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富民水泥有限公司
鄢靖(湖北施州律師事務所)
張某
袁某
上訴人(原審被告)恩施市富民水泥有限公司。住所地:湖北省恩施市龍鳳鎮(zhèn)建設大道1號。
法定代表人張長東,該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委托代理人(特別授權)鄢靖,湖北施州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張某,農民。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袁某,原恩施市富民水泥有限公司銷售員。2013年3月15日因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年。
上訴人恩施市富民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民公司)因與被上訴人張某、袁某買賣合同糾紛一案,不服恩施市人民法院(2013)鄂恩施民初字第00015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5年6月3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經本院院長批準延長審理期限三個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富民公司一審時辯稱,袁某以買賣水泥為由進行借款、賒欠水泥、預收水泥款,以銷售低價水泥為手段騙取巨額資金,已構成集資詐騙罪。張某與富民公司不存在水泥買賣關系,袁某的行為不構成職務行為或者表見代理,與富民公司無關。張某所訴已超過訴訟時效。張某在公安機關的陳述、袁某的供述、袁某與張某的對賬確認表、富民公司提交的包銷協(xié)議及其管理細則、定員方案等證據(jù),充分表明袁某低價賣水泥是個人行為,張某為貪圖便宜上當受騙而造成損失,不是善意的第三人。請求駁回張某對富民公司的起訴。
袁某一審時辯稱,對張某所訴無異議。袁某系富民公司的銷售人員,有銷售合同和勞動合同,銷售水泥都有票據(jù),運輸和買賣水泥富民公司都是知道的,富民公司應當承擔責任。
原審查明,2006年1月11日,富民公司(甲方)與袁某(乙方)簽訂《恩施市富民水泥有限公司銷售人員合同書》,約定勞動合同期限一年(自2006年1月11日起至2007年1月10日止),甲方根據(jù)其與連珠公司、泰豐公司所簽《水泥包銷協(xié)議》安排乙方從事水泥銷售工作,乙方必須服從甲方及連珠公司、泰豐公司成立的“聯(lián)營包銷”富民水泥銷售機構的領導和安排,保質保量完成工作任務。
2006年1月22日,連珠公司、泰豐公司(甲方)與富民公司(乙方)簽訂《水泥包銷協(xié)議》,約定:乙方將其水泥交由甲方包銷,包銷價格為220元/噸(42.5級單價300元),如果銷售價格超出220元/噸則雙方按比例分成,包銷期限三年(自2006年2月6日起至2009年2月5日止);甲方安排人員負責乙方的銷售工作,乙方不再設銷售部門,其職能和工作交由甲方履行;銷售人員由甲方負責安排,費用由甲方承擔;辦公場地、設施及庫房,乙方負責在其現(xiàn)有條件下無償給甲方提供辦公場地、辦公設施和水泥庫房,辦公設施包括銷售部正常工作的一切設施,水泥庫房要保證銷售需要的正常存放;甲方當日包銷乙方水泥的貨款必須當日劃轉到乙方賬戶,現(xiàn)金由乙方財務人員到甲方營業(yè)部收取;合同生效后,乙方不得與第三方形成預收款水泥銷售的事實,否則按甲方當天實際銷售價開票發(fā)貨,相關損失由乙方負責。
2006年2月8日,連珠公司、泰豐公司關于“聯(lián)營包銷”富民水泥機構設置及定崗定員方案為:成立“聯(lián)營包銷”經營部,下設六個科,即內勤業(yè)務科、區(qū)鄉(xiāng)科、外縣科、重點業(yè)務科、中心市場科、稽查科,“聯(lián)營包銷”經營部涵蓋連珠公司和富民公司的全部銷售工作及對建始泰豐、宣恩山力的監(jiān)督和信息溝通工作。中心市場科定員包括袁某等17人,職責:負責連珠水泥、富民水泥在中心市場的銷售的所有業(yè)務,并搞好對泰豐水泥、山力水泥在中心市場的銷售協(xié)調與監(jiān)督。
2007年1月11日,袁某與富民公司續(xù)訂勞動合同一年(自2007年1月11日起至2008年1月10日止)。2008年1月10日,雙方簽訂《勞動合同書》,約定甲方聘用乙方從事水泥銷售工作,期限自2008年1月11日起至2009年1月10日止。2009年1月11日,雙方再次簽訂《勞動合同書》,約定甲方聘用乙方從事水泥銷售工作,乙方工作地點為銷售科,期限自2009年1月11日起至2010年1月10日止。
