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某志
姜雄飛(湖北亨迪律師事務所)
袁某某
程科游(湖北衡權律師事務所)
原告:明某志。
委托代理人:姜雄飛,湖北亨迪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袁某某。
委托代理人:程科游,湖北衡權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明某志因與被告袁某某合同糾紛一案,于2016年3月10日向本院提起訴訟,本院受理后,依法由審判員張衛(wèi)疆獨任審判,于2016年4月25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
原、被告及其委托代理人均到庭參加訴訟。
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訴稱:2010年3月1日,原、被告約定由原告出資128000元購買被告位于蘄春縣漕河鎮(zhèn)羅洲城七組640平方米的承包土地用于建房,并支付了青苗補償費128000元給被告。
但后來原告多次努力仍不能辦理相關土地行政許可手續(xù)。
雙方買賣合同違反了土地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屬無效。
訴訟請求:1、依法責令被告返還青苗補償款128000元;2、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用。
被告辯稱:我不是賣土地給原告,是原告主動找我借用土地,并同意支付我128000元青苗補償費,所以我就把這塊640平方米的水田交給原告管理。
原告借用土地,沒有說借用多久,我也不知道他借去做什么。
原告主張返還青苗補償款沒有法律依據(jù)。
原、被告約定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guī)定,應受法律保護。
原告應先將土地恢復原狀,并按照每年26209元標準計算賠償被告損失157254元。
如果認定合同無效,過錯主要在原告。
原告之所以不能在這塊土地建房是他自己怠于實現(xiàn)目的。
原告為證明其主張,向本院提交了如下證據(jù):1、被告出具的收條復印件。
擬證明原、被告就被告承包的農村土地買賣約定的相關情況。
被告質證意見:對證據(jù)1真實性無異議,對證明目的有異議,該證據(jù)證明被告收到原告的青苗補償款。
本院認證意見:證據(jù)1經(jīng)與原件核實無誤,予以采信。
被告為證明其主張,向本院提交了如下證據(jù):1、現(xiàn)場照片四張。
擬證明原、被告訴爭土地目前現(xiàn)狀,土地上堆滿雜土的事實;2、病歷資料及醫(yī)療費發(fā)票復印件。
擬證明被告目前經(jīng)濟狀況及身體狀況不好。
原告質證意見:證據(jù)1真實性及關聯(lián)性無異議;證據(jù)2真實性無異議,但與本案沒有關聯(lián)性。
本院認證意見:證據(jù)1原告質證無異議,予以采信;證據(jù)2與本案事實無關聯(lián)性,不予采信。
本院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條 ?規(guī)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于非農業(yè)建設”。
被告袁某某將其承包的土地轉讓給原告用于建房,違反了上述法律的強制性規(guī)定。
原、被告于2010年11月1日達成轉讓土地的口頭協(xié)議,違反法律強制性規(guī)定,應為無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六條 ?規(guī)定:“無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銷的合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
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五十八條規(guī)定:“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后,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
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被告袁某某依據(jù)無效合同向原告收取的土地轉讓款128000元,應予返還。
被告辯稱:“原告是向其借用土地才支付的128000元青苗補償費”。
其當庭又稱:“原告沒有說借用多久,我也不知道他借去做什么。
原告之所以不能在這塊土地建房是他自己怠于實現(xiàn)目的”。
經(jīng)查,被告向原告交付田地的時間為2010年3月1日,被告當庭表示,田地交付時無農作物。
被告既未提供雙方之間存在借用土地法律關系的證據(jù),又在土地無農作物的情況下收取“青苗補償費”128000元。
被告的辯解與陳述相互矛盾,明顯不符合常理,其抗辯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采納。
據(jù)此,根據(jù)已知事實及日常經(jīng)驗法則,本院認定,被告向原告收取的128000元名為“青苗補償費”實為土地轉讓款。
被告要求原告將土地恢復原狀并賠償損失,因未提起反訴,故本案中不作處理,被告可依法另行主張,另案處理。
本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二條 ?、第六十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 ?、第五十六條 ?、第五十八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 ?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原告明某志與被告袁某某于2010年3月1日達成的土地轉讓口頭協(xié)議無效;
二、被告袁某某于本判決發(fā)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內返還原告明某志土地轉讓款128000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的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案件受理費2860元,因適用簡易程序減半收取1430元,由被告袁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黃岡市中級人民法院。
上訴人在提交上訴狀時應預交上訴案件的上訴費(郵政匯款,款匯黃岡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一庭,備注中注明本案案號及當事人名稱)。
上訴人在上訴期屆滿后七日內仍未預交訴訟費用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本院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條 ?規(guī)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于非農業(yè)建設”。
被告袁某某將其承包的土地轉讓給原告用于建房,違反了上述法律的強制性規(guī)定。
原、被告于2010年11月1日達成轉讓土地的口頭協(xié)議,違反法律強制性規(guī)定,應為無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六條 ?規(guī)定:“無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銷的合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
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五十八條規(guī)定:“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后,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
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被告袁某某依據(jù)無效合同向原告收取的土地轉讓款128000元,應予返還。
被告辯稱:“原告是向其借用土地才支付的128000元青苗補償費”。
其當庭又稱:“原告沒有說借用多久,我也不知道他借去做什么。
原告之所以不能在這塊土地建房是他自己怠于實現(xiàn)目的”。
經(jīng)查,被告向原告交付田地的時間為2010年3月1日,被告當庭表示,田地交付時無農作物。
被告既未提供雙方之間存在借用土地法律關系的證據(jù),又在土地無農作物的情況下收取“青苗補償費”128000元。
被告的辯解與陳述相互矛盾,明顯不符合常理,其抗辯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采納。
據(jù)此,根據(jù)已知事實及日常經(jīng)驗法則,本院認定,被告向原告收取的128000元名為“青苗補償費”實為土地轉讓款。
被告要求原告將土地恢復原狀并賠償損失,因未提起反訴,故本案中不作處理,被告可依法另行主張,另案處理。
本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二條 ?、第六十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 ?、第五十六條 ?、第五十八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 ?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原告明某志與被告袁某某于2010年3月1日達成的土地轉讓口頭協(xié)議無效;
二、被告袁某某于本判決發(fā)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內返還原告明某志土地轉讓款128000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的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案件受理費2860元,因適用簡易程序減半收取1430元,由被告袁某某負擔。
審判長:張衛(wèi)疆
書記員:段浩
你的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表示必填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