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張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湖北省大冶市,原告:劉某(曾用名王雄),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湖北省大冶市,原告:劉麗君,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湖北省大冶市,三原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朱國棟,湖北維佳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特別授權。被告:張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湖北省大悟縣,被告:王凱威,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qū),委托訴訟代理人:陳敬義,黃石市磁湖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代理權限特別授權。被告:通山運達快修,個體工商戶,住所地湖北省通山縣燕夏高速服務區(qū)。經(jīng)營者:XX青,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湖北省大冶市,委托訴訟代理人:陳敬義,黃石市磁湖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代理權限特別授權。被告:劉洋,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湖北省洪湖市,被告:盛況,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湖北省洪湖市,被告:長安責任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大冶支公司(以下簡稱長安保險大冶公司),住所地湖北省大冶市大冶大道160號,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91420281084921543C。負責人:梅軍甫,總經(jīng)理。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剛勝,公司員工,代理權限一般代理。第三人:黃石市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簡稱救助基金),住所地湖北省黃石市黃石港區(qū)黃石大道505#,組織機構代碼32609885-3。負責人:涂敏。委托訴訟代理人:鄧杰,湖北元初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特別授權。
張某某、劉某、劉麗君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五被告共同賠償原告醫(yī)療費、死亡賠償金、喪葬費、精神損害撫慰金、交通費等各項損失共計691647.16元;2.判令被告長安保險大冶公司在交強險責任限額內承擔賠償責任,不足部分由其余四被告共同承擔;3.判令本案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訴訟中,三原告變更第一項訴訟請求為:判令五被告共同賠償原告醫(yī)療費、死亡賠償金、喪葬費、精神損害撫慰金、交通費等各項損失共計743951.16元。事實與理由:2017年11月30日21時10分許,張某某駕駛登記在王凱威名下的鄂G×××××號輕型普通貨車由武黃高速公路口往大泉路口方向行駛,行至迎賓大道東楚物流門口路段時與行人劉某發(fā)生碰撞,致劉某受傷經(jīng)醫(yī)院搶救無效后死亡。經(jīng)交警部門認定,張某某負此次事故的主要責任,劉某負次要責任。經(jīng)交警部門委托,黃石市聯(lián)發(fā)機動車檢測有限公司出具司法鑒定意見書,認定肇事車輛制動系不合格,存在安全隱患。事故發(fā)生時,劉某屬于直立狀態(tài)的行人。肇事車輛在長安保險大冶公司投保了交強險,登記車主為王凱威,是用于通山運達快修服務站從事車輛維修的交通工具。另,2017年11月17日,張某某、劉洋承包該服務站(上一承包經(jīng)營者為陳景),涉案車輛與其他機械設備作價8萬元一并轉讓給張某某、劉洋。當日,張某某與服務站登記業(yè)主XX青簽訂了《連鎖汽車服務站聯(lián)合經(jīng)營協(xié)議》,張某某、劉洋、通山運達快修是肇事車輛的實際所有者和管理者,應承擔賠償責任。王凱威作為登記車主,在車輛存在安全技術狀況不合格的情況下轉讓他人使用,存在過錯,也應承擔賠償責任。張某某承認原告在本案中所主張的交通事故的事實,對交警部門作出的責任認定無異議。但認為1、事故發(fā)生后,被告墊付了醫(yī)療費用3600元,并給付了原告7萬元。2、張某某與劉洋、盛況三人合伙從XX青處承包經(jīng)營通山運達快修,張某某占50%的份額,劉洋、盛況各占25%的份額。3、涉案車輛的登記車主是王凱威,實際車主是XX青。三人承包經(jīng)營時,以8萬元的價格從XX青處取得含涉案車輛在內的資產(chǎn),并口頭約定承包經(jīng)營合同到期后將資產(chǎn)返還給XX青,并由XX青退還8萬元。4、原告的各項訴請標準過高,請求依法核算。王凱威辯稱,其系大四在校學生,雖已成年,但并沒有獨立生活,無任何資金、財產(chǎn)來源,也無能力購買車輛。因與陳景是親戚關系,陳景冒用王凱威的身份信息進行登記車輛,直到法院將傳票送往戶籍所在地時,才知道被訴,因此被告王凱威既不是車輛所有人,也不是車輛管理人,更不是肇事侵權行為人,不應被訴,且無任何過錯,不應承擔賠償責任,綜上請求駁回原告對王凱威的全部訴訟請求。