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施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江蘇省啟東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胡春妹,上海滬達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新某運輸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寶山區(qū)。
法定代表人:童衛(wèi)華,總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如玉,安徽繁星律師事務所律師。
第三人:湯紅波,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江蘇省啟東市和合鎮(zhèn)東清村十組27號。
原告施某和被告上海新某運輸有限公司、第三人湯紅波確認勞動關系糾紛一案,本院立案受理后,依法由審判員傅珺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施某委托訴訟代理人胡春妹,被告上海新某運輸有限公司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如玉、第三人湯紅波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施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要求確認原、被告自2017年8月17日至2019年3月6日期間存在勞動關系。事實和理由:原告自2017年8月17日經第三人面試,駕駛被告的車輛從事運輸工作,月工資5,500元,被告為原告購買了雇主責任險。2018年1月20日原告受傷,被告安排原告進行了人身損害的傷殘鑒定。2019年3月16日,原告辭職。原告認為原告駕駛的是被告的車輛,且被告為原告購買了雇主責任險,原、被告之間系勞動關系。據此,原告不服仲裁裁決起訴來院,提出如上訴訟請求。
被告上海新某運輸有限公司辯稱,原告駕駛的車輛是第三人購買,并掛靠在被告名下的。原告系第三人個人雇傭,工作管理、勞動報酬的發(fā)放都由第三人負責,勞動成果由第三人享受,均同被告無關。據此,要求駁回原告訴訟請求,維持仲裁裁決。
第三人湯紅波述稱,第三人和被告之間系掛靠關系,原告是第三人雇傭的駕駛員。2017年夏天,原告打電話給第三人,詢問是否需要駕駛員,第三人說需要,遂后原告就為第三人工作。原告的工資由第三人發(fā)放。
經審理查明,原、被告雙方未簽訂勞動合同,也無被告為原告、第三人及第三人妻子XXX繳納社會保險費的記錄。
2019年3月6日原告提起仲裁,要求確認原、被告自2017年8月17日至2019年3月6日期間存在勞動關系。仲裁庭庭審中,原告稱2017年8月17日由XXX(第三人妻子)面試至被告處,從事駕駛員一職,實際由第三方車主發(fā)放工資。原告每月工資5,500元,由XXX發(fā)放,微信現(xiàn)金都有。2019年4月25日仲裁委作出裁決,對原告的申訴請求不予支持。
庭審中,原告提交了雇主責任險保單,證明被告為原告購買了雇主責任險。被告和第三人對證據真實性無異議,但認為實際是第三人為原告購買的,只是借了被告的名義購買。被告提交了車輛掛靠協(xié)議、購車發(fā)票及付款憑證、銀行業(yè)務憑證、簽收憑證,證明原告駕駛的車輛由第三人購買,掛靠在被告處,原告對掛靠協(xié)議表示不清楚,對購車發(fā)票真實性無異議,但認為發(fā)票抬頭系被告公司,對付款憑證、銀行業(yè)務憑證無異議,但認為無關聯(lián)性,且金額對不上。對簽收憑證不認可。
上述事實,有裁決書、掛靠協(xié)議、銀行業(yè)務憑證、保單、仲裁庭庭審筆錄以及原、被告、第三人當庭陳述等為證,經庭審質證,本院予以認定。
本院認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予以證明。本案中,被告稱其和第三人之間系掛靠關系,原告由第三人招錄、受第三人雇傭,據此提交掛靠協(xié)議、購車費發(fā)票以及銀行業(yè)務憑證予以作證。原告在仲裁庭庭審中明確表示經第三人妻子XXX面試,實際由第三方車主發(fā)放工資,原告每月工資5,500元,由XXX通過微信或現(xiàn)金發(fā)放。因第三人以及第三人妻子XXX并非被告員工,故被告稱原告受第三人雇傭較為合理,與事實相符。原告提交了雇主責任險的保單,被告和第三人稱該保險實際是第三人出資購買的,因該保險險種有別于用人單位繳納的社會保險費,故原告以此認定原、被告存有勞動關系,依據不足,本院難以采信。綜上,原告要求確認原、被告自2017年8月17日至2019年3月6日期間存在勞動關系的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
據此,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七十八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施某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5元,由原告施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及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傅??珺
書記員:張??倩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