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反訴被告):施萬勝,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景縣。委托訴訟代理人:李強,河北仁浩律師事務所律師。上訴人(原審被告,反訴原告):劉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景縣。委托訴訟代理人:李閱源,四川恒融律師事務所律師。被上訴人(原審被告):付麗麗,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址。委托代理人:李閱源,四川恒融律師事務所律師。
施萬勝上訴請求:1、請求二審法院依法支持施萬勝的訴訟請求;2、訴訟費用由被上訴人承擔。事實和理由:一、一審認定施萬勝部分違約錯誤。案涉協(xié)議簽訂當日,施萬勝給付被上訴人80萬元銀行承兌匯票,20萬元欠條一張,被上訴人全部予以接受。對于20萬元欠條何時支付,雙方未明確約定,被上訴人也未向施萬勝主張過權(quán)利,施萬勝不存在違約行為。此后施萬勝發(fā)現(xiàn)被上訴人根本違約,施萬勝有給付欠款的抗辯權(quán)。一審法院認為施萬勝部分違約沒有事實與法律依據(jù)。二、一審法院計算施萬勝損失不正確。被上訴人一旦違約,就是根本違約,施萬勝的合同目的不能實現(xiàn)。施萬勝的損失不僅僅是目前一審法院能夠查清的被上訴人與營口鋼鐵有限公司的合同數(shù)額,損失還包括合同交易后的售后服務和交易機會。也就是因為損失的不確定性,雙方才明確約定了違約金數(shù)額,這是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是合法有效的,現(xiàn)被上訴人根本違約,其理應足額支付違約金。一審法院計算施萬勝的損失方法是不客觀、不正確的。三、一審法院應全額支持施萬勝對違約金的訴訟請求,理由如下:1、案涉協(xié)議書是雙方真實的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guī)定,是合法有效的,違約條款依誠實信用原則應足額履行;2、被上訴人惡意違約,對其應適用懲罰性條款。施萬勝依協(xié)議約定向被上訴人支付80萬元并出具20萬元欠條后,被上訴人第二條就違約以攬勝公司名義與營口鋼鐵有限公司簽訂買賣合同,構(gòu)成根本違約;3、本案違約金的約定是公平的。被上訴人以不作為(不給營口鋼鐵有限公司供貨)換來100萬元的收入,違約就要全部退還,支付200萬元的違約賠償金,雙方的約定均無物質(zhì)上的對價。一方違約造成的嚴重后果,雙方都是明確的,對雙方來說這種設置是公平、公正的;4、雙方約定的違約金具有警示線、懲罰性、效率性、保證性的特征,被上訴人應足額支付。被上訴人以不作為換得100萬元的收入,而其一旦不遵守承諾,施萬勝支付的100萬元就沒有任何意義。正是雙方一諾百萬的特性,雙方約定了退換補償金、支付違約金,目的就是讓被上訴人保持不作為、保證不作為,一旦違反承諾就接受懲罰,用200萬元的違約金警示被上訴人遵守承諾,因此被上訴人應足額支付。四、一審法院認定付麗麗主體不適格錯誤。1、付麗麗不是合伙人錯誤。付麗麗是劉某某的妻子,其清楚施萬勝與劉某某合伙的所有細節(jié),而且劉某某的合伙收入歸付麗麗支配。施萬勝與劉某某簽訂協(xié)議書時,付麗麗就在現(xiàn)場,時參與人之一,而且其拿走了80萬元承兌和20萬元欠條。協(xié)議簽訂時,劉某某是付麗麗的代表人,實際該合伙是劉某某家庭與施萬勝合伙,付麗麗雖未在協(xié)議上簽字,但其是隱名的合伙人。2、付麗麗應承擔給付義務?;诙簧显V人之間的夫妻關系,付麗麗作為隱名合伙人,參與合伙事務的每一個細節(jié),因此付麗麗應承擔給付280萬元、退換20萬元欠條的法律責任。綜上,一審法院認定部分事實有誤,調(diào)整違約金不當,適用法律有誤,二審法院應依法改判,支持施萬勝訴請。二審庭審中,施萬勝對其上訴狀補充如下:雙方約定的違約金具有可預見性,劉某某方用不作為換得100萬元,若其繼續(xù)與營口鋼鐵交易沒有退出,施萬勝就不到一分錢的利潤,還要損失100萬元,同時還要損失以后若干年的交易機會,這是雙方簽字協(xié)議時可以預見到的。正因這種預見性,所以雙方才在里面約定了200萬元的違約金,起到保障性、懲罰性、警惕性的作用。劉某某、付麗麗辯稱:對于施萬勝所提供的所有證據(jù)劉某某均予以否認,并且一審判決也均未予確認。