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某
李進才(湖北枝江馬家店法律服務所)
王某1
王某2
沈某
袁曉翠(湖北演繹律師事務所)
原告徐某,女,生于1985年4月10日,漢族,經商,住枝江市。
委托代理人李進才,枝江市馬家店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一般授權代理。
被告王某1,男,生于1982年8月5日,漢族,個體工商戶,住枝江市。
第三人王某2(王某1之父),男,生于1957年12月30日,漢族,個體工商戶,住址同上。
第三人沈某(王某1之母),女,生于1959年11月19日,漢族,個體工商戶,住址同上。
第三人
委托代理人袁曉翠,湖北演繹律師事務所律師。
特別授權代理。
原告徐某與被告王某1、第三人王某2、沈運香離婚后財產糾紛一案,本院于2015年6月20日作出(2015)鄂枝江民初字第00052號民事判決,原、被告及第三人均不服提起上訴,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5年11月10日作出(2015)鄂宜昌中少民終字第00075號民事裁定,撤銷枝江市人民法院(2015)鄂枝江民初字第00052號民事判決,發(fā)回本院重審。
本院于2015年11月24日重審立案后,依法另行組成合議庭,于2016年1月12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
原告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李進才、被告王某1、第三人王某2、沈運香及其委托代理人袁曉翠到庭參加訴訟。
審理中,因需要以另一案的審理結果為依據,經原告徐某的申請,本院于2016年4月19日中止了本案的審理。
現(xiàn)中止審理的案件已執(zhí)行完畢,本院已于2017年4月1日收到該案的結案證明。
本案經審委會討論,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徐某訴稱,××××年××月××日,原被告在當陽登記結婚,××××年××月生育女兒王某3。
2007年11月5日,原告父母出資及向原告親屬借款以113000元的價格從官大春、周其蓉手中購買一棟三層房屋,該房屋至今未辦理過戶手續(xù)。
按照誰出資誰受益的原則,該房屋應視為原告父母對原告的贈與,所有權應歸原告。
2011年6月雙方在當陽市南××商業(yè)步行街××號分期購買住房一套,現(xiàn)因欠款已由按揭銀行收回。
原、被告婚后還有共同財產鄂A×××××豐田瑞志汽車一輛、平板貨車一輛、打井機械一套、五金門店貨物、家俱、家電等,請求將位于枝江市問安鎮(zhèn)云長街79號房屋判歸原告所有,對鄂A×××××轎車、平板貨車、打井機械、五金門店貨物、家俱、王某1收取當陽房屋租金43200元,打井機械附生收益8萬元及被告轉移銀行存款135440.21元等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原告要求分割上述除房產外的其他財產60%的份額,將當陽商業(yè)步行街9號房屋因出租所欠的水費及物業(yè)管理費判決為被告?zhèn)€人債務,由被告償還。
被告王某1辯稱,2005年8月被告只有23歲,沒有工作,沒有經濟來源,被告的父母賣掉其戶籍所在地的房屋、農具、退還承包的農田及山林后出資在問安鎮(zhèn)云長街開設了五金水暖器材店,并以家庭名義共同經營。
××××年××月××日原被告才登記結婚,婚后原被告及其父母共同生活、共同勞動。
2007年11月5日被告與官大春、周其蓉簽訂房屋買賣合同,以113000元的價格購買官大春、周其蓉所有的坐落在問安鎮(zhèn)云長街79號的房屋,此房屋是原、被告及第三人的家庭共同財產而非原、被告的夫妻共同財產更非原告的個人財產;2011年6月,被告用家庭共同積蓄在當陽市南××商業(yè)步行街××號分期購買住房一套,現(xiàn)已由銀行收回。
期間,原被告家庭還添置了鄂A×××××豐田瑞志汽車一輛、平板貨車一輛、打井機械一套、家俱、家電等共同財產。
但因其他原因,打井機械閑置多年,無任何收入,原告要求分割附生收益8萬元無事實依據,應予駁回其訴訟請求;原告訴稱被告轉移銀行存款135440.21元等夫妻共同財產無事實依據,亦應駁回其訴訟請求;當陽商業(yè)步行街9號房屋僅以1200元/月出租三個月,后一直閑置,當時收取的3600元租金早已在共同生活中花費。
至于該房屋所欠的水費及物業(yè)管理費,均是雙方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所產生,理應由雙方共同承擔,原告訴稱將當陽商業(yè)步行街9號因出租所欠的水費及物業(yè)管理費判決為被告?zhèn)€人債務并由被告償還的觀點,既無事實依據,又無法律依據,應予駁回其訴訟請求。
第三人王某2、沈運香辯稱,2005年8月,第三人夫婦看到兒子王某1畢業(yè)后既無工作,又無經濟來源,第三人遂賣掉原有房屋和農具,退還承包的農田及山林,出資在問安鎮(zhèn)云長街開設了經營五金水暖器材的個體經營店,并以家庭名義共同經營。
2006年10月,原、被告結婚后,原告也加入五金店的經營,王某2及王某1父子負責水電及太陽能的安裝,徐某和沈某照看店鋪及小孩。
五金店生意清淡時,第三人夫婦租種原告父母的山林,所得收入用于家庭共同開支,余款存入銀行增加家庭財富。
第三人在原、被告離婚后取出的銀行存款75440.21元,已用于償還五金水暖店的進貨欠款,不可能再行分割。
第三人夫婦此生只生育一個子女王某1,根本不可能分家,第三人與原、被告共同經營五金店多年,并已將變賣原居住地房屋的收入投入到五金店中,問安鎮(zhèn)云長街的房屋是第三人的唯一住房,也是五金水暖店的經營場所,該店的現(xiàn)有收入也是第三人夫婦的唯一生活來源,請法院在判決時充分考慮本案的特殊情況,將該房屋判給第三人所有。
