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某某
楊會東(香河縣縣城大揚法律服務所)
于起環(huán)
吳凌云(河北寶成律師事務所)
原告(反訴被告)張某某,現住本縣。
委托代理人楊會東,香河縣縣城大揚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被告于起環(huán)(反訴原告),現住本縣。
委托代理人吳凌云,河北寶成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反訴被告)張某某與被告(反訴原告)于起環(huán)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一案,本院立案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張某某委托代理人楊會東、被告于起環(huán)及委托代理人吳凌云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反訴被告)張某某訴稱,2014年9月17日11時40分,被告于起環(huán)無證駕駛無號牌二輪摩托車沿香武公路由北向南行駛,行駛至香武公路五百戶村衛(wèi)生室前,與由東向西橫過機動車道的原告張某某駕駛的電動三輪車相撞,造成原告張某某、被告于起環(huán)受傷,兩車損壞的交通事故。此事故經香河縣公安交通警察大隊認定,原、被告負此次事故的同等責任。事故發(fā)生后,原告救治于香河縣人民醫(yī)院,現被告就原告的損失拒絕賠償,故依法訴至法院,原告損失有醫(yī)療費28162.49元、住院伙食補助費700元、護理費532元、誤工費3592元、交通費250元、病歷復印費46元、財產損失525元,以上合計33807.49元,由于被告方駕駛的是機動車,根據責任認定來看屬于無證駕駛,且沒有投保交強險,原告要求因本次事故產生的損失按照交強險責任限額應該賠償的由被告按照交強險限額負擔,訴訟費由被告負擔。
被告(反訴原告)于起環(huán)辯稱及反訴稱,對事故發(fā)生及責任劃分無異議,對原告合理合法損失同意按照50%責任比例承擔賠償責任。對于原告主張的誤工費,因原告已經67歲,依法不支付誤工費,所以對誤工費不認可。被告與原告發(fā)生交通事故,造成原、被告受傷及車輛損壞,原、被告均負事故的同等責任,故被告提出反訴,請求判令原告賠償被告醫(yī)療費1193.71元,誤工費3500元,交通費500元,合計5193.71元。反訴費由原告承擔。
反訴被告張某某答辯稱,對事故事實及責任劃分無異議,被告請求的各項費用合理合法部分,原告同意承擔35%責任,由于被告系機動車,原告為非機動車,根據法律規(guī)定,同等責任下應照顧非機動車方,故我方只同意承擔35%責任。
庭審中,原告為證實其主張,提交如下證據:
證據一、香河縣公安交通警察大隊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1份。證明原、被告發(fā)生交通事故的事實經過,原、被告負此次事故的同等責任。
證據二、香河縣人民醫(yī)院診斷證明3張。證明原告?zhèn)椋t(yī)囑建議出院后休息3個月。
證據三、香河縣人民醫(yī)院醫(yī)療費票據9張。證明原告因本次事故受傷治療共計支出醫(yī)療費28162.49元。
證據四、香河縣人民醫(yī)院用藥清單1份。證明原告住院治療期間的用藥情況。
證據五、香河縣人民醫(yī)院住院病例1份。證明原告住院治療14天,期間需一人護理。
證據六、香河縣人民醫(yī)院病例復印費票據1張。證明原告支出病例復印費46元。
證據七、交通費票據18張。證明原告因本次事故受傷后治療期間支出交通費250元。
經質證,被告于起環(huán)對證據一、證據五無異議。本院經審查認為,上述二組證據真實合法,予以確認。被告于起環(huán)對證據二無異議,但對診斷證明中記載的建議休息時間不認可,認為原告已經年滿67歲,不存在誤工情況。本院認為,診斷證明上記載的建議休息時間屬于醫(yī)生針對原告的病情作出的醫(yī)囑,故對被告的異議不予采信,對證據二予以確認。被告對證據三、證據四中治療牙部的費用不予認可,認為診斷證明中并沒有記載原告牙齒受傷。本院經審查認為證據三、證據四真實有效,原告的用藥情況應為醫(yī)生根據原告病情所決定,且經本院審查只有一項0.78元的費用載明的是一次性牙科注射器,經與原告核實是因為原告涉及頭部受傷,醫(yī)生說需要檢查一下牙部所產生的費用,且被告也沒有提交相反證據證明原告的用藥費用與原告?zhèn)闆]有關聯性,故對證據三、證據四予以確認。被告對證據六有異議,認為不是正式票據,不予認可。本院認為證據六蓋有香河縣人民醫(yī)院財務專用章,真實有效,且為原告實際支出,予以確認。被告對證據七有異議,認為其中含有很多清障費票據,該部分費用不屬于交通費,故不能認可;但對證據七中的出租車費用的發(fā)票沒有異議。本院對證據七中的出租車發(fā)票予以確認,原告支出交通費100元。
庭審中,被告(反訴原告)為證實其主張,提交證據如下:
證據八、診斷證明一份。證明被告于起環(huán)傷情及建議休息一個月。
證據九、香河縣人民醫(yī)院的醫(yī)療費票據8張。證明被告于起環(huán)支付醫(yī)療費1193.71元。
證據十、被告于起環(huán)工作單位香河縣晟世東方家具廠出具的誤工證明、個體營業(yè)執(zhí)照復印件、事發(fā)前三個月工資表各一份。證明因本次事故被告于起環(huán)誤工情況及停發(fā)工資的損失3500元。
