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曹宏文,個體工商戶。
上訴人(原審原告)楊某某,個體工商戶,系曹宏文之妻。
委托代理人曹宏文,男,系楊某某之夫。代理權限:特別授權。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丁某某,個體建筑業(yè)主。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馮青松,個體建筑業(yè)主。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馮學倫,個體建筑業(yè)主。
三被上訴人的委托代理人張冬福,湖北偉岸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一般代理。
曹宏文、楊某某訴丁某某、馮青松、馮學倫借資建房合同糾紛一案,麻城市人民法院于2009年4月27日作出(2008)麻民一初字第078號民事判決,駁回曹宏文、楊某某的訴訟請求。該判決已經(jīng)發(fā)生法律效力。曹宏文、楊某某不服,以有新的證據(jù)為由,向本院申請再審。2014年3月24日本院作出(2014)鄂黃岡中監(jiān)一民再終字第00007號民事裁定,撤銷麻城市人民法院(2008)麻民一初字第078號民事判決,發(fā)回麻城市人民法院重審。2015年8月12日,麻城市人民法院作出(2014)鄂麻城民一初字第00767號民事判決。曹宏文、楊某某不服,上訴至本院。2010年11月10日本院依法組成由審判員樊軍擔任審判長,審判員張立、嚴懷參加的合議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曹宏文、楊某某的委托代理人曹宏文,丁某某、馮青松、馮學倫及委托代理人張冬福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麻城市人民法院原審查明:曹宏文以其夫妻名義與丁某某、馮青松于2007年9月8日簽訂了合同書一份,合同約定由曹宏文夫婦將市企業(yè)局賣給他們的房屋一棟交由丁某某、馮青松進行改建,并由丁某某、馮青松承擔整棟房屋的改建資金,實際上由馮青松、馮學倫、丁某某三人合伙出資。簽協(xié)議時未辦理產(chǎn)權變更登記手續(xù),后于2008年3月19日辦理了房產(chǎn)變更登記手續(xù),建筑面積171.09平米,占地面積約270平米。房屋改建后由曹宏文夫婦選擇分得改建后十二套房屋中的東西任一側一至四樓的四套和三個車庫,剩下的八套由丁某某、馮青松分得,該八套房屋丁某某、馮青松可自行買賣。同時還約定建成的房屋的三證手續(xù)由曹宏文夫婦辦理,丁某某、馮青松負責所得八套房屋的辦證費用。如任何一方違約,需承擔5萬元的違約金。2007年9月13日,曹宏文收取了丁某某的辦證費4萬元。后丁某某、馮青松又替曹宏文向麻城市規(guī)劃中隊墊付了費用2200元。2007年11月20日,曹宏文簽字選得東側一至四樓。房屋經(jīng)馮青松、馮學倫、丁某某合伙出資改建竣工后,丁某某、馮青松將西側的一至六樓六套房屋和東側的五至六樓二套房屋交由他人居住,而曹宏文則要求分得西側一至四樓四套房子,雙方因此發(fā)生糾紛,原告遂向本院起訴。雙方合同約定所建的房屋未辦理三證,亦未建有三個車庫。
麻城市人民法院原審認為,原、被告間訂立的合同名為借資建房合同,實際上是由曹宏文提供土地使用權,馮青松、馮學倫、丁某某提供資金共同開發(fā)房地產(chǎn)的房地產(chǎn)開發(fā)合同。根據(jù)雙方簽訂的合同的規(guī)定,曹宏文除了提供土地使用權外,不承擔任何風險,只分得建成的房屋,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國有土地使用權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四條規(guī)定,房地產(chǎn)開發(fā)合同約定提供土地使用權的當事人不承擔經(jīng)營風險,只收取固定利益的,應當認定為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故本案應視為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由于曹宏文提供的土地并未在國家的土地管理部門辦理土地使用權證,不能證明其對提供的土地享有合法的使用權,所以曹宏文要求得到因轉讓土地使用權而獲得利益的訴求,沒有證據(jù)支持。原審遂判決駁回曹宏文、楊某某的訴訟請求。
曹宏文、楊某某不服,以有新的證據(jù)為由,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于2014年3月24日作出(2014)鄂黃岡中監(jiān)一民再終字第00007號民事裁定,撤銷麻城市人民法院(2008)麻民一初字第078號民事判決,發(fā)回麻城市人民法院重審。
麻城市人民法院重審與原審查明的事實基本一致。
