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戴瑩瑩,女,1991年2月5日出生,漢族,住江蘇省。
委托訴訟代理人:聶運梅,上海輝和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卓晴晴,上海輝和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瑞隆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青浦區(qū)。
原告戴瑩瑩與被告上海瑞隆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勞動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12月3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戴瑩瑩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聶運梅到庭參加訴訟。被告上海瑞隆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經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參加訴訟,本院依法缺席審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戴瑩瑩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要求判令被告支付原告:1、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人民幣(幣種下同)48,000元;2、2018年4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拖欠工資9,000元。審理中,原告變更第一項訴訟請求為: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24,000元,并申請撤銷第二項訴訟請求。事實和理由:原告于2012年6月25日進入被告處從事銷售工作,每月工資4,000元。被告于2018年6月30日,在未與原告協商一致的情況下,擅自為原告辦理退工手續(xù),停止提供工作崗位,以實際行為解除雙方勞動關系。該解除行為應認定為違法解除,故原告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起訴至法院。
被告上海瑞隆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未作答辯。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原告原在被告處工作,根據原告提供的就業(yè)登記查詢結果表,被告為原告辦理了起始日期為2012年7月1日,終止日期為2018年6月30日的用工登記。據查詢原告社會保險繳納費用基數可見,原告2018年4月至2018年6月的繳費基數為4,279元。
另查明:原告于2018年9月13日申請仲裁,要求被告支付2018年4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期間工資及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上海市青浦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經審理裁決被告支付原告2018年4月至6月工資9,000元,對原告的其他請求不予支持。原告不服該裁決,遂訴諸本院。
以上查明的事實,有原告的陳述;就業(yè)登記查詢結果表、退工證明、裁決書等證據予以佐證,并經庭審出證,本院予以確認。
審理過程中,原告稱,其在被告處擔任售后,工作地點在上海市青浦區(qū)外青松公路XXX號的4S店,現在該門店已經關閉。被告于2018年6月30日口頭告知原告公司門店經營不下去要解除勞動合同。被告以客觀形勢發(fā)生變化,無法繼續(xù)履行勞動合同為由,單方解除勞動合同,應支付原告經濟補償金。
審理過程中,經本院實地調查,本區(qū)外青松公路XXX號的4S門店已經停業(yè)關閉。
本院認為,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fā)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本案中,原告主張被告系以門店關閉為由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符合原告的用工登記情況及本院實地調查結果,故本院對原告的主張予以采納。原告現自認其月工資為4,000元,低于其社會保險繳納基數,本院亦予采納。故被告應按照原告的工作年限及月工資標準支付原告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24,000元。
仲裁裁決被告支付原告2018年4月至6月工資9,000元,原告對此無異議,被告未就仲裁裁決提起訴訟,亦應視為對仲裁裁決予以認可,故本院對該項仲裁裁決予以確認。
被告經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視為放棄自己的訴訟權利。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第(三)項、第四十六條第(三)項、第四十七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上海瑞隆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戴瑩瑩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24,000元;
二、被告上海瑞隆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戴瑩瑩2018年4月至6月工資9,000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0元,減半收取計5元,由原告戴瑩瑩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李大為
書記員:劉??杰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