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曹改元。
委托訴訟代理人:陳元春,黃石市來訊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被告:馮如意。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云,湖北鳴伸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曹某。
原告曹改元與被告馮如意侵權責任糾紛一案,本院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曹改元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陳元春,被告馮如意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張云到庭參加了訴訟。在本案審理過程中,原告于2016年1月17日申請撤回對被告曹某的起訴。本院經(jīng)審查,認為該申請系原告的真實意思表示,已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五條之規(guī)定,口頭裁定準許原告撤回對被告曹某的起訴。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曹改元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向原告賠償各項損失共計150736.08元。2、判令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用。事實與理由:被告馮如意與曹某口頭協(xié)議約定馮如意將自家房屋改造項目承包給曹某施工。協(xié)議內(nèi)容只有工程名稱、包工包料、包工價款事項。2016年5月14日,原告隨曹某一同前往馮如意家做工。被告馮如意安排原告先清理改造房屋的二樓雜物時,剛登上二樓頂層就摔倒地面致傷。事故發(fā)生后,原告被送往黃石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搶救,入院時被診斷為:左脛腓骨下段粉碎性骨折。入院治療39天,臨床癥狀好轉(zhuǎn)后出院。2016年9月13日,黃石求實司法鑒定中心鑒定原告的傷殘為十級傷殘,后續(xù)治療費為15000元。原告認為,原告與被告之間已經(jīng)形成雇傭關系,被告馮如意將自家房屋改造項目發(fā)包給不具有資質(zhì)和安全條件的曹某。原告在為被告從事房屋改造過程中受傷,應由被告承擔賠償責任。
本院認為,根據(jù)原、被告的訴辯主張,本案的爭議焦點有以下兩點,一是原告受曹某的召集參與被告房屋修繕工作的行為與被告之間形成何種法律關系,二是各方當事人在事故發(fā)生時是否具有過錯以及責任承擔問題。
一、關于各方當事人之間的民事法律關系。本案中,原告在撤回對被告曹某的起訴之后認為曹某與其之間系邀約與受邀約的關系,充其量只是臨時性的合伙關系;認為其與被告馮如意之間形成雇傭關系。被告馮如意認為其與被告曹某之間形成承攬合同關系,原告系受曹某雇傭到被告家參與修繕工作的。根據(jù)庭審已查明事實,被告馮如意通過他人介紹認識了曹某,雙方通過協(xié)商口頭約定由曹某負責馮如意家老房屋的修繕工作,完成工程后的報酬按照測量出的實際工程量乘以單價計算??梢妶蟪甑慕o付標準是按整體工程量計算的,而并非依據(jù)工作時間來計算。在實際進行修繕過程中,材料的采購由曹某負責安排材料商送貨,材料款亦由曹某從馮如意手中拿錢后直接支付給材料商。對于房屋修繕這一整個工作項目而言,曹某不是簡單的提供勞務,而是對于如何整體工作具有自主權。因此,被告馮如意與曹某之間形成承攬合同關系。原告與被告馮如意在原告未參與房屋修繕之前并不相識。其之所以參與修繕工作是受曹某之邀,所有參與人員(曹某除外)的勞動報酬均由曹某從馮如意手中按工程量結算后再分配、支付。換言之,被告馮如意與其他參與人員并沒有直接的法律關系。原告從受曹某招攬參與修繕工作到接受曹某給付的報酬都表明其實際上是受雇于曹某。
二、各方當事人在事故發(fā)生時是否具有過錯以及責任承擔問題。房主馮如意與曹某之間成立承攬合同關系,馮如意為定作人,曹某為承攬人。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之規(guī)定,承攬人在完成工作過程中對第三人造成損害或者造成自身損害的,定作人不承擔賠償責任;但定作人對定作、指示或者選任有過失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造成本案原告人身損害后果的直接原因是原告工作中站立的二樓墻體混凝土突然垮塌。這一具體工作是受被告馮如意的指示進行的。經(jīng)在場的其他參與人員及原告陳述,原告在用馮如意提供的梯子上樓梯的過程中曾詢問被告自己在二樓工作是否存在危險,被告給予否定回答。目擊者對于該細節(jié)的陳述幾乎一致,具有較高的可信度。被告馮如意不僅是原告上二樓清掃整理工作的實際指示者,還是房主,理應比其他人員更加清楚自家修建于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老房屋的安全隱患,卻在原告詢問有無危險的情況下給予否定回答,讓當事人產(chǎn)生錯誤認識。因此,被告馮如意對于原告的人身損害后果存在明顯過錯,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曹某作為原告的直接雇主及作業(yè)現(xiàn)場的組織者,有義務為所有參與人員提供安全保護措施以保障作業(yè)人員的安全,但其未盡到該注意義務,也未提供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具有較大過錯,應承擔賠償責任。同時,原告作為有著從事高空作業(yè)經(jīng)驗的人員,明知所站立的二樓具有一定高度,卻沒有在工作中盡到小心謹慎的義務,故對上述損害的發(fā)生也有一定過錯,對傷害后果亦應承擔一定的責任。綜合各方的過錯程度,本院依法認定由被告馮如意承擔50%的責任,曹某承擔30%的責任,原告自身承擔20%的責任。
