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徐某某,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河北省香河縣人,現住本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景志,香河縣縣城鴻鵠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被告:許某某,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河北省香河縣人,現住本縣。
原告徐某某訴被告許某某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5月23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由審判員吳金和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徐某某及委托訴訟代理人李景志到庭參加訴訟,被告許某某經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徐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一、請求法院確認原、被告雙方于2014年10月10日簽訂的房屋轉讓合同書無效,并要求被告返還房屋轉讓款70000元。二、訴訟費由被告負擔。事實與理由:原、被告雙方于2014年10月10日簽訂房屋轉讓合同書,被告將其所有的位于香河縣渠口鎮(zhèn)石虎辛莊村的民宅轉讓給原告,宅基地證號為冀(香政)字第32061號,轉讓價款為70000元。合同簽訂后,因原告并非石虎辛莊村集體組織成員,無法辦理過戶手續(xù),造成房屋轉讓合同書至今無法履行。故訴至法院,要求確認合同無效,并要求被告返還原告房屋轉讓款70000元。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2014年10月10日原告徐某某與被告許某某簽訂房屋轉讓合同書,約定被告許某某將位于香河縣渠口鎮(zhèn)石虎辛莊村產權證號為冀(香政)字第32061號民宅一處(3間正房、建筑面積61.325平方米、院落東西長11.15米、南北長25.4米)以7萬元出賣給原告徐某某,約定原告應一次性支付被告房屋轉讓款7萬元,被告收到轉讓款當日需將符合合同約定的房屋交付原告,被告應在政策允許過戶并原告要求過戶時積極配合原告。合同簽訂后,原告徐某某于2014年10月10日向被告交付轉讓款7萬元?,F原告以其非石虎辛莊村集體經紀組織成員、無法辦理過戶手續(xù)為由要求確認原、被告簽訂的房屋轉讓合同書無效,并要求被告返還房屋轉讓款7萬元。
另查,原告徐某某戶籍地系香河縣××各××村。
上述事實,有房屋轉讓合同書、宅基地證書、身份證、證人路某出庭證言等證據在卷佐證,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因房屋買賣必然涉及宅基地的買賣,而宅基地的買賣是法律法規(guī)所禁止的?!吨腥A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條規(guī)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屬于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已經屬于鄉(xiāng)(鎮(zhèn))農民集體所有的,由鄉(xiāng)(鎮(zhèn))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第六十三條規(guī)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于非農建設”。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行使和轉讓,適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國家有關規(guī)定”。在我國,宅基地所有權屬于農村集體所有,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農民對宅基地僅有使用權,而無所有權(包括處分權)。宅基地使用權是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的權利,與特定的身份關系相聯系。非集體組織成員不享有宅基地的使用權。在“房隨地走”的情況下涉及農村私房的買賣,必然涉及宅基地使用權轉讓,一定程度損害了集體經濟組織的利益。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農村村民購買農村住房和宅基地的買賣合同,因違反了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權屬性,也應當認定無效。
綜上,本案中原告徐某某不是本縣渠口鎮(zhèn)石虎辛莊村村民,不享有石虎辛莊村村民的主體資格,其也當然不享有該村宅基地的使用權,所以,應認定原告徐某某與被告許某某簽訂的房屋轉讓合同無效,被告許某某應當返還原告徐某某購房款70000元。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第五十八條、《河北省土地管理條例》第五十一條、第五十三條第二項、第五十五條第四款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原告徐某某與被告許某某簽訂的《房屋轉讓合同書》無效。
二、被告許某某于本判決生效后立即返還原告徐某某房屋轉讓款70000元。
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550元,減半收取775元,由被告許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人數或者代表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廊坊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吳金和
書記員:姚曉曄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