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忻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黃浦區(qū)。
上訴人(原審原告):王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黃浦區(qū)。
上列兩上訴人之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潔,上海邦信陽中建中匯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忻菁菁,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黃浦區(q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楊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黃浦區(q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楊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黃浦區(q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唐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黃浦區(qū)。
法定代理人:楊某(系唐某某之母),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黃浦區(qū)。
上列四被上訴人之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薛捷,上海董道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列四被上訴人之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呂培培,上海董道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原告:王國忠,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黃浦區(qū)。
上訴人忻某某、王某因與被上訴人忻菁菁、楊某某、楊某、唐某某及原審原告王國忠共有糾紛一案,不服上海市黃浦區(qū)人民法院(2019)滬0101民初2905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9年9月3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忻某某、王某上訴請求:撤銷上海市黃浦區(qū)人民法院(2019)滬0101民初2905號民事判決第二項,依法改判忻某某、王某共同獲得動遷補償利益50萬元。事實與理由:一、一審判決認定1999年10月的《協(xié)議書》即使非王某本人簽署,王某也應當接受協(xié)議約束,顯屬適用法律不當。1、雖然王某與忻某某系母子關(guān)系,但王某從未委托忻某某代為簽署任何與戶籍遷入相關(guān)的書面文件,因此該《協(xié)議書》忻某某無權(quán)代理王某簽署。2、忻菁菁、楊某某、楊某、唐某某一審審理時明確表示,之所以在明知王某沒有委托忻某某的情況下仍然要求忻某某代為簽署《協(xié)議書》,是因為知道王某本人不會同意協(xié)議書約定的內(nèi)容,其本人不會簽署該份《協(xié)議書》。因此,依法應當認定忻某某與王某之間無任何形式的代理關(guān)系,忻某某無權(quán)代理王某簽署《協(xié)議書》,該協(xié)議書對王某不產(chǎn)生法律效力。3、王某一直以為其戶籍能夠遷入上海市黃浦區(qū)紫華路XXX弄XXX號房屋(以下簡稱系爭房屋),是獲得了當時的承租人即王某外婆徐修茵的許可,對《協(xié)議書》一事毫不知情。一審判決以王某知曉,從而推定王某應當接受協(xié)議書約束系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4、《協(xié)議書》除約定王某在戶口遷入系爭房屋后不能居住外,并無任何王某放棄系爭房屋征收補償?shù)募s定,而一審判決以《協(xié)議書》約定為由,認定王某無權(quán)獲得系爭房屋征收補償,顯屬認定事實不清。二、忻某某簽署之《保證書》內(nèi)容被篡改,已非忻某某真實意思表示。1、系爭房屋分為二西后廂及中三層閣兩間房屋,由于兩間房屋歷史來源不同,忻某某及原承租人徐修茵的其他子女均認為該兩間房屋應是單獨分列的兩間房屋,且直至訴訟前,均不知該兩間房屋已經(jīng)辦理了合戶。徐修茵在世時,忻菁菁一直居住二西后廂,忻某某簽署《保證書》當時的真實意思為放棄二西后廂這一間房屋的房屋征收補償。2、忻某某完全不知曉系爭房屋內(nèi)二西后廂及中三層閣兩間房屋的具體房屋面積,忻菁菁經(jīng)修改《保證書》上的房屋面積,導致忻某某簽署的《保證書》內(nèi)容變更為忻某某放棄系爭房屋全部的房屋征收補償,已非忻某某的真實意思表示。對此,忻某某與忻菁菁的父親懷良芳對于系爭房屋的分配意愿也能夠予以佐證。一審法院在未查明事實的情況下做出的一審判決依法應予撤銷。