施萬勝的上訴理由不成立,沒有法律依據(jù)。劉某某沒有違反協(xié)議約定,沒有違約,因此請求法庭駁回施萬勝的所有訴訟請求。劉某某上訴請求:1、撤銷一審判決第一、四項;2、駁回施萬勝的訴訟請求;3、支持劉某某的反訴請求。事實和理由:一、一審判決認定事實自相矛盾,明顯有誤。一審判決以雙方合伙期間的利潤數(shù)額計算散伙后的實際損失確定違約金數(shù)額,認定劉某某主張的雙方合伙期間凈利潤數(shù)額為159萬元,一次計算違約金為247959.72元。既然一審判決認定雙方合伙期間的凈利潤159萬元,又認定雙方達成的協(xié)議實質(zhì)是散伙協(xié)議,該協(xié)議約定的退還補償金實質(zhì)是雙方對合伙財產(chǎn)的分配,劉某某依據(jù)該協(xié)議將合伙期間的別克商務車過戶到施萬勝名下,雙方散伙時劉某某應分得的財產(chǎn)約為100萬元左右,否則協(xié)議不會約定相當數(shù)額的退伙補償金,協(xié)議約定的退伙補償金明顯不當,應當依據(jù)事實確定性質(zhì)劉某某應分得的財產(chǎn)不應退還。該協(xié)議約定的高壓膠管、金屬軟管、補償器等同類產(chǎn)品。劉某某沒有向營口鋼鐵有限公司銷售上述產(chǎn)品,一審判決認定劉某某以攬勝公司名義與營口鋼鐵有限公司簽訂的密封圈買賣合同,密封圈顯然不屬于協(xié)議約定的同類產(chǎn)品,并且合同的買賣雙方均系企業(yè)法人,劉某某不是合同主體,不得以類似合同作為禁止性依據(jù),更不得限制,禁止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這是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屬于無效條款,劉某某不構(gòu)成違約。施萬勝僅支付劉某某80萬元承兌匯票,剩余20萬元未付,施萬勝違約在先,劉某某享有履行抗辯權(quán),如果人多劉某某有違約行為,劉某某也不應承擔民事責任,不應判決劉某某承擔違約賠償金,在施萬勝沒有損失的情況下,不存在違約賠償金。企業(yè)法人通過市場競爭公開競標,不是劉某某的行為,劉某某沒有直接或間接用他人名義進行競標供貨,也沒有以任何方式以及名義參與,認定劉某某違約缺乏事實依據(jù)。二、一審判決適用法律不當,判決結(jié)果不公,嚴重損害劉某某的合法權(quán)益。綜上所述,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有誤,適用法律不當,判決結(jié)果不公,請求二審法院支持劉某某的上訴請求。二審庭審中,劉某某對其上訴狀補充如下:施萬勝所提供的所有證據(jù)最多只能證明攬勝公司、中美公司與營口鋼鐵有限公司之間存在業(yè)務往來關系,不能證明劉某某與公司業(yè)務之間存在必然聯(lián)系。劉某某不是合同主體,不是實際參與經(jīng)營者。沒有組織參與供貨,更沒有參與分紅,收取利益,并且所有合同上的簽名僅為劉某某的機打字體,沒有劉某某的親筆簽名。施萬勝提供的所有證據(jù)并不能證明其想要達到的證明目的。而需要證明劉某某與公司業(yè)務之間存在必然聯(lián)系的證據(jù),應當由施萬勝負責舉證。就目前施萬勝提供的證據(jù)來看,顯然不足以認定劉某某參與公司之間的合同業(yè)務,不能證明劉某某有違約情況。施萬勝辯稱:劉某某的上訴沒有事實依據(jù)也沒有法律依據(jù),應駁回其上訴。對于其補充的內(nèi)容,首先,一審開庭,發(fā)還后一審開庭,劉某某親自參加庭審,從未否認過施萬勝提交過的證據(jù)。其次、劉某某在原一審開庭時提交了攬勝公司出具的證明,可以證明劉某某是攬勝公司的代理人,與今天劉某某方的陳述明顯相悖,其上訴沒有事實及理由,應予以駁回。施萬勝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一、請求被告立即返還退伙補償金80萬元,并判令被告承擔違約金200萬元,總計280萬元;二、本案訴訟費由被告承擔。事實與理由:2013年3月份,我與劉某某合伙跑業(yè)務開拓了營口鋼鐵有限公司供貨渠道,并以博通公司戶頭向營口鋼鐵有限公司供高壓管、補償器等同類產(chǎn)品。2014年7月13日,劉某某提出退伙,經(jīng)協(xié)商,我給付劉某某100萬元退伙補償金,當時確定200萬元供貨損失。協(xié)議簽訂后,我立即給付劉某某80萬元,余款承諾在兩個月后支付。