本院認為,家庭共有財產為家庭成員共同生活期間共同創(chuàng)造、共同所得的財產。
家庭財產的來源,主要是家庭成員在共同生活期間的共同勞動收入及共同積累、購置、受贈的財產。
王某2、沈某夫婦述稱從2005年12月起到問安鎮(zhèn)云長街投資為王某1開辦五金水暖器材店并與王某1共同經營,徐某訴稱五金水暖器材店系其與王某1各自投資50000元開辦,《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規(guī)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
王某2、沈某及徐某的上述主張因證據不足,本院均不予認定,五金水暖器材店認定為徐某、王某1、王某2及沈某的共同財產。
徐某的父母拿出的四張存單均為徐某的名字,且四張存單的存款時間均在原被告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徐某又無足夠證據證明四張存單確實系其父母所有,本院認定上述財產為原、被告及第三人的家庭共同財產。
王某2、沈某作為被告的父母與原被告在一起共同生活,期間安裝熱水器、幫助看店、做飯、接送小孩上學等,對家庭財產的積累均有貢獻,只是相對原被告較小,在財產分割時應予適當分割。
王某2、沈某在原被告起訴離婚后到銀行注銷10筆存款賬戶,支取現(xiàn)金75440.21元,庭審述稱用上述款項支付了五金水暖器材店的進貨欠款,但其提供的進貨單據,只能證明五金水暖器材店當年進貨的貨品名稱、數(shù)量及價格等,不能證明貨款未支付,更不能證明事隔多年后才由第三人償還。
上述已支取的現(xiàn)金75440.21元視為王某2、沈某占有的家庭共有存款,其在原、被告離婚訴訟期間取出,應視為隱匿家庭共同財產的行為。
王某2和沈某除分得上述已占有的現(xiàn)金75440.21元外,另分得在中國農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枝江問安分理處、在中國農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當陽半月分理處存款共10000元,不再參與其他財產的分配。
枝江市問安鎮(zhèn)云長街79號房屋的所有權問題,首先看該財產的來源,徐某與王某1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王某1與官大春、周其蓉簽訂合同以113000元購買。
從房產的出資情況來看。
原被告向原告父母借款5000元、向原告姐夫借款35000元,差額部分應為原被告及第三人共同生活期間的勞動收入所付。
原告訴稱購房資金中有其母給付的現(xiàn)金35000元,其陳述既與被告提供的銀行轉賬記錄不相吻合,又與售房人官大春的證言不一致,且被告當庭否認,原告也未提供足夠的證據證實,本院對徐某的上述觀點不予支持。
原告徐某訴稱該房屋為其父母出資購買的觀點無充分證據證實,本院不予支持。
被告抗辯欠原告的父母5000元及葉某35000元早已返還,因未向本院提供證據證明,本院不予認定,上述40000元借款應作為家庭共同債務進行分割。
當陽市南××商業(yè)步行街××號房屋已由銀行收回,無債權債務分割,但該房屋租金收益18000元(從2014年4月起至2015年6月止),應作為家庭共同財產分割。
綜上,原被告及第三人在共同生活期間添置的共同財產有:問安鎮(zhèn)云長街79號房屋,作價220000元,豐田小轎車一輛,作價75000元,店里的貨物及審理查明的其他家庭小型財產,作價50000元,收取的當陽房屋租金18000元及王某2、沈某銷戶支取的現(xiàn)金75440.21元,銀行存款10000元;家庭共同債務:欠原告的父母5000元及葉某35000元,共計40000元。
為了有利于生產生活,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三十九條 ?、第四十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十四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解釋(二)》第二十二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王某1分得座落在問安鎮(zhèn)云長街79號的三層房屋(共同估價220000元)一棟、價值50000元的家庭共同財產(一輛平板貨車、打井的機械設備、海爾冰箱、冰柜、掛式空調、電視機、電腦、洗衣機、家具整套及店里貨物等)、豐田瑞志牌小轎車(共同估價75000元)一輛及已收取的房屋租金18000元,合計價值363000元。
第三人王某2、沈某除分得已銷戶支取的75440.21元外,另分得在中國農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枝江問安分理處的銀行存款5000元、在中國農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當陽半月分理處的銀行存款5000元,合計85440.21元;被告王某1給付原告徐某財產折價款181500元。
二、欠原告徐某父母的債務5000元及葉華的債務35000元,合計40000元,由原告徐某與被告王某1各自償還20000元。
三、上述款項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付清。
四、駁回原告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2184元,保全費620元,合計12804元,由原告徐某負擔4604元,被告王某1負擔820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院認為,家庭共有財產為家庭成員共同生活期間共同創(chuàng)造、共同所得的財產。