通山運達快修辯稱,1、被告通山運達快修系承包經(jīng)營合同主體,與本案的肇事車輛及交通事故的侵權行為沒有任何關聯(lián),原告訴請被告通山運達快修承擔責任,沒有事實及法律依據(jù),不應被訴;2、被告張某某僅為租用通山運達快修的場地自主經(jīng)營,且交付年租金15萬元,雙方形成租賃合同關系,并非涉及到車輛等資產(chǎn)的約定,因此與本案車輛侵權之間沒有任何的法律關系,故不應當承擔責任,基于上述兩點請求法庭駁回原告對通山運達快修的全部訴訟請求。長安保險大冶公司辯稱,根據(jù)保險條款,被告張某某駕駛的車輛沒有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之規(guī)定,在規(guī)定期間內對車輛進行檢驗,而本次事故的發(fā)生正是因為該車輛沒有提前檢查預防所導致,故我司不應承擔賠償責任,如法院判決我司在交強險限額內賠償,應明確我司有追償權。劉洋未作答辯。第三人救助基金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判令從保險理賠款中劃撥救助基金已墊付的16292.96元搶救費給救助基金,如仍有未能償還的部分,由本案事故責任方和肇事車主王凱威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事實與理由:涉案交通事故發(fā)生后,救助基金與事故雙方當事人簽訂墊付協(xié)議書,并于2018年2月6日墊付了劉某的搶救費16292.96元。其墊付的搶救費可直接在保險理賠款中劃撥給救助基金,事故責任雙方予以協(xié)助。但至今搶救費未歸還。張某某、劉某、劉麗君對救助基金的訴訟請求辯稱,救助基金確實墊付了16292.96元,請求法院依法處理。張某某對救助基金的訴請辯稱,救助基金的墊付費用包含在醫(yī)療費中,對其訴請無異議。王凱威、通山運達快修、長安保險大冶公司對救助基金的訴請辯稱,請求法院依法核定。劉洋對救助基金的訴請未作答辯。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jù)交換和質證。對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jù),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對有爭議的證據(jù)和事實,本院認定如下:關于被告之間的法律關系。三原告與通山運達快修均提交了《連鎖汽車服務站聯(lián)合經(jīng)營協(xié)議》,當事人對該協(xié)議的真實性、合法性、關聯(lián)性均無異議,本院對其證明力予以認定。該協(xié)議既約定了張某某按照統(tǒng)一的經(jīng)營管理模式在指定區(qū)域內以“運達快修”品牌從事汽車維修服務和相關產(chǎn)品銷售的內容,又約定了張某某自主經(jīng)營自負盈虧,需支付聯(lián)營管理費15萬元/年等內容,故該合同含有承包經(jīng)營的特征。張某某提交的錄音、支付寶付款截圖與當事人的陳述相互印證,可以證明張某某、劉洋、盛況三人合伙承包經(jīng)營通山運達快修及張某某駕駛涉案車輛外出采購配件的事實,本院對其證明力予以認定。根據(jù)當事人陳述和經(jīng)審查確認的證據(jù),本院認定事實如下:2017年11月30日21時10分許,張某某駕駛鄂G×××××號輕型普通貨車由武黃高速公路口往大泉路口方向行駛,行駛至迎賓大道東楚物流門口路段時與在機動車道內行人劉某發(fā)生碰撞,造成劉某受傷經(jīng)醫(yī)院搶救無效于次日凌晨死亡的道路交通事故。張某某墊付劉某的住院費1000元,第三人墊付劉某的住院費16292.9元。2017年12月14日,黃石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隊事故調處大隊經(jīng)調查認定,張某某夜間駕駛未按期檢驗且安全技術狀況不合格的機動車未按操作規(guī)范要求細致觀察路面人員情況,未在確保安全的原則下通行,是造成此次交通事故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承擔事故的主要責任,劉某違反規(guī)定在機動車道內停留是造成此次交通事故發(fā)生的次要原因,負次要責任。2018年2月6日,張某某因涉嫌交通肇事罪被提起公訴,其家屬代其賠償劉某家屬7萬元經(jīng)濟損失。2018年4月16日,張某某因犯交通肇事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七個月。鄂G×××××號車輛在長安保險大冶公司投保了交強險,保險期間為2016年12月8日至2017年12月8日。另查明,鄂G×××××號車輛登記所有權人為王凱威。2017年11月17日,張某某、劉洋、盛況三人合伙承包經(jīng)營通山運達快修,并由張某某與XX青簽訂《連鎖汽修服務站聯(lián)合經(jīng)營協(xié)議》,XX青將鄂G×××××號車輛交付給張某某用于通山運達快修的經(jīng)營活動。本院核定三原告的各項損失如下:劉某的醫(yī)療費按票據(jù)合計17261.2元;死亡賠償金參照2018年度湖北省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89元/年的標準計算20年,合計637780元;喪葬費按2018年度湖北省在崗職工平均工資55903元/年的標準計算6個月,合計27951.5元;劉某的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本院酌情認定4000元;三原告的精神損害撫慰金,本院酌定40000元,共計726992.7元。交通費因無證據(jù)證明,故不予支持。上述損失已包含對張某某、救助基金支付費用的核定。原告的訴訟請求超出本院核定的金額,本院不予認定。本院核定張某某墊付的醫(yī)療費為1000元,其主張墊付的其余醫(yī)療費用因無證據(jù)證明,故不予認定。本院認為,公民的生命權、健康權等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侵權人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法承擔侵權責任。受害人因交通事故死亡的,其近親屬有權要求賠償義務人賠償物質損失和精神損害。此次交通事故已經(jīng)交警部門作出責任認定,各方當事人對張某某承擔事故主要責任、劉某承擔事故次要責任的認定結論均無異議,本院對此予以確認。