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中國律師網(wǎng)!
原告:徐某,女,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宜昌市伍家崗區(qū),原告:鄭某,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宜昌市伍家崗區(qū),兩原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馮雷、張美婷,湖北夷陵律師事務所律師。被告:潘某某,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宜昌市西陵區(qū),委托訴訟代理人:肖軍,湖北前鋒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徐某、鄭某向本院提出如下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向原告支付房屋租金20萬元;2、判令被告賠償原告違約金8萬元;3、本案訴訟費由被告承擔。事實與理由:2015年2月1日,原告與被告簽訂房屋租賃協(xié)議,約定原告將其所有的位于宜昌市開發(fā)區(qū)深圳二路12-1號門面出租給被告,房屋面積為86平方米,租賃期限自2015年2月1日至2022年8月1日,租金30萬元。2015年2月2日,被告向原告支付了10萬元租金,此后,再未向原告支付任何款項,因房屋租賃合同未明確約定支付租金的期限,原告多次催促被告支付租金,被告以種種理由予以拖延。望法院判如所請。被告潘某某辯稱:1、合同約定的30萬元租金,被告已經(jīng)全部支付,其中194380元直接支付給了原告,有原告出具的收據(jù)為證,另外105620元支付給了余萬珍,實際上是原告收取的余萬珍的租金由被告予以退還了;2、被告已付清原告租金的事實已經(jīng)法院生效判決所確認,請求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經(jīng)審理查明,2014年5月12日,案外人余萬珍與原告簽訂房屋租賃協(xié)議,約定將位于宜昌市開發(fā)區(qū)深圳二路12-1號一樓面積為86平方米的門面房出租給余萬珍使用,租期從2014年8月15日至2016年8月14日,租金13萬元,押金7000元。2015年2月1日,原告與被告簽訂房屋租賃協(xié)議,約定將上述房屋出租給被告使用,租期從2015年2月1日至2022年8月1日,租金30萬元,押金7000元。合同沒有約定租金的交付時間。2015年2月1日,原告徐某給被告出具收條,載明“收到潘某某租金計壹拾萬元正”,次日,被告向原告鄭某的銀行賬戶轉(zhuǎn)賬10萬元;同月4日,原告徐某、鄭某給被告出具收條,載明“收到潘某某房屋租金玖萬肆仟叁佰捌拾元正”,同日被告通過其妹潘國瓊的賬戶向原告鄭某轉(zhuǎn)賬44380元,另支付現(xiàn)金5萬元。2015年4月30日,余萬珍女兒彭勝男給被告出具收條,載明“收到潘某某房屋押金7000元整”;2015年6月30日,被告向彭勝男指定的賬戶(莫皓云)轉(zhuǎn)賬5萬元;2016年6月7日,被告向彭勝男的賬戶轉(zhuǎn)賬9000元。還查明,本院以(2017)鄂0591民初920號民事判決書所判決的原告潘某某訴被告宜昌市同德醫(yī)藥零售連鎖有限公司深圳路連鎖店、第三人周四清一案中,審理查明“潘某某支付徐某、鄭某租金194380元,并支付余萬珍押金7000元,還將徐某已收取余萬珍的租金予以退還”。在裁判說理中闡述“徐某已將房屋交付給潘某某占有使用,潘某某也支付了租金對價”。后該案因當事人不服而上訴,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以(2018)鄂05民終715號民事判決書認定一審查明事實屬實,并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上述事實有房屋租賃協(xié)議、收條、(2017)鄂0591民初920號民事判決書、(2018)鄂05民終715號民事判決書、銀行交易明細及開庭筆錄等證據(jù)證實。
原告徐某、鄭某訴被告潘某某房屋租賃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6月12日立案,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8年8月1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張美婷,被告潘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肖軍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本院認為,原、被告之間簽訂的房屋租賃協(xié)議系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guī)定,合法有效,雙方均應按合同約定履行各自的義務。原告要求被告支付租金,被告辯稱已經(jīng)履行了支付租金的義務,并提交了生效判決予以證明。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法院關(guān)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三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下列事實當事人無須舉證證明:……(五)已為人民法院發(fā)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認的事實……本院生效裁判已確認被告支付了租金對價,故被告的辯稱理由成立,在原告沒有提供相反證據(jù)推翻該事實時,其要求被告支付租金的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綜上,本院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二百一十二條、《最高人民法院法院關(guān)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三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徐某、鄭某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2750元(已減半),由原告負擔。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照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
中律網(wǎng)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服務僅供參考和借鑒,不構(gòu)成任何法律意見或建議。我們的法律服務團隊將盡最大努力確保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務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但并不能保證信息和服務的完全無誤,亦不對用戶使用這些信息和服務所造成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任何責任。
中律網(wǎng)提供的所有內(nèi)容均不構(gòu)成律師-客戶關(guān)系。用戶在使用我們的法律服務時,應該尋求專業(yè)律師的建議和指導,避免因自己的錯誤行為而導致的法律風險和損失。
中律網(wǎng)可能會包含第三方的鏈接和內(nèi)容,這些鏈接和內(nèi)容與我們無關(guān)。用戶使用這些鏈接和內(nèi)容時,需自行承擔風險和責任,我們不承擔任何責任。
最后,我們保留隨時更改或修訂這些免責聲明的權(quán)利。如果您在使用我們的網(wǎng)站時遇到任何問題或有任何意見和建議,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
地址:重慶市海王星科技大廈眾創(chuàng)空間
電話:023-8825-6629
? Copyright 2008-2023 | 中律網(wǎng)保留所有權(quán)利 本站由上智科技提供技術(shù)支持渝ICP備20007345號-4
使用本網(wǎng)站將受制于明確規(guī)定的使用條款。使用本網(wǎng)站即表示您同意遵守這些通用服務條款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