷前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期間每月工資分別為5703.88元、5759.16元、5341.9元、4943.9元、5459.22元、5657.34元、4937.02元、5314.88元、5514.2元、5122.54元、5599.84元、5668.46元、6100.6元、5146.9元,平均工資數額為5447.85元;原告受傷后從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間每月工資分別為2267.70元、1300元、2501.40元、1326.74元、2842.15元、2238.70元、2449.55元、2371.45元、1524.55元、1211.72元、1026.25元、1663.05元、1977.25元、1392.13元、1174.01元、1257.01元、626.85元、1262.92元、6425.56元、5477.41元、6623.11元、6076.90元、6008.41元、5434.21元、5421.99元、4818.96元、1240元、1240元、1240元,平均工資數額為2773.10元。
再查明,被告馬某某駕駛的肇事車輛即鄂F×××××號小型轎車登記車主為其父親馬群,事故發(fā)生時該車輛由被告馬某某駕駛,被告馬某某具備相應的駕駛資質。馬群為該車輛在被告襄陽平安財保公司投保有交強險和商業(yè)第三者責任險(含不計免賠附加險),保險期間均自2013年11月16日0時起至2014年11月15日24時止,其中:交強險的死亡傷殘賠償責任限額為110000元,醫(yī)療費用賠償責任限額為10000元,財產損失賠償責任限額2000元;商業(yè)第三者責任險的保險責任限額為500000元。
上述事實,由原告曹某當庭舉證并經被告馬某某、襄陽平安財保公司當庭質證以及本院認證的相關證據所證實,本院對上述事實予以確認。
本院根據庭審查明的事實和相關法律規(guī)定對本案交通事故致原告曹某受傷所產生的各項損失和費用審核確定為645115.45元(包括被告馬某某墊付的70000元醫(yī)療費和被告襄陽平安財保公司墊付的10000元醫(yī)療費),其中:醫(yī)療費283792.7元、后續(xù)治療費25000元、住院伙食補助費9640元(40元/天×241天)、營養(yǎng)費7200元(20元/天×30天×12個月)、護理費43200元(實際應為32677元/年÷12×16個月=43569.33元,但原告僅主張43200元)、誤工費88266.75元[(原告受傷前的月平均工資5447.85元-原告受傷后實發(fā)的月平均工資2773.10元)×33個月]、傷殘賠償金176316元(29386元/年×20年×30%)、交通費2000元、鑒定費3700元;另根據本案實際,酌定由被告方賠償原告曹某精神損害撫慰金6000元。
本院認為,公民的身體健康權受法律保護。被告馬某某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規(guī)定,造成交通事故,導致原告受傷,并承擔事故的主要責任,因此,被告馬某某在本案中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被告馬某某駕駛的肇事車輛系其父親馬群所有,該車輛由其家庭共同使用,且被告馬某某具備相應的駕駛資質,本案肇事車輛在被告襄陽平安財保公司投保有交強險和商業(yè)第三者責任險。根據相關法律規(guī)定,首先應由被告襄陽平安財保公司在本案肇事車輛所投保交強險的責任限額范圍內承擔相應賠付責任,對于剩余的其他損失及費用應由被告馬某某按照事故比例承擔70%的部分由被告襄陽平安財保公司依照商業(yè)第三者責任險合同約定在商業(yè)第三者責任險的保險限額范圍內對其進行相應的賠償。本案中原告曹某因傷所產生的各項損失及費用共計631415.45元(扣除被告襄陽平安財保公司在交強險項下墊付的10000元醫(yī)療費和鑒定費3700元),由被告襄陽平安財保公司在涉案肇事車輛所投保交強險項下死亡傷殘賠償責任限額范圍內賠償110000元、在商業(yè)第三者責任險限額范圍內按70%的比例賠付364990.82元;鑒定費3700元,由被告馬某某支付2590元(3700元×70%)。同時,原告曹某應當返還被告馬某某墊付的醫(yī)療費70000元。
綜上所述,原告曹某要求賠償后續(xù)治療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營養(yǎng)費、護理費、傷殘賠償金的訴訟請求,有相應的事實和法律依據,本院對其上述訴訟請求予以支持。原告曹某要求賠償醫(yī)療費的訴訟請求,因其在起訴時計算錯誤,應依據本院依法認定的數額為準,且應當扣除被告馬某某及被告襄陽平安財保公司已經墊付的醫(yī)療費。原告曹某要求賠償誤工費的訴訟請求,本院對其主張的誤工時限為自受傷后33個月予以確認,對于誤工費的計算標準,因其有固定的工作及收入,應當按照實際減少的收入計算,對此本院結合原告在受傷前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期間14個月實發(fā)的月平均工資5447.85元及受傷后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間29個月實發(fā)的月平均工資2773.10元計算,原告因受傷減少的收入為2674.75元(5447.85元-2773.10元),故對于誤工費本院核定為88266.75元(2674.75元×33個月)。原告曹某要求賠償交通費的訴訟請求,因其提供的部分定額發(fā)票未加蓋發(fā)票專用章,無法核實真實性及有效性,根據其實際提供的交通費發(fā)票等,交通費的數額本院酌定為2000元。原告曹某要求賠償精神撫慰金的訴訟請求,其主張的標準過高,且原告在本案交通事故中亦負有次要責任,本院根據其實際傷情、產生的損害后果及其在事故中的過錯責任,精神撫慰金酌定為6000元。原告曹某要求賠償鑒定費3700元的訴訟請求,因原告與被告馬某某于2017年6月4日達成了協(xié)議,并約定“乙方(即被告馬某某)所駕駛車輛在保險公司投保交強險及第三者責任險等保險,其中交強險及第三者責任險保險限額共計為622000元,乙方賠付甲方(即原告曹某)因本次交通事故造成的損失若超過保險限額,超過部分甲方自愿放棄向乙方索賠”,鑒定費3700元不在被告襄陽平安財保公司賠付的范圍內,但本次事故造成的損失沒有超過保險限額,故該鑒定費應由被告馬某某承擔2590元(3700元×70%)。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五條第一款第六項、第十六條、第四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六條第一款、第十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第一、二款、第十八條、第十九條、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五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襄陽中心支公司在本判決生效后二十日內在鄂F×××××號小型轎車所投保的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限額范圍內賠償原告曹某損失110000元(不含已經支付的10000元醫(yī)療費),在商業(yè)第三者責任險限額范圍內賠償原告曹某損失364990.82元,合計474990.82元。
二、被告馬某某在本判決生效后二十日內賠償原告曹某鑒定費2590元。
三、原告曹某在本判決生效后二十日內返還被告馬某某墊付的醫(yī)療費70000元。
四、駁回原告曹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照本判決指定的期限履行給付金錢的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9348元,減半收取4674元,由原告曹某負擔1240元,被告馬某某負擔3434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十堰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判決發(fā)生法律效力后,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zhí)行。申請執(zhí)行的期間為二年,該期間從法律文書規(guī)定履行期間的最后一日起計算。
審判員 趙曉云
法官助理鮮丹丹 書記員李月皎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