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戚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寶山區(qū)。
法定代理人:張某某,系原告戚某某的妻子,身份事項同原告張某某。
原告:張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寶山區(qū)。
兩原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黃承民,江蘇江淮盛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楊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寶山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津華,上海同脈律師事務所律師。
第三人:戚鄒麒,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虹口區(qū)安汾路XXX弄XXX號XXX室。
原告戚某某、張某某與被告楊某某、戚鄒麒分家析產(chǎn)、法定繼承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3月1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戚某某、張某某的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黃承民、被告楊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劉津華、第三人戚鄒麒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戚某某、張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請求依法繼承分割上海市寶山區(qū)通河三村XXX號XXX室房屋,房屋歸兩原告及第三人按份共有,被告對房屋享有的產(chǎn)權份額歸第三人所有,第三人支付被告1/12房屋折價款。事實和理由:兩原告系夫妻關系,被繼承人戚鄒耀以及第三人系兩原告的兒子,被告系戚鄒耀的妻子,戚鄒耀無子女,戚鄒耀與被告登記結婚時,被告與前夫所生孩子已經(jīng)成年。戚鄒耀于2018年1月27日報死亡注銷戶口。上海市寶山區(qū)通河三村XXX號XXX室房屋登記為原告戚某某、戚鄒耀及第三人共同共有。該房屋系上海市閘北區(qū)寶源路XXX弄XXX號房屋動遷后,以動遷款購買。因?qū)氃绰贩课菹祪稍妗⑵萼u耀及第三人共同建造,故系爭房屋為兩原告、戚鄒耀及第三人的共有財產(chǎn),各占1/4產(chǎn)權份額。
被告楊某某辯稱,第三人對房屋不享有權利,第三人以買賣的形式取得房屋,但根據(jù)兩原告及第三人的自認,買賣合同為虛假,故買賣合同無效。兩原告及第三人稱系爭房屋系寶源路房屋動遷所得,第三人享有動遷利益,故第三人對系爭房屋享有權利,而實際上第三人并不享有動遷利益,故第三人對系爭房屋并不享有權利。動遷獲得貨幣后購買系爭房屋,原告張某某并未登記為房屋產(chǎn)權人,應視為原告張某某將自己的動遷利益贈與給了原告戚某某、戚鄒耀,故原告張某某對系爭房屋也不享有權利。綜上,戚鄒耀對系爭房屋享有1/2產(chǎn)權份額,被告對戚鄒耀盡了主要照顧義務,應當多分戚鄒耀遺產(chǎn),主張房屋歸被告所有,被告支付兩原告及第三人房屋折價款。
第三人戚鄒麒辯稱,同意原告意見,如果法院認為第三人享有的產(chǎn)權份額超過1/4,則按照法院認定的處理。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被繼承人戚鄒耀于2018年1月27日報死亡注銷戶口。兩原告系夫妻關系,系戚鄒耀的父母。被告系戚鄒耀的妻子。戚鄒耀無子女。戚鄒耀與被告登記結婚時,被告與前夫所生孩子已經(jīng)成年。
系爭房屋系寶源路房屋動遷后以動遷款購置。寶源路房屋動遷安置對象為兩原告及戚鄒耀。系爭房屋初始登記為原告戚某某及戚鄒耀共同共有。2004年8月,該房屋通過買賣的形式變更登記為原告戚某某、戚鄒耀及第三人共同共有。審理中,兩原告及第三人陳述,寶源路房屋系兩原告、戚鄒耀及第三人四人共同建造,動遷安置時因為兩原告年紀大,不懂情況,只拿出了戶口本,而當時只有兩原告及戚鄒耀的戶口在寶源路房屋內(nèi),故寶源路房屋動遷時安置對象才只寫了兩原告及戚鄒耀,系爭房屋初始登記為原告戚某某、戚鄒耀共有,但寶源路房屋本身為兩原告、戚鄒耀及第三人的家庭共有財產(chǎn),系爭房屋實際為兩原告、戚鄒耀及第三人共同投資的財產(chǎn),故之后經(jīng)過兩原告及戚鄒耀的同意,以買賣的形式在產(chǎn)證上加上了第三人的名字,實際并未支付對價。
