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張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學生,住黑龍江省嫩江縣。
委托代理人李海波(原告母親),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現住黑龍江省嫩江縣。
委托代理人呂英,男,黑龍江敬澤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訥河支公司,住所地黑龍江省訥河市訥河鎮(zhèn)環(huán)城路22號。
法定代表人王凱,職務經理。
委托代理人于成文,黑龍江之信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葛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住黑龍江省訥河市。
原告張某某與被告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訥河支公司(下稱保險公司)、葛某某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8月30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4年10月14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張某某法定代理人李海波及委托代理人呂英、被告保險公司委托代理人于成文、被告葛某某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經審理查明:2016年5月22日,被告葛某某駕駛黑BFG052號輕型貨車沿伊拉哈鎮(zhèn)原旭光農場由東向西至2公里加110米處路口左轉彎時與姜方忠駕駛的由西向東駕駛的無牌照鉆豹125型兩輪摩托車發(fā)生碰撞,造成摩托車駕駛人姜方忠及摩托車乘坐人原告張某某受傷的交通事故。經交警部門認定,被告葛某某承擔此起事故主要責任,姜方忠承擔次要責任,原告張某某無責任。此起事故造成姜方忠及原告張某某受傷。原告張某某為左股骨干骨折、鼻骨骨折、顴骨及上頜骨骨折,先后在九三管局醫(yī)院、齊齊哈爾第一醫(yī)院共住院治療21日。該BFG052號輕型貨車在被告保險公司投保交強險及商業(yè)險。原告張某某當庭放棄要求姜方忠應承擔賠償責任的份額。
另查明,原告張某某花費醫(yī)藥費38,291.74元,摩托車駕駛人姜方忠花費醫(yī)藥費61,134.29元。交通費用原告與二被告達成一致,由被告保險公司賠付400.00元。
本院認為:交警部門認定姜方忠承擔次要責任,被告葛某某承擔主要責任。此起事故姜方忠應承擔30%的責任,被告葛某某應承擔的70%責任。葛某某駕駛的車輛在被告保險公司投保了交強險和商業(yè)險,在交強險的范圍內醫(yī)療費賠付限額為10,000.00元,因此起事故造成原告張某某及姜方忠受傷,姜方忠也已經起訴要求二被告賠付經濟損失,交強險范圍內的醫(yī)療費二人應按花費的比例分配。原告張某某花費38,291.74元,姜方忠花費為61,134.29元,原告張某某在交強險限額醫(yī)療費分配比例為39%,應得到賠付3,900.00元;原告張某某主張護理費、交通費在交強險死亡、傷殘賠償金110,000.00元范圍之內應由被告保險公司賠付,原告張某某其余合理經濟損失應由被告保險公司在商業(yè)險范圍按70%的比例承擔賠償責任,因原告張某某放棄要求姜方忠承擔賠償責任,張某某其余合理經濟損失由其自負30%。
原告的合理損失如下:
醫(yī)療費:根據原告提交的正式住院費票據總計38,291.74元。交強險范圍內賠償金額為3,900.00元,余34,391.74元在商業(yè)險賠付范圍內按70%計算為24,074.21元,合計醫(yī)藥費為27,974.21元;
護理費:按照護理人員農民身份的標準,黑龍江省農林牧漁從業(yè)人員日平均工資78.24元計算,住院21日,計1,643.04元(78.24元/日×21日);
伙食補助費。原告在住院21日,護理人員為1人,每日50元標準,計2,100.00元(50元/日×21日×2人)因該項賠付在商業(yè)險給付范圍內,被告保險公司應承擔70%,計1,470.00元;
交通費,當庭經原、被告協(xié)商一致為400.00元,本院予以確認。
以上合計31,487.25元,該經濟損失均在交強險及商業(yè)險的賠償范圍,被告保險公司應予賠償。對于原告提出給付營養(yǎng)費,因已計算伙食補助費,無特別醫(yī)囑,對于原告要求營養(yǎng)費用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第二十二條、第四十八條、《中華人民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訥河支公司于判決生效10日內賠償原告張某某各項經濟損失合計31,487.25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907.00元,由被告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訥河支公司承擔644.00元,原告張某某自負263.0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接到判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黑河市中級人民法院。
申請執(zhí)行的期間為履行期限屆滿后二年內。
審 判 長 肖 健 人民陪審員 楊先鳳 人民陪審員 劉曉紅
書記員:管延輝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