因事發(fā)時張某某駕駛機動車,劉某為行人,張某某應盡到更為謹慎的注意義務,根據(jù)《湖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辦法》第四十九條的規(guī)定,結合交警部門的事故責任認定,本院認定張某某承擔80%的責任,劉某承擔20%的責任。涉案車輛用于通山運達快修的經(jīng)營活動,事發(fā)時張某某駕駛該車外出采購配件,故通山運達快修、張某某、劉洋、盛況對涉案車輛均具有法律上和事實上的運行支配權和運行利益。王凱威雖然是涉案車輛的登記所有權人,但不享有運行支配權和運行利益。根據(jù)侵權責任法和相關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及運行支配權與運行利益歸屬權原則,本院確認被告長安保險大冶公司、張某某、通山運達快修、劉洋均系本案賠償義務人。原告的損失先由長安保險大冶公司在交強險限額內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在交強險限額內優(yōu)先賠付),不足部分由張某某、通山運達快修、劉洋承擔連帶賠償責任。被告承擔賠償責任后的追償問題不屬于本案的審理范圍,當事人可另行主張權利。三原告的損失由被告長安保險大冶公司在交強險死亡賠償限額及醫(yī)療費用賠償限額內賠付12萬元,其中賠付的醫(yī)療費用1萬元直接給付救助基金。其余606992.7元乘以80%,計485594.16元由張某某、通山運達快修、劉洋連帶賠償。張某某、通山運達快修、劉洋連帶給付救助中心墊付的醫(yī)療費(16292.9-10000)×80%=5034.32元。三原告應返還救助基金墊付的醫(yī)療費(16292.9-10000)×20%=1258.58元。張某某已支付三原告71000元,為減少當事人訴累,均在賠償款中直接予以抵扣。故抵扣相應款項后,長安保險大冶公司支付救助基金10000+1258.58=11258.58元,賠付三原告110000-1258.58=108741.42元。張某某、通山運達快修、劉洋連帶支付救助基金5034.32元,連帶賠償三原告485594.16-71000-5034.32=409559.84元。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第十八條第一款、第二十二條、第二十六條、第四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第一款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
原告張某某、劉某、劉麗君與被告張某某、王凱威、通山運達快修、劉洋、盛況、長安保險大冶公司、第三人救助基金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1月24日立案后,因涉及的刑事案件尚未審結,故于2018年2月6日裁定中止訴訟。刑事案件審結后,于2018年6月11日恢復訴訟,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張某某及委托訴訟代理人朱國棟,被告張某某,被告王凱威、通山運達快修的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陳敬義,被告長安保險大冶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剛勝,第三人救助基金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鄧杰到庭參加訴訟。被告劉洋經(jīng)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參加訴訟。訴訟中,原告申請撤回對被告盛況的起訴,本院依法予以準許并記入筆錄。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一、被告長安責任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大冶支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10日內賠償原告張某某、劉某、劉麗君共計108741.42元。二、被告長安責任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大冶支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10日內給付第三人黃石市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管理中心11258.58元。三、被告張某某、通山運達快修、劉洋于本判決生效后10日內連帶賠償原告張某某、劉某、劉麗君共計409559.84元。四、被告張某某、通山運達快修、劉洋于本判決生效后10日內連帶給付第三人黃石市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管理中心5034.32元。五、駁回原告張某某、劉某、劉麗君的其他訴訟請求。六、駁回第三人黃石市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管理中心的其他訴訟請求。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的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10716元,由原告張某某、劉某、劉麗君連帶負擔1716元,被告張某某、通山運達快修、劉洋連帶負擔9000元。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或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黃石市中級人民法院。
你的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表示必填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