2009年6月14日,連珠公司(甲方)與富民公司(乙方)簽訂《“富民水泥”包銷協(xié)議書》,約定甲方全權負責乙方的水泥銷售工作,乙方負責水泥倉庫及上車的管理,派人協(xié)調甲方在乙方人員的工作等。
2009年12月11日,袁某因涉嫌犯集資詐騙罪,被恩施市公安局刑事拘留。后經檢察機關提起公訴,恩施市人民法院于2013年3月15日作出(2012)鄂恩施刑初字第00236號刑事判決,以袁某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年,責令袁某退賠被害人經濟損失共計1589.887萬元。袁某不服該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經審理認為,袁某雖與富民水泥廠簽有勞動合同,但其承諾以高額利息、高額回報方式所吸收的資金,主要用于水泥銷售的周轉,其目的是為了自己獲利,且無相關證據(jù)證實該行為方式系富民水泥廠授權袁某進行,因而不能認定為職務行為,遂于2013年8月3日作出(2013)鄂恩施中刑終字第00069號刑事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2009年12月4日,張亞瓊向恩施市公安局刑警大隊報案稱:“我有300多萬元付給袁某作為水泥款,但我一直沒有得到水泥”;“我是從1996年開始做水泥生意的,開始我都是直接和水泥廠做生意,從水泥廠低價買出來,再加價賣給別人,賺取中間差價,直到去年下半年,袁某跟我說,要我以后從她那里定水泥,因為袁某是富民水泥廠的員工,她賣一噸水泥有1.7元的提成。我當時就想,我和袁某在富民水泥廠拿水泥的價錢差不多,袁某又是我弟媳婦,我就在她那里定水泥,好讓她得點提成。就這樣,從2008年下半年,我就把錢匯到袁某的銀行賬戶上,由她給我發(fā)水泥。因為富民水泥廠的負責人張長東是我叔伯兄弟,好多人也知道這個關系,所以許多做水泥生意的人都把錢給我,從我這里定水泥,而我又把這些錢轉到袁某的賬戶上,由她來給我發(fā)水泥”;“這些人就是沖著我能拿到低價水泥,給我匯款”;“這些都是他們先把錢給我,我再匯給袁某”;(2009年6、7月份以后,你和袁某按290元到300元/噸的價錢買,卻以250元到260元/噸的價錢賣?)“我當時就問過袁某,我說這樣高價買、低價賣,一噸要虧幾十元,怎么虧得起。袁某說‘我跟哥哥(張長東)講好了的,還是250元/噸,多給的錢他要給我返回來的’,我聽了以后也就沒有多問了,我以為袁某的確是和張長東講好了的?!?009年12月10日,張亞瓊向恩施市公安局刑警大隊陳述:“2008年8、9月份以前,我有時候會從袁某那里定水泥,然后我又把水泥賣給別人。到了2008年8、9月份后,除了我自己在袁某那里定水泥外,還有些人把錢給我,通過我從袁某那里定水泥。然后,那些人的水泥由袁某發(fā)給我,再由我分配給那些定水泥的人?!?br/>2009年12月28日,張亞瓊與袁某對《袁某借款(欠水泥款)金額確認表》簽字確認。該確認表載明:張亞瓊報案稱,2008年下半年開始在袁某處購水泥,從2009年開始幫袁某發(fā)水泥,并幫袁某收客戶購水泥定金,還幫袁某在別處借款用于周轉,現(xiàn)袁某還欠張亞瓊3460847元(含其他人已單獨在公安局報案部分)。經張亞瓊出示憑據(jù)核對,袁某稱:張亞瓊2009年陸續(xù)給袁某處給了大約2000多萬元水泥款,已經提了大約8萬多噸水泥,其中有7萬多噸是幫袁某發(fā)給客戶的水泥,張亞瓊自己大約購了3300多噸,袁某現(xiàn)還欠張亞瓊水泥款2727690元,這些錢都是張亞瓊幫袁某收的客戶的預付購水泥定金。張亞瓊稱:袁某說的情況屬實,這2727690元中,張亞瓊本人只有10萬元,其余都是幫袁某收的客戶預付款還沒有付水泥的,現(xiàn)由袁某自己給客戶單獨出具欠條。雙方確認袁某欠張亞瓊水泥款2727690元(其中張亞瓊本人10萬元,其余為張亞瓊經手的袁某欠客戶購水泥預付款)。
2009年12月27日,張某與張亞瓊對《張亞瓊經手欠水泥款金額確認表》簽字確認。該確認表載明:張某報案稱,給張亞瓊借款2萬元,后陸續(xù)在張亞瓊處拉了48噸水泥,算下來張亞瓊現(xiàn)還欠張某7000元錢。張亞瓊稱,2009年9月張某給張亞瓊預付水泥定金2萬元,以250元/噸定購水泥80噸,已付52噸水泥,還欠28噸水泥折款7000元。雙方確認張亞瓊欠張某水泥款7000元。2009年12月28日,袁某給張某出具了“欠到張某水泥款計幣柒仟元整(7000.00)。2009.12.28在公安局確認。袁某2009.12.28”的欠條一份。