忻菁菁、楊某某、楊某、唐某某辯稱,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法律適用正確,請求維持一審法院的判決。事實與理由:根據(jù)《上海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實施細則》的規(guī)定,征收居住房屋的,公有房屋承租人所得的貨幣補償款,歸公有房屋承租人及其共同居住人所有。而共同居住人指的是作出房屋征收決定時,在被征收房屋處具有常住戶口并實際居住一年以上,且本市無其他住房或者雖有其他住房但居住困難的人。忻某某、王某在系爭房屋內(nèi)只有戶籍,但沒有證據(jù)證明其在該住房內(nèi)長期居住過,不符合共同居住人的條件。相關(guān)的規(guī)定在補償協(xié)議的第六頁第十條也明確約定了所有的貨幣補償款歸承租人及共同居住人所有。第一,本案動遷按照被動遷房屋的面積計算補償?shù)臉藴?,也并未以戶籍在冊人員戶口數(shù)量作為計算標準。協(xié)議書、保證書、擔保書等協(xié)議書均承諾不入住。因此王某只是在涉案房屋內(nèi)空掛的戶口,并未實際居住在被征收房屋內(nèi),無權(quán)獲得房屋補償款。第二,王某知曉戶籍遷移的事情,由其母親忻某某去辦理。忻某某為王某戶籍遷入系爭房屋而簽訂相關(guān)的協(xié)議。當時將戶口遷入系爭房屋的目的是為了王某將戶口從外地遷入上海,并在上海找到更好的工作。在此情況下雙方也預見了可能發(fā)生的爭議,才通過相關(guān)的協(xié)議多次將動遷可能發(fā)生的爭議進行了明確的約定,否則也不會發(fā)生被動遷人同意王某戶口進入。第三,忻某某出具的《保證書》并無任何篡改之處,是雙方真實的意思表示。該涉案房屋公共計17.6平方,在協(xié)議書中明確寫明系爭房屋為忻菁菁居住,總共的居住面積也就是17.6平方。而且在協(xié)議書中也非常明確的約定清楚,如遇市政動遷,忻某某等不享受該房屋的平方面積。因此忻某某稱僅放棄二西后廂房屋,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
王國忠未答辯。
忻某某、王國忠、王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依法分割系爭房屋征收補償款2,119,986.07元,忻某某、王國忠、王某得五分之三份額。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忻某某與忻菁菁系姐妹關(guān)系。忻某某、王國忠系夫妻,王某為兩人之子。忻菁菁、楊某某系夫妻,楊某為兩人之女,唐某某為楊某之女。
系爭房屋二西后廂(使用面積9.10平方米)、中三層閣(H1.43、使用面積8.50平方米)為公有住房,原承租戶名徐修茵(忻菁菁、忻某某之母)。2003年3月徐修茵過世后,承租戶名于同年變更至忻菁菁名下。忻某某在系爭房屋居住至中專畢業(yè),之后分配至湖北工作。忻菁菁居住至2004年,之后將系爭房屋出租,直至被征收。
1999年10月,忻某某、忻菁菁就王某戶籍遷入系爭房屋有關(guān)問題簽訂《協(xié)議書》,約定“一、王某戶口遷入紫華路以后,在房子未拆遷之前不能進入紫華路居住;二、房屋拆遷分配房屋時,因王某遷入而所造成的損失,按王某遷入前原有房子與實際人口平方的基礎上,按分房規(guī)定,因王某分而少分的平方,少分平方所需要增補的平方款子均有忻某某、王國忠支付;三、參照當時別家與我們相同實際人數(shù)、原有平方所分配的房子為標準,所少分的部分,有忻某某、王國忠、王某賠償一切經(jīng)濟損失;四、戶口分戶費均有王某、王國忠、忻某某支付;五、在拆房特定時間的情況下,按拆遷辦的期限提前5-8天內(nèi)付清所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六、如不能按協(xié)議履行,有擔保人支付”。落款處甲方簽名為“忻菁菁”,乙方簽名為“忻某某”、“王某”。忻某某、忻菁菁之兄忻國翰為前述協(xié)議作擔保。
2000年3月,王某戶籍自湖北省襄樊市遷入系爭房屋。
2003年3月20日,忻某某向忻菁菁出具《保證書》,內(nèi)容為“王某的戶口從湖北襄樊遷轉(zhuǎn)至上海紫華路XXX弄XXX號,上海市黃浦區(qū)紫華路XXX弄XXX號現(xiàn)為忻菁菁居住,總共居住面積為17.6平方米,如遇市政動遷,忻某某等不享受紫華路XXX弄XXX號,忻菁菁居住的17.6平方米房屋的平方面積。原房屋居住的17.6平方米拆遷分配面積由于忻某某等加入劃分到面積或金額與忻某某未遷入前應分的面積或金額不同(參照鄰居同等人員與同等平方或金額標準為依據(jù))所產(chǎn)生損失差額部分應由忻某某補足與承擔。如遇動遷按平方還是按人頭以忻菁菁為主”,落款處保證人一欄簽名為“忻某某”、“王某”,公證人一欄簽名為“忻良芳”(忻某某、忻菁菁之父)。
2004年10月,忻某某戶籍自湖北省襄樊市遷入系爭房屋。
