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徐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湖北省。
委托訴訟代理人:孟慶恩,北京市中聞(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石超,上海鑫鈞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聚琛營銷策劃有限公司(曾用名“上海聚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崇明區(qū)。
法定代表人:崔秀英,執(zhí)行董事。
委托訴訟代理人:杭煒,上海市中夏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喬純峰,上海市中夏律師事務所律師。
第三人:嘉興錦申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住所地浙江省海寧市。
法定代表人:李家行,執(zhí)行董事。
原告徐某某與被告上海聚琛營銷策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聚琛公司”)商品房預約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11月1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進行審理。審理中,被告向本院提出管轄權異議,本院于2018年12月24日裁定駁回被告的管轄權異議,被告不服該裁定上訴至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于2019年1月22日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裁定。本院于2019年2月28日第一次公開開庭進行審理,于2019年3月7日追加嘉興錦申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錦申公司”)作為本案第三人參加訴訟,于2019年4月17日公開開庭進行了第二次審理。原告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孟慶恩、被告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杭煒、喬純峰到庭參加訴訟。第三人經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本院依法缺席審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徐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判令被告聚琛公司返還原告100,000元。事實和理由:2016年11月24日,原告在江南世家樓盤銷售人員的誘導下向被告支付了100,000元用以參加“10萬元抵13萬元”的團購活動。同日,原告與第三人簽訂《浙江省商品房買賣合同》,以總價1,064,640元購買海寧市海洲街道江南世家22幢2303室房屋(以下簡稱“系爭房屋”),并支付了首付款。2017年5月,原告與第三人協(xié)商解除了《浙江省商品房買賣合同》,故原告沒有享受任何團購優(yōu)惠,被告應退還團購費,經多次催告,被告仍拒絕向原告退還團購費,據此原告訴至本院,請求判如所請。
被告聚琛公司辯稱:不同意原告訴請,原、被告之間簽訂過居間服務合同,被告明確其簽訂過居間服務承諾書,在被告居間服務下,原告與第三人簽訂房地產買賣合同,享受了相應購房優(yōu)惠,故被告的居間義務已經履行完畢,被告取得的100,000元為居間服務費,且為了撮合原告和開發(fā)商簽訂買賣合同,被告向案外人分銷公司支付傭金40,000元,被告對于原告的居間服務已經履行完畢,原告要求返還100,000元的依據和事實不成立。結合原告和第三人的房屋買賣合同,除去2016年12月7日的合同外,原告另和第三人就同一套房屋在2017年5月簽訂房地產買賣合同并備案,故原告聲稱最終沒有購買房屋的情況被告不清楚,即使原告由于貸款原因沒有購房,也是原告違約行為導致,與被告無關。
第三人錦申公司未到庭且未作陳述。