但協(xié)議簽訂的第二天,劉某某就用其他公司名義與營口鋼鐵有限公司簽訂合同并供貨。時至今日,劉某某及其妻付麗麗曾多次向營口鋼鐵有限公司簽訂合同并供貨。按照退伙協(xié)議,劉某某嚴重違反協(xié)議約定,損害我的利益并造成巨大損失。因此,按協(xié)議約定,劉某某應返還80萬元退伙補償金,并支付違約金200萬元。劉某某向一審法院反訴請求:施萬勝違反協(xié)議書約定,沒有按協(xié)議書約定事項完全履行義務,已構(gòu)成違約,施萬勝應繼續(xù)履行協(xié)議約定,支付劉某某20萬元退伙補償金。一審法院認定事實:施萬勝與劉某某于2013年3月3日合伙開拓了在營口鋼鐵有限公司的供貨渠道,并以河北博通橡塑制品有限公司名義向營口鋼鐵有限公司提供高壓膠管,金屬軟管、補償器等業(yè)務。雙方自2013年3月3日至散伙時以河北博通橡塑制品有限公司名義向營口鋼鐵有限公司提供高壓膠管、金屬軟管、補償器等供貨業(yè)務,供貨標的額4488155元。雙方于2014年7月13日簽訂退伙協(xié)議書約定:施萬勝同意給付劉某某100萬元退還補償金,施萬勝一次性買斷兩人在營口鋼鐵有限公司從事供貨的全部渠道,劉某某退伙后,不得帶有競爭關系的其他企業(yè)來競標,也不能直接或間接用他人名義進行競標供貨高壓膠管、金屬軟管、補償器等同類產(chǎn)品。如劉某某違反上述條款,則需承擔違約責任,除應全額退回施萬勝支付的100萬元退伙補償金外,并向施萬勝支付違約損失賠償金200萬元,協(xié)議簽訂當日,施萬勝給付劉某某80萬元補償金,并為劉某某出具20萬元的欠條一張。2014年7月14日劉某某以河北攬勝特種橡膠有限公司名義與營口鋼鐵有限公司簽訂的一份密封圈買賣合同,標的額為6萬元,2014年7月21日至2015年8月18日劉某某以河北中美特種橡膠有限公司和河北攬勝特種橡膠有限公司名義向營口鋼鐵有限公司供貨標的額為639925.56元,總計供貨合同標的額為699925.56元。一審法院認為:施萬勝與劉某某簽訂的協(xié)議書實質(zhì)為散伙協(xié)議,是雙方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是基于誠實信用原則,該協(xié)議書合法有效,雙方均應當按照協(xié)議的約定履行各自的義務,協(xié)議書明確約定由施萬勝一次性買斷兩人合伙在營口鋼鐵有限公司從事供貨的全部渠道,協(xié)議簽訂第二天即2014年7月14日劉某某以河北攬勝特種橡膠有限公司名義與營口鋼鐵有限公司簽訂了密封圈買賣合同,標的額為6萬元,自2014年7月21日至2015年8月18日以河北攬勝特種橡膠有限公司、河北中美特種橡膠有限公司名義向營口鋼鐵有限公司供貨標的額為639925.56元。《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履行義務不符合約定條件的,另一方有權(quán)要求履行或者采取補救措施,并有權(quán)要求賠償損失。”依此規(guī)定,劉某某違反了協(xié)議書約定,屬根本違約,應承擔違約責任,應當按照協(xié)議書約定返還施萬勝已支付的80萬元退伙補償金。關于施萬勝要求劉某某支付違約賠償金200萬元的訴求,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九條的規(guī)定,當事人主張約定的違約金過高的,人民法院應當以實際損失為基礎兼顧合同的履行情況,當事人的過錯程度以及預期的利益等綜合因素,根據(jù)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予以衡量,并作出判決。施萬勝、劉某某散伙后,施萬勝未完全按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給付劉某某補償金80萬元,相差20萬元屬部分違約,應根據(jù)雙方合伙期間的利潤數(shù)額來計算散伙后給施萬勝造成的實際損失來確定違約金數(shù)額,本案在庭審中,雙方?jīng)]有就二人合伙期間的盈利數(shù)額達成一致意見,無法計算實際的利潤數(shù)額,根據(jù)劉某某的陳述二人合伙期間凈盈利數(shù)額為159萬元,根據(jù)雙方提交的12份買賣合同,二人合伙期間向營口鋼鐵有限公司供貨,貨款數(shù)額為4488155元,雙方散伙后劉某某違反散伙協(xié)議書的約定,而以攬勝公司和中美公司的名義與營口鋼鐵有限公司簽訂買賣合同,供貨標的額699925.56元,對劉某某支付施萬勝違約賠償金數(shù)額應以雙方合伙期間劉某某已認可的利潤159萬元除以二人合伙期間的供貨貨款4488155元,再乘以雙方散伙后向營口鋼鐵有限公司供貨貨款額即1590000元÷4488155元x699925.56元=247959.72元,劉某某應支付施萬勝違約損失賠償金247959.72元。