證據十一、交通費收據。證明支出交通費220元。
經質證,原告(反訴被告)對證據八關聯性有異議,認為事故發(fā)生在2014年9月17日,該診斷證明出具時間為2015年1月9日,不能證明與本案有關聯性。本院經與被告核實,其第一次開具的診斷證明提交給交警隊了,這份診斷證明是后來補開的。本院經審查該診斷證明上有醫(yī)生簽字并蓋有香河縣人民醫(yī)院診斷證明專用章,且已注明為補開,故本院對證據一予以確認。原告對證據九中的011627077號的票據及011627083號的票據、011627084號票據關聯性有異議,此三張票據記載的患者姓名并非本案被告,對其他門診票據真實性無異議,但對011558583號票據有異議,這是被告酒精檢測費用,不屬于治療費用,不同意負擔。本院認為證據九中的011627077號、011627083號、011627084號三張票據,雖原始電腦打印患者姓名為于啟華,但已更正為于起環(huán),并在更改處蓋有香河縣人民醫(yī)院財務章,故本院予以確認。原告對證據九中其他票據的真實性沒有異議,但認為011558583號票據是被告酒精檢測費用,不屬于治療費用,不同意負擔。本院認為原告異議成立,對011558583號票據不予確認,對其他票據予以確認。原告對證據十真實性、合法性均有異議,認為內容不真實,且根據該廠出具的誤工證明及工資表收入來看,原告事發(fā)前三個月收入分別為3480元、3360元、3240元,誤工證明卻開具誤工損失3500元,明顯不符,且沒有提交組織機構代碼證。本院經審查認為,證據十中的三份證據可以互相佐證,但從工資表來看被告事發(fā)前三個月的工資分別為3480元、3360元、3240元,被告的誤工費計算標準應以該三個月的平均工資3360元為依據。原告對證據十一有異議,認為其中含有清障費票據,該部分費用不屬于交通費,對其他出租車費用的發(fā)票沒有異議,但對被告反訴請求中沒有票據支持的交通費不予認可。本院認為原告異議成立,經核實被告支出的交通費為20元。
通過原、被告舉證、質證及本院認證,查明如下事實:
2014年9月17日11時40分,被告(反訴原告)于起環(huán)無證駕駛無號牌二輪摩托車沿香武公路由北向南行駛,行駛至五百戶村衛(wèi)生室前,與由東向西橫過機動車道的原告(反訴被告)張某某駕駛的電動三輪車相撞,造成原告張某某、被告于起環(huán)受傷,兩車損壞的交通事故。此事故經香河縣公安交通警察大隊認定,原、被告負此次事故的同等責任。事故發(fā)生后,原告到香河縣人民醫(yī)院住院治療14天,支出醫(yī)療費28162.49元,傷情診斷為:腦挫裂傷、顱腦內開放性損傷、蛛網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出血、顱骨骨折、顱底骨折、頭皮挫傷、肺挫傷、右側肩胛骨骨折、胸腔積液等傷情。醫(yī)囑建議出院后休息三個月。住院期間一人護理。
被告于起環(huán)事故發(fā)生后,到香河縣人民醫(yī)院救治,傷情診斷為左側第七肋骨骨折,醫(yī)生建議休息四周,共支出醫(yī)療費1193.71元。另查,被告于起環(huán)事發(fā)前三個月的平均工資為3360元。
本院認為:公民的生命健康受法律保護,侵害者應承擔相應民事責任。根據法律規(guī)定被保險機動車發(fā)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車人員、被保險人以外的受害人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依法在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超出限額部分按過錯承擔民事責任。又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九條 ?的規(guī)定,未依法投保交強險的機動車發(fā)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當事人請求投保義務人在交強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此事故經香河縣公安交警大隊認定被告被告于起環(huán)與原告張某某均負事故同等責任。故原告請求的損失應先行由被告在交強險限額范圍內賠償,因原告駕駛的是非機動車,故原告主張減輕原告的賠償責任,本院予以支持,故原告的損失超出交強險限額部分由被告承擔75%的賠償責任為宜。被告的損失原告同意承擔35%賠償責任,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確認。原告請求的損失有:支出醫(yī)療費28162.49元,誤工費38元×104天=3952元,住院伙食補助費14天×50元=700元,護理費為38元×14天=532元。庭審過程中,原、被告一致同意原告車輛損失數額為100元,本院予以確認。原告還支出病歷復印費46元,交通費100元,以上損失共計33592.49元。原告損失由被告于起環(huán)在交強險賠償限額范圍內賠償原告醫(yī)療費10000元、誤工費3952元、交通費100元、護理費532元、電動車損失費100元,共計14684元。原告的其余損失由被告承擔75%的賠償責任,即14181.37元。綜上,被告應共計賠償原告28865.37元。