原審認為,根據(jù)審理查明,有充分證據(jù)證明袁某為富民公司員工,其職責為銷售富民公司的水泥。雖然富民公司在其辦公場所與其他公司聯(lián)合設立過“聯(lián)營包銷”富民水泥銷售機構,安排其銷售人員即袁某參與其中,袁某負責水泥在中心市場銷售的所有業(yè)務,但袁某從事與水泥銷售有關的業(yè)務往來,仍系代表富民公司履行職務。張某與袁某本身就有水泥銷售往來關系,所銷售的水泥亦屬富民公司,故張某向袁某提供的款項實為水泥預付款,《張亞瓊經手欠水泥款金額確認表》亦明確將該款確定為水泥款?!吨腥A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四十三條 ?規(guī)定:“企業(yè)法人對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據(jù)此,富民公司應當對袁某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袁某個人對其職務行為不承擔責任。張亞瓊幫袁某收取水泥款和銷售水泥,袁某未按約定向買受人供應水泥,其民事責任應當由富民公司承擔。雙方本身具有水泥銷售往來關系,張某所付借款實為水泥預付款。袁某對張某所訴事實均無異議,富民公司亦未舉出充分證據(jù)反駁,應當認定張某與富民公司成立買賣合同關系。富民公司否認其與張某成立買賣合同關系,以其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張某行使合同解除權即要求富民公司返還水泥預付款7000元,符合有關法律規(guī)定,予以支持。張某與袁某在公安機關對賬只是明確欠款數(shù)額,并未約定付款期限,張某可隨時主張權利,富民公司對訴訟時效提出的抗辯理由不能成立。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四十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四條 ?、第九十七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 ?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的規(guī)定,判決:
一、被告恩施市富民水泥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返還原告張某水泥預付款7000元。二、駁回原告張某的其他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50元,由被告恩施市富民水泥有限公司負擔。
富民公司不服原審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稱:一、一審判決認定富民公司訴訟主體資格適格錯誤。根據(jù)袁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案袁某的供述和張亞瓊的陳述來看,富民公司不具備本案訴訟主體資格。張某與張亞瓊之間系買賣合同關系,與袁某、富民公司不存在任何法律關系。二、原判認定袁某銷售水泥系代表富民公司履行職務,既與事實不符亦無法律依據(jù)。1、袁某采取低價銷售水泥的手段騙取資金,已構成犯罪,本案也是袁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的重要組成部分或涉嫌集資詐騙罪,其行為完全與富民公司無關。2、富民公司生產的水泥均由連珠公司和泰豐公司組成的聯(lián)營包銷經營部包銷,聯(lián)營包銷經營部隸屬于連珠公司和泰豐公司兩家公司,而并非富民公司的下設機構。富民公司自身都已不具有銷售權,袁某當然就不存在代表富民公司履行職務銷售水泥的事實。3、不能因為富民公司與袁某之間存在勞動合同關系而直接認定袁某銷售水泥的行為就是履行職務的行為。本案中,富民公司對袁某無任何授權,袁某的行為完全是其個人的犯罪行為。其一,袁某自2006年2月起從事水泥銷售工作是為了完成聯(lián)營包銷經營部的工作任務,不是富民公司給袁某分配任務;其二,張某的款項未直接支付給富民公司,而是直接支付給袁某個人;其三,袁某與富民公司之間系買賣合同關系,袁某在公安機關的供述雖以證實;其四,袁某為達到將資金騙到手而占為已有的目的,采取高價買進低價賣出的手段,應屬于袁某犯集資詐騙罪的犯罪行為。而且,袁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一案,二審生效刑事判決已認定袁某雖與富民公司簽有勞動合同,但其承諾以高額利息、高額回報方式吸收資金,不能認定為職務行為。三、一審認定富民公司與張某之間買賣合同關系成立無事實依據(jù)、法律依據(jù)。四、一審程序嚴重違法。一審法院在對張某在內的買賣合同糾紛、公路貨物運輸合同糾紛等61個民事案件進行合并審理時,不僅未征求富民公司的意見,而且在富民公司對合并審理提出強烈反對意見的情況下,仍然對本案在內的61個民事案件進行合并審理,程序明顯嚴重違法。因此,請求二審法院撤銷原判,依法改判駁回張某的原審訴訟請求。由張某承擔本案一、二審訴訟費用。