經審理查明:2016年,第三人錦申公司(甲方)與被告聚琛公司(乙方)簽訂《公園道1號銷售代理合同》一份,約定甲方將“公園道1號”項目委托乙方銷售,主要內容如下:甲方委托乙方作為中國大陸地區(qū)的銷售代理商,但甲方自己仍有權進行海寧戶籍、自然上訪客戶及甲方員工和員工自身的朋友、親屬人士銷售;銷售房源為甲方指定房源,車位捆綁銷售,銷售底價以甲方提供的銷售底價表為準,銷售收入底價以上、表價以下部分由甲、乙雙方6.5:3.5分成,乙方可自行開展客戶優(yōu)惠團購活動,但不得低于《銷售底價表》進行銷售;合同期限自2016年9月23日至2016年10月31日止;合同期內除海寧籍、自然上訪客戶及甲方員工和員工自身的朋友、親屬外所有來訪、下定、成交客戶均歸乙方所有,由乙方進行團購銷售;乙方根據甲方提供的《房源清單表》、《銷售底價表》及《銷售表價表》,代理甲方銷售該物業(yè),乙方不得低于《銷售底價表》銷售,在銷售過程中產生的溢價部分(注:溢價部分為客戶所簽正式《商品房預售合同》中總價超過銷售底價的部分,以甲方提供的《銷售底價表》為準),溢價部分的35%歸乙方所有,作為乙方傭金;乙方在銷售過程中根據甲方提供的《銷售底價表》、溢價部分除外,收取客戶一定量團購費用每套(團購費直接刷入乙方賬戶);客戶團購費由乙方收取,歸乙方所有,并向客戶開具證明;乙方因收取客戶團購費所產生的一切法律糾紛與甲方無關,如有涉及損害甲方權益的,甲方有權扣除乙方傭金,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乙方銷售的房屋(甲方原因除外)如果退房,則乙方須在客戶正式退房后7個工作日內將已結算的溢價退還給甲方,等。
2016年11月18日,原告徐某某與第三人錦申公司簽訂《認購房屋定金合同》,認購系爭房屋,認購總價為1,251,705元。同時原告向被告聚琛公司出具《居間服務承諾書》,載明購買系爭房屋,自愿參加10萬元優(yōu)惠13萬元的居間服務活動,承諾于2016年11月25日前付清。
根據原告提供的證據顯示,2016年11月24日,原告通過pos機交易支出10萬元,原告稱其該筆錢款向被告支付。被告對此予以否認,但又提供分銷結傭對賬單及網上銀行電子回單以證明其向案外人上海永軒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支付了傭金40,000元,其中分銷結傭對賬單顯示:訂購日期2016年11月20日,簽約日期2017年5月7日,房號22*2303,客戶姓名董艷平、徐某某,房款總額1,064,640元,首付金額319,640元,傭金40,000元,分銷公司為上海永軒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
至于原告與第三人所簽訂的合同,原告提供了其作為買受人與第三人于2016年12月7日就系爭房屋簽訂的《浙江省商品房買賣合同》,該合同版本沒有網簽編號,約定的系爭房屋總價為1,064,640元,出賣人處沒有第三人簽章。原告稱該版本合同系草簽合同,雖然僅有原告簽字,但是實為原告與其配偶董艷平一起購買家庭共同財產的行為。
被告提供了由董艷平作為買受人與第三人于2017年5月7日就系爭房屋簽訂的編號為XXXXXXXXXX的《浙江省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系爭房屋總價為1,064,640元,買受人需在簽訂合同之日支付首付款319,640元,剩余房款745,000元通過商業(yè)銀行按揭貸款的方式支付,等。該合同落款處,原告與董艷平共同在買受人處簽名。原告對該份合同予以認可并提出該合同系網簽版本的合同,合同簽訂后因為貸款政策的變化,原告與第三人協(xié)議解除了該買賣合同并收到第三人退還的首付款。原告為此提供了銀行明細顯示,2017年7月25日,第三人向原告徐某某賬戶轉賬支付319,640元,摘要顯示為“退22幢2303房款”。
另查明,原告與董艷平于2018年3月8日登記離婚。董艷平于2019年4月19日到庭陳述稱其認可原告的陳述,并確認就系爭房屋,其和原告與第三人簽訂的買賣合同以及和被告成立的合同關系項下包括訴訟在內的權利義務全部由原告行使,至于其和原告之間就本案所涉的10萬元以及買賣合同解除后果如何分配由二人另行處理。
以上事實,由《公園道1號銷售代理合同》、《認購房屋定金合同》、《浙江省商品房買賣合同》、《居間服務承諾書》、銀行明細、分銷對賬單、離婚證及當事人陳述等證據證明,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本案的第一個爭議焦點在于,原告是否已經向被告支付系爭100,000元的“團購費”。根據被告提供的《居間服務承諾書》上原告所簽字確認的承諾內容,被告提供證據并自述向案外人支付了傭金的事實,結合原告客觀上與第三人簽訂了買賣合同以及原告支付10萬元的時間,本院認定原告已經實際向被告支付系爭“團購費”100,000元。
