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成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現住定州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四平,河北平恒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李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現住定州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海江,現住定州市,系被告丈夫。
原告成某某與被告李某某不當得利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7月25日作出(2017)冀0682民初435號民事判決。被告李某某不服該判決,向河北省保定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河北省保定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7年11月29日作出(2017)冀06民終4981號裁定,發(fā)回重審。本院依法另行組成合議庭,于2018年4月18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成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四平、被告李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李海江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成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依法判決被告返還原告人民幣30萬元,并承擔利息按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2、本案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2016年12月14日,原告在給他人借款打款時,通過網銀錯打入被告李某某賬戶30萬元,交易時間是2016年12月14日15時50分49秒。原告賬號為62×××16,收款方戶名李某某賬號為62×××78。事后原告多次找被告催討至今未果。本案發(fā)回重審后,原告稱匯入被告賬戶的30萬元系案外人馬新向其借款,將款打入馬新指定的被告的賬戶,因被告將卡凍結并把錢支走故無法償還借款。
李某某辯稱,錢是打到我的農業(yè)銀行卡中,賬號為62×××78,賬戶名是李某某,但是該卡一直由案外人馬新夫妻使用;原告也根本不是借款,是和河北泰澤投資公司進行投資,且錢已打給河南的公司;原告開始說是錯打,現在又稱是借款,原告的說法前后矛盾,且原告根本未與我聯系過;即便是借款,原告也應向馬新要,與被告無關,所以被告不構成不當得利。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交換和質證。本院認定事實如下:2016年12月14日,原告通過網銀匯入被告李某某中國農業(yè)銀行卡號為62×××78的賬戶30萬元,款到賬后,由該賬戶轉出70萬元匯至鄭州華電高科電力設備工程有限公司,2016年12月28日,鄭州華電高科電力設備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從廣申經手退還19萬元至62×××78卡。2017年1月1日,被告李某某將62×××78卡掛失,并支取了其上余額845573元。
本案原、被告爭執(zhí)的焦點是被告是否構成不當得利,是否應當返還原告款30萬元。針對此焦點,原告提供兩份證據,1、銀行交易流水,證明2016年12月14日原告將30萬元匯到被告李某某賬戶;2、案外人馬新的書面證言,其稱因河南鄭州華電高科有限公司業(yè)務需要,向成某某借款人民幣叁拾萬元整(300000元),并讓其打入指定賬號:62×××78。綜上,原告認為被告構成不當得利,有返還30萬元款項的義務。被告對原告上述兩份證據的質證意見為,1、匯款記錄有異議,沒有章不清楚,不知道賬戶是否是被告的;2、對馬新的證言真實性不認可,被告亦提交了馬新的證言,證言稱,卡號為62×××78的卡自開通之日至2016年12月29日一直由馬新與郎翠喬使用,該銀行卡所有業(yè)務與李某某無任何關系(包括成某某2016年12月14日打入該卡的30萬元),從而證明30萬元款項是馬新應該承擔的責任。另外,被告為證明該30萬元不構成不當得利,又提供如下證據:l、給郎翠喬的打款記錄,證明郎翠喬借著被告的錢;2、房屋買賣協議,證明被告替郎翠喬頂賬把房子賣給平英超,按照他們要求把購房款打到此賬戶62×××78,共66.8萬元,房款由郎翠喬花著,房款利息194830元,房款總計862830元;3、欠被告夫妻二人的工資,河北泰澤公司簽章的收入證明;4、股權轉讓和債權轉讓協議,證明案外人馬新和原告夫妻是合作關系;5、原告丈夫李浩發(fā)給被告丈夫李海江的微信記錄中的律師函,證明當初說的打錯賬戶事實不成立;6、李浩與李海江通話錄音一份,證明錢不是打錯,事實不成立,屬于惡意訴訟。被告認為其提交的7份證據均能證明,原告匯到自己卡中的30萬元不是不當得利,而是馬新夫婦欠自己夫婦的工資等款項,30萬元應向馬新主張。原告對被告的上述證據進行質證,意見為,1、李浩和李海江兩個人都是案外人,雙方怎么說與本案無關;2、微信記錄,不知道什么意思,律師函原告沒有向代理人說明過程,也沒有律師事務所公章,對真實性無法確定;3、房屋買賣協議不屬于本案內容,不予質證。4、債權轉讓通知書和債權轉讓協議書與本案無關;5、馬新證明,由法院鑒別是不是本人意思,其內容否認了馬新向成某某借款事實,不符合本案存在的事實,2017年1月1日李某某將卡凍結并支出卡上80多萬元;6、被告夫婦收入證明,上次開庭被告說的是給郎翠喬打工,這次和上次說的不一樣,對其真實性有異議,不予質證。
對于上述雙方當事人提交的證據本院認證如下,關于馬新的書面證言,其證言原告提交的證明原告向其借款,被告提交的系聲明涉案卡由其本人支配,兩份證明均對各自有利,且馬新本人未到庭接受當事人的質詢,故對其證言不予采信。
本院認為,本案原告原審時稱錯將30萬元打入被告的賬戶,發(fā)回重審后又稱匯入被告賬戶的30萬元系案外人馬新向其借款,從而將款打入馬新指定的被告的賬戶,因被告將卡凍結并把錢支走才無法償還借款,原告該說法經法庭詢問,原告確認該30萬元系馬新向其借款,既如此,則原告的30萬元即使匯入被告賬戶,被告也僅是經手人而非借款人,該款出借的相對方是案外人馬新而不是被告,所以,即便被告掛失銀行卡并支取余額,也并非對原告構成不當得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二十二條規(guī)定,“因他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受損失的人有權請求其返還不當利益”,本案原告系應馬新的要求將款打入被告賬戶,故其應以民間借貸為由向馬新主張權利而非向被告主張,故原告認為被告構成不當得利,理據不足,不予支持。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二十二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5800元,由原告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保定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陳晨
審判員 黨紅欣
人民陪審員 何乾
書記員: 黃昕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