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某某
劉俊杰(法律援助中心)
全開玉(湖北宜都天平法律服務所)
宜都市供銷合作社聯合社
胡偉(湖北峽光律師事務所)
原告曹某某,湖北宜都人。
委托代理人劉俊杰,宜都市天平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法律援助中心指派法律工作者。
委托代理人全開玉,宜都市天平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被告宜都市供銷合作社聯合社,住所地宜都市陸城街辦中山路2號。
代表人時繼榮,該社主任。
委托代理人胡偉,湖北峽光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曹某某訴被告宜都市供銷合作社聯合社(以下簡稱宜都供銷社)勞動爭議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1月5日受理后,依法由審判員熊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
原告曹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劉俊杰、全開玉、被告宜都供銷社的委托代理人胡偉到庭參加了訴訟。
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曹某某訴稱:原告是原供銷社職工,從事生資經營,1996年原告年滿55周歲,根據市供銷社(1994)34號文件規(guī)定,原告可以享受內退政策,但原告實際沒有享受該待遇。
要求被告補發(fā)原告內退工資(1996-2000年)15000元;1995年被告應給原告績效工資15638.40元,1998年績效工資6835元,合計人民幣22473.40元;原告2015年12月26日申請宜都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該仲裁委員會作出不予受理通知,原告不服,遂訴請人民法院,請求1、依法判令被告補發(fā)原告內退工資(1996-2000年)15000元;2、判令被告支付原告效能工資22473.4元;3、由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用。
被告宜都供銷社辯稱:1、原告的訴訟請求均已超過訴訟時效。
本案屬于勞動爭議糾紛,應該由勞動仲裁機關先行處理,勞動仲裁機關已經以超過訴訟時效不予受理。
2、原告在1996-2000年之間在崗,不存在補發(fā)工資。
3、原告承包期間績效工資問題,不屬于勞動爭議范疇,屬于另一民事法律關系。
4、原告在訴訟之前,已經通過信訪程序,被告支付了原告5000元補償,原告也承諾不再為此事信訪,雙方的爭議已經解決。
綜上,原告的訴請均已超過訴訟時效,且請求無事實和法律依據,請求法院予以駁回。
審理查明:原告于1958年參加工作,1963年在原供銷社工作。
原告在工作期間,宜都市供銷社(1994)34號文件第五條第十一款規(guī)定“凡符合女職工年滿45周歲,男年滿55周歲,且屬老弱、病殘,經市勞動鑒定委員會證明,不能堅持正常工作的,經本人申請,企業(yè)領導集團同意,可實行內部退養(yǎng)······”原告認為符合條件,但其沒有書面申請,期間仍在生資部門從事供銷工作,由生資部門發(fā)放工資。
2001年6月辦理退休手續(xù),同年7月享受退休待遇。
2010年3月,原告求被告補發(fā)內退工資(1996-2000年)15000元和要求被告支付1995年績效工資15638.40元、1998年績效工資6835元,多次信訪,2010年4月26日,經宜都市供銷社答復,原告沒有申請內退,不應補發(fā)內退生活費,原告1995年的工資已含績效,不應補發(fā)績效工資。
2010年7月2日,經宜都市人民政府信訪事項復核,維持該答復意見。
2011年3月9日,宜都供銷社考慮原告生活困難,給予原告生活照顧5000元,原告已在原領取。
并承諾王家畈鄉(xiāng)和市供銷社給其照顧滿意,對上述問題不再上訪。
2015年12月26日,原告向宜都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被告補發(fā)內退工資(1996-2000年)15000元;被告應支付原告1995年績效工資15638.40元,1998年績效工資6835元,合計人民幣22473.40元;該仲裁委員會作出不予受理通知,原告不服,訴至本院。
上述事實,有原、被告陳述、提供的證據和開庭筆錄在卷佐證。
本案爭議焦點是:原告請求是否有事實和法律依據,原告的訴訟請求是否已超過訴訟時效。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仲裁調解法》第二十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 ?、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曹某某的訴訟請求。
本案案件受理費10元,由原告曹某某承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提交上訴狀兩份,上訴于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仲裁調解法》第二十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 ?、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曹某某的訴訟請求。
本案案件受理費10元,由原告曹某某承擔。
審判長:熊燕
書記員:鄒清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