兩原告陳述系爭房屋由兩原告及戚鄒耀共同居住,直到戚鄒耀生病后,被告才居住了一段時間。雙方達成協(xié)議,每個星期由被告照顧戚鄒耀四天,第三人照顧兩天,原告張某某照顧一天。因被告他處另有住房,故現(xiàn)在只是偶爾在系爭房屋內(nèi)居住。兩原告他處無住房。
被告陳述系爭房屋現(xiàn)在由兩原告及被告共同居住。戚鄒耀原來與被告共同居住于他處。2016年除夕戚鄒耀生病,之后于2016年8月13日搬回系爭房屋居住。被告于2017年4月居住到系爭房屋內(nèi),之前被告需要上班,在周末居住到系爭房屋內(nèi)照顧戚鄒耀。被告與兒子、姐姐、姐夫共有一套產(chǎn)權房。
2018年9月6日,上海富申房地產(chǎn)估價有限公司出具評估報告,以2018年8月13日為估價時點,系爭房屋市場價值362.52萬元。原告支付評估費10,400元。
另,審理中,被告申請對原告戚某某的精神狀態(tài)進行鑒定,經(jīng)鑒定,原告戚某某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被告支付鑒定費3,150元。原告戚某某同意鑒定費由原告戚某某負擔。
本院認為,系爭房屋原登記為原告戚某某、戚鄒耀共同共有,之后變更登記為原告戚某某、戚鄒耀及第三人共同共有,不論變更登記的原因是什么,作為系爭房屋的原權利人,戚鄒耀在生前并未對現(xiàn)有登記情況提出異議,兩原告也未提出異議,則房屋現(xiàn)有登記情況應認定合法有效,系爭房屋為原告戚某某、戚鄒耀及第三人共同共有。共同共有的房屋分割時,應當根據(jù)等分原則處理,并且考慮共有人對共有財產(chǎn)的貢獻大小。因系爭房屋系以寶源路房屋動遷款購買,動遷安置對象為兩原告及戚鄒耀,故系爭房屋的購房款中,兩原告出資較多,第三人并未出資,本院酌情確定原告戚某某對房屋享有5/12產(chǎn)權份額,戚鄒耀對房屋享有4/12產(chǎn)權份額,第三人對房屋享有3/12產(chǎn)權份額,其中原告戚某某對房屋享有的產(chǎn)權份額為兩原告的夫妻共同財產(chǎn),兩人各半享有。兩原告及被告為戚鄒耀的第一順序法定繼承人,且均與戚鄒耀共同生活,對戚鄒耀進行了照顧,本院確定由兩原告及被告各繼承戚鄒耀遺產(chǎn)的1/3??紤]到兩原告他處無住房,且居住于系爭房屋內(nèi),系爭房屋歸兩原告及第三人所有為宜,兩原告及第三人確定由第三人取得被告對房屋享有的產(chǎn)權份額,第三人支付被告房屋折價款,可予準許。至于房屋價值,本院根據(jù)評估結論確定。
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條第一款、第十三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九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上海市寶山區(qū)通河三村XXX號XXX室房屋歸原告戚某某、張某某及第三人戚鄒麒按份共有,其中原告戚某某、張某某各占11.5/36產(chǎn)權份額,第三人戚鄒麒占13/36產(chǎn)權份額,被告楊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協(xié)助原告戚某某、張某某及第三人戚鄒麒辦理房屋過戶手續(xù);
二、第三人戚鄒麒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支付被告楊某某上海市寶山區(qū)通河三村XXX號XXX室房屋折價款402,800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減半收取為17,901元,由原告戚某某、張某某各負擔5,718元,由被告楊某某負擔1,989元,由第三人戚鄒麒負擔4,476元;評估費10,400元,由原告戚某某、張某某各負擔3,322元,由被告楊某某負擔1,156元,由第三人戚鄒麒負擔2,600元;鑒定費3,150元,由原告戚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施麗妍
書記員:黃雯嫣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