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張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個體工商戶,戶籍所在地:湖北省巴東縣,經(jīng)常居住地:巴東縣。
原告:譚某某(系原告張某之母),xxxx年xx月xx日出生,土家族,農(nóng)民,住湖北省巴東縣。
原告:汪傳斌,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居民,住湖北省巴東縣。
三原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楊祖海,湖北楚峽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特別授權。
被告:侯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幼師,住湖北省巴東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譚偉東,湖北施南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特別授權。
原告張某、汪傳斌、譚某某與被告侯某某房屋租賃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12月13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張某、汪傳斌、譚某某的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楊祖海、被告侯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譚偉東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張某、汪傳斌、譚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解除原、被告于2015年8月6日簽訂的《房屋租賃協(xié)議》;2、判令被告給付2017年2月1日起按每年7.5萬元標準支付租金至房屋交付原告時止;3、判令被告給付原告違約金8.4萬元(合同約定租金總額的20%,前五年已明確租金42萬元)。訴訟過程中,原告將第2項訴訟請求變更為:請求判令被告給付2017年2月1日起至2018年2月1日按7.5萬元標準支付租金,若超過2018年2月1日就按9萬元標準支付租金至房屋交付給原告時止。事實和理由:2015年8月6日,原告張某、汪傳斌的委托代理人張安林、原告譚某某與被告侯某某在巴東縣野三關鎮(zhèn)簽訂《房屋租賃協(xié)議》,將三原告共有的位于野三關滬蓉大道陽光城第三層房屋出租給被告侯某某開茶餐廳,合同約定租期十年,2015年8月6日至2016年2月1日為房屋裝修期,租期從2016年2月1日起算;2016年2月1日至2018年2月1日租金每年75000元,2018年2月1日至2021年2月1日的租金為每年90000元;第一年度的租金在簽訂合同當日付定金20000元,2016年2月1日前補齊租費55000元,第二年度至第五年的租金在每年度的2月1日一次性付清下一年度的租金,租金支付時間不得超過約定期限30日,否則,甲方(即原告)有權解除合同。合同約定違約責任:如有違約,守約方有權要求解除合同,且違約方賠償守約方租金總額的百分之二十的違約金。合同簽訂后,被告支付了第一年度的租金,至2017年2月被告沒有支付本年度的租金。原告多次催討均遭被告拒絕,被告聲稱有合同按合同執(zhí)行。原告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如所請。
被告侯某某辯稱,1、本案不具備適格的原告,同時也不具備適格的被告,案涉租賃關系,侯某某代表合伙企業(yè)簽訂《房屋租賃協(xié)議》的對象系張安林,本案所列的三原告與被告侯某某無直接的合同權利義務關系,因此三原告不具備作為原告的訴訟利益,不能作為本案的原告。侯某某簽訂的涉案的房屋租賃合同系履行合伙企業(yè)的職務行為,并非侯某某的個人行為,且涉案的標的房屋也用于合伙企業(yè)的事業(yè)經(jīng)營,同時由合伙企業(yè)依照租賃協(xié)議的約定支付合同租金,因此本案應當以巴東縣新顏時尚餐廳這一合伙企業(yè)作為被告,所以侯某某不是本案適格的被告,法律依據(j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百零二條;2、原告訴請的解除房屋租賃協(xié)議的主張,被告不能接受,理由有二:第一是侯某某基于合伙企業(yè)的職務行為,在未得到合伙企業(yè)關于房屋租賃協(xié)議解除事項的委托之前,侯某某無權自行作出決定;第二是在本案以外,尚存在涉案的合伙企業(yè)的清算糾紛,而清算的核心工作涉及該租賃房屋的裝潢投入價值的評估,所以本案也不宜判令原、被告解除《房屋租賃協(xié)議》。合伙企業(yè)愿意支付解決清算糾紛期間所產(chǎn)生的房租;3、原告主張的租金應當繼續(xù)由涉案的合伙企業(yè)依約交納;4、原告主張的違約金理由不能成立,請求法庭依法不予支持或者調(diào)減,理由是:在本案爭議過程中,該房屋的租金仍在繼續(xù)發(fā)生,對原告而言不存在租金的損失,同時基于違約責任是對實際損失的補充賠償責任,且租賃協(xié)議約定的違約責任明顯不合理,請求法庭對違約金的主張不予支持。綜上請求法庭依法駁回原告的起訴,或者依法駁回原告全部的訴訟請求。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譚某某、許菜瑛、張見宇、張某、汪傳斌、宋發(fā)梅于2014年共同在巴東縣××關鎮(zhèn)××小區(qū)××大道××號修建自建房1棟15層,并于2016年5月12日取得巴東房權證野三關鎮(zhèn)字第××號房屋所有權證。許菜瑛與原告張某系夫妻關系,原告譚某某系原告張某之母。許菜瑛、譚大敏、被告侯某某三人共同簽訂企業(yè)合伙協(xié)議書,協(xié)議約定:合伙企業(yè)名稱為巴東縣新顏時尚餐廳,經(jīng)營場所為巴東縣野三關鎮(zhèn)滬蓉大道;合伙經(jīng)營期限:10年;合伙人:許菜瑛、侯某某、譚大敏;出資方式:各以現(xiàn)金40萬元出資,出資比例均為13;……。