本案的第二個爭議焦點在于原告與被告之間的法律關系以及系爭100,000元的性質。對此,本院認為,第一,居間合同是居間人向委托人報告訂立合同的機會或者提供訂立合同的媒介服務,委托人支付報酬的合同。居間合同的基本特征是居間人接受締約雙方的委托,進行居中性質的媒介磋商服務。而本案中,系爭樓盤屬于一手商品房,被告為系爭房屋所在樓盤的銷售總代理,且被告并未接受原告的委托進行房源尋找、媒介磋商服務。因此,被告聚琛公司系以第三人錦申公司名義進行房屋推銷活動,故其與原告并不構成獨立的委托居間合同關系。被告收取系爭100,000元的法律后果是與原告形成了以《浙江省商品房買賣合同》簽訂為生效條件,以第三人給予合同價款折扣為標的之預約合同關系。第二,系爭100,000元名為“團購費”,根據原告承諾,支付100,000元的對價系為了獲得130,000元的購房優(yōu)惠。故該100,000元名為團購費,其法律性質為被告為實現房屋買賣合同的最終達成收取的預付款,并非依據原告居間指令收取的服務報酬。因此本案案由應當認定為商品房預約合同糾紛。
本案的第三個爭議焦點在于原告和第三人簽訂的《浙江省商品房買賣合同》是否已經解除。顯然,原告提供的由其個人簽訂的《浙江省商品房買賣合同》并沒有第三人的簽章,而被告提供的《浙江省商品房買賣合同》中的標的和原告在居間服務承諾書中訂購的房屋均為系爭房屋,故沒有證據顯示原告和第三人另外簽訂涉及其他標的的買賣合同。盡管第三人未到庭陳述,根據第三人退還首付款的行為以及金額可以印證原告所述其與第三人解除了《浙江省商品房買賣合同》的事實。
本案的第四個爭議焦點在于原告和第三人解除了《浙江省商品房買賣合同》之后,被告是否應向原告退還已收的“團購費”100,000元。對此,本院認為,首先,被告收取系爭100,000元的初始法律依據在于與原告建立附條件的預約合同關系。《浙江省商品房買賣合同》有效成立并達成合同價款折扣之后,系爭100,000元維系預約關系的功能已經結束。即便存在被告向案外人轉付部分款項的事實,該問題屬于其與案外人的內部結算關系,從原被告雙方之間的法律關系而言,依然是由被告占有系爭100,000元。其次,所謂“100,000元抵130,000元”的“團購”方案是指購房者以100,000元換取《浙江省商品房買賣合同》的房價折扣,這一對價關系不僅存在于簽約階段,也貫穿于合同履行階段。原告對此是明知并認可的,因此其與被告達成“團購”合意即意味著承諾:如其能夠以折扣房價獲得系爭房屋所有權,則被告有權占有系爭100,000元?!墩憬∩唐贩抠I賣合同》簽訂后,被告與原告之間的“團購”合同關系依然存續(xù),并已經轉化為輔助《浙江省商品房買賣合同》履行的從合同,系爭100,000元亦已轉化為原告以折扣房價獲得系爭房屋所有權的履行利益對價。再次,《浙江省商品房買賣合同》已經解除,《合同法》第九十七條規(guī)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關于《浙江省商品房買賣合同》解除的具體原因,由于第三人未到庭應訴,本院在本案中不作最終認定,但即使原告就合同解除存在過錯,也應當由《浙江省商品房買賣合同》相對方即第三人主張相應權利,與被告無涉?!墩憬∩唐贩抠I賣合同》解除后,原告已不能享受以折扣房價獲得系爭房屋所有權的履行利益,作為從合同的“團購”合同關系應一并解除,故被告失去了繼續(xù)占有系爭100,000元的法律依據,應予返還。
至于系爭房屋的另一個購買人董艷平,已經明確到庭表示同意由原告一并承擔與被告及第三人合同關系項下的權利義務并由原告行使訴訟權利,并無不當,本院予以確認。
據此,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七條、第四百二十四條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四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上海聚琛營銷策劃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返還原告徐某某人民幣100,000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2,300元,減半收取1,150元,由被告上海聚琛營銷策劃有限公司負擔(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交付本院)。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李曉蕾
書記員:顧家俊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