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徐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靜安區(qū)。
原告:王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靜安區(qū)。
兩原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李劍瑜,上海豪珈律師事務所律師。
兩原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馮悅,上海豪珈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徐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靜安區(qū)。
被告:徐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靜安區(qū)。
兩被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楊仲侃,上海凱正律師事務所律師。
兩被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楊琳,上海凱正律師事務所律師。
第三人:上海市靜安第三房屋征收服務事務所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靜安區(qū)昌平路XXX號地下一層。
法定代表人:方兆文,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鴻,上海市鴻和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徐某某、王某某與被告徐某某、徐某某以及第三人上海市靜安第三房屋征收服務事務所有限公司共有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5月2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8年6月7日、2018年8月1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徐某某、王某某的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李劍瑜、馮悅,被告徐某某、徐某某的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楊仲侃、楊琳,第三人上海市靜安第三房屋征收服務事務所有限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李鴻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徐某某、王某某共同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依法分割上海市靜安區(qū)安遠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以下簡稱系爭房屋)的征收補償利益,兩原告要求共同分得上述利益的二分之一即1,335,454元,其中安置房青浦區(qū)徐涇鎮(zhèn)尚茂路XXX弄XXX號XXX室的房屋(價值1,015,455.38元)歸兩原告所有,被告再支付兩原告征收補償款319,998.62元。事實與理由:兩原告系母女關系。徐某某與徐某某系兄妹關系,徐某某系徐某某、徐某某的父親。系爭房屋的承租人原為徐某某,后變更為徐某某。本案原、被告四人的戶口均在系爭房屋內。2016年12月,系爭房屋被納入征收范圍。2016年12月25日,徐某某作為承租人與征收單位簽訂了《上海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協(xié)議》。然而,徐某某簽訂上述協(xié)議后,卻拒絕將本應屬于兩原告的征收補償款分配給兩原告,也未對兩原告進行合理安置。兩原告認為,系爭房屋的征收利益應由原、被告四人共有,徐某某對系爭房屋征收利益的處置侵害了兩原告的正當權益,遂訴至法院,提出上述訴請。
被告徐某某、徐某某共同辯稱,系爭房屋由上海市西藏北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置換而來。置換時,兩原告均不是系爭房屋的同住人;系爭房屋一直由徐某某居住使用,兩原告從未在系爭房屋內居住;徐某某當初同意兩原告戶口遷入是出于幫助性質;徐某某先后兩次離婚,均自行放棄住房,不能因徐某某自身原因而損害被告的利益,故兩原告屬于他處有房。綜上,兩原告不符合同住人的條件,不應享受本次房屋的征收利益。
