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縣金葫蘆紡織有限公司
劉忠獻
王俊有(河南從頭越律師事務所)
保定盛興機械制造有限責任公司
李彬(河北亞華律師事務所)
上訴人(原審被告)新野縣金葫蘆紡織有限公司,住所地新野縣工業(yè)園區(qū)(上港鄉(xiāng)崗北村)。
法定代表人周景云,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劉忠獻,該公司經理。
委托代理人王俊有,河南從頭越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保定盛興機械制造有限責任公司,住所地保定市高新區(qū)創(chuàng)業(yè)園路122號。
法定代表人張立華,該公司經理。
委托代理人李彬,河北亞華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新野縣金葫蘆紡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葫蘆公司)因買賣合同糾紛一案,不服河北省保定市新市區(qū)人民法院(2013)新民初字第1307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金葫蘆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劉忠獻、王俊有,被上訴人保定盛興機械制造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盛興公司)的委托代理人李彬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認定,2010年7月4日金葫蘆公司與盛興公司簽訂了《銷售合同》,合同約定金葫蘆公司以單價78萬元的價格購買盛興公司兩臺B×××××紡織機,合同總價款156萬元,金葫蘆公司以三臺F×××××紡織機折抵42萬元貨款,付款方式為金葫蘆公司先支付定金20萬元,第一臺紡織機提車前盛興公司將金葫蘆公司三臺F×××××紡織機拆走,再支付26萬元,金葫蘆公司提第二臺紡織機時支付32萬元,余款36萬元作為產品保證金,調試正常,若無質量問題,則以簽字時間為準,每三個月支付9萬元,一年付清?!朵N售合同》第十四條違約責任“如果任何一方單方終止合同,應向另一方支付相當于合同總價百分之二十的違約金,如果本合同項下貨物為特殊型號或涉及非標準規(guī)格之部件,則違約金應為合同總價的百分之三十。如果分期付款合同,逾期未付部分貨款違約金按照日利息1%計算,同時需方的實際控制人以個人的所有資產擔保貨款”。合同由盛興公司業(yè)務員朱某代表盛興公司在合同上簽名,金葫蘆公司經理劉忠獻在合同上簽名,并加蓋印章。合同簽訂后,金葫蘆公司2010年7月6日支付了定金20萬元,2010年8月4日金葫蘆公司又支付貨款6萬元,2010年8月5日盛興公司供應的第一臺B×××××紡織機送達金葫蘆公司處。2010年8月20日金葫蘆公司支付給盛興公司20萬元的承兌匯票,2010年9月23日、2010年10月6日金葫蘆公司分別支付貨款12萬元、20萬元。2010年10月11日金葫蘆公司收到盛興公司提供的第二臺B×××××紡織機。2011年1月7日維修人員記錄表“客戶意見”一欄“服務好,非常滿意”,金葫蘆公司工作人員劉宗芳簽字,2012年3月4日記錄表“客戶意見”一欄“滿意”,金葫蘆公司經理劉忠獻簽名。
盛興公司向金葫蘆公司交付了2010年8月20日“貨款”37萬元的收據。庭審中,盛興公司主張事實是2010年8月19日盛興公司的業(yè)務員朱某將三臺F×××××紡織機賣給山東用戶,實際賣出價格是37萬元,朱某將37萬元貨款交給盛興公司,并告知盛興公司負責任人,比照和金葫蘆公司約定價款少出售了5萬元,因為是抵貨款,2010年8月20日盛興公司將37萬元開具了收據。因三臺由金葫蘆公司經理劉忠獻交于山東客戶,2010年8月25日朱某去金葫蘆公司時,朱某向金葫蘆公司出示了收到三臺F×××××紡織機的收條。同年10月8日朱某將2010年8月20日“貨款”37萬元的收據交給金葫蘆公司,朱某同時向金葫蘆公司經理劉忠獻索要三臺F×××××紡織機收貨收據,金葫蘆公司經理告知朱某,收貨收據由擔任會計的女兒保存,因其女兒不在,劉忠獻告知女兒回來后,會將其銷毀。盛興公司主張以上事實,除證人證言外,沒有提供其它證據證明自己的主張。
本院認為,上訴人與被上訴人簽訂的《銷售合同》合法有效,雙方均應按照合同約定行使合同權利,履行合同義務。上訴人主張其曾交給朱某37萬元現金,二審庭審中法庭要求其提供當時提取現金的當日企業(yè)流水賬目原件,或其他證據證實其資金來源及大額現金交付的事實,但上訴人未能提供相關證據,其提交的一頁“應付賬款明細分類賬”復印件,其內容未明確顯示上訴人主張的8月20日給付朱某37萬元現金貨款的事實,故對該份證據的證明效力不予認定。上訴人未提交其他證據佐證其陳述,亦不能說明37萬元的現金來源。被上訴人出具37萬元收據的時間為2010年8月20日,而上訴人收到被上訴人提供的第二臺紡織機的時間是同年10月11日,上訴人在維修記錄表上簽字的時間是2010年10月11日和2011年1月7日。當事人之間所訂立合同約定產品保證金是在設備調試正常后每三個月支付9萬元,一年付清。上訴人所稱在設備交付之前的所謂支付的37萬元,數額上與保證金不相吻合,時間上在未交付設備之前就預先支付保證金不符合常理,亦違背當事人之間的合同約定。故一審法院根據雙方當事人的陳述結合證人朱某的證言,認定上訴人主張該37萬元與其三臺舊紡織機折價42萬元不是同一筆款項的辯解理由不成立,并無不當。
