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方某1,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
原告:方某2,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普陀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根生,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普陀區(qū)。
兩原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溪煜,上海滬法律師事務(wù)所律師。
被告:李某1,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奇?zhèn)ィ虾J袊温蓭熓聞?wù)所律師。
被告:方某3,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
被告:沈某某(曾用名李金妹、王美娟、沈金妹),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
被告:李某2(曾用名李嬿娟),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閔行區(qū)。
原告方某1、原告方某2與被告李某1、被告方某3、被告沈某某、被告李某2法定繼承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4月1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方某2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根生、兩原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溪煜、被告李某1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劉奇?zhèn)?、被告方?、被告沈某某、被告李某2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方某1、方某2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原、被告依法繼承被繼承人李某3、蘇某某遺留的上海市普陀區(qū)中山北路中興村XXX號房屋(以下簡稱中興村房屋)動遷補償款,計人民幣XXXXXXX元(以下貨幣均為人民幣),另加超比例獎勵費26萬元;2.本案訴訟費由原、被告共同承擔(dān)。事實和理由:原、被告系姐弟關(guān)系。被繼承人李某3系兩原告及被告方某3的繼父,被告李某1、沈某某、李某2的生父,于2009年5月20日去世。被繼承人蘇某某系兩原告、被告李某1、方某3的生母,被告沈某某的繼母,于2002年4月1日故世。兩被繼承人遺留有中山北路中興村XXX號房屋,該房屋于2015年動遷,動遷所得款項及安置房均由被告李某1取得,原、被告協(xié)商無果,故原告起訴來院,要求判決如其訴請。
被告李某1辯稱,訴訟時效已過,中興村房屋動遷是在2015年,當(dāng)時分到了四套房屋及現(xiàn)金,其他當(dāng)事人也未提異議,至今已超過三年。被繼承人李某3與兩原告及被告方某3是否形成繼子女關(guān)系無法確認,他們沒有共同生活,且李某3結(jié)婚兩年后就被判入獄長達十年。中興村房屋是李某3與蘇某某結(jié)婚前購買的,為李某3的婚前財產(chǎn),兩原告及被告方某3無權(quán)繼承。李某3一直是由被告李某1贍養(yǎng)的,所以其他當(dāng)事人無權(quán)繼承。
被告方某3辯稱,同意原告訴請,不同意被告李某1的意見,兩原告和我隨著李某3、蘇某某一起生活,我們?nèi)齻€姐妹還一起帶過被告李某1。后來母親生病,我們?nèi)忝锰焯炫茚t(yī)院照顧母親。
被告沈某某辯稱,同意原告意見,依法分割遺產(chǎn)。中興村房屋是我母親沈根弟在我5、6歲的時候造的,后來父母離婚,我隨父親共同生活,母親把房屋給了我和父親,所以中興村房屋是李某3的婚前財產(chǎn)。1965年李某3傷害我,我就回到了母親那里,改名叫王美娟,但繼父對我不好,我后來一直在外面流浪。父親李某3與蘇某某再婚的情況是在我離家后,鄰居告訴我的。中興村房屋征收補償協(xié)議上有我的名字,但是從來沒有人通知我,我不知道動遷。我有段時間在美國,這次法院發(fā)傳票,是鄰居看到法院開庭的傳票貼在門口,通知了我,我才知道這件事。
被告李某2辯稱,同意原告訴請,依法分割遺產(chǎn)。我13歲時因為李某3被打成反革命,覺得沒有臉面,就報名建設(shè)新疆去了,直到2013年我才回上海居住。父母離婚時我隨母親生活,但是與李某3一直有書信往來,李某3還給我寄衣服,我也去過李某3家里,與被告李某1也見過幾次。我曾想在李某3家住一段時間,但李某3不接納。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
被繼承人李某3(2009年5月20日報死亡)與蘇某某(2002年4月1日報死亡)于1967年12月30日登記結(jié)婚,雙方均系再婚。李某3與前妻生育兩個女兒即本案被告沈某某、李某2。李某3與前妻離婚后,被告沈某某隨李某3生活,李某2隨其母親生活。蘇某某與前夫生育三個女兒即兩原告及被告方某3,李某3與蘇某某婚后生育一子即被告李某1。李某3與蘇某某1967年結(jié)婚時,被告沈某某已離開李某3,兩原告及被告方某3均未成年,并隨母與李某3共同生活。1970年李某3被捕,并于1972年因奸淫幼女判處有期徒刑十年。1973年12月17日李某3與蘇某某離婚,離婚時約定中興村XXX號瓦平房北半間歸蘇某某,南半間歸李某3。1980年李某3刑滿釋放,1981年1月13日與蘇某某復(fù)婚。1981年左右中興村XXX號瓦平房翻建成了三層樓房屋。2015年10月10日中興村房屋動遷,被征收人為李某3(亡)、王美娟、方某3、方某1、方某2、李某1等,實際居住人為被告李某1及其妻子與女兒,被征收房屋價值補償總價為XXXXXXX.60元,被征收房屋獎勵與補貼金額為XXXXXXX元,被征收房屋價值補償總價與獎勵補貼及裝潢補貼合計XXXXXXX.60元及超比例獎勵費26萬元。因選擇房屋產(chǎn)權(quán)調(diào)換,故該款變?yōu)樗奶追课菁艾F(xiàn)金760828元。四套動遷房屋產(chǎn)權(quán)兩套登記在被告李某1名下,兩套登記在被告李某1女兒李悅名下,剩余現(xiàn)金均發(fā)給被告李某1。另,被告李某1曾因販賣毒品罪于2000年12月5日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并處罰金2000元。