張某二審時答辯稱:一、一審判決認定富民公司主體資格適格無誤;二、與張某成立買賣合同的相對方是富民公司,而非他人;三、一審法院程序合法,一審決定合并審理,符合法律規(guī)定,并無不妥。請求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袁某在二審中未提交書面的答辯意見。
經審理查明,原審判決查明的事實屬實,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綜合富民公司上訴及張某的答辯意見,本案二審的爭議焦點問題歸納為以下二點,本院分析評判如下:
一、富民公司提出袁某向張某收取水泥預付款的行為系其個人犯罪行為的上訴理由是否成立。
2009年12月11日,袁某因涉嫌犯集資詐騙罪,被恩施市公安局刑事拘留。2009年12月28日,恩施市公安局的偵查員主持對賬,經張某與袁某出示各自的憑據(jù)核對,確認袁某尚欠張某水泥款7000元。在刑事案件的偵查起訴及審理過程中,公安機關已對張某的報案情況進行審查,公訴機關亦未將袁某認可該筆欠款的事實定性為犯罪行為而提起公訴,已生效的刑事判決中將袁某承諾以高額利息、高額回報方式吸收的資金的行為認定為其個人行為,對袁某處刑十年并責令退賠被害人經濟損失,該案的處理已將本案中的涉案款項排除在袁某的犯罪行為之外,基于袁某通過張亞瓊向張某預收水泥款是為了向其銷售水泥的基本事實,且張某并未因此而獲得高額利息或高額回報,張某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返還水泥預付款并無不當,富民公司上訴稱袁某向張某收取水泥預付款的行為系其個人犯罪行為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采納。
二、張某與富民公司之間是否成立買賣合同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百零三條 ?第二款 ?規(guī)定:“受托人因委托人的原因對第三人不履行義務,受托人應當向第三人披露委托人,第三人因此可以選擇受托人或者委托人作為相對人主張權利,但[[cb8aa933e6b4418c9aa0220010fcb2f9:403Article3Paragraph|第三人不得變更選定的相對人?!睆垇啳偸茉澄幸宰约旱拿x收取水泥款]]及銷售水泥,張某可以選擇向委托人袁某主張權利。
袁某于2006年1月與富民公司簽訂《恩施市富民水泥有限公司銷售人員合同書》后又三次續(xù)簽該合同,合同期至2010年1月10日止。袁某與富民公司具有勞動關系,實際一直從事水泥銷售工作,且袁某與富民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張長東有親屬關系,張長東自2008年已知曉袁某低價銷售水泥的行為而沒有采取任何措施制止?;谛袨槿嗽撑c富民公司的勞動雇傭關系和公司法定代表人張長東的親屬關系,足以構成認定表見代理成立的客觀依據(jù),根據(jù)合同法第四十九條之規(guī)定,行為人越權代理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認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袁某收取張某水泥預付款的行為產生了表見代理的后果,表見代理的后果應由被代理人富民公司承擔。因此,張某與富民公司之間的買賣合同成立并生效。
另,雖然一審中對包括本案在內的系列案件集中時間開庭,但是在庭審過程中針對個案分別進行了法庭調查、辯論,充分保障了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不能認定一審程序違法。