第三人上海市靜安第三房屋征收服務事務所有限公司述稱,本次房屋征收是按照“數(shù)磚頭”的方案進行征收;第三人不參與原、被告之間征收利益的分配,本案由法院依法判決。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供了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jù)交換和質證。對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jù),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根據(jù)當事人陳述和經審查確認的證據(jù),本院認定事實如下:
兩原告系母女關系。徐某某與徐某某系兄妹關系,徐某某系徐某某、徐某某的父親。
徐某某一家原居住上海市西藏北路XXX弄XXX號。1992年10月,徐某某將西藏北路房屋與他人交換,一房換二房,換得上海市濰坊路XXX弄XXX號XXX室以及系爭房屋。系爭房屋系公有住房,承租人原為徐某某,2015年,承租人變更為徐某某,居住面積為9.3平方米。
1987年4月,徐某某與案外人王健結婚,婚后居住上海市鳳城二村XXX號XXX室。1997年,徐某某與王健離婚。離婚時,雙方約定,女兒王某某由男方撫養(yǎng),離婚后男方住原處,女方回娘家。1998年6月,徐某某戶口自上海市鳳城二村XXX號XXX室遷入系爭房屋內。2002年,徐某某與案外人黃國慶再婚,婚后居住黃國慶在上海市鳳城二村XXX號XXX室的房屋。2002年,黃國慶、徐某某將鳳城二村XXX號XXX室的房屋出售后,購買了上海市交通西路XXX弄XXX號XXX室的房屋并居住于此,房屋權利人為黃國慶、徐某某。2016年2月,黃國慶、徐某某向房地產登記部門申請變更產權,說明事項一欄為徐某某同意放棄產權。2016年3月,交通西路房屋權利人變更為黃國慶。王某某戶口于1989年3月1日報出生于系爭房屋內,后遷出。2006年12月,上海市鳳城二村XXX號XXX室房屋產權人登記為王某某、王健。2014年12月15日,王某某戶口又自上海市鳳城二村XXX號XXX室遷入系爭房屋內。徐某某于庭審中表示,雖然根據(jù)與王健離婚協(xié)議的約定,王某某由王健撫養(yǎng),但王某某自1997年起一直跟徐某某共同生活,居住狀況也與徐某某一致。2018年6月,徐某某與黃國慶登記離婚。
徐某某婚后住在其妻莫小慶位于上海市海寧路XXX弄XXX號的家中,該房屋系公有住房,承租人系莫小慶父親莫滿生。2014年4月,上海市林展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登記在徐某某、其妻莫小慶、其子徐耀琦三人名下,該房屋用途為經濟適用房。2016年1月,海寧路房屋被納入征收范圍。2016年2月,征收單位與該戶簽訂征收補償協(xié)議,該戶獲得4套安置房,其中3套安置房登記在莫小慶名下。
房屋調換后,系爭房屋自1992年起由徐某某一人居住至房屋被征收時。
2016年12月,系爭房屋被納入征收范圍。征收時,系爭房屋內有戶籍人口四人,即本案原、被告。2016年12月25日,徐某某與房屋征收部門簽訂《上海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協(xié)議》。該協(xié)議約定:系爭房屋認定建筑面積為16.93平方米,房屋價值補償款2,106,447.33元,該戶不符合居住困難戶的條件,裝潢補償8,465元,其他各類補貼、獎勵費用合計340,000元;該戶選擇房屋產權調換。征收部門提供產權調換房屋三套,房屋總建筑面積195.96平方米,3套房屋分別為青浦區(qū)地產華新尚茂路798弄18幢中單元2號403室(現(xiàn)產權證登記為青浦區(qū)徐涇鎮(zhèn)尚茂路XXX弄XXX號XXX室),(暫測)75.39平方米,房屋單價為13,950元,房屋總價1,015,455.38元,優(yōu)惠總價1,015,455.38元;松江區(qū)農工商佘山北10幢東單元10號103室(現(xiàn)產權證登記為松江區(qū)佘山鎮(zhèn)華瑩山路XXX弄XXX號XXX室),(暫測)55.73平方米,房屋單價為14,260元,房屋總價為766,047.20元,優(yōu)惠總價690,839.20元;奉賢區(qū)九新南橋沿港河路XXX弄XXX號XXX室(現(xiàn)產權證登記為奉賢區(qū)沿港河路XXX弄XXX號XXX室),(暫測)64.84平方米,房屋單價為11,560元,房屋總價736,372元,優(yōu)惠總價為736,372元。協(xié)議還約定,協(xié)議生效后,征收居住房屋的,被征收人取得貨幣補償款、產權調換房屋后,應當負責安置房屋使用人,公有房屋承租人所得的貨幣補償款、產權調換房屋歸公有房屋承租人及其共同居住人共有;協(xié)議經雙方簽字或蓋章后成立,該地塊適用征詢制,在規(guī)定的簽約期內(含簽約附加期),房屋征收決定范圍內簽約戶數(shù)達到被征收總戶數(shù)的85%,協(xié)議生效。至原告提起本案訴訟時,協(xié)議生效條件已經成就。
