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中國人壽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塔山區(qū)支公司,住所地山西省大同市。
負責人喬有峰,該公司經(jīng)理。
委托代理人張志華,山西寶翰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忻某某。
委托代理人張根。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張文帥。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張麗君。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張國祥。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張家口市萬里煤炭運銷有限公司,住所地張家口市橋東區(qū)。
法定代理人張樹峰,該公司經(jīng)理。
委托代理人杜愛明,該公司職員。
上訴人中國人壽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塔山區(qū)支公司(以下簡稱人壽財險塔山公司)因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一案,不服河北省懷安縣人民法院(2014)懷民初字第582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2014年10月17日,原審原告忻某某等四人以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為由,將原審被告張家口市萬里煤炭運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里煤炭運銷公司)、人壽財險塔山公司訴至法院,請求依法判令被告賠償原告死亡賠償金、喪葬費、精神損害撫慰金等費用。原審法院查明,2014年10月14日13時許,杜貴駕駛超載的冀G×××××紅巖牌自卸貨車由東向西行駛至懷安縣柴左線第十屯村口時,超越前方車輛而駛入逆向道與由西向東張全駕駛的無號牌三輪車發(fā)生碰撞,造成張全死亡,雙方所駕車輛不同程度損壞的交通事故。該事故經(jīng)懷安交警大隊處理,認定杜貴駕駛機動車在與對面來車有可能會車時駛入逆向車道超車,應負事故的主要責任,張全駕駛無號牌三輪車上路行駛,應負事故次要責任。
另查明,原告忻某某為死者張全妻子,原告張文帥、張麗君為死者張全子女,原告張國祥為死者張全父親。杜貴駕駛冀G×××××自卸貨車登記車主為被告萬里煤炭運銷公司。該車在被告人壽財險塔山公司投有第三者強險及三者商業(yè)險,三者商業(yè)險保額為1000000元。事故發(fā)生時上述保險處于保險期間,并不計免賠。事故發(fā)生后被告萬里煤炭運銷公司通過懷安交警隊給付原告25000元。二被告訂立保險合同時,被告保險公司只給了被告萬里煤炭運銷公司保險單沒有給付合同條款,更沒有對合同條款中超載責任免除和按責賠付條款進行提示或說明。
四原告主張的賠償有死亡賠償金451600元、喪葬費21266元、精神撫慰金30000元、被撫養(yǎng)人生活費(妻子忻某某122680元、父親張國祥15335元)、死者親屬處理喪葬事宜的交通費3500元及誤工費4848元。
二審查明的事實與原審無異。
本院認為,公民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公民或組織由于過錯侵害他人身體健康、損壞他人財產(chǎn)的,應承擔民事責任。本案中,被上訴人萬里煤炭運銷公司的司機杜貴駕駛自卸貨車在超越前方車輛而駛入逆向道與張全駕駛的無號牌三輪車發(fā)生碰撞,造成張全死亡,雙方所駕車輛不同程度損壞的交通事故。上訴人人壽財險塔山公司應在被上訴人萬里煤炭運銷公司承擔責任的范圍內(nèi)予以賠償。懷安縣公安交通警察大隊認定杜貴應承擔事故的主要責任,張全承擔事故的次要責任。被上訴人張文帥在收到該事故認定書后,在法定的期間內(nèi)并未提出復核申請。懷安縣人民法院(2015)安刑初字第1號刑事判決書認定杜貴負該起事故的主要責任。因杜貴駛入逆向道超車且該車輛嚴重超載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上訴人張全駕駛無牌照的車輛上路行駛是造成事故的次要原因,依據(jù)本案客觀事實及相關的法律規(guī)定,杜貴應承擔事故的90%的賠償責任,張全自身承擔事故的10%的責任為宜。一審法院認定不當,本院予以糾正。被上訴人萬里煤炭運銷公司通過投保從上訴人處獲得的《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單(正本)》、《機動車輛保險單(正本)》(第三者責任保險)以及《機動車輛保險條款》是雙方形成保險合同關系的組成部分。其中《機動車輛保險條款》所包含的責任免責、賠償限額、賠償處理等全部條款,是上訴人事先擬定具有固定格式及內(nèi)容,并向眾多投保人提供的具有普遍性的格式條款。對于該格式免責條款的適用及效力,《保險法》第十七條、《合同法》第三十九條、《合同法》解釋(二)第六條及《保險法》解釋(二)第十一條均進行了明確規(guī)定,不僅要求保險人應對免責條款盡到了合理提示及明確說明的義務,而且對明確說明義務的履行方式、標準進行了明確規(guī)范,同時還要求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對已盡合理提示及說明義務承擔舉證責任。如果保險公司違背上述規(guī)定,沒有盡到明確說明的義務,那么保險合同中所涉及保險公司免除責任的條款即不產(chǎn)生法律效力。即使依據(jù)該條款出現(xiàn)了本可使保險公司責任免除的情形,保險公司仍然要承擔相應的責任。本案中,上訴人雖主張按照保險條款被上訴人萬里煤炭運銷公司的車輛嚴重超載應免賠10%,屬于免責條款約定減免賠付的范圍,但對上述格式條款中的免責事項未能提供相應的證據(jù)證明其已盡到了合理提示及明確說明的義務,故一審法院認定本案雙方所約定的免責條款不產(chǎn)生法律效力,符合法律規(guī)定。綜上,上訴人的上訴理由部分成立,本院予以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三)項、《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第二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十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一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審判長 王少博
審判員 武建君
審判員 馬瑞云
書記員: 張巍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