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徐某某,農(nóng)民。
委托代理人:田葉軍,河北春風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高金國,農(nóng)民。
被告: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唐某中心支公司。
法定代表人:李迅,該公司總經(jīng)理。
委托代理人:劉爽。
委托代理人:李寧。
原告徐某某與被告高金國、泰康人壽唐某支公司所有權確認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徐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被告泰康人壽唐某支公司二委托代理人到庭參加了訴訟,被告高金國未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訴稱,我與高金國系夫妻,婚姻存續(xù)期間,2004年4月15日,高金國作為投保人在泰康人壽唐某支公司為我投保了“松鶴延年(2003)兩全保險(分紅型,保單號為:02765861)”,并于同日與泰康人壽唐某支公司簽訂了書面保險合同。合同約定:繳費期間10年,自2004年4月14日至2014年4月13日,每期繳納保險費1000元,保險期滿(即我年滿55周歲),我作為受益人一次性領取保險金;合同另約定:紅利領取人為高金國。該合同履行至2009年9月24日,我與高金國協(xié)議離婚。雙方約定:離婚之日起,價值6000元的保險金歸我所有。離婚后,我依約繳納2011年-2014年度保險費。后我到被告泰康人壽唐某支公司領取紅利時,該公司以我非紅利領取人而拒絕。我認為我與高金國離婚后,該保險金便轉歸我所有,保險金所產(chǎn)生的茲息亦歸我所有。遂起訴請求判令將二被告所簽保險單紅利歸我所有。
原告為證明其主張,向本院提交了號碼為02765861的松鶴延年(2003)兩全保險(分紅型)保險單、(2009)倴民初字第1745號民事裁定書各一份、2011-2013年度交納保費發(fā)票三張。
被告高金國未提供書面答辯。
被告泰康人壽唐某支公司辯稱,原告徐某某非本合同約定的紅利領取人,且徐某某未向我公司出示過與高金國離婚的法律文書。因此,我方只能根據(jù)原合同的約定履行。
經(jīng)審理查明,原告徐某某與被告高金國2001年12月19日登記結婚,高金國于2004年4月14日為徐某某在泰康人壽唐某支公司投保了松鶴延年(2003)兩全保險(分紅型)保險一份,并于2004年4月15日與該公司簽訂了保險單號為02765861的書面保險合同一份。合同約定:繳費期間10年,自2004年4月14日至2014年4月13日,每期繳納保險費1000元,保險期滿(即徐某某年滿55周歲),生存金領取方式為一次性領取,生存金保險受益人為徐某某,身故保險受益人為高艾佳,紅利領取人為高金國。2009年9月24日,徐某某與高金國協(xié)議離婚,離婚時雙方約定:在高金國處的現(xiàn)金10000元歸高金國所有,徐某某6000元的保險歸徐某某所有。原告徐某某分別于2011年6月13日、2012年5月9日、2013年5月16日向泰康人壽唐某支公司續(xù)繳保險共計3000元。后徐某某到泰康人壽唐某支公司領取紅利,泰康人壽唐某支公司以徐某某非紅利領取人拒絕支付。徐某某遂于2014年5月16日起訴,要求確認二被告于2004年4月15日所簽松鶴延年(2003)兩全保險(分紅型)保險紅利歸其所有。庭審中。被告泰康人壽唐某支公司主張因未收到過原告與被告高金國離婚的法律文書,不能確定原告系紅利的所有人及原告提交的三份繳費發(fā)票無法證明該費用系原告所繳。但未能提供充分證據(jù)。
本院認為,原告與二被告所簽保險單號碼為02765861松鶴延年(2003)兩全保險(分紅型)保險單,系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各當事人本應按此保險合同約定履行。徐某某與被告高金國協(xié)議離婚是對該夫妻共同財產(chǎn)進行了處分。明確約定該爭議的保險(價值6000元)歸原告徐某某所有,且之后徐某某按此保險合同約定,續(xù)繳了剩余年度的保險費,應視為該保險費及其紅利歸徐某某所有,原告要求該保險紅利歸其所有之主張,理據(jù)充分,本院予以支持。關于被告泰康人壽唐某支公司提出原告的繳費發(fā)票不能證明其費用系徐某某繳納之主張,于法無據(jù),本院不予支持。被告高金國經(jīng)合法傳喚,未到庭參加訴訟。故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二十八條、第六十五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原告徐某某、被告高金國與被告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唐某中心支公司簽訂的保險單號為02765861的松鶴延年(2003)兩全保險(分紅型)的紅利歸原告徐某某所有。
案件受理費80元,由被告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唐某中心支公司負擔。此款原告已墊付,待執(zhí)行中由被告一并給付原告。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唐某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蔡曉明
代理審判員 王興盛
代理審判員 賈忠
書記員: 馬凱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