上述事實,有原、被告的陳述、談話筆錄、刑事判決書、上海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協(xié)議及相關(guān)動遷資料、上海市不動產(chǎn)登記薄、結(jié)婚證、民事調(diào)解書、工人退休審批表、職工登記表、戶口簿、戶籍資料摘錄、??谛畔⒌茸C據(jù)證明,本院予以確認。
審理中,原、被告對以下事實有爭議:
一、被繼承人李某3與兩原告及被告方某3是否形成扶養(yǎng)關(guān)系。被告李某1認為,李某3與蘇某某結(jié)婚后僅兩年就被判刑入獄,不能確定李某3與兩原告及被告方某3形成了扶養(yǎng)關(guān)系。兩原告及被告方某3認為,李某3與蘇某某結(jié)婚時兩原告及被告方某3均未成年,三姐妹跟隨母親蘇某某與李某3共同生活在一起,被告李某1出生后三姐妹還一起帶過李某1,故被繼承人李某3與兩原告及被告方某3形成了扶養(yǎng)關(guān)系。
二、中興村房屋的產(chǎn)權(quán)歸屬。被告李某1認為,中興村房屋是李某3的婚前財產(chǎn),蘇某某無權(quán)利,故兩原告及被告方某3也無權(quán)繼承。兩原告及被告方某3認為,1973年李某3與蘇某某離婚時約定了中興村瓦平房北半間歸蘇某某,南半間歸李某3。李某3出獄后,兩原告及被告方某3還出資出力幫助李某3和蘇某某將中興村瓦平房翻建成了三層樓房屋。被告沈某某、李某2認為,翻建房屋應(yīng)是李某3出資出力,因李某3當(dāng)時做水果生意,有經(jīng)濟能力。
三、動遷時其他人是否放棄動遷利益。被告李某1認為,動遷的時候被告李某1與兩原告及被告方某3開過家庭會議,兩原告及被告方某3表示放棄動遷利益。兩原告及被告方某3認為,她們只是委托被告李某1去辦理動遷事宜,并未放棄動遷利益,被告李某1還曾承諾會給她們利益,后一直沒給過。動遷后,兩原告及被告方某3曾找過被告李某1,但李某1一直不理她們。被告沈某某認為,自己也是被動遷人之一,應(yīng)當(dāng)分得動遷補償款,但沒有人通知她動遷的事,直到這次訴訟才得知。
本院認為,遺產(chǎn)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chǎn),繼承開始后,有遺囑的按遺囑分割,無遺囑的按法定繼承分割。被繼承人李某3與蘇某某于1967年結(jié)婚時,兩原告及被告方某3均未成年,至1970年李某3被捕入獄有近二年半的共同生活時間,被告李某1稱李某3與兩原告及被告方某3未共同生活過,缺乏依據(jù),本院無法采信,故李某3與兩原告及被告方某3形成了繼子女關(guān)系,應(yīng)為李某3與蘇某某的第一順序法定繼承人。被告沈某某于李某3再婚前已離開李某3,被告李某2在李某3與前妻離婚時隨母親共同生活,蘇某某與兩人均未形成扶養(yǎng)關(guān)系,故被告沈某某與李某2僅為李某3的第一順序法定繼承人。被告李某1為李某3與蘇某某的兒子,為兩人的第一順序法定繼承人。上海市普陀區(qū)中山北路中興村XXX號房屋原為公房,由李某3承租,李某3與蘇某某離婚時,雙方約定北半間歸蘇某某,南半間歸李某3,后雙方復(fù)婚,共同翻建房屋,又于雙方婚姻關(guān)系存續(xù)期間買下了該房屋的產(chǎn)權(quán),產(chǎn)權(quán)雖登記在李某3一人名下,但該房屋作為夫妻共同財產(chǎn)更為適宜。中興村房屋動遷后,李某3與蘇某某應(yīng)得的動遷利益應(yīng)作為兩人的遺產(chǎn)。動遷時,被告李某1及其妻子與女兒居住在中興村房屋中,故其三人應(yīng)分得部分動遷利益,本院將依據(jù)動遷協(xié)議及相關(guān)動遷材料酌定被繼承人李某3及蘇某某的動遷利益。中興村房屋動遷時,兩原告及被告方某3均委托被告李某1辦理動遷事宜,但未有證據(jù)表明兩原告及被告方某3明確表示放棄動遷利益,對被告李某1稱兩原告及被告方某3放棄動遷利益的主張,本院不予采信。被告沈某某與李某2均不知曉中興村動遷,直至原告來院訴訟方得知,根據(jù)民訴法的規(guī)定,訴訟時效應(yīng)從利害關(guān)系人知道或者應(yīng)當(dāng)知道動遷利益起算,故本案亦未過訴訟時效。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二條、第三條、第五條、第十條、第二十九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在被告李某1處的上海市普陀區(qū)中山北路中興村XXX號房屋中屬于被繼承人李某3與被繼承人蘇某某的動遷利益人民幣XXXXXXX.60元由原告方某1、原告方某2、被告方某3各分得人民幣781256.38元,由被告沈某某、被告李某2各分得人民幣312502.55元,上述款項被告李某1應(yīng)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nèi)履行完畢。
負有金錢給付義務(wù)的當(dāng)事人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義務(wù),應(yīng)當(dāng)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wù)利息。
本案受理費人民幣36800元,減半收取計人民幣18400元,由被告李某1承擔(dān)。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dāng)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張駿曄
書記員:劉??雯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