關于劉某某要求施萬勝支付20萬元退伙補償金的訴求,因劉某某已違約,按照協(xié)議書的約定劉某某應全額退回退伙補償金,故不應再支付被告20萬元補償金。關于付麗麗作為被告主體資格是否適格的問題,因付麗麗不是合伙人,且沒有在協(xié)議書簽字,故不是本案適格的被告,不應承擔責任。綜上,遂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九條的規(guī)定,判決:一、被告(反訴原告)劉某某于本判決生效后五日內(nèi)返還原告施萬勝(反訴被告)80萬元退伙補償金、支付違約賠償金247959.72元;二、駁回原告(反訴被告)施萬勝對被告付麗麗的訴訟請求;三、駁回原告(反訴被告)施萬勝的其他訴訟請求;四、駁回被告(反訴原告)劉某某的反訴請求。二審查明事實與一審查明事實一致。
上訴人施萬勝、上訴人劉某某因與被上訴人付麗麗合伙協(xié)議糾紛一案,不服河北省景縣人民法院(2016)冀1127民初1603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7年8月29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施萬勝及其委托的訴訟代理人李強,上訴人劉某某與被上訴人付麗麗共同委托的訴訟代理人李閱源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本院認為:關于退伙協(xié)議的履行情況。本案一、二審證據(jù)顯示,在案涉退伙協(xié)議簽訂后,劉某某以河北攬勝特種橡膠有限公司、河北中美特種橡膠有限公司委托代理人身份,與營口鋼鐵有限公司簽訂多份買賣合同,間接向營口鋼鐵有限公司銷售包括退伙協(xié)議約定所排除的高壓膠管、金屬軟管等產(chǎn)品,該行為明顯違反了退伙協(xié)議的約定,理應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關于退伙協(xié)議所約定100萬元退伙補償金的性質(zhì)。退伙協(xié)議中,對100萬元的表述是“甲方同意付給乙方100萬元作為退伙補償金”,從該約定的文意理解是施萬勝拿出自己拿出100萬元而非劉某某應分得100萬元,100萬元的名稱是退伙補償金而非合伙利潤,且從其后約定的如劉某某違約100萬元予以退還來看,亦不符合合伙利潤的特征,故該100萬元應認定為施萬勝對劉某某作出不再向營口鋼鐵有限公司銷售高壓膠管、金屬軟管等產(chǎn)品的補償。現(xiàn)因劉某某違反了前述約定,施萬勝依照退伙協(xié)議的約定,要求劉某某返還其已支付的80萬元合理合法,依法應予支持?;谇笆鲈?,劉某某依據(jù)施萬勝出具的20萬元退伙補償金欠條,要求施萬勝給付20萬元的訴訟請求應予駁回。關于違約賠償金的計算問題。因劉某某違約給施萬勝造成的損失雖舉證困難,但并非不能確定。施萬勝、劉某某在退伙協(xié)議中約定的200萬元違約損失賠償金明顯過高,賠償金依法應以實際損失數(shù)額為限。一審法院根據(jù)雙方合伙期間的利潤數(shù)額來計算散伙后給施萬勝造成的實際損失來確定違約金數(shù)額并無不當。據(jù)此計算方式,一審法院基于本案中所查明事實,確定賠償金數(shù)額為247959.72元正確,本院予以維持。關于付麗麗應否承擔民事責任問題。施萬勝主張劉某某之妻是二人合伙期間的隱名合伙人,但其在本案一、二審中均未提供有效證據(jù)證明該主張,且付麗麗未在退伙協(xié)議上簽字,不是退伙協(xié)議的當事人或擔保人,故施萬勝要求付麗麗承擔案涉?zhèn)鶆兆C據(jù)不足,本院不予支持。綜上所述,上訴人施萬勝、上訴人劉某某的上訴請求均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本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二審案件受理費37068元,由上訴人施萬勝負擔20568元,上訴人劉某某負擔16500元。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