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張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武漢市人,住武漢市硚口區(qū),委托訴訟代理人:秦麗娟,湖北彰卓律師事務所律師。特別授權。被告:李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武漢市人,住武漢市江夏區(qū),
張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李某某返還張某欠款93083.16元;2.判令李某某以93083.16元為本金,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從2017年8月1日起支付利息至實際履行完畢時止;3.本案訴訟費由李某某承擔。事實和理由:2017年7月19日,我去宜昌長陽清江北島考察康旅科盟項目,該項目內容是:每投資10000元,一年回本36500元,按天返本,另附送10000元積分用于清江北島消費,由積分兌換的康旅幣可轉入康旅網(wǎng)中,1個積分價值1元。另在注冊用戶賬號時注冊會員費1個賬號1次300元。我投入和注冊用戶的金額共計93083.16元。后該項投資并沒有收益,且康旅幣價格開始日益下跌,直至目前為止康旅幣一個僅值7分錢,由此給我造成了損失。后期我與李某某進行交涉,李某某承諾3天內退賠我93083.16元,并承諾如公司不退其本人退賠。我多次向李某某催討上述款項,其推脫不予退還,遂訴至法院,要求處理。李某某辯稱,1、我與張某之前并不認識,也未向其推薦過任何數(shù)字虛擬貨幣;其在平臺上購買虛擬貨幣,是其個人投資行為,應自行承擔風險。2、我和張某沒有任何經濟往來,其未向我轉賬過任何款項。3、我認為本案的法律主體應為“深圳峰揚天翔實業(yè)有限公司”,而我與該公司沒有任何法律關系。4、張某提供的錄音,我認為是斷章取義,捏造事實,且未經我本人同意,是偷錄的。2017年7月份,我經朋友介紹認識張某,知曉其投資康旅幣一事,她說投資款打給了“深圳峰揚天翔實業(yè)有限公司”的賬戶,要我?guī)兔f(xié)調退款。我和張某一樣都是投資者,只是比她更早接觸這個項目,跟公司的老總關系較好,之前也協(xié)助過會員退款,我們是老鄉(xiāng),我就答應幫忙。事后了解到該公司沒有收到張某任何現(xiàn)金和轉款。張某是將錢打給了鏈金網(wǎng),如果我知道她打給了鏈金網(wǎng),不是公司,我不會答應幫她退款的。綜上,張某訴請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請求予以駁回。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2017年7月間,張某經人介紹到宜昌長陽清江北島考察康旅科盟項目。2017年7月21日,張某通過平安銀行分別轉賬50000元、25183元。同日,張某通過興業(yè)銀行3次共支付15000元;其還通過平安銀行微信支付的方式購買“北島儲值消費”商品若干。2017年7月31日晚,張某一行幾人與李某某在餐館吃飯時,就其投資的康旅幣進行交談,在交談過程中,張某要求退費,李某某表示幫忙解決,后李某某辦理退費未果,張某就以李某某在其交談中“承諾如公司不退賠本人退賠”為由,將李某某訴至法院。訴訟中,張某陳述其在平臺上注冊和充值時并不認識李某某,其提供的錄音資料中李某某陳述“我明天正好到深圳公司去,我跟公司談,談到多少錢跟你們打回來”、“我承諾你們的事情,我絕對能做到……但是不是我出錢,這點你們清楚”、“到不了位我給錢你”。
原告張某與被告李某某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1月26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張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秦麗娟、被告李某某均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jù)。張某認為李某某是“深圳峰揚天翔實業(yè)有限公司”的員工,但未提供證據(jù)證明;其認為款項打給鏈金網(wǎng)就是打給了“深圳峰揚天翔實業(yè)有限公司”,亦未提供證據(jù)予以證實。張某根據(jù)其提供的錄音資料,認為李某某“承諾如公司不退賠本人退賠”,庭審中李某某稱張某曲解了他的意思,他答應找公司協(xié)商的前提是其將款項打給了公司,而不是鏈金網(wǎng),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四十三條“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不違背公序良俗”的規(guī)定,結合雙方當時交談的環(huán)境、所使用的前后語句等,李某某表示“本人退賠”的意思表示不真實,故張某根據(jù)其個人賬戶交易明細、購買“北島儲值消費”的記錄以及錄音資料,要求李某某返還93083.16元及支付利息的依據(jù)不足,本院不予支持。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四十三條、第一百四十二條第一款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張某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2128元,減半收取計1064元,由原告張某負擔。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