另查明:曹宏文以其夫妻名義與丁某某、馮青松于2007年9月8日簽訂合同一份,原審中已追加楊某某為共同原告參加訴訟。合同書雖打印乙方是丁某某、馮青松,但最終合同書中經(jīng)簽字確認時,乙方只有丁某某簽字畫押,馮青松沒有簽字,馮學倫沒有參與簽訂合同。重審中,丁某某、馮青松均提出馮青松、馮學倫不應是本案的被告,其主體不適格。馮青松辯稱其與曹宏文沒有簽訂合同,不應作為本案的當事人參與訴訟。對此,曹宏文在重審表示認同,承認合同書是其與丁某某簽訂的,馮青松、馮學倫沒有參與簽訂合同。曹宏文、楊某某在本案原審后重審前申請領取了改建房屋的土地使用權證、房產(chǎn)證、規(guī)劃證(以下簡稱“三證”),并交納了契稅,辦理了改建后6層共12套房屋的產(chǎn)權手續(xù)。目前曹宏文、楊某某分得了東側的一樓和二樓兩套房子,丁某某已將曹宏文應得東側三樓和四樓兩套房屋和其余八套房屋全部出售。
麻城市人民法院認為本案的焦點問題有四:第一、本案的案由問題:曹宏文以其夫妻名義與丁某某于2007年9月8日簽訂合同一份,合同約定由曹宏文夫婦將市企業(yè)局賣給他們的房屋一棟交由丁某某進行改建,并由丁某某承擔整棟房屋的改建資金。雙方訂立的合同名為借資建房合同,但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國有土地使用權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四條規(guī)定,房地產(chǎn)開發(fā)合同約定提供土地使用權的當事人不承擔經(jīng)營風險,只收取固定利益的,應當認定為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故本案應視為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糾紛。第二、本案的適格當事人問題:重審證實曹宏文以其夫妻名義與丁某某、馮青松于2007年9月8日簽訂了合同書一份,合同書雖打印乙方是丁某某、馮青松,但最終合同書中簽字確認時,乙方只有丁某某簽字畫押,馮青松沒有簽字,馮學倫沒有參與簽訂合同。重審中,丁某某、馮青松均提出馮青松、馮學倫不應是本案的被告,其主體不適格。馮青松辯稱其與曹宏文沒有簽訂合同,不應作為本案的當事人參與訴訟。對此,曹宏文在重審表示認同,承認合同書是其與丁某某簽訂的,馮青松、馮學倫沒有參與簽訂合同。故馮青松、馮學倫不是本案適格被告,不承擔法律責任。第三、如何確定再審重審訴訟請求的范圍:本案從原審立案到庭審,再到再審重審,曹宏文屢次變更或增加訴訟請求。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審判監(jiān)督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三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應當在具體的再審請求范圍內或在抗訴支持當事人請求的范圍內審理再審案件。當事人超出原審范圍增加、變更訴訟請求的,不屬于再審審理范圍。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二百五十二條規(guī)定,再審裁定撤銷原判決、裁定發(fā)回重審的案件,當事人申請變更、增加訴訟請求或者提出反訴,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準許:(一)原審未合法傳喚缺席判決,影響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的;(二)追加新的訴訟當事人的;(三)訴訟標的物滅失或者發(fā)生變化致使原訴訟請求無法實現(xiàn)的;(四)當事人申請變更、增加的訴訟請求或者提出的反訴,無法通過另訴解決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三十四條第三款的規(guī)定,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首先,原審于2008年8月11日追加楊某某為本案的共同原告參加訴訟,并向楊某某送達舉證通知書,舉證期限為一個月。曹宏文于2008年7月13日向原審提交變更訴訟請求書一份,是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交,對此訴訟請求的變更,應視為原審的范圍,依據(jù)上述規(guī)定,應納入再審審理范圍,曹宏文可以另行主張權利。其次,曹宏文以后多次變更的訴請,包括再審期間增加或變更的訴請,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二百五十二條規(guī)定的四種例外情形,其提出的新的訴請超出原審訴訟請求的范圍,故不屬于本次再審審理范圍。第四、本案當事人的違約責任問題:曹宏文、楊某某與丁某某于2007年9月8日簽訂合同書自愿、合法。