上訴人所稱的設備質量問題,其在二審庭審中提交的幾份由其書寫的材料復印件,未在舉證期限內提交,被上訴人對該證據真實性不予認可。就第二臺設備的質量問題,上訴人未能在法定期限內提供有效證據支持其主張,對于該上訴理由亦不能支持。上訴人一審中就設備質量問題未提出反訴,而二審中上訴人又再次要求被上訴人賠償其損失100萬元,超出原審案件的訴訟請求,本案不予審理。雙方約定上訴人的三臺舊設備無論實際售出價格為多少均折抵貨款42萬元,一審判決根據雙方付款前后順序和總款項的對應以及雙方付款數額結合朱某的證人證言,認定上訴人尚欠被上訴人36萬元貨款的事實并無不妥。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返還多收的1萬元貨款的事實無證據支持,自2010年10月11日上訴人收到第二臺紡織機至在被上訴人2013年9月29日一審起訴之前長達幾年時間內并未向被上訴人主張過返還其多付的現金1萬元,亦不符合常理,一審法院未予支持上訴人該項主張,符合法律規(guī)定。原審法院根據雙方合同約定違約金計算方式,結合雙方實際情況,酌定上訴人給付被上訴人違約金15萬元亦無不當。
綜上,上訴人的上訴理由理據不足,原審判決并無不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第(一)項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0400元由上訴人新野縣金葫蘆紡織有限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本院認為,上訴人與被上訴人簽訂的《銷售合同》合法有效,雙方均應按照合同約定行使合同權利,履行合同義務。上訴人主張其曾交給朱某37萬元現金,二審庭審中法庭要求其提供當時提取現金的當日企業(yè)流水賬目原件,或其他證據證實其資金來源及大額現金交付的事實,但上訴人未能提供相關證據,其提交的一頁“應付賬款明細分類賬”復印件,其內容未明確顯示上訴人主張的8月20日給付朱某37萬元現金貨款的事實,故對該份證據的證明效力不予認定。上訴人未提交其他證據佐證其陳述,亦不能說明37萬元的現金來源。被上訴人出具37萬元收據的時間為2010年8月20日,而上訴人收到被上訴人提供的第二臺紡織機的時間是同年10月11日,上訴人在維修記錄表上簽字的時間是2010年10月11日和2011年1月7日。當事人之間所訂立合同約定產品保證金是在設備調試正常后每三個月支付9萬元,一年付清。上訴人所稱在設備交付之前的所謂支付的37萬元,數額上與保證金不相吻合,時間上在未交付設備之前就預先支付保證金不符合常理,亦違背當事人之間的合同約定。故一審法院根據雙方當事人的陳述結合證人朱某的證言,認定上訴人主張該37萬元與其三臺舊紡織機折價42萬元不是同一筆款項的辯解理由不成立,并無不當。
上訴人所稱的設備質量問題,其在二審庭審中提交的幾份由其書寫的材料復印件,未在舉證期限內提交,被上訴人對該證據真實性不予認可。就第二臺設備的質量問題,上訴人未能在法定期限內提供有效證據支持其主張,對于該上訴理由亦不能支持。上訴人一審中就設備質量問題未提出反訴,而二審中上訴人又再次要求被上訴人賠償其損失100萬元,超出原審案件的訴訟請求,本案不予審理。雙方約定上訴人的三臺舊設備無論實際售出價格為多少均折抵貨款42萬元,一審判決根據雙方付款前后順序和總款項的對應以及雙方付款數額結合朱某的證人證言,認定上訴人尚欠被上訴人36萬元貨款的事實并無不妥。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返還多收的1萬元貨款的事實無證據支持,自2010年10月11日上訴人收到第二臺紡織機至在被上訴人2013年9月29日一審起訴之前長達幾年時間內并未向被上訴人主張過返還其多付的現金1萬元,亦不符合常理,一審法院未予支持上訴人該項主張,符合法律規(guī)定。原審法院根據雙方合同約定違約金計算方式,結合雙方實際情況,酌定上訴人給付被上訴人違約金15萬元亦無不當。
綜上,上訴人的上訴理由理據不足,原審判決并無不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第(一)項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0400元由上訴人新野縣金葫蘆紡織有限公司負擔。
審判長:苑汝成
審判員:韓皓
審判員:馬媛
書記員:盛莉婷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