2009年12月17日,王國忠向忻菁菁出具《承諾書》,內(nèi)容為“王國忠戶口從湖北遷入上海市紫華路XXX弄XXX號。在紫華路XXX弄XXX號未拆遷前沒有居住權(quán),如果今后68弄14號動遷時,按房卡或?qū)嶋H平方分房,我沒有份。如果按人頭分房,由于我的戶口遷入,給忻菁菁一家利益受影響,損失部分由我給補償。動遷時,按戶主為主”,落款處簽名為“王國忠”。
2010年3月,王國忠戶籍自湖北省襄樊市遷入系爭房屋。
2018年5月,上海市黃浦區(qū)人民政府對系爭房屋所在地塊舊改項目作出《房屋征收決定》。忻菁菁、楊某某、楊某、唐某某、忻某某、王國忠、王某七人戶籍在冊。
2018年6月,忻菁菁與征收單位簽訂《上海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協(xié)議》等,約定系爭房屋被征收的各項補償費用為房屋價值補償款1,843,882.39元、居住裝潢補貼10,279.50元、簽約獎勵費450,000元、家用設施移裝費2,000元、搬遷費1,000元、無搭建補貼100,000元、均衡實物安置補貼600,000元、臨時安置費30,000元、搬遷獎勵費400,000元、協(xié)議生效計息獎勵費46,148.11元、特殊困難補貼30,000元。上述征收補償費用共計3,513,310.11元(結(jié)算單實計金額),已發(fā)放至忻菁菁名下。
一審審理中,王某表示《協(xié)議書》、《保證書》中的“王某”簽名均非其本人所簽,其當時知道遷移戶籍之事,由其母親忻某某去辦理,但其不知道簽協(xié)議的情況。忻菁菁、楊某某、楊某、唐某某表示“王某”的簽名是忻某某所簽。
一審法院認為,當事人為民事行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王某雖稱協(xié)議等材料上的簽名非其本人所簽,但其當時知曉并認可母親忻某某代為辦理戶籍遷移事宜,忻某某為使王某戶籍遷入系爭房屋而簽訂相關(guān)協(xié)議,并基于協(xié)議的簽訂,王某的戶籍得以遷入,相應地王某也應當接受該協(xié)議的約束。忻某某、王國忠在戶籍遷入系爭房屋前,也向忻菁菁作保證、承諾等,同樣應受相應約束。根據(jù)前后數(shù)份協(xié)議、承諾、保證的內(nèi)容,意思表示基本一致,即忻菁菁方按原有戶籍及房屋面積可得補償,不因忻某某、王國忠、王某戶籍的遷入而產(chǎn)生損失?,F(xiàn)系爭房屋被征收,征收補償利益根據(jù)房屋面積確定,各項補償費用中除特困補貼為王國忠名下申請的專項補貼外,并無因忻某某、王國忠、王某戶籍人口因素而增加的補償費用。故忻某某、王國忠、王某方本案中僅能取得特困補貼,其他補償均應歸忻菁菁、楊某某、楊某、唐某某所有。據(jù)此,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quán)法》第九十四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一、忻菁菁應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支付王國忠征收補償款人民幣30,000元;二、忻某某、王某要求分得征收補償款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負有金錢給付義務的當事人,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人民幣34,906元,本案適用簡易程序,減半收取計人民幣17,453元,由忻某某、王國忠、王某共同負擔。
本院經(jīng)審理查明,部分系爭房屋系于2002年出租。一審判決查明的其余事實無誤,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上海市國有土地房屋征收與補償實施細則》規(guī)定,公有房屋承租人所得的貨幣補償款、產(chǎn)權(quán)調(diào)換房屋歸公有房屋承租人及其共同居住人共有。共同居住人,是指作出房屋征收決定時,在被征收房屋處具有常住戶口,并實際居住生活一年以上(特殊情況除外),且本市無其他住房或者雖有其他住房但居住困難的人。忻某某、王某戶籍雖在系爭房屋內(nèi),但在征收前并未實際居住。且忻某某在王某和其本人戶籍遷入前,出具《協(xié)議書》、《保證書》,承諾忻菁菁等按原有戶籍及房屋面積可得補償,不因忻某某、王某戶籍的遷入而產(chǎn)生損失。忻某某上訴稱其簽署之《保證書》內(nèi)容被篡改,非其真實意思表示,但并未能提供有效證據(jù)予以證明,本院不予采信?!秴f(xié)議書》雖非王某本人簽名,但系忻某某為使王某戶籍遷入系爭房屋而簽訂,一審法院鑒于王某的戶籍系基于該協(xié)議的簽訂而得以遷入之事實,認為王某應當接受該協(xié)議的約束,并無不當。一審法院據(jù)此所作的判決,亦無不妥。忻某某、王某的上訴請求,本院不予支持。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人民幣8,800元,由忻某某、王某共同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法官助理 楊 俊
審判員:高??胤
書記員:劉建穎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