合同約定:改建后的房屋由曹宏文優(yōu)先選擇得任何一頭的一至四樓和三個車庫,丁某某得改建后的八套房屋,可自行買賣房屋。同時還約定建成的房屋的三證手續(xù)由曹宏文辦理,丁某某負責所得八套房屋的辦證費用。如任何一方違約,需承擔5萬元的違約金。雙方當事人應嚴格依照合同履行。曹宏文在申請再審時,提交了改建后的房屋6層12套房屋的“三證”手續(xù)。依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國有土地使用權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九條的規(guī)定,轉讓方未取得土地使用權證書與受讓方訂立合同轉讓土地使用權,起訴前轉讓方已經(jīng)取得土地使用權證書或者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同意轉讓的,應當認定為合同有效。故確認曹宏文與丁某某簽訂的合同書有效。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十五條的規(guī)定,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chǎn)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guī)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吨腥A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的規(guī)定,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chǎn)或者動產(chǎn)轉讓給受讓人,所有權人有權追回。曹宏文按合同約定應分得共建房屋中的四套房屋,建房中自己選得東側的一至四樓,現(xiàn)丁某某只將東側的一樓和二樓兩套房屋分給曹宏文,曹宏文應得東側三樓、四樓兩套房屋出售,明顯違反合同約定,應予返還,并承擔違約責任。此外,曹宏文收取丁某某辦證費用后,并未及時辦理建成房屋的相關手續(xù),其主張丁某某將現(xiàn)在建成的房屋的產(chǎn)權證、規(guī)劃證、土地使用權證辦理到丁某某名下的訴請,事實和法律依據(jù)不足,不予支持。遂判決,一、確認曹宏文、楊某某與丁某某于2007年9月8日簽訂的合同有效;二、由丁某某返還共建房屋東側三樓、四樓兩套房屋給曹宏文、楊某某。如不能實際返還房屋,由丁某某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按本判決書生效時東側三樓、四樓兩套房屋的市場價格向曹宏文、楊某某賠償房款;三、由丁某某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支付曹宏文、楊某某違約金五萬元;四、駁回曹宏文、楊某某的其它訴訟請求;五、馮青松、馮學倫不是本案適格被告,不承擔法律責任。
曹宏文、楊某某不服上訴至本院稱,麻城市人民法院再審重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缺乏證據(jù)證明,適用法律錯誤,導致判決不當,且判非所請,請求撤銷(2014)鄂麻城民一初字第00767號民事判決,依法改判確認丁慶峰所買賣的十套房屋無效并追回丁慶峰所賣的十套房屋;由丁某某、馮青松、馮學倫賠償其各項損失十萬元。
丁某某辯稱:曹宏文現(xiàn)將共同開發(fā)的房屋的“三證”辦齊了,按雙方簽訂合同約定的內容,我有權買賣改建房屋后的八套住宅房屋,曹宏文應將該改建后的八套房屋過戶手續(xù)辦給我,我再把房屋手續(xù)辦給買房屋的業(yè)主。我有誤工費、墊付的費用、精神損失費要求曹宏文賠償,不同意給四套房子給曹宏文。我與馮青松、馮學倫不是合伙關系。馮青松是見證人,馮學倫是負責工地基建的,馮青松、馮學倫不應是本案當事人。
馮青松、馮學倫辯稱:我與曹宏文沒有簽訂合同,我作為本案的當事人主體不適格;由于曹宏文沒有及時辦齊“三證”手續(xù)導致不能將改建房屋后的房屋住宅手續(xù)過戶給丁某某,應由曹宏文賠償損失。
本院庭審中,各方當事人均未向本院遞交新的證據(jù)。
本院審理查明的事實與原審一審及原審重審查明的事實基本一致。
另查明,1、2008年3月19日曹宏文、楊某某取得位于麻城市城區(qū)無河橋171.09平方米房屋所有權,證號為:麻證房字第××號;2011年12月8日,麻城市土管局向曹宏文頒發(fā)了麻土國用(2011)第42011xxxx土地使用權證,載明:土地使用權人曹宏文,地類(用途)住宅,使用權面積198.80平方米;2012年8月13日,曹宏文以其名義對訴爭房屋向麻城市城鄉(xiāng)規(guī)劃局申辦了麻規(guī)建201208013建設工程規(guī)劃許可證,該證載明:建設人為曹宏文,建筑面積1280.4平方米,總占地面積198.8平方米,層數(shù)6層;2013年1月8日,曹宏文又為訴爭房屋申辦了第13000xxxxx號房屋所有權證,房屋所有權人:曹宏文;