協(xié)議書還對其他合伙事務進行了約定。2015年10月26日,巴東縣新顏時尚餐廳注冊成立,侯某某、譚大敏、許菜瑛三人為自然人股東,許菜瑛為執(zhí)行事務合伙人。2015年8月6日,被告侯某某(作為乙方)與張某、汪傳斌、譚某某(作為甲方)簽訂房屋租賃協(xié)議,協(xié)議約定:甲方將位于野三關鎮(zhèn)滬蓉大道陽光城第三層出租給乙方使用;租賃用途為茶餐廳服務業(yè);租賃期限十年,自2016年2月1日起至2026年2月1日止,2015年8月6日至2016年2月1日為甲方給乙方的裝修期,免收租費;前五年租金支付方式為2016年2月1日至2018年2月1日每年7.5萬,2018年2月1日至2021年2月1日租金為每年9萬,第一年度的租金在簽訂合同當日乙方給甲方支付定金2萬元,2016年2月1日前給甲方補齊租費5.5萬元,第二年至第五年的租金在每年度的2月1日一次性付清下一年的租金,租金支付時間不得超過約定期限30天,否則甲方有權解除合同,后五年的租金及支付方式甲乙雙方應于2021年2月1日前,依照隨行就市的原則重新定價,并作出書面補充協(xié)議,在同等條件下優(yōu)先乙方,……;租賃期內(nèi)乙方不得擅自將租賃房屋整體轉(zhuǎn)租給第三方、將房屋作抵押、利用房屋進行非法活動;……;如有違約,守約方有權解除合同,且違約方賠償守約方租金總額20%的違約金,……。原告譚某某之子張安林(張見宇之父)在該合同尾部甲方處代譚某某簽名,并注明張安林代簽,被告侯某某在乙方處簽名。當日許菜瑛通過其尾號為6536的卡號向張安林支付租房定金2萬元,2016年2月3日巴東縣新顏時尚餐廳向張安林支付租金2.5萬元,2016年3月6日巴東縣新顏時尚餐廳向原告張某支付房屋租金2.5萬元,2016年3月15日巴東縣新顏時尚餐廳向張安林支付房屋租金0.5萬元。之后巴東縣新顏時尚餐廳及被告侯某某均未支付房屋租金。巴東縣新顏時尚餐廳開業(yè)后經(jīng)營至2016年12月,現(xiàn)處于停業(yè)狀態(tài)。2017年10月20日,宋發(fā)梅、張見宇、許菜瑛各出具情況說明1份,內(nèi)容均為:與張某、汪傳斌、譚某某共有的坐落于野××關鎮(zhèn)××小區(qū)××大道××號的房屋,交由張某、汪傳斌、譚某某三人經(jīng)營,其收益均與三人結(jié)算清楚,若有權益糾紛,由三人主張,本人不參與任何民事訴訟活動。2017年12月13日,原告張某、汪傳斌、譚某某訴至本院,要求判如所請。
本院認為,巴東縣野三關鎮(zhèn)譚家村社區(qū)滬蓉大道138號房屋的所有權人共六人,宋發(fā)梅、張見宇、許菜瑛三人均出具說明,陳述巴東縣野三關鎮(zhèn)滬蓉大道138號房屋有關的權益糾紛由三原告主張,宋發(fā)梅、張見宇、許菜瑛、張某、汪傳斌、譚某某作為房主,并未對張安林代為簽訂的《房屋租賃協(xié)議》提出異議,因此本案原告主體適格。本案爭議的主要焦點為被告主體是否適格,本院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百零二條規(guī)定:“受托人以自己的名義,在委托人的授權范圍內(nèi)與第三人訂立的合同,第三人在訂立合同時知道受托人與委托人之間的代理關系的,該合同直接約束委托人與第三人,但有確切證據(jù)證明該合同只約束受托人和第三人的除外”。許菜瑛、被告侯某某均系巴東縣新顏時尚餐廳合伙人,且許菜瑛為執(zhí)行事務合伙人,被告侯某某與譚某某簽訂《房屋租賃協(xié)議》當日,許菜瑛即向張安林支付租房定金2萬元,被告侯某某未從中獲取任何利益,其簽約行為的目的是為了全部合伙人的共同利益,可以認定被告侯某某系以自己的名義在全體合伙人的授權范圍內(nèi)簽訂《房屋租賃協(xié)議》,且許菜瑛知道侯某某系合伙企業(yè)的代理人,因此被告侯某某作為乙方簽訂的《房屋租賃協(xié)議》應直接約束原告及巴東縣新顏時尚餐廳,被告侯某某不是《房屋租賃協(xié)議》約束的相對人,不享有合同權利也不負有履行合同的義務;巴東縣新顏時尚餐廳實際也是承租房屋的實際使用人,并在2016年2月3日、2016年3月6日、2016年3月15日分別向房主或房主親屬履行了支付第一年租金的義務,原告并未提供充分證據(jù)證實《房屋租賃協(xié)議》只約束原告與被告侯某某,應由原告承擔舉證不力的法律責任。現(xiàn)原告選擇被告侯某某主張權利屬對象錯誤,原告應向合同義務承受人巴東縣新顏時尚餐廳主張權利,因此本院依法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百零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張某、汪傳斌、譚某某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3480元,減半收取1740元,由原告張某、汪傳斌、譚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交副本,上訴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上訴人應在提交上訴狀時,根據(jù)不服本判決的上訴請求數(shù)額及《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十三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預交上訴案件受理費,款匯至收款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開戶銀行: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恩施開發(fā)區(qū)支行,帳號:17×××04(特別提示:用途欄務必注明系某某上訴案訴訟費,并將匯款憑證及聯(lián)系電話提交本院或郵寄至恩施州中級人民法院立案一庭)。上訴人在上訴期屆滿后七日內(nèi)仍未預交上訴費用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審判員 王靜
書記員: 張華麗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