被告請求的損失有:醫(yī)療費1193.71元,誤工費3360元,交通費20元,合計4573.71元,由原告承擔35%的賠償責任,即1600.55元。該款與被告應賠償原告數額相折抵,由被告于起環(huán)賠償原告27264.82元。故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四十八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第十九條、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反訴原告)于起環(huán)賠償原告(反訴被告)張某某醫(yī)療費、住院伙食補助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車輛損失費、病歷復印費等費用共計28865.37元。原告(反訴被告)張某某賠償被告(反訴原告)于起環(huán)醫(yī)療費、誤工費、交通費等費用共計1600.55元。上述費用相折抵,由被告(反訴原告)于起環(huán)賠償原告(反訴被告)27264.82元。此款于判決生效后五日內履行。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訴案件受理費671元,由被告于起環(huán)負擔521元,原告張某某負擔150元;反訴案件受理費50元,由反訴被告張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廊坊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院認為:公民的生命健康受法律保護,侵害者應承擔相應民事責任。根據法律規(guī)定被保險機動車發(fā)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車人員、被保險人以外的受害人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依法在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超出限額部分按過錯承擔民事責任。又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九條 ?的規(guī)定,未依法投保交強險的機動車發(fā)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當事人請求投保義務人在交強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此事故經香河縣公安交警大隊認定被告被告于起環(huán)與原告張某某均負事故同等責任。故原告請求的損失應先行由被告在交強險限額范圍內賠償,因原告駕駛的是非機動車,故原告主張減輕原告的賠償責任,本院予以支持,故原告的損失超出交強險限額部分由被告承擔75%的賠償責任為宜。被告的損失原告同意承擔35%賠償責任,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確認。原告請求的損失有:支出醫(yī)療費28162.49元,誤工費38元×104天=3952元,住院伙食補助費14天×50元=700元,護理費為38元×14天=532元。庭審過程中,原、被告一致同意原告車輛損失數額為100元,本院予以確認。原告還支出病歷復印費46元,交通費100元,以上損失共計33592.49元。原告損失由被告于起環(huán)在交強險賠償限額范圍內賠償原告醫(yī)療費10000元、誤工費3952元、交通費100元、護理費532元、電動車損失費100元,共計14684元。原告的其余損失由被告承擔75%的賠償責任,即14181.37元。綜上,被告應共計賠償原告28865.37元。被告請求的損失有:醫(yī)療費1193.71元,誤工費3360元,交通費20元,合計4573.71元,由原告承擔35%的賠償責任,即1600.55元。該款與被告應賠償原告數額相折抵,由被告于起環(huán)賠償原告27264.82元。故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四十八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第十九條、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反訴原告)于起環(huán)賠償原告(反訴被告)張某某醫(yī)療費、住院伙食補助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車輛損失費、病歷復印費等費用共計28865.37元。原告(反訴被告)張某某賠償被告(反訴原告)于起環(huán)醫(yī)療費、誤工費、交通費等費用共計1600.55元。上述費用相折抵,由被告(反訴原告)于起環(huán)賠償原告(反訴被告)27264.82元。此款于判決生效后五日內履行。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訴案件受理費671元,由被告于起環(huán)負擔521元,原告張某某負擔150元;反訴案件受理費50元,由反訴被告張某某負擔。
審判長:吳金和
審判員:丁惠梅
審判員:周志新
書記員:姚曉曄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