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戴詠素,女,1937年11月3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徐匯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黔林,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盛思淵,北京頤合中鴻(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福建教育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住所地福建省福州市。
法定代表人:江金輝,常務副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陳利,福建謹而信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蔡良青,福建謹而信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tǒng)有限公司,住所地廣東省深圳市。
法定代表人:馬化騰,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遠冉,上海市華誠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戴詠素與被告福建教育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福建教育)、被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tǒng)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騰訊公司)名譽權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6月4日立案后,適用普通程序并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9年10月28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戴詠素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張黔林,被告福建教育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陳利、蔡良青,被告騰訊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劉遠冉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戴詠素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要求判令兩被告停止侵權,立即刪除被告福建教育在其騰訊微信公眾號及“騰訊新聞”手機應用程序刊登的《戴望舒:雨巷雖美,抵不過尋死覓活的丑姿態(tài)》一文;2、要求判令兩被告在被告福建教育注冊的騰訊微信公眾號以及“騰訊新聞”上向原告公開賠禮道歉(道歉內容需經(jīng)法院審核);3、要求判令兩被告在新浪、騰訊、搜狐、網(wǎng)易網(wǎng)站顯著位置向原告賠禮道歉(道歉內容需經(jīng)法院審核);4、要求判令兩被告共同賠償原告精神損害賠償金1元及公證費損失3,300元,兩被告承擔連帶責任。事實與理由:原告系戴望舒與穆麗娟之女。戴望舒是中國當代史上著名的詩人、翻譯家和愛國進步人士。被告福建教育在其注冊的騰訊微信公眾號(fjjycbs)以及“騰訊新聞”手機應用程序上發(fā)表《戴望舒:雨巷雖美,抵不過尋死覓活的丑姿態(tài)》一文,對戴望舒進行侮辱和詆毀,該文并被多家網(wǎng)絡平臺及自媒體轉載,造成一定的影響。被告福建教育作為一家專業(yè)的出版社,無視歷史事實,為吸引觀眾眼球推銷其出版物,對戴望舒的名譽進行詆毀和侮辱,嚴重傷害了原告的感情,也誤導了社會公眾,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被告騰訊公司作為一家著名的網(wǎng)絡公司,放任如此明顯侵權的文章在其網(wǎng)絡平臺上刊登及轉載,也應承擔相應的責任。
福建教育辯稱,《戴望舒:雨巷雖美,抵不過尋死覓活的丑姿態(tài)》一文的標題及內容均非福建教育撰寫,系從網(wǎng)絡轉載;福建教育轉載的目的不在于詆毀戴望舒的名譽,旨在探討普世的愛情觀。在福建教育出版發(fā)行的《望見雨巷,舒卷寒煙:戴望舒?zhèn)鳌芬粫?,確認了戴望舒系當代史上著名的詩人、翻譯家和愛國進步人士,對戴望舒的詩歌成就和進步政治追求予以高度的贊揚。因此,福建教育不具有侵害戴望舒名譽的主觀惡意?!洞魍妫河晗镫m美,抵不過尋死覓活的丑姿態(tài)》一文中關于戴望舒生平事件的描述真實,沒有任何虛構編造的行為,故福建教育的行為不應認定構成侵權。