2、2007年9月8日、曹宏文以其夫妻名義(甲方)與丁某某、馮青松(乙方)簽訂了合同書一份,雖打印乙方是丁某某、馮青松,但合同書上簽字確認的乙方只有丁某某。該合同書第一項第三款約定,“乙方承擔“三證”到位工作,并保證主體完工,三證過戶到乙方名下,(甲方)協(xié)助乙方辦理各種手續(xù),但費用全部由乙方負責;”合同書第四項約定,“┄┄該四套房屋的辦證手續(xù)費用由甲方自行承擔,乙方代辦?!?br/>3、曹宏文申請再審時在本院再審庭審中明確表示其夫婦與丁慶峰、馮青松簽訂的《合同書》第二頁右側“甲方選得東頭一至四樓”的字樣系曹宏文親筆所寫。
4、曹宏文、楊某某在原一審訴訟中有四次訴請:(1)2008年3月26日訴狀請求判令訴爭房屋一至四樓(西頭)四套房屋給本人;由對方承擔因其違約損失違約金5萬元;(2)2008年5月5日請求對方退還曹宏文、楊某某訴爭房屋兩頭的四套房子,查封對方違法出售的八套房屋,由對方承擔違約金20萬元;(3)2008年7月13日,請求對方返還所出售的房屋并承擔民事責任;(4)2008年9月4日增加訴請:返還對方因違法出售曹宏文、楊某某房屋的不當?shù)美?5萬元。曹宏文、楊某某申請再審時的訴訟請求為:(其與丁慶峰簽訂的借資建房合同第五條“乙方得該建房屋后的八套住宅房屋,由乙方自行買賣”條款無效。(確認丁慶峰所買賣的十套房屋無效。本案本院發(fā)回麻城市人民法院重審后,2014年4月9日曹宏文在麻城市人民法院再審一審時的訴訟請求為:確認丁慶峰、馮青松偽造房產(chǎn)證非法出售的十套訴爭的房屋買賣無效,并依法收回被出售的十套訴爭房屋,判令由丁慶峰、馮青松承擔本案的訴訟費用、誤工費計十萬元。2015年11月18日經(jīng)本院釋明,曹宏文明確本案訴訟請求為:確認丁慶峰、馮青松偽造房產(chǎn)證非法出售的十套訴爭的房屋買賣無效,并依法收回被出售的十套訴爭房屋,判令由丁慶峰、馮青松承擔本案的訴訟費用、誤工費計十萬元。
本院認為,第一、關于曹宏文、楊某某的訴訟請求范圍如何確定的問題。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審判監(jiān)督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三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應當在具體的再審申請范圍內或在抗訴支持當事人請求的范圍內審理再審案件。當事人超出原審范圍增加、變更訴訟請求的,不屬于再審審理范圍?!蛘弋斒氯嗽谠瓕徳V訟中已經(jīng)依法要求增加、變更訴訟請求,原審未予審理且客觀上不能形成其他訴訟的除外。”因此、曹宏文、楊某某變更的訴訟請求是否能納入再審中予以審理,應以是否符合法律規(guī)定予以確定。本案中,從原審立案開始曹宏文不僅屢次變更或增加訴訟請求,而且訴訟目的極不明確。因曹宏文依據(jù)原有的證據(jù)于2008年7月13日向原審法院提交的變更訴訟,即判令丁慶峰、馮青松、馮學倫返還所出售的房屋,并由丁慶峰、馮青松承擔本案的訴訟費用、誤工費計四萬元,該訴請將曹宏文原所訴的合同之訴變更為確認之訴,原審依據(jù)200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六條的規(guī)定,對曹宏文該變更的訴請未予支持,根據(jù)曹宏文原有的訴請予以審理并無不當。本院予以支持。而原審重審依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三十四條第三款的規(guī)定,將曹宏文變更的訴訟請求納入再審的審理范圍,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二百五十二條第四項所規(guī)定的“當事人申請變更、增加的訴訟請求或者提出的反訴,無法提供另訴解決”的情形,屬適用法律不當,本院予以糾正。故本院確定曹宏文、楊某某在本案中的訴訟請求為:1、請求判令被告方(丁某某、馮青松、馮學倫)將其現(xiàn)在建成的房屋的“三證”辦理到被告名下;2、要求享有改建后的房屋一至四樓四套房屋;3、由對方承擔因其違約損失違約金5萬元;
第二、關于曹宏文、楊某某的訴請是否支持及如何支持的問題。
首先、本案案由如何確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印發(fā)《民事案件案由規(guī)定》的通知中規(guī)定,民事案件案由應當依據(jù)當事人主張的民事法律關系的性質來確定。原審重審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國有土地使用權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四條規(guī)定,認定雙方訂立的合同名為借資建房合同,實為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并無不當,本院予以支持。