關于原告因本案傷害事故受到的合理損失問題。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第二十二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第一、二款的規(guī)定,針對原告的訴訟請求,本院對原告的各項損失確認如下:1、原告主張殘疾賠償金23688元(2016年度湖北省農(nóng)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44元/年×20年×10%)。本院認為,原告的主張具有事實依據(jù),本院予以確認。2、原告主張醫(yī)療費48160.94元。根據(jù)相關病歷及有效醫(yī)療費票據(jù),本院確認原告的醫(yī)療費共計48158.84元。3、原告主張營養(yǎng)費780元(20元/天×39天)。根據(jù)醫(yī)囑,原告?zhèn)蠹訌姞I養(yǎng),其主張按20元/天的標準計算營養(yǎng)費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故本院確認營養(yǎng)費780元。4、原告主張住院伙食補助費3120元(80元/天×39天)。本院認為,其主張按80元/天的標準計算伙食補助費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故確認住院伙食補助費為3120元。5、原告主張護理費7677元(85.83元/天×90天)。本院認為,結合2016年度湖北省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yè)在崗職工人均年收入31138元,護理費應確定為7677元(31138元÷365天×90天)。6、原告主張誤工費35506.84元(180天×197.26元/天)。本院認為,原告雖主張按“197.26元/天”計算誤工費,但并未提供證據(jù)證明“197.26元/天”系其持續(xù)的穩(wěn)定的收入標準,亦未提供證據(jù)證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狀況,故按照“197.26元/天”的標準計算誤工費無事實依據(jù)。因原告提供證據(jù)不足以證明其與工作單位形成勞動關系,故本院認為可參考2016年度農(nóng)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44元的標準計算,根據(jù)鑒定機構出具的傷后休息180天的鑒定意見,本院確定原告的誤工費為5841元(180天×11844元÷365天)。7、原告主張交通費500元。雖原告未提供支出交通費的票據(jù),但鑒于原告住院期間需要照顧確需支出交通費的客觀事實,本院酌情支持交通費500元。8、原告主張鑒定費2520元。原告提供的鑒定費發(fā)票金額為2500元,故本院確認鑒定費2500元。9、原告主張被扶養(yǎng)人生活費10783.3元[(10+12)×9803×10%÷2]。本院認為,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八條之規(guī)定,被扶養(yǎng)人生活費根據(jù)扶養(yǎng)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zhèn)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nóng)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標準計算;被扶養(yǎng)人為未成年人的,計算至十八周歲;被扶養(yǎng)人還有其他扶養(yǎng)人的,賠償義務人只賠償受害人依法應當負擔的部分;被扶養(yǎng)人有數(shù)人的,年賠償總額累計不超過上一年度城鎮(zhèn)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額或者農(nóng)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額。根據(jù)上述規(guī)定,本案中,原告的兒子曹祥雲(yún)(出生于2008年5月19日)、次子曹祥明(出生于2010年6月25日)均系原告的被扶養(yǎng)人。上述兩人的被扶養(yǎng)人生活費依次分別為4901.5元[2016年度湖北省農(nóng)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9803元×(18-8)年÷2×10%]、5881.8元[2016年度湖北省農(nóng)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9803元×(18-6)年÷2×10%],共計人民幣10783.3元。10、原告主張精神損害撫慰金3000元。原告所受傷害經(jīng)鑒定構成十級傷殘,這對原告今后的生產(chǎn)、生活會造成一定影響,精神上也將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根據(jù)原告的傷害后果及黃石市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確定原告的精神損害撫慰金為2000元。11、原告主張后期治療費15000元。該項主張具有事實依據(jù),本院予以確認。綜上,原告的損失共計人民幣120048.14元。應由被告馮如意承擔50%的責任計人民幣60024.07元(120048.14×50%),扣除被告已支付的6000元,被告馮如意還應賠償原告損失人民幣54024.07元。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第二十二條、第三十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一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第十七條第一、二款、第十八條第一款、第十九條、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第一、二款、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二十八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第二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馮如意應于本判決生效后五日內(nèi)支付原告曹改元殘疾賠償金、醫(yī)療費、營養(yǎng)費、住院伙食補助費、護理費、誤工費、交通費、被扶養(yǎng)人生活費、精神損害撫慰金、后期治療費等各項損失共計人民幣54024.07元。
二、駁回原告曹改元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被告馮如意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3314元,由原告曹改元負擔2127元,被告馮如意負擔1187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黃石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向淑青 代理審判員 代雯莉 人民陪審員 汪 慧
書記員:潘曉倩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