騰訊公司辯稱:騰訊公司運營的微信及“騰訊新聞”手機應用程序僅是網(wǎng)絡交流平臺,《戴望舒:雨巷雖美,抵不過尋死覓活的丑姿態(tài)》一文也并非是騰訊公司發(fā)布,因此騰訊公司沒有侵權行為;騰訊公司和在微信及“騰訊新聞”上注冊的用戶均有協(xié)議,協(xié)議中明確提示用戶不得發(fā)布侵權信息;同時平臺設有投訴通道,但涉案文章發(fā)布后,騰訊公司并未收到原告的投訴,在收到法院的案件材料后,騰訊公司已及時刪除了涉案文章,因此騰訊公司已經(jīng)盡到注意和管理義務,不應承擔侵權責任。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原告系戴望舒之女,戴望舒(1905年11月15日-1950年2月28日)是中國現(xiàn)代派象征主義詩人、翻譯家。被告騰訊公司是騰訊微信公眾號和“騰訊新聞”手機應用程序的運營主體。
2019年3月13日,原告委托律師向上海市東方公證處申請辦理保全證據(jù)公證。上海市東方公證處出具的(2019)滬東證經(jīng)字第3160號公證書顯示:當天,“騰訊新聞”手機應用程序上刊登了發(fā)布者為“福建教育出版社”于2018年11月10日發(fā)布的文章《雨巷雖美,抵不過尋死覓活的丑姿態(tài)》。上海市東方公證處出具的(2019)滬東證經(jīng)字第3161號公證書顯示:2019年3月13日,福建教育出版社的微信公眾號(fjjycbs)于2018年11月10日發(fā)布了《雨巷雖美,抵不過尋死覓活的丑姿態(tài)》一文?,F(xiàn)原告以兩被告構成侵權為由提起訴訟。
審理中,被告福建教育提供了相關證據(jù)佐證其轉載的事實:《戴望舒:雨巷雖美,抵不過尋死覓活的丑姿態(tài)》一文的發(fā)布者為“江徐的自留地”,《戴望舒,民國文人里的一劑毒藥》一文的發(fā)布者為:“咩咩文摘”。同時被告福建教育確認,在轉載《戴望舒,民國文人里的一劑毒藥》一文時,將文章標題改為《戴望舒:雨巷雖美,抵不過尋死覓活的丑姿態(tài)》。
另經(jīng)查,被告福建教育發(fā)布《戴望舒:雨巷雖美,抵不過尋死覓活的丑姿態(tài)》一文的后面,均有一小欄目“今日薦讀”,薦讀的作品為被告福建教育出版的《望見雨巷,舒卷寒煙:戴望舒?zhèn)鳌芬粫?,同時配有該書的封面及內容梗概。
審理中,被告騰訊公司稱其在收到法院寄送的訴調案件材料后,于2019年4月28日對涉案的文章進行了刪除處理。對此,原告予以認可。
另,原告稱其在騰訊微信平臺及“騰訊新聞”手機應用程序上發(fā)現(xiàn)涉案文章后,未向被告騰訊公司提出投訴。
本院認為,公民享有名譽權,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的名譽。本案中,被告福建教育為推銷其出版的《望見雨巷,舒卷寒煙:戴望舒?zhèn)鳌芬粫?,在其微信公眾號及“騰訊新聞”手機應用程序的“今日薦讀”欄目前轉載并以自己名義發(fā)布了涉案文章《戴望舒,民國文人里的一劑毒藥》,同時修改了原文標題,采用了貶低戴望舒人格、抹黑戴望舒形象詞語的標題,旨在吸引公眾注意,以期為銷售《望見雨巷,舒卷寒煙:戴望舒?zhèn)鳌芬粫鴰砀蟮睦?,故被告福建教育的行為已侵害了戴望舒的名譽權,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現(xiàn)原告要求被告福建教育停止侵害并公開賠禮道歉,并無不當,可予準許,至于道歉的范圍由本院酌定;原告要求被告福建教育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1元,并無不當,可予準許;同時原告因本案支出的公證費,系原告因此事產生的合理損失,其要求被告福建教育予以賠償,可予準許。
鑒于訴訟中涉案文章已被刪除,故原告要求停止侵害的訴訟請求,本院不再予以處理。
被告騰訊公司系網(wǎng)絡服務提供者,涉案文章已由相關證據(jù)顯示系被告福建教育所發(fā)布,被告騰訊公司在原告訴前并未接到相關的投訴舉報,在原告起訴并收到案件材料后,被告騰訊公司在合理時間內刪除了涉案文章,可以認定被告騰訊公司已盡到通知刪除等合理注意義務,故在沒有證據(jù)證明被告騰訊公司存在其他侵害原告合法權益行為的情況下,原告要求被告騰訊公司承擔侵權責任,依據(jù)不足,本院不予支持。
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六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福建教育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在“騰訊新聞”手機應用程序及微信公眾號(fjjycbs)刊登賠禮道歉函(內容需經(jīng)本院審核)向戴詠素道歉;
二、福建教育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戴詠素精神撫慰金1元及其他損失3,300元;
三、戴詠素其余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300元,由福建教育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劉??蕾
書記員:卞奎人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