其次、曹宏文與丁某某所簽訂的合同時對建房的出資、辦證的出資及房屋的分配等有關事宜均有約定,合同內容并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系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的表示。原審重審依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國有土地使用權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九條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十五條的規(guī)定,認定曹宏文與丁某某簽訂的合同有效,本院予以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規(guī)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彪m然現(xiàn)該訴爭的6層12套房屋權屬已經(jīng)有關部門確認歸曹宏文所有,但該房屋及土地的所有權、使用權的確認均發(fā)生在原審庭審結束之后。依據(jù)上述法律規(guī)定,在已認定曹宏文與丁某某簽訂的合同有效的情況下,曹宏文、楊某某以原審庭審結束之后才確定的房屋權屬作為證據(jù)要求丁慶峰等人返還出售的十套房屋,規(guī)避與丁某某所簽訂合同的事實,違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基本原則。且《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十五條規(guī)定,“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chǎn)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guī)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币罁?jù)該項規(guī)定和合同約定,丁慶峰應當向曹宏文、楊某某返還訴爭的東側三樓、四樓兩套房屋,并承擔違約責任。原審重審的該項判決正確,本院予以支持。曹宏文、楊某某的提出的其它訴請,不屬于本案再審審理的范圍,原審重審未予支持亦無不當。
第三、關于馮青松、馮學倫是否在本案中應承擔責任的問題。
曹宏文、楊某某上訴認為馮青松在法院詢問筆錄中自認出售過訴爭房屋,屬于本案適格被告,應承擔責任。經(jīng)查實,本院再審審查的詢問筆錄中,馮青松陳述因丁某某欠其款,將一套訴爭房屋抵償欠款,馮青松將該房屋轉讓給其叔叔馮福喜。因該詢問筆錄未經(jīng)雙方當事人質證,不能作為自認的依據(jù),且該套房屋是否為東側三樓、四樓兩套房屋,曹宏文、楊某某在無證據(jù)的證實。另查實,2007年9月8日,曹宏文以其夫妻名義與丁某某、馮青松所簽訂的合同書,雖打印乙方是丁某某、馮青松,但最終合同書上簽字確認的乙方只有丁某某簽字畫押。再審重審中,丁某某、馮青松均提出馮青松、馮學倫不應是本案的被告,其主體不適格,不應作為本案的當事人參與訴訟。對此,曹宏文并未表示反對,原審再審認定馮青松、馮學倫非本案適格被告,不承擔法律責任是正確的,本院予以支持。故曹宏文、楊某某該項上訴理由亦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另關于曹宏文、楊某某上訴要求丁慶峰等人承擔本案的訴訟費用、誤工費等各種損失的問題。因該訴請是曹宏文、楊某某新增加的訴訟請求,已超出了再審審理范圍,故該項訴請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所述,原審重審對曹宏文于2008年7月13日向原審法院提交的變更訴訟請求認定為原審的審理范圍有誤,本院予以糾正外,原審重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為及時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減少訴累,對該案所作出的處理是適當?shù)模驹阂婪ㄓ枰跃S持。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審判監(jiān)督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及第二百零七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原審一審案件受理費13800元,由原審原告曹宏文、楊某某及原審被告丁某某各負擔6900元。本案二審案件受理費8500元由曹宏文、楊某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樊軍 審判員 張立 審判員 嚴懷
書記員:嚴明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