家庭財產的來源,主要是家庭成員在共同生活期間的共同勞動收入及共同積累、購置、受贈的財產。
王某2、沈某夫婦述稱從2005年12月起到問安鎮(zhèn)云長街投資為王某1開辦五金水暖器材店并與王某1共同經營,徐某訴稱五金水暖器材店系其與王某1各自投資50000元開辦,《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規(guī)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
王某2、沈某及徐某的上述主張因證據不足,本院均不予認定,五金水暖器材店認定為徐某、王某1、王某2及沈某的共同財產。
徐某的父母拿出的四張存單均為徐某的名字,且四張存單的存款時間均在原被告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徐某又無足夠證據證明四張存單確實系其父母所有,本院認定上述財產為原、被告及第三人的家庭共同財產。
王某2、沈某作為被告的父母與原被告在一起共同生活,期間安裝熱水器、幫助看店、做飯、接送小孩上學等,對家庭財產的積累均有貢獻,只是相對原被告較小,在財產分割時應予適當分割。
王某2、沈某在原被告起訴離婚后到銀行注銷10筆存款賬戶,支取現(xiàn)金75440.21元,庭審述稱用上述款項支付了五金水暖器材店的進貨欠款,但其提供的進貨單據,只能證明五金水暖器材店當年進貨的貨品名稱、數(shù)量及價格等,不能證明貨款未支付,更不能證明事隔多年后才由第三人償還。
上述已支取的現(xiàn)金75440.21元視為王某2、沈某占有的家庭共有存款,其在原、被告離婚訴訟期間取出,應視為隱匿家庭共同財產的行為。
王某2和沈某除分得上述已占有的現(xiàn)金75440.21元外,另分得在中國農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枝江問安分理處、在中國農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當陽半月分理處存款共10000元,不再參與其他財產的分配。
枝江市問安鎮(zhèn)云長街79號房屋的所有權問題,首先看該財產的來源,徐某與王某1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王某1與官大春、周其蓉簽訂合同以113000元購買。
從房產的出資情況來看。
原被告向原告父母借款5000元、向原告姐夫借款35000元,差額部分應為原被告及第三人共同生活期間的勞動收入所付。
原告訴稱購房資金中有其母給付的現(xiàn)金35000元,其陳述既與被告提供的銀行轉賬記錄不相吻合,又與售房人官大春的證言不一致,且被告當庭否認,原告也未提供足夠的證據證實,本院對徐某的上述觀點不予支持。
原告徐某訴稱該房屋為其父母出資購買的觀點無充分證據證實,本院不予支持。
被告抗辯欠原告的父母5000元及葉某35000元早已返還,因未向本院提供證據證明,本院不予認定,上述40000元借款應作為家庭共同債務進行分割。
當陽市南××商業(yè)步行街××號房屋已由銀行收回,無債權債務分割,但該房屋租金收益18000元(從2014年4月起至2015年6月止),應作為家庭共同財產分割。
綜上,原被告及第三人在共同生活期間添置的共同財產有:問安鎮(zhèn)云長街79號房屋,作價220000元,豐田小轎車一輛,作價75000元,店里的貨物及審理查明的其他家庭小型財產,作價50000元,收取的當陽房屋租金18000元及王某2、沈某銷戶支取的現(xiàn)金75440.21元,銀行存款10000元;家庭共同債務:欠原告的父母5000元及葉某35000元,共計40000元。
為了有利于生產生活,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三十九條 ?、第四十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十四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解釋(二)》第二十二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王某1分得座落在問安鎮(zhèn)云長街79號的三層房屋(共同估價220000元)一棟、價值50000元的家庭共同財產(一輛平板貨車、打井的機械設備、海爾冰箱、冰柜、掛式空調、電視機、電腦、洗衣機、家具整套及店里貨物等)、豐田瑞志牌小轎車(共同估價75000元)一輛及已收取的房屋租金18000元,合計價值363000元。
第三人王某2、沈某除分得已銷戶支取的75440.21元外,另分得在中國農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枝江問安分理處的銀行存款5000元、在中國農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當陽半月分理處的銀行存款5000元,合計85440.21元;被告王某1給付原告徐某財產折價款181500元。
二、欠原告徐某父母的債務5000元及葉華的債務35000元,合計40000元,由原告徐某與被告王某1各自償還20000元。
三、上述款項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付清。
四、駁回原告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2184元,保全費620元,合計12804元,由原告徐某負擔4604元,被告王某1負擔8200元。
審判長:林蘭英
書記員:阮曉艷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