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一審被告):張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無固定職業(yè),現(xiàn)住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系一審被告劉寶華(已死亡)的丈夫。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繼有,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律師,現(xiàn)住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
被上訴人(一審原告):陳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無固定職業(yè),現(xiàn)住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郭寶泉,太仆寺旗”148”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上訴人張某因與被上訴人陳某某健康權糾紛一案,不服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太仆寺旗人民法院(2017)內(nèi)2527民初1161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8年7月4日受理本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在二審期間,一審被告劉寶華于2018年7月30日死亡,其法定繼承人女兒張雨婧、母親張翠春、父親劉永普聲明對被繼承人全部遺產(chǎn)自愿放棄繼承權,其丈夫張某表示繼續(xù)參與訴訟。上訴人張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王繼有,被上訴人陳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郭寶泉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二審期間,當事人圍繞上訴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jù)。本院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了質證。本院經(jīng)上訴人張某的申請調取了劉寶華與陳某某道路交通事故卷宗,上訴人張某提交卷宗材料:1、太仆寺旗交通管理大隊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擬證明這是一份事故認定書,不是責任認定書。劉寶華負事故的主要責任是因為駛離了事故現(xiàn)場,這份事故認定書是太仆寺旗交通管理大隊對劉寶華處分的依據(jù),是本案的重要證據(jù)材料。該認定書對劉寶華的處罰,有不合理、不真實之處。一審法院不能盲目采信并認定劉寶華的賠償責任。被上訴人質證認為,太仆寺旗交通管理大隊向上訴人送達了該事故認定書,上訴人并未申請復核,說明上訴人對該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是認可的。在二審期間提出這個問題,程序上沒有依據(jù),該認定書合理、合法。2、劉寶華、陳某某、李柏霞的詢問筆錄,擬證明被上訴人橫穿馬路,撞到劉寶華的電動車上。劉寶華認為自己沒有過錯,又認為是電動車互撞不可能造成大的交通事故而駛離現(xiàn)場,駛離現(xiàn)場不是造成陳某某受傷的直接或間接的原因。太仆寺旗交通管理大隊對劉寶華的行政處罰是因為劉寶華事故后駛離現(xiàn)場。被上訴人在發(fā)生事故前不知道對方車上有幾個人,可以推斷被上訴人當時可能車速太快,或身體特別是大腦存在著病灶。被上訴人質證意見為,事實是劉寶華撞的被上訴人。劉寶華撞人之后,看了一眼就走了。李柏霞的詢問筆錄認可,對劉寶華的筆錄不認可,與事實不符。對上訴人推斷的意見不認可,事發(fā)時被上訴人大腦清醒,沒有任何病灶。3、提交照片三十九張,擬證明該事故是在太仆寺旗旗政府府前大街,劉寶華正常行駛,被上訴人橫穿馬路,被上訴人撞到劉寶華電動車的中間位置。被上訴人質證意見為,我們認可事故認定書,對模擬的照片不發(fā)表意見。4、張家口市法醫(yī)鑒定中心作出的司法鑒定意見書,擬證明此鑒定意見書存在重大的錯誤,因為陳某某被鑒定為十級傷殘,是因為嗅覺喪失確定的,但在鑒定意見書并沒有明確陳述依據(jù)什么。鑒定意見書上的簽字不符合《司法鑒定意見通則》第四章第三十七條的規(guī)定。司法鑒定意見書應當有司法鑒定人員簽名,不是蓋章。兩位鑒定人和一位復核人均沒有資質復印件附在意見書中。因此該鑒定意見書不能作為賠償依據(jù)。被上訴人質證意見為,十級傷殘是因為腦損傷。鑒定最后是有鑒定人和復核人的手章,是合法有效的,不存在瑕疵。本院對證據(jù)1的真實性、關聯(lián)性予以認定,證據(jù)2、3能夠證明本案涉案事故的發(fā)生經(jīng)過。證據(jù)4的真實性、合法性、關聯(lián)性本院予以確認。被上訴人提交營業(yè)執(zhí)照一份,擬證明被上訴人的大女兒趙津津開的超市,由被上訴人出資,被上訴人與其女兒共同經(jīng)營并由被上訴人負責收款。事發(fā)之后被上訴人不能收銀,按每月三千多元雇人收銀。上訴人質證意見為,該證據(jù)與本案沒有任何關聯(lián)性,屬于孤證。趙津津是被上訴人的女兒,此證據(jù)沒有任何證明力。本院認為該營業(yè)執(zhí)照不足以證明被上訴人與其女兒共同經(jīng)營超市,存在誤工的事實。二審認定的事實與一審認定事實一致。
本院認為,根據(jù)雙方訴辯主張,本案爭議焦點是:1、一審法院對本次事故雙方的責任劃分是否合理;2一審法院對誤工費的認定是否合理;3、張家口市法醫(yī)鑒定中心作出的司法鑒定意見應否予以采信。
關于第一爭議焦點,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七十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駕駛自行車、電動自行車、三輪車在路段上橫過機動車道,應當下車推行,有人行橫道或者行人過街設施的,應當從人行橫道或者行人過街設施通過;沒有人行橫道、沒有行人過街設施或者不便使用行人過街設施的,在確認安全后直行通過。”本起交通事故系因被上訴人駕駛二輪電動車橫過沒有人行橫道的公路時,未確認安全后通過,與由東向西正常行駛的劉寶華駕駛的二輪電動車發(fā)生碰撞所致,而劉寶華在道路上行駛時未盡到安全謹慎駕駛義務,在發(fā)生交通事故后,駛離現(xiàn)場,存在過錯。綜合雙方在事故當中的行為,被上訴人與劉寶華過錯相當,故雙方各承擔50%的責任,對太仆寺旗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隊出具的太公交認字(2017)第171611號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本院不予采信,一審法院基于該認定書確定劉寶華承擔70%的責任不當,本院予以糾正。
對于第二個爭議焦點,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是離退休人員,已經(jīng)領取退休金,不存在誤工費損失。被上訴人雖提供其女兒經(jīng)營超市的營業(yè)執(zhí)照,但不足以證明被上訴人從事經(jīng)營活動,存在誤工損失,故對上訴人認為的被上訴人不存在誤工費的主張,本院予以支持。
對于第三個爭議焦點:上訴人主張張家口市法醫(yī)鑒定中心出具的司法鑒定意見書存在嚴重的瑕疵,不應作為定案依據(jù),但其未提供足以推翻該意見書的證據(jù),故對其主張,本院不予支持。
被上訴人陳某某訴訟請求合理部分為:1、醫(yī)療費38989.35元;2、住院伙食補助費24天×100元=2400元;3、殘疾賠償金32975元年×20年×10%=65950元;4、護理費60天×106.36元=6381.37元;5、營養(yǎng)費60天×100元=6000元;6、精神撫慰金3000元;7、交通費270元;合計122990.72元。上訴人張某在繼承劉寶華遺產(chǎn)范圍內(nèi)按事故50%的責任比例承擔61495.36元,被上訴人陳某某按事故50%的責任比例承擔61495.36元。
綜上,上訴人張某上訴請求的部分成立,本院予以支持。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七十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審判長 潘立華
審判員 哈斯圖雅
審判員 薩仁其其格
書記員: 張雅潔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