綜上,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審判程序合法,實體處理恰當。富民公司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依法予以駁回。經合議庭評議,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第(一)項 ?、第一百七十五條 ?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50元,由上訴人恩施市富民水泥有限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本院認為,綜合富民公司上訴及張某的答辯意見,本案二審的爭議焦點問題歸納為以下二點,本院分析評判如下:
一、富民公司提出袁某向張某收取水泥預付款的行為系其個人犯罪行為的上訴理由是否成立。
2009年12月11日,袁某因涉嫌犯集資詐騙罪,被恩施市公安局刑事拘留。2009年12月28日,恩施市公安局的偵查員主持對賬,經張某與袁某出示各自的憑據(jù)核對,確認袁某尚欠張某水泥款7000元。在刑事案件的偵查起訴及審理過程中,公安機關已對張某的報案情況進行審查,公訴機關亦未將袁某認可該筆欠款的事實定性為犯罪行為而提起公訴,已生效的刑事判決中將袁某承諾以高額利息、高額回報方式吸收的資金的行為認定為其個人行為,對袁某處刑十年并責令退賠被害人經濟損失,該案的處理已將本案中的涉案款項排除在袁某的犯罪行為之外,基于袁某通過張亞瓊向張某預收水泥款是為了向其銷售水泥的基本事實,且張某并未因此而獲得高額利息或高額回報,張某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返還水泥預付款并無不當,富民公司上訴稱袁某向張某收取水泥預付款的行為系其個人犯罪行為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采納。
二、張某與富民公司之間是否成立買賣合同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百零三條 ?第二款 ?規(guī)定:“受托人因委托人的原因對第三人不履行義務,受托人應當向第三人披露委托人,第三人因此可以選擇受托人或者委托人作為相對人主張權利,但[[cb8aa933e6b4418c9aa0220010fcb2f9:403Article3Paragraph|第三人不得變更選定的相對人。”張亞瓊受袁某委托以自己的名義收取水泥款]]及銷售水泥,張某可以選擇向委托人袁某主張權利。
袁某于2006年1月與富民公司簽訂《恩施市富民水泥有限公司銷售人員合同書》后又三次續(xù)簽該合同,合同期至2010年1月10日止。袁某與富民公司具有勞動關系,實際一直從事水泥銷售工作,且袁某與富民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張長東有親屬關系,張長東自2008年已知曉袁某低價銷售水泥的行為而沒有采取任何措施制止?;谛袨槿嗽撑c富民公司的勞動雇傭關系和公司法定代表人張長東的親屬關系,足以構成認定表見代理成立的客觀依據(jù),根據(jù)合同法第四十九條之規(guī)定,行為人越權代理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認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袁某收取張某水泥預付款的行為產生了表見代理的后果,表見代理的后果應由被代理人富民公司承擔。因此,張某與富民公司之間的買賣合同成立并生效。
另,雖然一審中對包括本案在內的系列案件集中時間開庭,但是在庭審過程中針對個案分別進行了法庭調查、辯論,充分保障了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不能認定一審程序違法。
綜上,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審判程序合法,實體處理恰當。富民公司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依法予以駁回。經合議庭評議,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第(一)項 ?、第一百七十五條 ?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50元,由上訴人恩施市富民水泥有限公司負擔。
審判長:李麗
審判員:楊芳
審判員:李志華
書記員:何奕娥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