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張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省建始縣人,住建始縣。上訴人(原審被告):李某某(張某某之妻),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省建始縣人,住建始縣。二上訴人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楊良成,重慶周立太律師事務所律師。被上訴人(原審原告):陸雪,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土家族,住湖北省建始縣。法定代理人:陸某(陸雪之父),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土家族,住湖北省建始縣。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永清,湖北夷水律師事務所律師。
張某某、李某某上訴請求:1.撤銷湖北省建始縣人民法院(2017)鄂2822民初2284號民事判決,駁回陸雪的訴訟請求;2.本案一、二審訴訟費由陸雪承擔。事實與理由:1.一審法院查明2017年11月16日張某某、李某某向陸雪郵寄告知書錯誤;2.一審法院認定陸雪未滿十八周歲不能辦理戶口遷移手續(xù)沒有法律及事實依據;3.即使法院認定合同無效,一審判決張某某、李某某返還陸雪購房款20萬元明顯錯誤,本案涉及的購房款只有10萬元;4.一審法院判決陸雪返還張某某、李某某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及林權證超出本案審理范圍,且與該院(2017)鄂2822民初2317號民事判決相矛盾。陸雪辯稱:非農人員陸某以陸雪名義購買農村房屋,根據房地一體原則,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的相關規(guī)定,原審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是正確的,請求二審法院依法維持原判,駁回上訴。陸雪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請求確認陸雪與張某某、李某某2017年3月16日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于2017年10月25日解除(訴訟過程中,陸雪請求確認其與張某某、李某某2017年3月16日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無效),張某某、李某某返還購買房屋、轉讓土地、流轉山林預付款20萬元;2.本案訴訟費由張某某、李某某承擔。一審法院認定事實:2017年3月16日,陸雪之父陸某以陸雪的名義與張某某簽訂了三份合同,分別為《房屋買賣合同》、《農村土地流轉合同》、《農村山林轉讓合同》,擬用于發(fā)展產業(yè)。張某某、李某某分別在三份合同上簽了名,陸某代陸雪在合同上簽了名。其中,房屋作價25萬元,耕地作價4.8萬元,林地作價10萬元,總價款39.8萬元。簽訂合同后,陸某付款20萬元,張某某出具了收條、并將相關證件交付給陸某。2017年3月28日,陸某將陸雪的戶口由長梁鄉(xiāng)隴里村遷入長梁鄉(xiāng)金竹園村。不久,建始縣公安局天生派出所通知陸某,因陸雪不滿十八周歲依政策不能辦理戶口遷移手續(xù),要求陸某將陸雪戶口遷回原籍。同年6月9日,陸某將陸雪的戶口遷回原籍。2017年10月11日,陸雪向張某某寄送催告履行合同通知書,同年10月21日,陸雪向張某某寄送解除合同通知書。同年11月16日,張某某向陸雪寄送告知書,表示竭力配合陸雪辦理未盡事宜。庭審中還查明,上述三份合同約定的合同標的物至今仍維持原樣未變。一審法院認為,農村土地(含耕地、林地等農用地)、農村房屋范圍內的宅基地依法屬于農村集體所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guī)定,只有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成員才有權購買本村的農村房屋和流轉本村的土地(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四荒地除外)。陸雪系建始縣長梁鄉(xiāng)隴里村村民,而涉案房屋買賣合同標的物即張某某、李某某的房屋位于建始縣××竹園村,陸雪及其法定代理人陸某均不具有購買張某某、李某某房屋的身份資格,故陸雪與張某某、李某某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因違反法律禁止性規(guī)定應屬無效。無效合同自始無效,不產生合同履行效果,所以也就不存在合同解除問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八條“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后,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的規(guī)定,張某某、李某某應當返還陸雪支付的房價款20萬元。判決:一、陸雪與張某某、李某某2017年3月16日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無效;二、張某某、李某某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返還陸雪購房款20萬元;三、陸雪返還張某某、李某某“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證”[建集建(2009)字第5788號]、“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建府農地承包權(2005)第044111號]、“林權證”[建始政林證字(2009)第040720號]。本案受理費4300元減半收取2150元,由張某某、李某某負擔。二審期間,當事人未提交新證據。本院二審經審理查明,2017年3月16日,陸雪之父陸某以陸雪的名義與張某某、李某某分別簽訂了《房屋買賣合同》、《農村土地流轉合同》及《農村山林轉讓合同》。其中,房屋作價25萬元,合同簽訂之日支付10萬元,余款待流轉過戶手續(xù)辦理完善后一次性付清;耕地作價4.8萬元,合同簽訂之日支付4萬元,余款待流轉過戶手續(xù)辦好后一次性付清;林地作價10萬元,合同簽訂之日支付6萬元,余款待轉讓過戶手續(xù)辦好后一次性付清。合同簽訂后,陸某依約支付了三份合同簽訂之日的款項20萬元,張某某于同日出具了收條(載明為預付現(xiàn)金),并將相關證件交給陸某。后雙方因合同履行發(fā)生爭議,陸雪向建始縣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就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建始縣人民法院立(2017)鄂2822民初2284號予以審理,就農村土地流轉合同、農村山林轉讓合同糾紛一案,建始縣人民法院立(2017)鄂2822民初2317號予以審理。另查明,2017年3月28日,陸某將陸雪的戶口由長梁鄉(xiāng)隴里村遷入長梁鄉(xiāng)金竹園村。同年6月9日,陸某又將陸雪的戶口遷回原籍。上述三份合同約定的合同標的物至今仍維持原樣未變。
上訴人張某某、李某某因與被上訴人陸雪農村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不服湖北省建始縣人民法院(2017)鄂2822民初228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8年2月26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張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楊良成,被上訴人陸雪的法定代理人陸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永清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農村宅基地屬于農民集體所有,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宅基地使用權是一種以身份為基礎的權利,其權利主體具有一定的特定性,即僅限于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非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無權取得或者變相取得。本案中,陸雪在簽訂案涉合同時不是建始縣××竹園村村民,至本案訴訟時,陸雪也不具有建始縣××竹園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張某某、李某某以房屋買賣的形式變相將宅基地轉讓給非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陸雪,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條的強制性規(guī)定,應屬無效。合同無效,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因此,張某某、李某某應當向陸雪返還案涉房屋預付款10萬元,陸雪應當向張某某、李某某返還“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證”[建集建(2009)字第5788號]。至于土地與山林預付款10萬元及相關證件,不屬于本案審理范圍,一審判決錯誤,應予糾正。綜上所述,張某某、李某某的上訴請求部分成立,本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維持湖北省建始縣人民法院(2017)鄂2822民初2284號民事判決第一項;二、撤銷湖北省建始縣人民法院(2017)鄂2822民初2284號民事判決第二、三項;三、張某某、李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返還陸雪購房款10萬元,陸雪于收到款項同日返還張某某、李某某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證”[建集建(2009)字第5788號]。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當事人申請執(zhí)行的期限為二年,從法律文書規(guī)定履行期間的最后一日起計算。申請執(zhí)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guī)定。一審案件受理費2150元(已減半),二審案件受理費4300元,共計6450元,由張某某、李某某承擔3225元,陸雪承擔3225元。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向 蕾
審判員 譚 云
審判員 聶禮剛
書記員:吳松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