又查,征收實施單位以兩份《靜安區(qū)安遠路899弄底地塊舊城區(qū)改建項目結算單》的形式對被征收房屋的征收補償利益予以確認,該兩份結算單包含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即上述協(xié)議上的各項費用總價值為2,454,912.33元,第二部分即結算單額外增加發(fā)放費用,包括按期搬遷獎勵50,000元、搬場補貼800元、家用設施移裝補貼2,500元、協(xié)議生效獎勵100,000元、臨時安置補貼12,000元、提前搬遷過渡費12,000元、協(xié)議生效計息獎勵費26,697.17元、第三次臨時安置補貼12,000元,共215,997.17元。
原、被告就分割涉案房屋征收補償利益產生糾紛,兩原告遂起訴來院,要求判決如上所請。
另查,徐某某一家原居住上海市西藏北路XXX弄XXX號,當時居住人口有徐某某、其妻佘大寶(已故)、子徐阿根、徐根發(fā)、徐某某、女徐某某六人。后徐某某結婚,家中無房居住,徐某某以兒子徐某某結婚為由向其單位申請房屋。后單位于1988年6月分得上海市新閘路XXX弄XXX號后樓三層閣,居住面積為15.4平方米,新配房人員為徐某某、徐某某。1990年3月,徐某某將新閘路房屋與他人換得上海市新豐路XXX號房屋,新豐路房屋現(xiàn)由徐阿根一家居住使用。1992年10月,徐某某將西藏北路房屋與他人交換,換得上海市濰坊路XXX弄XXX號XXX室以及系爭房屋,現(xiàn)濰坊路房屋由徐根發(fā)一家居住。
再查,上海市奉賢區(qū)沿港河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現(xiàn)權利人登記為徐某某。
審理中,兩被告表示愿意將上海市松江區(qū)佘山鎮(zhèn)華瑩山路XXX弄XXX號XXX室提供給兩原告安置。關于各方內部之間征收利益的分割,原、被告均表示,不需要法院分割,由各方自行處理。
本院認為,公民的合法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根據(jù)相關規(guī)定,公有房屋承租人所得的居住房屋征收貨幣補償款、產權調換房歸公有房屋承租人及其共同居住人共有。共同居住人是指作出房屋征收決定時,在被拆遷房屋處具有常住戶口,并實際居住生活一年以上(特殊情況除外),且上海市無其他住房或者雖有其他住房但居住困難的人。本案中,雖然征收部門根據(jù)系爭房屋內的在冊戶籍人數(shù)提供了三套房屋給予被征收戶安置,但并不意味系爭房屋內的在冊戶籍人員均是本次房屋征收的同住人,均應享有征收利益,本院仍應根據(jù)系爭房屋取得之貢獻、房屋居住條件、房屋實際居住使用情況、雙方家庭結構、家庭矛盾及保障各家庭成員居住權益等諸多因素確定同住人。徐某某是系爭房屋受配人之一,戶籍在系爭房屋內,且自1992年始長期居住于系爭房屋處,并實際控制利用系爭房屋,是系爭房屋的同住人。兩原告在作出房屋征收決定時,雖在征收房屋處具有常住戶口,但根據(jù)房屋居住狀況看,系爭房屋居住面積僅為9.3平方米,顯然不適合由兩原告與徐某某共同居住,而兩原告也從未在系爭房屋內實際居住。其次,徐某某、王某某戶口雖然分別于1998年、2014年遷入系爭房屋內,但兩原告從未就系爭房屋的居住問題向兩被告主張居住權利,只是在本次房屋征收時提出其享有居住權,要求分割征收利益。基于上述理由,本院認為,兩原告在本次征收中系空掛戶口,不是系爭房屋的同住人。至于兩被告自愿將松江區(qū)佘山鎮(zhèn)華瑩山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提供給兩原告安置,并無不當,本院予以準許。鑒于兩原告及兩被告當庭表示不需要法院在其內部分割征收補償利益,此系其正當行使民事訴訟權利,于法無悖,故本院對兩原告及兩被告內部如何分割征收補償利益不作處理。綜上,本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三條、第六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上海市靜安區(qū)安遠路XXX弄XXX號XXX室徐某某戶房屋征收補償,《上海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協(xié)議》及《靜安區(qū)安遠路899弄底地塊舊城區(qū)改建項目結算單》中,征收實施單位提供的上海市松江區(qū)佘山鎮(zhèn)華瑩山路XXX弄XXX號XXX室歸原告徐某某、王某某所有,征收實施單位提供的青浦區(qū)徐涇鎮(zhèn)尚茂路XXX弄XXX號XXX室、奉賢區(qū)沿港河路XXX弄XXX號XXX室以及貨幣款歸被告徐某某、徐某某所有;
二、被告徐某某、徐某某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協(xié)助原告徐某某、王某某辦理上海市松江區(qū)佘山鎮(zhèn)華瑩山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產權登記手續(xù)。
案件受理費26,439元,減半收取計13,219.50元,由原告徐某某、王某某共同負擔7,489.50元,由被告徐某某、徐某某共同負擔5,73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劉志宏
書記員:王??菁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