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房縣財政局,住所地:房縣城關鎮(zhèn)詩經(jīng)東路。
法定代表人:彭茂盛,系該局局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孫福斌,湖北鴻法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參與訴訟、調解,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代收法律文書。
委托訴訟代理人:戢春暉,湖北鴻法律師事務所實習律師。代理權限:參與訴訟、調解,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代收法律文書。
被告:湖北房縣太子貢黃酒有限公司,住所地:湖北省房縣城關鎮(zhèn)房陵大道36號。
法定代表人:許輝,該公司總經(jīng)理。
原告房縣財政局訴被告湖北房縣太子貢黃酒有限公司借款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12月19日立案受理后,因被告湖北房縣太子貢黃酒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許輝下落不明,本院依法公告向其送達民事起訴狀副本、開庭傳票、舉證通知書等相關訴訟文書。本案依法適用普通程序,由審判員羅曉明擔任審判長并主審,與審判員周兆林、蘭興國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房縣財政局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孫福斌、戢春暉到庭參加了訴訟,被告湖北房縣太子貢黃酒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許輝經(jīng)公告?zhèn)鲉緹o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房縣財政局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依法判令被告償還原告借款600萬元,并從2012年11月6日以本金400萬元、月利率0.4%計算資金占用費;2、由被告承擔本案的訴訟費用。事實和理由:被告生產(chǎn)經(jīng)營黃酒,因資金周轉困難向原告借款。雙方分別在2011年3月31日、2012年11月6日簽訂借款合同,分別借款200萬元、400萬元,并約定400萬元的借款按照0.4%支付資金占用費。合同簽訂后,原告依約向被告提供了600萬元的借款。借款到期后,原告多次催要,被告至今未償還借款。
被告湖北房縣太子貢黃酒有限公司未作答辯。
原告房縣財政局圍繞其訴訟請求,向本院提交了證據(jù)。被告湖北房縣太子貢黃酒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未到庭質證,視為其放棄訴訟權利,本院對原告提交的證據(jù)認定如下:原告提交的證據(jù)一、證據(jù)二,具有客觀性、真實性,且與本案有關聯(lián),本院依法對上述證據(jù)予以認定并在卷佐證。
根據(jù)當事人陳述和經(jīng)審查確認的證據(jù),本院認定事實如下:2011年3月31日,原、被告雙方簽訂借款合同,被告湖北房縣太子貢黃酒有限公司因生產(chǎn)經(jīng)營需要向原告房縣財政局借款200萬元,合同約定:“借款金額人民幣貳佰萬元;借款期限:八個月,即2011年3月31日起,至2011年12月31日止……”。合同尾部有湖北房縣太子貢黃酒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許輝的簽章及被告湖北房縣太子貢黃酒有限公司的單位印章。合同簽訂后,原告通過房縣農商銀行向被告轉賬200萬元。2012年11月6日,雙方再次簽訂借款合同,被告再次向原告借款400萬元,借款期限自2012年11月6日至2013年4月20日,借款資金占用率按月0.4%支付。合同簽訂后,原告通過房縣農商銀行向被告轉賬400萬元。上述借款到期后,經(jīng)過原告多次催要,被告均未償還借款本息。
本院認為:原、被告雙方于2011年3月31日、2012年11月6日簽訂的兩份借款合同是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合同合法有效,應受法律保護,雙方均應按照合同的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原告按照合同約定按時足額為被告發(fā)放了借款,被告應當按時履行還本付息的義務。被告對到期借款本息不償還,構成違約,應承擔違約責任。故原告要求被告償還借款本金600萬元,從2012年11月6日起以本金400萬元、月利率0.4%計算資金占用費的訴訟請求,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支持。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一款、第六十條第一款、第一百零七條、第二百零五條、第二百零六條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湖北房縣太子貢黃酒有限公司在本判決生效后90日內償還原告房縣財政局借款600萬元,并從2012年11月6日起以本金400萬元、月利率0.4%計算資金占用費至本金償清之日止。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53800元,由被告湖北房縣太子貢黃酒有限公司負擔。被告應當負擔的案件受理費原告已預交,被告在執(zhí)行時連同執(zhí)行款一并向原告結算。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十堰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判決發(fā)生法律效力后,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zhí)行。申請執(zhí)行的期間為二年,該期間從法律文書指定履行期間的最后一日起計算。
審判長 羅曉明
審判員 周兆林
審判員 蘭興國
書記員: 楊潔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